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123章

作者:随遇而安

这么一支游离在外的敌后武装,八路军怎么会看着不管。早就往这支部队派进去了大量干部,主要是争取那些学生。一分区目前就在争取这支部队。

谈的差不多了。

这要是谈下来,一分区就会多了两个主力团。

“就这么定了。”

聂司令员拍板决定。

第180章 杨全武的发现

罗仁发紧张的看着杨全武。

军区下了命令,让一分区把骑兵营和炮兵连上交。作为补偿,军区把三分区的二十一团交给一分区。罗仁发心里是有些不满意的。

军区动不动就把一分区部队调走。

之前是三团,后来是二团,现在是骑兵营和炮,兵连。一分区部队没有虚报的,都是实打实的。像一分区的骑兵营,虽然是后来自己组建的。但一分区的骑兵营光是战马就有500匹。

目前的晋察冀军区,军区直属有一个骑兵营,三分区有一个骑兵营,加上一分区的骑兵营,总共有三个骑兵营。其中军区骑兵营和三分区骑兵营,是从115师原有的骑兵营发展出来的。但他们两个骑兵营,发展都没有一分区骑兵营好。

还有一分区炮兵连。

别看只是炮兵连,但正儿八经拥有六门步兵炮。是整个一分区的宝贝。一般情况之下,都不会动用炮兵连。

这都是一分区这一年来实打实打造出来的主力部队。

但没有办法。

命令下来了,根本不给你讨价还价的余地。

至于三分区的二十一团,罗仁发是看不上的。

二十一团前身是三分区十二大队。虽然是顶着二十一团的称呼,但其实空有番号,情况和之前的十大队一样。当年军区给下面的各个军分区三个主力团的架构,因为人数不够组建主力团,所以每个军分区都成立了三个大队。

一分区发展最快,成立的三个大队迅速变成了主力一团、二团、三团。但三分区的十大队、十一大队、十二大队发展一直不顺利,只能是顶着大队的名义。这三个大队当中,就数十大队干部配置好,战斗力也强,是三分区一等一的主力部队。后来三分区十大队和一分区二团换了位置,三分区也,有脾气,所以把十二大队改为二十一团。但说白了只是改了名字,其他都没有变化。21团就是十二大队,从干部配置、部队战斗力,甚至远远不如之前换给一分区的十大队。

目前21团整个部队还不到一千人。

一分区缺部队吗?

一分区根本不缺部队。目前晋察冀北岳区的部队,一分区自己占据一大半。

骑兵营和炮兵连多好。

“师长,师长。”

“哦?叫我,有事?”

“这个。”罗仁发指了指电报。

杨全武警了一眼道:“你说这个?司令员都说了,那就只能给了,我们还能反对不成。骑兵部队在三分区,比在我们这里有用。我们这里山区多,骑兵作用没有那么大。至于炮兵连?我们以后会缺炮吗?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小子,现在手中可是有四五十们大炮。我给军区一个炮兵连算什么,我准备组建一个炮兵营。司令员既然想要炮兵连,就送给他。”

杨全武表现的很大方。

就六门步兵炮,虽然是一分区非常艰难缴获的。可是现在的一分区还缺大炮吗?八纵这一次可是把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炮兵队一锅端,包括下面各个大队自己拥有的步兵炮也给一锅端。端手中现在有五十多门大炮。

“炮兵营?师长,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小子估计要骂娘了。”

“他们敢。”

杨全武哈哈大笑。

道:“我也不白要他们的。二十一团给我们,我们一分区就要这个番号,二十一团我整体移交给他们八纵,他们怎么用我们不插手。团级、副团级干部都留下,那些人有些资历比较深。去了八纵,反而引起不好的事情。”

二十一团是正规番号的主力团。

虽然都是一样的部队,但说起来和之前的十大队又不一样。

现阶段的主力团团级干部,资历基本上都和王秋云、魏红军差不多,甚至还要深不少。要不是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打造了八纵,现在发展再好最多也就是这个级别。如果发展一般,目前也就是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营级干部。

杨全武能够压得住他们,到了八纵就不一定。

所以杨全武把21团的副团级、团级干部都留下。反正一分区也缺少干部,把他们留下来一分区可以自已用。又不用担心影响八纵。

罗仁发点头。

道:“八纵缺干部,甚至拿武器弹药和粮食,跟平西地委换干部。我们一次性移交给他们一个团的干部,要他们一个炮兵营的大炮,就没有问题了。”

“不过二十一团的干部,整体来说是不如十大队的。十大队当时可是聚集了三分区最出色的干部。不过不考虑这个。我刚才一直在考虑十九团。”

“十九团?这一次表现很好啊。”

罗仁发有些疑惑。

一分区这一次集中四个主力团,在雁北地区接连打了胜仗。

拿下了四个县城。

其中士九团的表现还是很好的。

所以道:“十九团刚组建不久,是原来的救国军二团改编的七营和八纵原来的新兵一营改编的四营组建的。本来以为战斗力会有问题。没想到部队作战非常勇猛,而且战术能力也很强。我看不比我们组建的二十团和二十五团差。我也是大吃一惊。”

罗仁发对于19团的表现是非常满意。

没想到八纵刚刚组建的主力团,战斗力竟然如此强大。而且相比起战斗力,部队士气非常高,战斗意志非常强大。

“这才是问题。19团只是刚刚组建不久的主力团,怎么可能比我们的20团和25团还有战斗力。

“可能是十九团的配置比较好。一营营长宋志远是资深的东北军营长,教导员陈启中是老地下党,七七事变之后组建了五百人左右的抗日游击队加入了三分区。二营营长楚庆中是十三岁就参加红军,走过长征的老红军。二营教导员张超是北大学生,听说是魏红军非常欣赏和器重的干部。要不是资历太浅,魏红军都打算让他担任团政委。就是十九团目前的团长曹磊,虽然一直没有入党,那也是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晋绥军军官。这样的配置,十九团有战斗力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这不是主要原因。”

杨全武摇头。

道:“任何一支部队勇猛作战,都是有原因的。士兵不是机器,不是军官一声令下,他们就会赴汤蹈火,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要么承诺加官进,爵,要么承诺部队可以肆意劫掠。但我们是八路军,穷得很、纪律严得很,这些都不可能发生。十九团的士兵以旧部队战士和农民为主的新兵组成。

但他们为什么比我们组建的二十团、二十五团看起来还要勇敢,在战场上有如此的士气。难道我们二十团和二十五团的干部力量不足?”

“不是。二十团和二十五团干部配备齐全,比十九团干部配置更好。”

“对。”

杨全武点头,笑着道:“但为什么19团会有如此脱胎换骨的表现?我其实一直想不明白。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带兵有问题。20团和25团,我也是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但为什么被19团比了下去。所以我一直关注十九团的情况。一直到我们攻下定北,不是解救了两千民夫吗?这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

“怎么?”

罗仁发也感兴趣。

杨全武道:“你知道十九团在那些民夫中间干什么吗?”

“这我知道。他们好像是招兵,带走了七百多民夫。我还听我们的一些干部发牢骚,说19团拉部队的能力太强。几下之间就拉走了三分之一的人。”

“那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招兵吗?”

“没了解过。”

杨全武笑了笑道:“魏红军这小子绝对是做政工干部的天才。他们十九团派出一些政工干部,给民夫送饭的机会,和民夫聊天。聊着聊着一些民夫就开始诉苦,诉说自己家里的情况。有一个人开始说自己家的遭遇,就形成了共鸣,很多民夫也开始讲自己的事情。讲自己在家乡怎么收到地主恶霸的欺凌,还有贪官污吏、土匪,现在则是鬼子汉奸。

这些民夫都是被日本人抓来的壮丁,各种委屈就多了。之后十九团这些干部就开始讲,我在现场亲自听他们讲话,讲的是真好。他们告诉这些民夫,为什么他们会遭受这些困难,要怎么做才能够摆脱这种苦难。说的那些民夫都是哭着听。几个小时之内,就动员了七百多民夫参军。后来我悄悄地问了负责招兵的19团二营教导员张超,他说这是魏红军,那小子想出来的新式整军方案,叫什么诉苦运动。已经在十九团试验,效果非常好。你看看十九团的那些官兵多么勇敢。连续作战,也没叫苦。

“新式整军运动?”1

“嗯。”

杨全武现在是司令员,但他以前是做政工工作的,是正儿八经政委出身。

是一个军政全优的干部。

因此看到十九团的诉苦运动之后,立马明白这个诉苦运动的作用。这是让战士们明白,很多人悲惨的命运是怎么来的。想要自己的后代不继续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要做出改变。而能够改变这些的,只有八路军。让这些战士们对八路军有归属感,同时为了这个目标奋不顾身。因为本来浑浑的战士们,也开始有了追求,有了理想,有了信念。

那些大字不识的文盲,你给他们讲很多革命道理,他们也听不懂。

所以用最朴素的语言,用身边的事情来教育他,们,才是最好的方式。一旦一个人有了目标,那么他就会变得勇敢。一分区目前扩军速度非常快,部队成分也是越来越复杂。有旧军队出身、有土匪出身、有地主出身、有学生出身,更多的是农民。

如何教育他们,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十九团给了杨全武一个很好的启迪。要是能够用新式整军运动,让部队战士尽快的提升思想水,平,那么部队战斗力肯定也会蹭蹭的往上升。

“既然他们已经在十九团做了试验,那么肯定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我看这样,给八纵发电报让他们把新式整军运动的细节交给分区。我们先试一试,如果效果好的话,肯定是要上交到军区。

“我就是这个想法。我真想把这小子提到我们分区当政治部主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资历不足。”

“嗯。”

杨全武点头道:“除了这个原因,我考虑更多的是,这小子是文武双全独当一面的人才。让他在我这里,就有些束缚他的发挥。让他去开辟根据地,才是更适合他发展。王秋云是一个能打仗的但不是一个可以发展军队、经营根据地的,有魏红军给他搭档最能够发挥他的作用。晋北、冀北、察哈尔是一片广阔空间,这里才是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杨全武是想过把魏红军调到军分区帮自己。

如果说杨全武非常附和聂帅用人的标准,那么魏红军就非常附和杨全武用人的标准。闽西老乡出身,多年的老部下,政工干部出身,又是打过仗的,算是文武双全的干部。

不过杨全武看的更远。

八纵在察哈尔发展越好,对于一分区越好。所以他还是决定让魏红军在察哈尔开辟根据地。

“师长,军区急电。”

分区参谋长陆生田走了进来。

“什么事情?”

“总部要求我们派兵策应第四纵队和冀东部队撤退。”

第181章 接应冀东部队

军区急电,其实是延安和八路军总部急电。

第四纵队和冀东大暴动的部队会和之后,在冀东声势很大。冀东一度有二十多个县城都在这些部队的控制当中。前前后后参加这一次暴动的,支持这次暴动的人员超过二十万。

冀东地区方方面面的人都参与了这次的暴动。

在抗战历史上,像冀东这样突然之间暴起,发动如此规模的暴动绝对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这一次的冀东大暴动,真可谓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里面有地下党领导的武装,也有国民党机构领导的武装。有地方士绅领导的武装,也有大学老师带着学生们打造的武装,当然也不缺少土匪武装。这些武装里面有工人、农民、老师、学生、伪警察、伪军、地方保安团、土匪,反正形形色色各个阶层都有。

所以才有了这一次轰动全国的冀东大暴动。

本来他们的目的是,要在冀东建立根据地。延安和八路军总部组建八路军第四纵队,让第四纵队进入翼冀东,就是为了让第四纵队训练冀东部队。让冀东暴动的部队,可以走向正规化,提高他们的战,斗力,最终建立冀东根据地。当然第四纵队的任务也是留在冀东建立根据地,领导冀东抗日。因为相比起贫的平西地区,冀东人口多、富裕。

但第四纵队的军队领导,河北省委、冀热边区特委,还有就是冀东大暴动的冀东抗日联军领导人开会之后,意见上却出现了分歧。

有的人认为应该执行延安和总部的命令,部队在冀东开辟根据地。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日军实力还是太强。在冀东开辟根据地困难太多。

他们认为冀东不是一个适合开辟根据地的好地方。

毕竟冀东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要地,会受到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双重扫荡。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特别是建立大的根据地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