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王秋云看着地图眼光发亮。
魏红军也是跟着点头。
指了指地图道:“只要我们动作迅速,就能够直接拿下阳泉镇和下泉镇。郑家是盛县大户,碍于政策我们不好对他动手。可是现在郑家投靠日本人当汉奸,我们就要足够的理由收拾他了。他们家既然号称是盛县首富,在下泉镇拥有一半土地,家产必然丰厚。而且我们正好借机没收他们家的土地,增加我们八路军在下泉镇的影响。对于我们在盛县以后的发展,必然会有巨大的好处。”
魏红军是真的眼馋。
阳泉镇是日军之前驻扎的地方,下泉镇是盛县富裕的商业镇。主要是因为察哈尔往南走的商队,很多都通过下泉镇。所以下泉镇虽然比不上那些富裕的乡镇,但是在贫穷的盛县是数一数二的富裕地区。
把这里的首富郑家消灭,能给游击军多少好东西。
当然更重要的是,必须要速度快。
一旦日军打了败仗的消息传开,北水沟镇的国军残部也不会放过阳泉镇和下泉镇。
“老王,你身体还没有恢复,你在这里负责善后。我和参谋长带着新兵队、警卫队和后勤队,奔赴阳泉镇跟下泉镇,把他们打下来。”
兵贵神速。
此事不能耽搁。
绝对不能丢了到嘴的肉。
王秋云看了看张大虎,明白魏红军带着张大虎,是因为张大虎是二十九军出来的。
一旦和二十九军残部闹出什么矛盾,有张大虎可以在中间调节。
“好,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魏红军立马点兵。
带着游击军新兵队,警卫队,后勤队,也就是这一次战争当中没有多少损失的队伍。主力是警卫队,新兵队配合作战,后勤队负责拿东西。
魏红军是真的很佩服这个时代的人。
因为生活的困苦,这个年代的人真的是吃苦耐劳。这些农民不久前还只是普通的农民或者是猎人,但加入了游击军之后,连续作战丝毫没有问题。他们靠的就是一股劲,一股狠劲。
从张家沟村往阳泉镇几十里的路,中间就休息了一会,然后直接跑到了阳泉镇。跑了这么久,竟然都没有怨言。
“政委,保安团跑了。”
“跑了。”
“是。我们的人才刚刚开枪,阳泉镇和下泉镇的保安团就望风而逃。”
“你带人追过去喊话,人跑了可以,把手中的枪和子弹留下。只要留下枪和子弹,人跑不跑我不管。可是谁要是带着枪和子弹逃跑,那就追上去。”
“是。”
保安团本来就有一百多人。
后来接受日军一些武器之后,保安团扩编为二百多人。不过保安团扩编的部队跟游击军一样,都是刚刚拿枪的农民,他们哪里打过枪。保安团原来的主力,都跟着日军参加了对游击军的攻击,现在看家的都是新兵。看到游击军上来,保安团那些人立马逃跑。
魏红军对他们没有兴趣。
只对他们身上的武器和弹药感兴趣。
“参谋长,你带人进入阳泉镇,把鬼子的仓库搬了。特别是武器和弹药,一个都不要拉下。如果有其他东西,那么就换取一些骡马。至于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做。现在还不是我们在阳泉镇发展的时候。”
“是。”
“我带人去下泉镇,四个小时之后在这里会和。”
“好。”
保安团比想象当中还要不经打。
基本上没打过仗,部队就涌入了下泉镇。
“政委,郑家人也跑了。”
“不管他。郑家仓库有没有好东西?”
“有,很多。”
郑七郎很是兴奋。
作为后勤队副队长,郑七郎负责的就是游击军的后勤。郑七郎比之前统计战果还要兴奋,道:“指导员,这个郑家实在是太有钱。我们从他们后院挖出了二十五根金条,一千二百块银元。而且仓库里面发现了六百多袋面粉,以及其他粮食也很多。”
“他怎么有这么多面粉?”
“郑家在下泉镇有面粉店,而且听说往关外的商队,也有郑家的。这些面粉除了在盛县卖的,还有就是卖到关外的。听说每次去关外的商队,一次性都会出动几十匹骡子。而且这只是郑家仓库发现的,我们的人已经去郑家的面粉店,应该还能有几百袋面粉。而且郑家这边还有很多布匹,我们正在进行统计。”
真正的有钱人。
金子、银元不说,还有面粉、布匹等等好东西。
“在郑家发现了土地方面的证明没有?”
“全找遍了,都没有找到。应该是被他们带走了。”
“真是个老财主。”
魏红军好笑。
郑家这一次跑的有些慌不择路,小黄鱼和银元都没有来得及收拾。没想到郑家在下泉镇的土地证明却一个不拉都带走。果然是比钱更看重土地。
“政委,在郑家还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还有好东西?是什么?”
“三十三条崭新的晋造六五式步枪。”
“三十三条?”
“是。”
“土财主果然是有钱。囤地,还囤枪。”
魏红军倒是没有什么意外。
民国时期的中国,不仅仅是军阀遍地,更重要的是土匪遍地。阎锡山治理下的山西,在中国来说算是比较平稳的省份。阎锡山其他本事一般般,但种田的本事在军阀当中是数一数二的。
但就是这样的山西,也不缺乏土匪。
那些乡下土财主,平时有钱喜欢囤地,为了防备土匪还要买枪自卫。郑家是盛县大地主,除了让自己儿子组建保卫团,还要装备自己的家丁武装。
所以土财主手中有枪在民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当年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期初很多武装都是从这些土财主手中搜罗的。包括很多开明地主,把他们家藏起来的枪,支援给了八路军。
“政委,我还没说完。”
“怎么,还有?”
“他们家还有一挺晋造六五式轻机枪。除了步枪和轻机枪,还有大量的子弹。”
“土财主都有轻机枪?”
魏红军好笑。
郑家果然是大户,竟然还囤了轻机枪。
郑七郎道:“政委,你刚来,不是很清楚。我们盛县除了本地的一些土匪之外,还有北边流窜过来的一些土匪。面对这些土匪,只要把轻机枪拉出来,就能够威慑他们。”
“好。”
魏红军估算了一下时间,道:“你立马统计下泉镇这边有多少大户当了汉奸,然后派人去警告他们一下。让这些大户把手中的武器全都交出来,还要让他们出钱支持抗日。”
“是。”
“弄完之后,我们就撤离。”
第023章 大收获
1937年10月19日。
一场轰动盛县,甚至记载于晋东北、察哈尔抗战历史的战争结束。
虽然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双方部队加起来也就五百人左右。而且这500人当中,不管是游击军的新兵,还是保安团,基本上都是打酱油的。真正参与此战的,双方加起来不到300人。但就是这场很小的战争,在晋东北和察哈尔的抗战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这场战斗宣告八路军组建的盛县抗日游击军在盛县正式立柱脚,甚至揭开了八路军在晋东北建立敌后根据地的序幕。
缴获惊人。
特别是后面奔袭阳泉镇和下泉镇的行动,更是让盛县游击军缴获了惊人的物资。魏红军带着这些物资回来的时候,用了足足六十六匹骡子。不仅仅六十六匹骡子,跟着魏红军出击的战士,每个人身上都背着物资。也幸好从那些土财主身上搜刮了不少钱。要不然目前一头骡子十几块银元,甚至有些时候达到近三十块银元,游击军上哪里弄这么多骡子。
这些骡子除了一部分是从地主老财那里弄来的,剩下的都是拿钱买的。
“老魏,你们这是打土豪了?”
王秋云看着一批一批的骡车经过,脸上都笑开花了。
这是多少物资。
“这一次是真打土豪了。不说其他的,你知道我这一次光是金条弄回来多少?”
“还有金条?”
王秋云大喜。
自从抗战爆发之后,法币是连连贬值。就连一直以来比较坚挺的大洋,价格也在下降。只有黄金,价格一直非常稳定。而且随着战争的爆发,黄金的价格反而在上升。
所以目前很多势力都认可黄金的购买力。
八路军也需要跟其他势力打交道,从他们手中购买一些必须的物品。这些物品包括武器弹药、药品、各种机器设备,都是八路军非常需要的物资。甚至八路军需要的一些纸张,都要从别的地方购买。这个时候金条是最好用的。携带方便,购买力强,所有人都认可。可惜这东西不好弄。
金条可是中央都缺的。
王秋云没想到一个偏僻的盛县,能够弄到金条。
魏红军有些兴奋的道:“这些土财主打造的金条,我掂量了一下。大部分金条都是三两左右的,有几个是十两上下的金条。我这一次总共弄回来37根金条。光是从郑家弄回来的就有25根。我们对这个郑家的财力估算有误,他们家不仅仅是盛县大户,就是放在一些中小城市,也是有钱的主。他们家光是在下泉镇就有好几个店,下泉镇吃的、穿的,一大半都控制在郑家手中。听说他们在县城也有各种店铺。”
“三两金条?大致是多少银元?”
“三两左右的金条,换成银元大致在一百银元上下。”
“那我们这是发财了。”
“是发财了,但这批金条我们不能动。等过段时间,我们和师部有了联系,我准备把这批金条交上去。师部那边摊子大,比我们困难,比我们更需要这批金条。”
魏红军小声的跟王秋云商量。
魏红军考虑的不仅仅是盛县一个地方的抗日问题,更不仅仅是盛县游击军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眼前的发展问题。因为抗日是全国范围内的事情,一个小小的盛县抗日游击军再怎么发展,影响也不可能太大。如果魏红军的眼界只盯着盛县游击军,那么魏红军的作用有限,没什么发展。因为相比起盛县游击军,聂帅率领的晋察冀军区才是大局。他们发展好了,对于整个抗战的好处更多。
再说盛县只是一个县,人口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盛县游击军在盛县再怎么发展,发展规模都是有限的。
未来想要抵挡来自日军的压力,晋察冀军区必须要有大发展。晋察冀军区的实力越强,以后有事情的时候,对于盛县游击军的帮忙才会更大。
甚至盛县游击军以后能不能在晋东北干出一番大事,也需要晋察冀军区的支持。历史上晋东北根据地的发展,有120师部队,也有115师的部队,但主要还是晋察冀军区的事情。不说别的,光是军事干部、政工干部,以及地方建设干部,没有晋察冀军区的支援,光是盛县自己根本培养不起来。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