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转过头,道:“老王,你觉得谁适合担任34团团长。”
“陈中和同志如何?”
王秋云点出了陈中和。
陈中和是来自十大队的干部。一年前陈中和来八纵的时候,他是以十大队参谋长的身份过来的。
之后先是担任八纵作训科科长,后来担任八纵副参谋长。
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都很信任他。
不过一直让他当参谋,总是大材小用。目前八路军当中的参谋长,其实发展前途是比不上一线主官的。陈中和如果一直在司令部,那么未来的前途就是八纵参谋长。想要再往上,就必须要在一线接受锻炼。
魏红军点点头。
同意这个意见,所以道:“我支持陈中和同志去34团担任团长。肖勇实同志,你们平北支队的意思呢?”
“司令员、政委,陈中和同志是很适合担任34团团长职务。
王秋云继续道:“肖勇实同志,34团二营教导员何永飞同志,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同志。此次34团千里突袭皇协军第四集团军成功,何永飞同志功不可没。如果可以的话,我提议你们平北支队可以提拔何永飞同志担任34团副团长兼任参谋长。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你们平北支队可以参考一下。”
“何永飞同志此次表现出色,我们支队已经讨论何永飞同志下一步的任命问题。只是34团二营营长牺牲,他这个教导员也离开的话,担心影响二营接下来的工作。所以支队一直没有下结论。34团干部牲多,我代表支队希望纵队可以支持一些干部。”
肖勇实现在心中很高兴。
因为利用这一次反扫荡,八纵开始把34团、35团慢慢的纳入自己的管理。王秋云和魏红军把陈中和派到34团,会增加八纵对于34团的管理和指挥。
“老王,我们从16团和18团两个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当中派两个人去34团如何?”
王秋云、魏红军和肖勇实三个人目前是玩双簧。
肖勇实以干部栖牲太多,要求八纵支援干部。
从其他地方调干部进入34团和35团,就能够淡化34团和35团的地方化标签。现在有足够的干部储备,而且有过作战经验的,很多都集中在16团和18团。因为16团和18团是八纵一等一的主力团。八纵的前身独立支队的头等主力一营和特务营,成为了16团和18团最重要的部队。
“从16团和18团,各抽调一名军事干部。”
王秋云点头。
魏红军立马接话道:“那就抽调16团作训处副处长章贺同志,18团三营营长唐希杰同志。章贺同志去34团担任作训处处长,唐希杰同志去担任2营营长。” 魏红军给34团的,都是目前八纵干部当中的后起之秀。
章贺是曹杨庄游击队出身。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生,盛县中学的老师。24岁参加了曹杨庄游击队,本来是和张超一样,魏红军着力培养的政工干部。
可是参军之后,章贺的军事天赋开始显现,被当时的一营营长现在的16团团长李万福看上。开始了他军事干部的生涯。
先是担任一营三连连长,后来16团成立之后担任三营副营长。李万福担任16团团长之后,把他提拔到团部作训处当副处长,代理处长。从八纵开辟怀来根据地开始,就一直在一线部队打仗,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要不是因为章贺资历不够,李万福都要任命他担任16团参谋长兼任作训处处长。实在是因为章贺天赋太好,打仗的本事是一学就会。
唐希杰是察南支队副司令员吴清河早年率领的那支29军部队的军官。风格继承了西北军部队,作战勇猛,能打硬仗。
34团学生太多,缺少大老粗。
唐希杰这种29军出来的猛将,去改造一下34团的情况说不定会好很多。王秋云点头,道:“章贺同志和唐希杰同志不错。肖勇实同志,你看呢?”
“章贺同志和唐希杰同志能够来34团,是我们支队的荣幸。”
“那就这么定了。”
第269章 整顿昌宛山根据地
“除了军队问题,根据地的问题也很大。昌宛山根据地,宣传抗日、动员百姓,组织抗日力量方面都死气沉沉。地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更是看不到希望。整个反扫荡期间,没有看到昌宛山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地方部队有什么作用。昌宛山根据地的同志们都应该来盛县看一看,看看盛县抗日根据地是怎么发展的。抗日是全民族的抗日,男女老少所有人的抗日。要宣传抗日,就要让所有人都参与抗日,这才是抗日根据地的存在意义。这方面昌宛山根据地做的很是不好,抗日宣传冷冷清清。肖勇实同志,这个问题你们平北支队也有责任。平北支队不仅要自己发展,还是帮助地方部队成长。若是地方政府的干部不足,部队要派出干部宣传抗日,组织民众抗日。
“回去之后,支队就会商量,如何宣传抗日,如何支持地方部队。
“这不是说说就行的。平北支队必须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支持昌宛山根据地地方部队的发展,推动昌宛山地区抗日发展。未来昌宛山根据地会成为我们八纵和日军之间重要的战场。如果昌宛山根据地还是如此的局面,那么未来我们必然会丢掉这里。”
肖勇实这一次参加会议,全程都是批评。
王秋云作为司令员,主要是批评34团和35团的作战。至于魏红军开始批评昌宛山根据地地方政,府的问题。这是肖勇实来到八纵担任副司令员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严厉的批评。
但他只能是受着。
谁让平北支队表现最拉膀。
34团接连打败仗,伤亡惨重。35团打仗倒是聪明,但正因为太聪明了。反扫荡期间没打出任何一场漂亮仗,昌平根据地丢了一大半。
35团就像是泥鳅一样规避战斗。
宋志远是聪明,但聪明过头。
魏红军批评完之后,道:“我和察南特委的其他委员商量过。这一次反扫荡平北支队和地方根据地之间完全没有配合,这是有问题的。军队和根据地必须要紧密配合,才能够战胜对手。我们八路军能够在敌后生存,在敌后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我们八路军有自己的根据地。军队和地方紧密配合,才是我们八路军取胜之道。可是平北支队和昌宛山根据地之间,就缺少这样的合作。为了部队和根据地,的合作问题,察南特委决定肖勇实同志担任昌宛山县县委书记,调怀来县委书记韩开明同志担任昌宛山县县长职务。若是昌宛山根据地的建设还无法有成绩,肖勇实同志要承担一切责任。”
“保证完成任务。”
虽然这一次会议上,肖勇实被批评最厉害。
但肖勇实其实很满意的。
不仅可以真正指挥34团和35团,还担任了根据地一把手。昌宛山根据地比其他根据地复杂,但肖勇实权力有限,无法插手地方事务。看看其他根据地,察南支队司令员张子华担任宣涿怀县县委书记,察西支队政委黄浩担任宁高镇县县委书记,察东支队政委夏侯文担任龙延赤县县委书记,都是能够直接领导根据地地方政府的。
只有自己管不了地方。
结果是什么?
结果这一次的反扫荡当中,就出现了大问题。
部队和地方政府之间配合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部队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得不到部队的保,护。没有地方政府的配合,部队失去了很多情报,根据地优势荡然无存。同样没有了部队的保护之后,根据地地方干部伤亡很大。
魏红军让肖勇实担任昌宛山县县委书记,就是为了让肖勇实成为昌宛山党政军的领导。这样便于他指挥部队和地方政府。至于派出去担任县长的韩开明,本身就出自第四纵队。和昌平、宛平一带的不少地方领导比较熟悉。这样的领导组合,就是为了让肖勇实可以插手地方根据地的建设,同时有韩开明作为润滑剂。
“今天先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就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明天会议继续。”
大家都离开。
察南支队的司令员兼政委张子华、副政委雷佳斌,副司令员吴清河留了下来。
“司令员、政委,你们怎么都不跟我们商量,就把我们察南支队的两员大将给调走了。
张子华埋怨王秋云和魏红军。
吴清河也是附和道:“司令员、政委,此次反扫荡我们察南支队官兵牺牲很多,干部也严重不足。纵队不补充我察南支队,还调走我们重要干部。”
王秋云和魏红军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的确是从他们手中调走了重要干部。
“说吧,你们要什么?”
魏红军直接问了张子华他们。
察南支队的三名干部,这样留下来,肯定不只是为了表达他们的不满意。听到魏红军的话,张子华哈哈大笑,道:“司令员、政委我要的不多。抗大二分校的毕业生,很多人不是在司令部和政治部吗?我们察南支队要的不多,四十个人就可以。”
“多少?”
“四十个。”
“你想啥呢?”?
魏红军没说话。
王秋云忍不住了。八纵在年初的时候,的确是收到了大批陕北公学的毕业生,抗大二分校的毕业生。全都加起来有260人左右。
这些毕业生不像是前三期的毕业生,本身都是红军中高级将领。这一次分配到八纵的,以前都只是学生。所以分配到八纵之后,基本上都充入纵队机关。
司令部和政治部接收最多。
司令部这边不用说,像作训处这里接收很多人,让他们担任作训参谋。其实就是让他们从学校当中走出来,开始真正的接触战斗。让他们去司令部下面的各个单位,就是让他们学习真实的战斗,把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和真实的战斗结合起来。在司令部实习一段时间之后,根据他们的表现,会派到各个部队,各个根据地。
还有就是政治部。
像政治部下面的宣传处,一次性就接收了四十多人。这些人在宣传处,平时除了处理各种文件,参加纵队宣传工作之外,就是接受政工干部的培养。等他们实习结束,很多人就会派到部队和地方担任政工干部。
他们现在在纵队实习了四个月左右。
到了要分配的时候。
张子华是看上了他们。正好纵队这一次要调走唐希杰和章秦两员大将,又从地方调走韩开明,所以他们提要求更加顺理成章。
“司令员、政委,此次反扫荡,我察南支队牺牲4名营级干部,17名连级干部,67名排级干部。
地方领导当中,涿鹿县委书记、县长都牺牲。其他县级领导栖牲9人,区领导牲27人。察南支队和宣涿怀根据地要恢复,干部是非常缺的。这一次纵队不仅调走了军队干部,连韩开明同志都调走了。
我们是真的缺人。
张子华语气很是愿切。
宣涿怀根据地和察南支队的情况是真的很困难。实在是因为日军的扫荡重点就在宣涿怀根据地。魏红军想了想道:“这样,我和司令员先商量一下。”
“好。”
张子华他们离开之后,魏红军问王秋云,道:“老王,你怎么看?”
“给吧。”
王秋云点头。
道:“察南支队的存在,始终是驻蒙军最大的威胁。察南支队会一直威胁张家口。以后我们和驻蒙军之间最大的战场,会一直是宣涿怀根据地。这一次反扫荡察南支队伤亡最大,应该支持。”
“好。我亲自从司令部和政治部挑选四十人交给察南支队。
第270章 嘱托
八纵的会议进行了三天。
因为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从总结这一次反扫荡的经验,还有部队恢复的问题,以及人事调整的问题。结束之后,魏红军和刚刚被任命为34团团长的陈中和说话。
陈中和很年轻。
目前二十四岁。
也就是八路军这边,年轻的团级干部多,所以并不是很在意。
不过虽然只是二十四岁,但战场经验很是丰富。长征时候是连长,八路军改编之后担任115师的一名排长。因为在平型关立下战功,所以提拔为连长。
后面调到了三分区,不到半年之内就担任了十大队参谋长。
十大队并入了八纵之后,开始担任八纵作训处处长。三个月前开始担任八纵副参谋长。可以说陈中和资历比王秋云、魏红军差不少,但升官速度却是一点都不慢。
“司令员找你谈话了吧。”
“刚刚谈过。”
“34团是什么部队,你一直在司令部也很清楚。34团这一次的表现,纵队是非常不满意的。你要知道昌宛山就在北平周围,未来会是日伪军重点扫荡的地方。如果34团战斗力上不去,昌宛山根据地我们就保不住。一旦昌宛山根据地保不住,那么北平的日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我们的盛县根据地、宣涿怀根据地。一个春花堡是挡不住日军进攻的。这一次只是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的两个独立大队,如果没有昌宛山根据地,下一次就是一个独立混成旅团。想要盛县根据地和宣涿怀根据地稳定,那么昌宛山根据地就必须要坚持下去。”
“政委,我明白。我去34团之后,一定会狠抓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绝对不会让34团再出现这样的败仗。”
陈中和是典型红军干部。
和王秋云、魏红军一样,都是参军成为一名战士。因为战场上表现出色,成为了班长、排长、连长。一直到担任三分区十大队参谋长之前,他都是红军、八路军基层军事主官。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