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285章

作者:随遇而安

但现在不一样。

百团大战给了日军重大打击,在之后日军报复性扫荡当中,晋察冀部队并没有因为缺之弹药跟历史上一样无还手之力。相反晋察翼最强大的一分区有足够的弹药储备,结果给扫荡的日军狠狠一击。

不仅没有被日军扫荡元气大伤,反而是让华北方面军损失惨重。

结果1941年的时候,晋察冀部队不仅没有像历史上一样萎缩,反而依旧处于扩张状态。

晋察冀北岳区手中握有一百多个主力团。就连晋察军区当中发展最慢的四分区,目前的发展也非常好。四分区根据地目前扩张到了六个县。除了军区赋予授予的老五团之外,军分区自已发展出了三个大团,两个基干团。军分区主力部队人数超过万人。

可以看出晋察冀军区这些年的发展有多好。

如果加上冀中军区和冀热辽挺进军,晋察冀军区能够拿出近200个主力团。只不过大部分主力团目前都没有被军区授予番号而已。

一个晋察翼就发展出了30万的主力部队。

这样的情况之下,聂帅怎么可能不得意。当然晋察冀发展过程当中,崛起的战将无数。更让聂帅满意的是,聂帅器重的很多政工干部转为军事干部之后,表现都非常出色。

但真正一鸣惊人,轰动整个晋察冀,甚至连延安和八路军总部都记住的,就是王秋云和魏红军。

他们两个人崛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

他们从盛县开始开辟根据地,现在他们两个人就差把整个察哈尔都控制下来。他们两个人的11军分区和12军分区手中拥有20多个县。

而且11军分区和12军分区,在晋察冀来说打的硬仗算是最多的。在晋察冀根据地,一分区和11军分区、12军分区,其实说白了都是源自一分区。他们消灭的日军,他们承担的任务,就是把冀中军区和冀热辽挺进军以及晋察冀北岳区其他军分区加起来都比不上。

特别是魏红军。

魏红军写的好多文章,包括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乃至于对日作战战略战术,很多都被延安和八路军总部采纳。然后在整个八路军系统推广。

当中很多东西,对八路军系统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像魏红军一直倡导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八路军系统和地方政府推广之后,让八路军粮食储备增加很多。进入1941年之后,华北地区干旱加重,蝗灾也有。但目前的八路军并没有太过惊慌就是因为前几年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虽然这些粮食储备,还不至于完全抵挡华北旱灾,但也大大减轻了对于八路军的影响。

还有魏红军在八纵开启的“新式整军运动”

在八路军系统推广之后,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八路军部队的快速发展,和魏红军的“新式整军运动”

是息息相关的。

关于“新式整军运动”,延安和八路军总部都是高度评价。认为是开创了人民军队新的整军模式。魏红军作为政委,可能在外面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但在八路军系统当中,可以说是真正的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要不是魏红军的资历实在是太浅,说不定现在都被调到八路军总部任职。

更让聂帅喜欢的是,魏红军不仅仅是政工干部。本人带兵打仗也非常有一套。而且上一次日军扫荡的时候,也是魏红军第一个看破了日军扫荡方向。结果晋察冀部队把日军狠狠地教训了一通。八路军最重视缴获。

而伏击歼灭战,对于八路军来说是缴获各种武器弹药最好的办法。

如果不是当时魏红军看破了日军的进攻方向要是让日军进攻当时毫无准备的晋察冀北岳区,到时候晋察冀根据地不知道会受到多大的破坏。

所以聂帅对于魏红军的印象非常好。

以前开会,魏红军基本上都是静静地听着。毕竟魏红军资历太浅,虽然同样是军分区领导,但和其他军分区领导完全不能相比。

不过现在魏红军已经不是以前的小字辈。

在晋察冀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所以魏红军要说话,没有人小。

“司令员,我不认为明年会是乐观的年份,更不认为华北方面军明年会收缩兵力,龟缩到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放弃对我们的扫荡。相反我认为明年恰恰是我们晋察冀最危险的时刻,我们要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

第394章 警钟2

王秋云在魏红军旁边,手里都出了汗。

因为魏红军发言之后,会议室的气氛陡然凝重了下来。因为魏红军此话一出来,在场很多干部都非常不满。

虽然八纵在晋察冀是硬生生打出来的,魏红军能够有现在的地位,也是靠着硬邦邦的战绩和政绩。但晋察冀北岳区的这些干部,主要都是中央红军,一军团出身的干部。

早年都是魏红军的领导。

甚至不少人都是直接领导魏红军的直属领导。

不说杨全武,像邓国、黄勇他们在红军时期都当过魏红军的直属领导。只不过当时的魏红军级别太低,所以他们并不认识魏红军而已。

现在大家对于1942年都很乐观,你却出来唱反调,你是什么意思。不过北岳区的这些干部虽然不满意,但也不会太怪罪魏红军。因为大家毕竟都是中央红军出身,真论起来都是有渊源的。

但冀中军区很多干部不一样。

他们和王秋云、魏红军历史上是没有交情的。

抗战时期虽然都是隶属于晋察冀,但魏红军是北岳区,冀中军区一直是独立发展。虽然魏红军功劳大,名气大,但他们依旧不高兴。

因为魏红军不仅是给他们泼冷水,更是直接反对他们对于局势的判断。弄得好像大家都是错的,只有你一个人是清醒的一样。

要不是这么多领导看着,王秋云是真的想拉魏红军。

包括杨全武也是如此。

魏红军太莽撞。

有什么问题会议之后,私下跟自己说。就像是上次一样,可以先跟自己商量一下。在晋察冀魏红军说话,和杨全武说话分量不一样。杨全武说的话,就算有人不满,但杨全武地位在那里,杨全武也不怕被人记恨。可是魏红军现在正是往上走的时候,此时不应该得罪太多人。

魏红军一下就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变化。明白自己开口,让在场不少干部不高兴,也得罪很多人。但魏红军不能不站出来。毕竟历史上大家都是这么乐观的判断1942年,甚至五一大扫荡的时候整个晋察翼察都只是认为这是日伪军一次常规性的扫荡。

都认为可以跟之前一样反扫荡胜利。

轻敌,乐观思想在整个晋察冀蔓延。冀中军区准备的反扫荡,也都是按照之前的日伪军扫荡来准备。结果日军的五一大扫荡,并不是小规模的扫荡。岗村宁次调动了自己在河北能够调动的所有部队,直接把冀中军区打穿。巅峰时期拥有四十多个县,800万人口,给八路军输送了十万主力部队的冀中根据地,就这么没落。

一直到1944年杨全武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的时候,冀中军区的情况依旧是非常严峻。本来拥有几十个主力团的冀中军区,在五一大扫荡当中,基本上没剩下什么主力团。

而且更重要的是,冀中军区在五一大扫荡之后没落,直接牵连了晋察冀根据地。因为冀中军区是晋察冀根据地最重要的物资供给处。

冀中军区很是富庶,这里的物产丰饶。

属于是人多,物资多的军区。冀中军区成立之后,不仅仅给八路军输送大量的兵源,而且给八路军送去大量的物资。可以说没有冀中军区的支持晋察冀北岳区也发展不到现在的规模。

不要说是冀中军区直接支援的物资。

晋察冀北岳区,像一分区和冀中军区之间有很多生意。大量的物资经过商人之手,进入一分区,补充一分区的物资。而像八纵,又是从一分区购买大量物资。

可以说晋察冀军区一半部队,物资都是靠着冀中军区提供,或者是跟冀中军区做生意获得的。晋察冀北岳区这几年发展迅猛,虽然吃穿不是很好,但也没有饿过肚子。就是因为有冀中军区的存在。

可是五一大扫荡导致冀中军区的没落,直接断了晋察翼军区一半的物资供应。本来1941年、1942年、1943年华北地区干旱,粮食产量大减。冀中军区没了,让晋察冀军区粮食严重不足,部队都是饿着肚子打仗。

达到什么地步。

1943年年初的时候,晋察冀军区组织三个主力团伏击日军一个五百人的部队。如果是之前都是轻松解决,三四个小时就能结束战斗的。可是这场聚集三个主力团的伏击战,结果是日军跑了一半。

原因就是晋察冀部队因为长时间没吃饱饭,完全跑不动,根本追不上日军。

可以说五一大扫荡,冀中军区的没落,重重打击了当时的晋察翼军区。1942年和1943年成为了晋察冀军区最危险的时候。

部队吃不饱,百姓吃不饱。以至于历史上很多人在这段时间失去了对于抗战胜利的信心,甚至出现了不少叛变革命,投奔日军的情况。

魏红军必须要防止这种事情发生。

就算冀中军区在日伪军扫荡当中损失很大,但只要能够保住冀中军区,那么晋察冀这两年当中就不会跟历史上一样那么被动。日伪军兵力不足,就算冀中军区在反扫荡真的伤亡很大。可是只要保住了冀中军区,那么八路军很快就能够恢复冀中军区。而只要冀中军区没有丢失,那么晋察冀北岳区的发展就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他必须要站出来。

这是魏红军为革命负责,为晋察冀的历史负责,也是为中国的抗战负责。

聂帅听魏红军的话之后,心里是有些不高兴的。你现在这么说不是给大家泼冷水。大家本来高高兴兴的,你突然之间这样说,让大家怎么想。

不过聂帅毕竟领导晋察冀根据地多年,喜怒不形于色。再说魏红军毕竟资历浅、年纪小,又对晋察翼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聂帅也不会真的怪罪魏红军。所以聂帅倒是没有斥责魏红军大放厥词。

反而是轻声道:“小魏,那你说说明年为什么是根据地最危险的时刻。”

魏红军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所以给自己打气,然后道:“司令员,随着日本和英美开战,日本的战略目标会变化。前两年日军抓着中央军狠捧,去年日军集中十万部队发起中条山战役,都是为了逼迫重庆政府投降。只要重庆政府投降,那么日军就可以在中国组建一个听命于他们的伪政府。

可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日本和英美开战,英美必然是武装国军部队,帮他们一起打鬼子。重庆政府在之前都没有投降,现在有英美的支持更不可能投降。这个从美国对日本宣战之后,重庆政府立马跟着对日本宣战就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日本原来想要逼迫重庆投降的战略彻底破产。”

聂帅点点头。

虽然刚刚有点不愉快,但聂帅对于魏红军的分析还是很认可的。

魏红军的战略眼光还是很不错。

魏红军继续道:“那么日本的战略会如何变化?日本肯定也知道,现在的情况,重庆是不可能,投降的。除非日本能够让美国投降。只有在战场上战胜美国,让美国投降,重庆才有可能跟着投降。

而且相比起我们中国是农业国,英美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国,实力非常强大。想要和这样的对手作战,日本肯定是要拼老命。所以对于日本来说,接下来和英美的战争是重中之重。相反日本在中国的战争,重要性就会退一步。日本一切的战略,都会围绕着和英美的战斗。也就是说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会成为日军主要的战场。

“魏红军同志,你自己都说日本的主要战场会变成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为什么又说明年会是最危险的时刻。

冀中军区六分区司令员王大海(王长江)开口。

王大海经历丰富。开始在皖系军阀曲同丰的西北边防军当过兵,直皖战争段祺瑞战败之后,到了直系军阀王成斌23师当兵。之后念了保定军校,因为和南方革命党有关系,被直系军队开除。所以投奔了奉系,在张作霖这边当兵。

后来又跟着保定军校的学长投奔阎锡山,中原大战之后在商震部队。随着商震打了很多仗,抗战爆发之后担任河北民军少将副总司令。

到了1938年12月,王大海带着手下的部队投奔了当时的冀中八路军。1939年晋察冀部队进行整训,王大海担任了冀中军区警备第一旅旅长,去年更是担任了冀中军区六分区司令员。

“因为日本的战略变了。随着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成为主要战场,日本对于中国的要求会有变化。以前是逼迫重庆政府投降,要彻底殖民中国。但现在短时间之内这个目标无法完成。所以日本对待中国的战略也会随之改变。为了支援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日本肯定需要中国成为他们的物资供应地。日本需要从中国掠夺更多的物资,来支撑他们和英美的战斗。那么对于日本在中国掠夺物资最大的障碍是谁?就是我们敌后抗日武装。”

魏红军很是肯定的道:“为了保证他们能够持续的,稳定的从中国掠夺更多的物资。日军必然会把目标更多的放在我们敌后抗日武装身上。只有狠狠地打击我们这些敌后抗日武装,日军才能够稳定占领区,可以从占领区掠夺他们需要的物资。而现在全国的敌后抗日武装,以我们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主。华北这边来说,华北方面军必然会集中所有的兵力,重点扫荡我们八路军根据地。比起以前他们会更加坚定这个作战目标。所以明年肯定是日军集中兵力,重点扫荡我们八路军根据地的一年。因此我才判断明年会是我们最危险的一年。只要我们能够挺过明年,甚至能够反扫荡成功,那么我们期待的战略反攻才会到来。

第395章 警钟3

本来很多人对魏红军泼冷水不满。但随着魏红军说出自己的看法,大家的脸色开始凝重起来。这里聚集的都是晋察冀高级将领。

都是战场上摸爬滚打很多年,对于世界局势有一定了解的干部。

并不是那种啥都不懂的莽夫。

魏红军说的并非妄言,相反是有根有据。完全是从日军战略的变化,来分析日军未来的选择。随着日本和英美开战,对于日本来说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性,远远高于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胜利了,击败英美国家,那么中国战场也会胜利。重庆政府再怎么嘴硬,一旦日本击败英美,肯定是不敢继续抵抗。可是一旦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失败,那么中国战场你打的再好,这场战争也不可能胜利。

因此对于日本来说,太平洋战场上的胜负,直接关系到日本在这场战争当中能不能获得胜利。为了赢得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中国战场的地位就要出现变化。日军在中国的战略也会出现变化。

聂帅听着魏红军的分析,也陷入了沉思。

在聂帅沉思,其他领导人也在考虑魏红军建议的时候,杨全武开口道:“魏红军同志说的还是很有道理。日军既然没能力吞下中国,那么下一步必然是要巩固他们原来占领的地方。从他们在中国占领区掠夺更多的物资,进一步支援他们和英美的战争。但在他们的控制区域之内,我们八路军的存在,却让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资。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八路军将会成为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接下来日军把重点打击的目标放在我们八路军身上,是必然的事情。” 杨全武和魏红军的分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杨全武是晋察冀军区的顶梁柱,撑起了晋察冀军区的半边天。华北方面军每一次扫荡的时候,一分区都会负责一半日伪军。杨全武资历深、级别高、功劳大,他这么一开口,分量远远超过魏红军。

就连聂帅都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魏红军长舒一口气。

心中非常感谢杨全武。还是自己的老领导够意思,这一下就把压力都揽了过去。而且有了杨成武的支持,聂帅也不能随能便应对。

“司令员,我也认为魏红军同志说的有道理。”

二分区司令员郭田民也附和道:“随着日军抽调兵力去太平洋战场,日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这样的情况之下,日军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巩固占领区的治安,而不是去正面战场和国军部队作战。也就是说接下来日军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不会是国军部队,而是我们八路军。一旦日军决定投入大部队扫荡我们,那对于我们八路军的压力会很大。我们应该做好更严酷战斗的准备。现在还没有到我们放松警惕的时候。”

听到郭田民的支持,魏红军心中大喜。

虽然二分区在晋察冀不温不火,但郭田民这位可是晋察冀难得的战将。和杨全武一样,资历深、级别高,在晋察冀军区地位不低。

五分区司令员邓国也是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