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394章

作者:随遇而安

“荣臻同志他们刚来,就在延安掀起了大风浪。”

“是啊。”

晋察冀部队进入延安时候的盛况,都传到了中央领导的耳中。虽然七大会议还没有召开,但党内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从长江局回来的伍豪同志,从华中回到延安的修养同志,都开始进入中央核心工作。

最近来说中央这边的压力不小。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共产国际宣布解散。

利用这个机会,党内外突然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共产国际都解散了,中共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虽然这样的声音,对于中共真正的打击是有限的。但带来的影响力很坏。

这种舆论配合胡宗南部队步步紧逼,让陕甘宁边区应付起来困难很多。

这个时候聂帅带着晋察冀三个主力团进入延安,对于陕甘宁边区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军委很多人也去看了。都说晋察冀这一次派来的部队,武器装备非常好。一排排的迫击炮、掷弹筒、轻重机枪,我们陕甘宁边区这边的部队,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他们晋察冀部队的。而且部队都是精锐,那步伐走的就有精神。按照荣臻同志汇报,他们这一次抽调的五个主力团,每个团都是3000人上下的大团。有了他们这些部队,应付胡宗南就多了底气。

总司令是很满意的。

晋察冀部队战斗力强,而且因为晋察冀军区发展迅猛。因此精兵简政的同时,主力团其实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晋察冀的那些主力团,一个个都是2500人到3000人的大团。

且常年打仗,也没有什么老弱病残。

比120师之前调回来的部队战斗力强大不少,应该说晋察翼这一次抽调的五个主力团,战斗力比从120师调回来的358旅、359旅两个主力旅加起来还要强大。

“晋察冀这两年的发展是很不错。”

主席也是很满意。

特别是晋察冀是真的没有糊弄中央。说抽调5个主力团,就是抽调5个主力团。甚至连主力一团,也就是曾经的红一团都抽调回来。

主力一团可是整个晋察冀都属于一等一的头号主力团。

现在批评晋察冀,特别是批评聂帅“山头主义”,还有晋察冀头号战将杨全武“山头主义”的呼声很高。除了“山头主义”,就是“宗派主义”。主席这个位置不好随便表态。因为一旦主席表态了,那么下面的人就不好表态。特别是晋察冀军区成立的时候,野战部队只有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所以晋察冀军区发展到现在,整个军区的主力其实就是115师独立团发展起来的。是正儿八经红一师的山头,正好是主席最嫡系的山头。所以主席更是不好表态。

但这一次的事情,晋察冀做的就非常敬亮。

真正抽调了军区的主力团。

“老毛,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听荣臻同志汇报工作。”

“先让他休息两天。等休息好了之后,我们在听他的报告。晋察翼的工作做得不错。

主席对于晋察冀是真的非常满意。

在王铭回国那段时间,一直在批评主席的山地游击战。而就在这个时候,晋察翼在敌后粉碎了日军的八路围攻,战果也非常辉煌。部队在晋察冀立柱脚,发展速度迅猛。给了主席独立自主的敌后山地游击战,在敌后广泛建立根据地的主张巨大的支持。

后来晋察冀的发展,更是一步一步验证主席的正确性。

所以主席才说晋察冀是“模范根据地”

虽然他不好直接出面表态,但还是给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那就是聂帅在晋察翼的工作做的不错。

“主席,我听说魏红军同志也一同来到延安。

我对他可是很好奇,我在重庆的时候,对他的大名都是如雷贯耳。重庆的报纸对晋察冀八纵,那可是吹捧很高。”

伍豪对魏红军真的是很好奇。

晋察翼八纵的名气太大。击毙了太多日军将军,重庆的报纸都不敢忽视他。

“我的意思是,先让他参加他们晋察翼干部团的整风运动。然后我们再见见他。”

“也是,不急在一时。”

第534章 晋察冀干部整风会议

魏红军来到延安之后,忽然之间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好。

因为接待魏红军的工作人员,让魏红军先休息几天。

不过晋察冀抽调过来的部队,只是进行了短暂修整之后,很快编入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把晋察翼过来的5个主力团合并起来成立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

这一次抽调晋察冀部队,是为了防备胡宗南步步紧逼。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和120师司令部是重叠的。贺老总知道这些前线部队都各有各的山头,而且一个个背后的山头都很强大。所以并没有吞并晋察冀来的部队,把他们纳入到120师的想法。因为这些部队虽然编入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序列,但并没有插手晋察冀部队的人事。

贺老总把部队人事依旧是交给晋察冀这边。甚至这支部队的干部关系依旧还在晋察翼这边。

当然也有一个原因是贺老总他们也不清楚中央未来的决定。

是要把这支部队彻底并入120师,成为120师的部队。还是过了现在这个困难阶段之后,再把这支部队调回去。所以贺老总他们不愿意因为部队问题,发生一些。

不过聂帅是方方面面都会考虑清楚的人。

这五个团既然抽调过来,他就不愿意继续插手。所以他和贺老总他们商量,最后拿出了一份方案。案任命罗仁发同志担任教导第二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原1团团长陶来峰同志担任教导第二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原35团团长宋志远同志担任教导第二旅副旅长兼参谋长。

聂帅休息两天之后,就给中央汇报工作。

而魏红军这边很快接到了命令。

魏红军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魏红军本来还以为中央党校多么严肃。毕竟上辈子当基层公务员的时候,中央党校对于魏红军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能够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那都是党内的高级干部。

这一次来到延安,能够进入中央党校学习,魏红军还是很高兴。

不过一直到进入党校学习才知道,这里的气氛是真的不错。虽然有固定的老师,但时不时的就会有中央领导过来上课。甚至主席也是三天两头来中央党校讲课。

而且讲课一点都不生硬,很是生动。

魏红军没想到在党校能够见到这么多中央领导。几乎所有的中央领导,都会抽空过来给党校学生讲课。而且在党校学习的,都是目前党内中高级干部。魏红军以前资历浅,抗战爆发之后也一直在前线。

和党内很多中高级干部其实不熟悉。

但这一次来到党校,是真的大大扩展了人脉。

不过魏红军一边在党校学习,一边还要参加晋察冀分局干部团整风运动。这是晋察冀出来的干部参加的整风运动。晋察翼这边目前在延安的干部不少。

和其他干部团一样。

大家开始都是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魏红军很低调。

虽然来之前聂帅和罗仁发都隐嗨的告诉魏红军,现在的魏红军已经不是以前红军时期那个小小的营级干部。已经是晋察冀二级军区的代政委。

但魏红军哪里敢张狂。

毕竟这里是延安,中央领导聚集地。

再说,魏红军资历浅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历史。在目前的延安,军队干部当中多少人曾经是魏红军的领导。甚至不少人曾经还是魏红军的直属领导。

现在魏红军级别的确高了,但魏红军知道,现在这个时候反而容易成为靶子。说不定魏红军稍微高调一点,他们就会说魏红军得志狂。

所以魏红军当然要低调。

魏红军可不想成为大家的靶子,被他们天天批评。

可是整风会议开了几天之后,情况慢慢的开始变化。因为很多人直接开始批评翼中军区司令员杨全武,认为他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

批评杨全武的干部,说起来都是晋察冀的干部,还是出身独立团、一分区的干部。他们大部分都是在独立团和一分区和杨全武搭档过的干部。

他们和杨全武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杨全武在独立团和一分区,的确是有些一手遮天。杨全武是真正的年少成名,十七岁的团政委,很快又是师政委,还是红一师政委。

年少成名,也有一些年少轻狂。

在独立团也好,一分区也好,不允许别人千涉他的工作。所以对于资历跟他差不多,和他搭档的那些干部,很多都跟杨全武关系不好。

包括现在冀热辽军区司令员邓国,还有冀鲁军区司令员黄勇,当年也给杨全武当过独立团副团长。当时关系处的也非常不好。

也就是现在他们都在晋察冀,彼此之间没有多少利益冲突,所以慢慢的不怎么针锋相对。但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是比较差的。

还有目前在延安的萧峰、杨坤等人,都是因为和杨全武不合所以离开一分区的。他们当年在晋察冀就闹出了不少事情,但因为有聂帅的和稀泥,所以算是没闹出真正的大事情。

可是他们对于杨全武是不满意的。

现在在延安,召开整风会议,他们就一股脑的把这些批评都给了杨全武。

他们认为杨全武在独立团和一分区一手遮天,忘记了党内民主。且他重用的干部都是闽西出来的老乡,打压其他干部,是典型的“山头主义”。

参加会议的罗仁发、魏红军两个人都不好说话。

因为两个人正是批评当中,杨全武重用的闽西干部。魏红军心中也是对自己的老领导杨全武有些无奈。看看杨全武都得罪了多少人,人缘实在是太差。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人联合起来批评杨全武。

就像是萧峰,独立团整编的时候就闹过矛盾。

因为独立团当时人太少,所以整编的时候独立团是直接团领导连,中间的营级编制直接取消。加上和常凯申谈判的时候,常凯申反对八路军部队设立政委职务。结果八路军整编的时候,大量的八路军政工干部没能够安排工作。

萧峰在改编之前是红军团政委,成立独立团之后,他应该是成为营教导员。但因为没有了营级编制,他就带着几个连指导员擅自脱离部队去找师部要说法。结果当时传出叛逃的说法。结果这件事情严重的打击了当时独立团的士气。毕竟这么多干部被传叛逃,让独立团那些指战员怎么想。

因为这个事情,当时杨全武和萧峰就闹出了很大的矛盾。虽然聂帅安抚了萧峰,也安抚了杨全,武。但两个人始终是关系不好。平西支队成立带走主力三团之后,杨全武迅速的组建新的三团。萧峰本来认为自己会是团长,但杨全武任命邱卫担任团长,萧峰担任政委。

萧峰很生气,直接跟杨全武闹起来。而杨全武脾气也不好,直接就给了萧峰处分。最后萧峰不愿意和杨全武共事,就离开了一分区,后来来到了延安学习。

杨坤也是如此。

他其实算是杨全武老部下之一。

1939年的时候,他当时是一团参谋长。当时一团团长、副团长都升职,他本来以为这个团长必然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可是杨全武没让他当一团团长,而是把他提到第一支队担任支队参谋长。当时一分区部队就是第一支队,支队是旅级单位。支队参谋长,其实就是给杨全武当参谋长。但杨坤认为杨全武这是明升暗降,当一个参谋长哪里有当团长好。

所以他带着二十来个人,要自己去开辟根据地。

但这种私自离队是情况非常严重的事情。本来八路军总部和晋察都要枪毙他,最后还是主席发了话。因为他在长征的时候立下了赫赫功绩,所以只是开出党籍,让他回到延安学习。

他的发言倒是不多。

但也表现出对于杨全武的不满。认为当初发生那种事情,就是因为杨全武打压他。

不过这些发言只是发牢骚。毕竟这里是延安,他们在这里骂杨全武,只是发泄一下他们心中的不满。说句不好听的话,杨全武远在千里之外的翼中打仗。他们在这里骂人,他也听不到。而且说实话很多人都是带兵打仗多年,而且本身就是粗人,没什么太多的坏心眼。以前在晋察冀,杨全武位高权重,而且功劳很大,又有军区聂帅的支持,他们也不能怎么样。最后的结果都是离开一分区,远离杨全武,不愿意跟他共事。现在整风运动,让大家可以批评和自我批评,所以有些人就想要骂两句泄愤,仅此而已。

说他们有什么坏心眼,一定要弄死杨全武,那是不会的。包括萧峰、杨坤他们也是一样。虽然他们骂得很难听,恨不得把一堆罪名都一股脑的扣在杨全武身上。但他们真不是要在背后耍什么手段。

只不过今天骂两句,心情好了,那事情也就过去了。

反正杨全武也不在这里,骂两句舒坦一下。

开会以后一直不说话的肖子敬开口道:“杨全武同志的问题,归根结底,根子都在上面,在晋察冀军区。正是因为聂荣真同志偏祖杨全武同志,才会让杨全武同志犯这么多的错误。

肖子敬一开口,所有人都很惊呀。

聂帅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做了“晋察翼六年来的工作报告”。总结了这六年来晋察冀的工作,也做了一些检讨。对于聂帅在晋察冀的工作,干部团大部分人还是肯定的态度。

一个是晋察冀发展的确很好,另外一个是聂帅还算是厚道人。

虽然也有把人踢出晋察冀的事情发生,但整体来说对于晋察翼干部还是比较好的。相比起其他根据对来说,聂帅在晋察翼对干部并没有做过太压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