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134章

作者:随遇而安

“如果效果不好,我也不敢拿到司令员这里来。这一次整编21团和22团效果非常好。涞水抗日游击军本来成分也很复杂,不过我就用了两个多月,21团和22团已经完成整编。现在部队拉出去,已经能够打仗,不会拖后腿。司令员如果不信,可以跟我回去看看情况。

“是应该看看。”

聂帅想了一会道:“你们把材料都准备好。把整个过程,我要详细的,里面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写进去。”

“早就准备好了。不仅仅是我们的政策文件,还有下面各个政工干部的工作日记都在。

“你立了功,这个新式整军的材料很好。这要是能够推广到全军当中,对于目前我军这种整编工作任务很繁忙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

聂帅是真的很高兴。

八路军大规模扩军,除了在根据地招兵之外,就是大量的改编已经存在的民间抗日武装。可是这些民间抗日武装成分非常复杂,整编起来非常困难。

甚至有些军区一整年的工作就是整编这些部队。

如果能够推行这个“新式整军”方法,就可以大大缩小这个时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部队的改编,然后跟着主力部队去打仗。

这对于迅速提高八路军各个军区的实力,绝对是有非常好的帮助。这样的方案出自他们晋察冀,这是聂帅更高兴地。

“司令员,你这样赞扬我很高兴。”

“看你牛的。”

“不过我不是那种贪图别人功劳的人。”

“什么意思?”

“司令员,这个新式整军方案是八纵政委魏红军先提出来的。而且也是八纵先在19团实行,我是看了19团的情况,然后才在21团和22团推行了新式整军。效果的确很好,所以才把这些整理一下,交给司令员。”

“你小子就这点好,大气。”

为什么那么多人状告杨全武在一分区独断专行,但聂帅都是包底杨全武。帮助杨全武安抚那些人。就是因为杨全武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发展部队、发展根据地就是一把好手。而且杨全武手底下能人辈出,就是因为杨全武不拘泥于资历这些东西,用人唯才。要不是当初杨全武鼎力支持,哪里有现在王秋云和魏红军打造的八纵。

聂司令员看着这份新式整军方案陷入了沉思。

好一会道:“你小子来的是时候。”

“司令员,怎么了?”

“你不用知道。你把你们整理的资料都赶快送过来。还有让八纵把原始资料都送过来,让魏红军写关于新式整军的一份报告。一定要把这个新式整军方案出台的前前后后都写出来。

“是。”

聂司令员把东西收拾了一下,道:“我会让展同同志负责此事,去你们一分区看看21团和22团。

你们一分区还有八纵,加紧时间完成对于部队的整训。我们得到消息,日军会加强驻蒙军的兵力,你们以后的压力会更大。回去吧。”

“是。”

送走了杨全武之后,聂司令员再次仔细看了看这份文件。

看了好一会道:“魏红军,魏红军。看来我要亲自去一趟总部。

第196章 历史的变化2

时间缓缓的进入1939年。

对于八路军来说,1938年是一个大发展的年份。当然从历史来说,1939年和1940年才是八路军大发展的年份,几乎每年都增加十多万主力部队。

为什么?

因为进入1939年和1940年之后,大量七七事变之后投奔八路军的年轻学生在八路军这边完成了学业,开始奔赴战场。这些年轻学生不是百个千个,而是以万来数的。

他们经过西安、延安等地学校的培养,还有各个根据地学校的培养,从学生转变为八路军干部,然后慢慢的走向各个根据地。要么是去部队担任政工干部,要么是去根据地担任地方干部。

然后是各个根据地都在大力发展党员数量。

在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全国的党员数量只有4万人左右。不过经过一年半不到的抗战,全国的党员数量猛增。到了1938年年未的时候,全国党员数量突破到了50万人。也就是说党员数量增加了十倍。

可以看出八路军的迅猛发展。

不说别的,看看八纵就知道。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带着三十多名战士进入盛县的时候,整个盛县的党员才几十人。可是现在盛县党员数量已经有快两干人。虽然是因为八纵司令部和察南特委领导机关都在盛县办公的原因,所以大量党员干部在这里。但这一年多时间当中,盛县本地发展的党员就有上千人。

加上八纵其他的根据地,目前八纵控制区域之内,所有的党员数量有四千人左右。这还只是开始,目前八纵党委和察南特委组织部这边,准备发展的积极分子也有几千人。

这都是发展的基础。

有了党员基础,还有大批学生进入八路军,奠,定了八路军在1939年和1940年大发展的基础。全国形势的变化,也影响晋察冀军区的发展。

特别是一分区。

杨全武直接领导的一分区部队和八纵。

杨全武率领一分区这两年亮瞎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眼睛。本来只是临时组建的一个独立团,现在却成为了八路军赫赫有名的部队。晋察冀军区的发展,一大半都是一分区的功劳。一分区前前后后已经给晋察冀军区其他的分区贡献了近万人的主力部队。

不过就算一直在支援其他分区,但一分区的发展丝毫没有耽搁。一分区目前不算八纵,就有九个主力团,虽然其中几个团是刚刚整编的。但那些部队战斗力一点不差。

新建立的团,两个来自冀东部队,两个来自涞,水抗日游击军,另外一个是特务营升格为特务团。

这些部队都不是完全的新兵部队。

杨全武的工作就是稳定军心。

只要整合顺利,稍加训练他们就能够打仗。很多八路军部队在整编其他部队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要么是无法完全控制部队,要么是和原来的部队领导发生矛盾,最后发生内订的也比比皆是。

反正各种各样问题都很多。结果这种部队真正要形成战斗力,需要适应半年一年才可以。

在这方面杨全武就厉害很多。

应该说非常有个人魅力。

同时能够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说起杨全武最经典的用人,当属他来到山西之后用的一位晋绥军军官。当时晋绥军在山西崩溃,到处都是晋绥军各种散兵游勇。杨全武慧眼识英雄,没有跟其他人一样排斥排或者部视晋绥军军官,反而是大力提拔。给的位置比一些老红军还要高。

结果他对于杨全武的提拔是感激涕零。

转身就给杨全武报告了晋绥军的两个军火库。

独立师早期发展那么快,武器弹药根本不缺,就是,因为这两个军火库。后来独立师部队扩张越来越迅猛,部队指挥就出现很多问题。各个机关扯皮的现象也多。

杨全武认为这是司令部的构成有问题,分区司令部必须要正规化。可是这方面八路军经验不足,并没有机关正规化的经验,所以就再次让晋绥军军官负责军队机关建设。结果一分区后来发展,部队扩张速度那么快,但在指挥上并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而这个时候其他很多根据地却一直在摸索怎么建立部队指挥系统。

这位被杨全武提拔重用的晋绥军军官解放后成为了开国大校。

所以现在杨全武的九个主力团,实力是真的很强。一分区不仅有九个主力团,还直辖侦察营、炮兵营这些部队,以及可以配合主力作战的游击支队。

八纵也是如此。

虽然比不上一分区这么发展速度快,但目前也拥有五个主力团。

应该说八纵的横空出世,不仅改变了察南的抗日历史,也改变了一分区的历史,甚至改变了晋察,冀军区的历史。历史上这个时候晋察冀军区北岳区按照总部命令整训,只有九个主力团,加上教导团、特务团、骑兵团和一个有编制的游击支队,主力团总共才12个。

但现在晋察冀军区北岳区,实力翻了一倍。

一只蝴蝶带来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正因为有了八纵的崛起,一分区可以全心全意发展雁北根据地和冀西根据地,特别是冀西根据地。历史上一分区进入河北之后,和河北的地方抗,日武装更多的是选择合作。因为一分区当时受到日伪军三面围攻,部队主力分散,实力有限。而河北的那些民间抗日武装都是五六千人,七八千人,甚至有的是上万人。一分区进入河北的兵力不足,所以只能是慢慢的改编他们。但有了八纵抵挡察南日军,结果一分区进入河北之后,有足够的实力压服这些河北地方抗日武装,迅速对他们进行改编,扩张自己的势力。到现在为止杨全武在河北,已经是吞掉了不知道多少民间抗日武装。甚至人数超过五千人的民间抗日武装,杨全武就吞掉了四个。

对这些部队进行整编之后,留下能打仗的,裁汰老弱病残,给一分区带来了超过一万的主力部队。目前一分区的新三团就是这样整编出来的。

而且八纵两次重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甚至影响了翼东大暴动的情况。历史上冀东大暴动西撤回到根据地的还不到三千人,但这一次西撤成功的有两万多人。

西撤的冀东部队整编之后,成为了晋察冀军区的六个主力团。不仅给晋察冀军区带来了15000人的主力部队,而且给晋察冀军区带来了一万多条步枪。

因此1939年的开头,晋察冀北岳区是很牛气的。他们给总部报告北岳区整编部队情况,让延安和总部多吓了一跳。晋察冀军区竟然已经发展到了如此的规模。

但晋察冀军区越强大,延安和总部越是头疼。

因为本来的计划不好进行。

这个时候聂帅亲自带着新式整军报告来到了总部。这个报告再次给延安和总部带来了很大的震惊。延安征询了聂帅的意见,又进行了讨论之后,改变了原来的计划。

193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热辽挺进军和翼热辽区委,接受晋察冀军区的领导。他们的任务是巩固冀东根据地,发展热河根据地,开辟辽宁抗日根据地。

消息传来,晋察冀军区都很高兴。

虽然冀热辽挺进军名义上接受晋察冀军区的领导,但其实是自成一系。如果按照之前的传闻,成立冀热察挺进军,那么八纵就要受到他们的指挥。

现在中央组建了冀热辽挺进军,那就和八纵没有关系了。冀热辽挺进军的地盘是冀东、热河、辽宁,甚至和现在的平西、平北都不发生关系。

大家怎么会不高兴。

杨全武最高兴。

冀热辽挺进军的领导人,资历可是完爆自己的。如果中央和总部真的把八纵划给了他,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好在最后时刻组建的不是冀热察挺进军,而是冀热辽挺进军。

组建冀热辽挺进军,这可是大事情。

事情传到了八纵。

魏红军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魏红军是真的不愿意被划入冀热察挺进军。历史上冀热察挺进军内部矛盾重重,连邓国和宋史伦两位上将都然离开,翼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都被枪毙。自己小胳膊小腿去了那里,估计连八纵都保不住,直接被冀热察挺进军拆分。

甚至如果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落到邓国、宋史伦的境地。

相比起来他愿意继续在晋察冀一分区。晋察冀是115师部队,一分区是独立团发展的,都是王秋云和魏红军的老部队。杨全武在一分区是党政军一把手,被很多人病独断专行,打压其他干部。很多跟他资历差不多的老干部,在一分区都说不上话,最后离开了一分区。但魏红军还是非常愿意在他手底下干活。

杨全武此人虽然病独断专行。但对自己的属下,那是不打压、不嫉妒、不贪功劳,而且愿意放权给下面的人,让他们可以尽量的发挥自己的才华。而且一旦下属有事情的时候,杨全武还非常懂得护短。

这样的上司,魏红军是非常喜欢的。

之前魏红军一直担心,八纵目前正在发展的地方就是平西和平北。一旦中央成立冀热察挺进军,八纵很有可能被划入冀热察挺进军。没想到中央没有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而是成立了冀热辽挺进军。

其实魏红军不知道的是,中央和总部有过很多争论。

成立冀热察军区是中央早在半年前就决定的事情。历史上1938年11月未,中央就正式决定成立翼热察挺进军。但中央之所以犹豫,就是因为八纵。

八纵在察哈尔发展实在是太好了。

两次重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甚至击毙了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少将旅团长常冈宽治。这个表现让中央也有些犹豫。但这种犹豫,还不至于让中央改变原来的计划。

可是新式整军的文件资料,彻底打破了平衡。

主席看到新式整军方案之后拍案叫好,认为这份文件有理论高度,还有实践价值。魏红军这个名字在延安的分量大涨,甚至在延安中央领导那里都挂了号。再说魏红军的出身是真好,闽西八代贫农,红四军刚刚进入闽西的时候就参加革命。而且是正儿八经的双一出身。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还是红一师。最后主席拍板,就把察哈尔交给八纵负责。

所以没有了历史上的冀热察挺进军,有了现在的冀热辽挺进军。

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很大的弯。

第197章 根据地生意

冀热辽挺进军的成立,让魏红军总算是放下了心。因为八纵不需要换一个领导机构。

又可以无所顾虑的继续发展察哈尔根据地。

随着34团和35团的顺利改编,魏红军的目光重新回到了根据地建设上。魏红军和开始负责八纵根据地商业问题的高为农谈话。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