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冀热辽挺进军当年问题严重,彼此之间互不信任,内订也严重。整个冀热辽军区拥有两三万主力部队,但却从来没有打过真正的大仗,各部队总是各自为战。建立冀热辽军区之后,如何不让这种情况重新出现,这不是一个小事情。
聂帅想了好久,手中的那些将领都过滤了一遍,最后想到的就是邓国。
邓国是目前这些晋察冀干部当中,最适合去冀热辽军区的。
目前13军分区的部队,都是当初邓宋支队,也就是八路军第四纵队的嫡系血脉。13军分区的干部,大部分都是当初邓宋支队的干部。还有目前14军分区的13团、14团、15团,那也是当年邓宋支队留在冀东坚持革命的部队血脉。这几个团的干部都是出自邓宋支队。至于31团,团是纯正的冀东大暴动血脉。
当年肖子敬枪毙高知远,让冀东部队和肖子敬之间一直存有隔阅。但邓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邓国和冀东大暴动司令员高知远他们的私人关系是很好的。他们先是在冀东一起革命,后来西撤过程当中一起经历了生死考验。应该说冀热辽挺进军成立之前,邓宋支队和冀东大暴动的部队关系是很不错的。正因为大家关系很好,所以肖子敬枪毙高知远的时候,邓国和宋史伦跟当时的冀热辽一把手肖子敬闹翻。
所以邓国回去也不怕31团为首的那些冀东大暴动部队配合不好。
至于后组建,目前归属十分区的8团、9团、10团,干部都是肖子敬带来的。但现在肖子敬这个冀热司令员都离开部队,去延安坐冷板凳。没有了肖子敬之后,他们可没有当年11团、12团这么有底气可以不听话。当初11团有晋察翼做后盾,12团有120师做后盾,冀东部队更是本乡本土的部队。
肖子敬也不敢对他们太过逼迫。
所以聂帅几次筛选之后,最后还是认为邓国最适合。
当然聂帅也明白,自己要是任命邓国担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必然会得罪回到延安的原翼热挺进军司令员肖子敬。毕竟邓国是肖子敬从翼热辽挺进军踢出来的干部,聂帅又让他去冀热辽军区当司令员,完全是啪啪的打脸。但目前来说,聂帅考虑更多的不是以后怎么和肖子敬交代,而是冀热辽军区那边的发展。
邓国回去,把10军分区、13军分区、14军分区整合好了,那么热河、冀东一带必然会是八路军的地盘。这三个军分区目前拥有16个主力团,实力还是很强大的。
聂帅可以不在乎肖子敬,但程志华是比较犹豫的。
倒是罗起容点了点头。如果说晋察翼大部分干部都是双红一出身,根正苗红。那么罗起容更是根正苗红的大佬人物,他可是红四军时期的主席嫡系爱将。
所以他也不在意得罪人。
他来到晋察冀,就是因为晋察冀现在的势头很猛。中央对于晋察冀寄予厚望。要不然他一个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怎么可能来晋察冀担任晋察冀军区的政治部主任。
道:“我认为邓国同志合适。邓国同志曾经在冀热辽挺进军工作过,和翼热辽军区的这些部队都有很深的渊源。这几年邓国同志在雁北地区表现也很好。”
听到罗起容的话,聂帅长舒一口气。罗起容不说他的资历和级别,光是中央派到晋察冀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分量就非常重。
有他的支持,事情就好办很多。
程志华看到罗起容支持,也只好跟着点头。
“书记,既然今天开这个会议,着这个机会,我们确定一下这几个军区的领导名单。等我们确定之后,就给中央报上去。”
罗起容知道晋察冀分局领导调整之后,大家目前还在磨合阶段。
特别是罗起容突然来晋察冀担任分局副书记,晋察翼这边的领导也在忌惮。聂帅和罗起容、程志华当年都在中央苏区,彼此都是认识的。
但抗战爆发,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作战。
见面次数有限。
还是需要重新磨合一下。
但晋察冀目前的情况,正处于大发展的阶段。
没有时间墨迹。所以罗起容才会开口。
聂帅点头。
道:“关于成立二级军区之后,各个军区领导人,我也仔细考虑过。同志们可以听听,如果有哪里不对,可以指出来。雁北军区成立之后,我提议郭田民同志担任雁北军区司令员,刘道声同志担任政治委员。新的冀中军区成立之后,杨全武同志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孟青山同志担任副司令员,罗仁发同志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鲁军区成立,黄勇同志担任司令员,王直同志担任政治委员,张才芳同志担任副司令员。
聂帅真的是一个非常细心的政工元帅。
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关于新成立的军区领导人,聂帅心中早就有数。
经过这一轮调整之后,晋察冀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领导人基本上都是北岳区出来的。但安排的还算是比较合理。晋察冀军区下面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来说,冀中军区别看声势浩大,但级别是最低的。不要说是和北岳区相比,就是和冀热辽挺进军相比,都差了不少。
因为冀中军区成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党内高级领导参与。冀中军区是吕正超东北军一个团,加上地下党组建的游击队,以及冀中军区民间抗日武装联合成立的。为了拉拢那些民间抗日武装,那些民间抗日武装的头头,八路军给的位置都很高。动不动就是什么旅长、团长之类的,后来甚至还有人担任军分区司令员。但正因为他们都是民间抗日武装,所以别看这里的部队人数很多,声势浩大,但战斗力非常差。后来中央派来不少干部,还有120师来到翼中军区,才让这里的部队慢慢的走向正规化,战斗力也开始提升。
虽然翼中军区有程志华这样的高级干部,但往下走很多都是刚刚入党的干部。他们参加革命时间短,和北岳区这边根本无法相比。他们目前看起来级别高,那都是因为他们当初是带兵加入八路军。
但他们毕竟是民间抗日武装领袖,想要抗日的一腔热血是值得尊重的。但他们很多人之前都没有打过仗,更没有学过怎么打仗,水平还是比较差的。在残酷的战斗当中慢慢的退居二线,搞其他的工作。
就算还在一线指挥的,部队发展也一般。除了他们之外,八路军派到他们部队工作的那些干部资历都差了不少。这就是翼中军区的现状。
像冀热辽挺进军,本来干部级别是非常高的。
肖子敬是司令员、陈满远是政治委员、程世华是参谋长,下面还有邓国、宋史伦这些战将。
可惜后来冀热辽挺进军解散,司令员回到延安,政委干脆就没有上任。两位战将邓国和宋上将又离开翼东,结果高级干部少了很多。不过就算是如此,冀热辽挺进军那边留下的干部,级别依旧比冀中军区高不少。
当然他们两家加起来都比不上晋察冀北岳区,晋察翼北岳区现在真的是战将如云,且资历深、功劳大的干部比比皆是。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北岳区在抗战发展惊人。
北岳区不仅地盘大,部队多,而且战绩在整个八路军都首屈一指,所以部队战斗力最强。说白了这一次是北岳区吞并了冀中军区的地盘,要整编冀中军区的部队。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超去了晋绥军区当司令员,冀中军区政委程志华直接来晋察冀军区任职,甚至担任晋察冀分局副书记。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整个翼中军区还真没有一个人可以担任二级军区司令员、政委的。
杨全武、邓国、黄勇、郭田民等人,都是老红军、老党员、老干部,抗战时期更是战功赫赫的名将。面对冀中军区那些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完全是碾压级别的存在。
所以聂帅很坦然。
此次二级军区司令员、政委,都是从北岳区干部担任。可是聂帅一点都不心虚。
程志华脸色是最不好看的。程志华再怎么说也是冀中军区政委,在冀中军区待了好几年时间。不过他也明白现在的情况对于翼中军区很不利。吕正超和程志华离开冀中军区之后,冀中军区完全没有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佬站出来,和杨全武、黄勇他们争夺二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职务。这一次聂,帅提名担任翼中军区副司令员的孟青山,也就是聂帅看在他是翼中军区干部的面子上。要不然以孟青山的资历、级别,还有在抗战的战绩,连杨全武手底下旅长都没有资格担任。可以看出冀中军区干部储备上的差距。
如果冀中军区稍微有一个出色的干部,程志华都会为他们争取。
毕竟冀中军区的地盘也很大,部队也不少。
可惜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堂堂拥有近30个主力团的翼中军区,竟然是拿不出一个代表性的战将。
所以程志华虽然不是很高兴,但看着其他人都是同意。所以也只能是附和道:“我同意这样的安排。”
第489章 聂帅的支持
程志华是原冀中军区政委,他既然同意,这个事情就没有什么问题。聂帅看大家都同意这个安排,所以继续道:“至于察绥军区和冀热察军区?
先说说察绥军区。目前张家口以西是八纵察北支队和察西支队为主。还有八纵派进绥远的六个团,总共加起来拥有十多个团。虽然只是八纵的一部分,而且里面不少都是组建不久的部队,但放在察绥一带战斗力还是很强大。攻克集宁的就是这些部队。
我的建议是赵陆同志担任察绥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赵陆目前是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三分区、四分区、六分区、七分区合并之后成立冀鲁军区,聂帅是支持黄勇担任司令员。因为黄勇此人虽然脾气不好,而且也不听话,但打仗真是,一把好手。
而且黄勇虽然鹭不,有时候不听话,但也没做过什么战场抗命,影响大局的事情。宽且这几年黄勇在三分区表现很好,战功赫赫。
现在晋察冀部队在河北占据优势,压着华北方面军打。但日伪军还没有到彻底崩溃的地步,以后晋察冀部队还有很多大仗要打。所以晋察冀还没有到松懈解的时候,依旧是需要能征善战的战将,在这方面黄勇比赵陆更适合。因此冀鲁军区司令员的位置,聂帅衡量之后还是支持了黄勇。勇但四分区的赵陆也是一员文武双全的大将。
不可能弃之不用。
赵陆担任冀鲁军区司令员不合适,但如果调到察绥军区就不一样。察绥军区这边日伪军实力一般,又有塞北军分区配合,因此必须要黄勇这种战将。相比起来察绥地区穷,物资筹集是大问题。而赵陆正是这方面的行家。
红军时期开始,搞后勤一直是赵陆最拿手的事情。赵陆是政工干部出身,但能打仗、能搞后勤,正适合在察绥这样的地方发挥特长。
对于这个任命大家也没有意见。
赵陆资历很深。中央红军时期就是红一军团的供给部部长,长征到了陕北之后担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部长。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担任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
之后来到晋察冀,先是担任二分区司令员,后来担任四分区司令员。
资历和目前任命的几个二级军分区司令员一样深。
“最后一个就是冀热察军区。不管是察绥军区还是要成立的冀热察军区,那些部队都是我们晋察冀八纵一手建立起来的,这些根据地也是八纵一手打下来的。所以我认为应该任命王秋云同志和魏红军同志为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其实任命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是聂帅最为难的事情。
这一次的二级军区和之前晋察翼军分区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晋察冀军区总共设立了14个军分区,除了开始建立的几个军分区之外,后面建立的这些军分区含金量都是严重不足。不管是冀中军区的五个军分区,还是十一军分区、十二军分区,军分区级别都不高。远远比不上前面的一分区、二分区、三分区、四分区、五分区。
历史上一分区、二分区这些前面几个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只要是继续留在部队那都是上将。但后面成立的那些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最高才中将,大部分都是少将。
同样都是晋察冀下属的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但级别完全不同。
那个时候王秋云和魏红军已经很显眼。
不过还是可以理解。
毕竟当时八路军系统很多根据地都在建立各种军分区。有些军分区甚至只有一个团的部队,既是军分区司令员,又是部队团长。所以也没有多少大问题。加上八纵战功那么大,延安支持,所以聂帅也不在意。
但现在不一样。
因为现在是正式成立晋察冀的二级军区。
这一次成立的二级军区,权力非常大,级别非常高。就算是整个八路军系统,未来成立正式的二级军区,总共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个。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资历太浅。他们同一批的那些连级干部,现在很多还只是团级干部。甚至不少人只是杂牌团的团级干部。
但这个二级军区只比目前的晋察冀军区低了一级。而且一旦成为二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那么王秋云、魏红军在党内、军内就可以和邓国、黄勇他们平起平坐。历史上能够成为二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的,最少都是上将级别。
这就是二级军区的地位。
不过聂帅还是支持王秋云和魏红军。
因为相比起他们两个人为晋察冀发展做出的贡献来说,资历什么的完全可以忽视。
“聂书记,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谨慎。”
听到聂帅的话,晋察冀分局副书记刘华福,不太认可道:“他们两个人是功劳大,但他们两个人的情况在座的应该都清楚。他们两个人在红军时期只是营级干部,部队改编之后他们也只是独立团连长和指导员。但现在成立的军区,已经不是以前的军分区。这么大的盘子,我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派遣一名老成持重的干部去主持。我认为原14军分区的司令员李芳岐同志更适合。李芳岐同志是黄埔四期生,是大革命时期就入党的老党员。还参加过北伐战争,当时就是北伐军团党代表。七七事变之前就担任过河北省委书记,冀热边特委书记,恢复了破坏严重的河北党组织。正因为李芳岐同志恢复了冀东的党组织,我们才能够领导发动冀东大暴动。
这几年李芳岐同志一直在最艰难的冀东地区领导革命。我推荐李芳岐同志担任新成立的翼热察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聂帅皱眉。
他就是因为知道会有人反对,所以才犹豫。
至于刘华福推荐的李芳岐,聂帅是不可能同意的。李芳岐的资历是深,黄埔第四期毕业,又在广州农民讲习所学习过,大革命时期的党员,绝对的老党员、老干部。修养同志担任北方局书记,恢复华北党组织的时候,李芳岐算是在河北的干将。为河北党组织的恢复立下了大功劳。但七七事变之后,他除了在翼东大暴动的时候有过功绩之外,这些年也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在冀东的时候,和好多晋察翼过去的干部关系处理的不好。李芳岐本身就是翼东本土干部,在翼东有重用本地干部,排斥外地干部的毛病。
虽然现在冀东局面比之前好了不少,但也没有说有突出的表现可以成为二级军区的司令员。
再说八纵是王秋云和魏红军一手带起来的。
这一次成立二级军区,把他们两个撇到一边让李芳岐过来?
你让八纵千部怎么想?
“冀热察军区都是八纵开辟出来的,是王秋云同志和魏红军同志率领部队打出来的。现在要成立翼热察军区,反而不让他们担任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这不是卸磨杀驴。你让八纵的那些干部怎么想?王秋云同志和魏红军同志怎么想?他们立下了赫赫战绩,却得不到组织的重用,这不就是赏罚不分明。如果让李芳岐同志去冀热察军区,面对原八纵的那些干部他怎么开展工作。”
杨全武是第一次参加晋察冀分局会议。
听到刘华福反对王秋云和魏红军担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和政委,让李芳岐过来担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立马就炸了起来。
刘华福听到杨全武的话,立马道:“杨全武同志这种思想我认为很有问题。我们革命难道是为了升官发财?如果不给官,那就不革命了。”
“哼,刘华福同志说的倒是好听。但冠冕掌皇说大话有什么用。有功者赏,有过者罚,赏罚分明是治军第一要务。所以我们带兵打仗,尤其要懂得赏罚分明。赏罚不分明,这种人是没有资格当领导。在这里说别人一套一套,如果轮到自己
“砰一聂帅拍了桌子。
然后道:“胡说什么东西。这是开党的会议岂能如此乱说。记住,你现在是晋察翼分局委员,不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聂帅是知道杨全武的脾气。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