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439章

作者:随遇而安

可是他们区小队竟然还有200多人。

“我去查过。他们区的工作人员,还有其他拿钱的人员,以及区小队,农村工作队,这些人的津贴都比规定的高不少。而且还有补贴,一年光是给这些工作人员的补贴,最少需要三十万斤粮食。按照规定的公粮征收方案,留在他们区的那些粮食,根本不够他们使用。但有了多征收的粮食,就成为了他们给自己工作人员发放的补贴。剩下的一些粮,食,他们就以区政府的名义,卖给我们的商店,换,取所需要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东西,在一些节日的时候发下去。他们的区委书记和区长,倒是没比别人多拿多少。”

“他们是没有比别人多拿,但他们这是更大的恶。

魏红军更加生气。

这完全是团伙作案。

在他们干部眼中,围台乡的区委书记和区长估计都是一等一的“好干部”。毕竟为他们弄来了这么多好处。但这些人不想想,他们多拿的那些好处,都是从农民手中扣上来的。那些干部心目中的“好干部”,却是一个“横征暴敛”的恶吏。

实在是不当人子。

“其他的区呢?”

“也有人员超编的情况。但没有围台乡那么过分。

魏红军明白。

这个时空晋察冀发展太好,后方根据地太稳定。所以很多本不该这个时候出现的问题,开始出,现在根据地上。本来这些问题应该是解放后才出现。

但现在还是抗战时期,就开始出现问题。

中央要求各个军区精兵简政,这才多少时间。

还没有减下去,反而人员变得摊肿。

“围台乡的情况,县政府知道吗?”

“这个不好说。”

韩卫国道:“应该说都在一个县,围台乡那边又是明目张胆的,根本没有任何的隐瞒。应该有消息传到县政府耳朵当中,可是没发现县政府有什么动作。不过我们调查的情况,暂时来说没有发现县政府分围台乡多征收的粮食。”

“如果不知道,那么就是一帮糊涂虫。如果知道还一眼闭一眼,那么就算没有跟围台乡一起拿这些东西,但一样是罪不可赦。这其实比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恶,更坏,对于我们革命的破坏性更大。”

魏红军让自己冷静下来。

好一会之后道:“我们一个一个处理。”

第591章 山头主义和精简人员

魏红军接到报告之后,晚上根本睡不着觉。

翻来覆去。

实在是这一次的事情,给魏红军带来的冲击力,比较大。魏红军一直在考虑内在的原因。任何事情的发生,虽然有偶然性,更多的是有内在的必然,性。只有真正的找出这个必然性,解决这个必然性,才算是真正的解决了问题。

可是往往找这个必然性,或者解决这个必然性,却是最困难的事情。

魏红军想的太多,结果实在是睡不着觉,所以无奈之下走到外面,想在冷空气当中精神精神。看到了韩卫国,所以走了过去。给韩卫国递上了一根烟,自己也点了一根烟。 每当有烦心事的时候,魏红军也只能是靠着抽烟让自己提提神。

“老韩,你也没睡觉。”

“哎--,这一次的事情是我的错误。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放在了敌特身上,却没有关注到根据地内部存在的问题。还有公安口的问题也很严重。我们公安口的很多同志,因为人数不够,直接从部队抽调过来的。可是这些人可能在战场上是好样的,但到了公安口之后各种问题太多太。他们很多人,人虽然到了公安口,但心还在战场上。做公安口的工作,他们还以打仗的方式。有些人是部队保卫部门调来的干部,他们对待事情更多的是以对待敌特的方式。可能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习惯,任何问题他们都会从敌特方面考虑。”

韩卫国一直在反思。

虽然公安管理处成立之后,具体的业务工作韩卫国已经不干涉。但公安口的工作,毕竟还在韩卫国的工作范围之内。这一次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韩卫国当然是非常自责。

魏红军拍了拍韩卫国的肩膀。目前八纵这么多干部当中,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私心,不可能所有人都大公无私。或者很多人参加革命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很多人虽然有点小心思,但这个年代的党员干部大部分还是有理想、有激情的。

而在这些人当中,魏红军对于韩卫国的观感是最好的。

这是这个年代真正的一名中共员。

他平时工作一丝不苟。

虽然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平时处理问题都很公平。不会根据远近亲疏来处理事情。

当然魏红军最喜欢韩卫国的一点就是,韩卫国很有原则,但处理事情的时候却不迁腐。在原则的基础上,能够非常灵活的掌握政策。

这样的干部在哪里都是非常出色的。

“公安问题,的确是重中之重的问题。随着我军根据地的扩大,很多地方的矛盾,从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所以之前的很多以敌我矛盾设立的安保工作,要转变为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公安工作当中。这两种工作性质不同,处理方法不同。

所以我们不能把以前军队的工作方式,政治保卫的工作方式,用在公安工作上。毕竟处理敌我矛盾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回事情。而且公安工作要做起来,就要熟练掌握政策。公安工作的正规化势在必行。

“公安正规化?”

“对。我们需要一批掌握政策,懂得新形势之下公安业务的公安干部。这个事情我会跟司令员谈谈。我们晋察冀目前后方如此安全,是应该做一些事情。很多事情从现在开始就要摸索,就要开始做准备。只有我们有了足够的准备,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才不会慌乱。

韩卫国点头。

韩卫国喜欢和魏红军聊天,喜欢和魏红军一起工作。

就是因为魏红军有远见。

别人还在考虑明天的事情,魏红军已经在考虑一个月之后的事情。公安战线的问题,韩卫国发现了。很多从军队直接转为公安口的党员干部,都不适应公安口的工作。

他们把打仗的工作作风直接引入公安口,结果他们的工作作风很是粗暴。

在战场上可能没有问题。

但在公安战线上,这个问题就严重很多。

可是自己才刚刚考虑这个问题,考虑怎么改变公安口的作风问题。但魏红军已经开始考虑公安战线的正规化问题。甚至魏红军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一个概括,那就是现在稳定的根据地,主要矛盾已经从敌我矛盾转为人民内部矛盾。不能把对待敌我矛盾的方式,用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上。

这句话一下就的打开了韩卫国的思路。听到了魏红军的话之后,韩卫国开始考虑,正规化的公安干部,应该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果是人民内部矛盾,那么公安干部应该要怎么处理问题。敌我矛盾的处理,韩卫国他们这些保卫干部都很熟悉。可是人民内部矛盾?

还有什么是敌我矛盾?什么是人民内部矛盾?

这也是需要他们这些保卫干部重新定义的。

这一点就是韩卫国自己都没有底。

因为他也没做过正儿八经的公安干部。

“老韩,你知道这一次的事情,对我最大的震撼是什么吗?”

“什么?”

“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山头和山头主义的问题。”

“这?”

这次的事情如果扯山头主义,是不是有些太夸张。魏红军叹口气道:“我们在三区的党员干部少吗?不少。他们参加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有问题?包括之前围台乡发生工作队干部和大地主合作,阻减租减息工作。有些人看到了,发现了,但就是没有说出来。还有围场县这边的干部也是。他们难道就真的不知道围台乡发生了什么事情?真的不知道三区发生的问题是什么?但为什么他们就敢挣眼说瞎话,敢于包底这些问题。

还有围场县公安科下去调查,但为什么他们拿出来的报告如此偏祖三区?因为什么?因为目前我们很多地方的干部构成,都是长期在一起革命的人。围场县这边的干部,有不少干部最早是平西地委出来的,后来一部分人到了察东根据地,一部分人在平北根据地。他们不少人都是一起来围场县工作。他们在一起工作了五六年,七八年时间。这么长时间一起工作,有感情是肯定的。但也开始滋生出了山头主义,开始隐满包庇。

“你说山头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大家在长期的革命工作当中,一起革命、一起生活,感情自然就不一样。这样久而久之,就是人们常说的山头。山头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山头主义要不得。山头主义泛的结果是,他们只想着自己这个山头的利益,不希望其他人干涉他们山头的事情。就算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会帮忙掩盖,而不是去帮忙改正。山头主义会排斥其他的干部,同时抱团维护自己的利益。山头主义会给革命带来很大的危害。未来革命胜利,建设新中国,山头主义也会是大问题。”

魏红军上辈子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

而且刚刚参加工作没有多久。

所以对于历史教科书上写的所谓的山头主义并没有切身的体会。早年魏红军总是觉得,历史上中央总是强调打击山头主义,是因为担心出现“军阀”

问题。而且认为过分强调批评山头主义,觉得是有一些大惊小怪。

不过随着魏红军在这个时空战斗这么多年,很多以前只看过资料,只看过一些理论,但现在慢慢的理解那些理论和资料。开始真正的明白山头主义的危害。山头主义怎么处理都不过分。

这一次的事情让魏红军更加感受到了什么是山头主义,危害到底有多严重。围台乡的问题如此严重,公安科下去了如果好好调查能不清楚吗?县政府近两年来难道真的一点都不清楚围台乡多收公粮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大家都采取了隐满的态度。

上面糊弄边区党委,下面镇压农民的质疑。

这次的事情让魏红军想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刘青山、张子善案子。

解放后他们两个人在河北地区很是张狂,很多事情都没有丝毫隐满。对于他们来说,打江山坐江山很平常的事情。当时也有一些干部认为他们这么做是错误的,所以给上一级汇报,希望上级约束他们。可是他们丝的举报没有任何的作用。河北省委,华北局明明接到了对他们的举报。可是在他们犯错误的那段时间,华北局、河北省委为什么压下那么举报,为什么没有处理刘青山、张子善等人。

其实就是山头主义作怪。

解放后华北的地方局面是,以修养同志在华北局的干部组成。这边的军事组织的局面是,以华北军区的干部为主。也就是说解放后,中央和华北地区的情况就是,地方干部以华北局干部为主,军队干部以华北军区,其实就是晋察冀干部为主。

这个绝对是当时的大山头。

刘青山、张子善的问题,何尝不是当时的山头主义原因。大家都是老同事,所以一眼闭一眼。

反正当时华北这边的干部当中,这种人也不在少数。只不过级别没有刘青山、张子善这么高,也没有他们的事情那么轰动。

甚至刘青山、张子善案子爆发之后,华北局领导和天津市一把手都想对他们手下留情。说是顾念他们的革命功劳,其实就是顾念大家都是一个山头出来的。

如果说张子善、刘青山的案子只是看过资料。

那么这一次发生在围场县的事情,是魏红军亲自了解、亲自看到的事情。当魏红军亲自看到了这样的事情之后,是真的认识到了山头主义的危害。

以前总是觉得,一个山头的人有情有义,感觉很是可贵。毕竟人与人之间有感情,那才是够朋友的表现。但经历的事情多了之后,魏红军开始明白,为什么主席说“待朋友: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山头主义挑战的正是这个原则,他们把工作和私交混淆。以私交的情,来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山头主义对于革命的破坏真的很严重。

韩卫国听到魏红军的话,缓缓地点了点头。

是啊。

这个事情从根底里分析,的确是有山头主义作票。

“老韩,今天就我们两个人,我就说说一些过分的话。我们这里发生的事情只是最基层的问题。

如果是更大层面呢?我们翼热察军区是一个山头,曾经的八纵也是一个山头,一分区同样是一个山头。往上我们晋察冀就是更大的一个山头。那么其他部队呢?120师、129师、山东军区,是不是都是一个山头。如果这些山头之间,不讲究革命,不讲究原则,不讲究合作,只讲究山头内部彼此之间的感情,那这是多么可怕的山头主义。这样的山头主义一旦泛滥,那么就会拖累革命的进程,破坏革命的纯洁。就算以后革命胜利也会有很大的问题。革命胜利之后,大家就排排坐分果果。然后按照不同的山头,分不同的位置,不让其他干部插进来。这样的情况如何能够团结合作建设新中国。

两个人合作多年。

魏红军相信韩卫国的人品,所以跟他说出这样的担忧。韩卫国点头,不过很快皱眉道:“可是人毕竟是感情动物。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就会有感情。就像是我们两个人,比如有一天如果有人说我是反革命,政委第一时间会相信吗?如果是我绝对不会相信,还会为政委辩解。很多问题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我们无法避免。” 韩卫国红军时期一直做地下工作。

对于人与人的问题,还是懂得很多。

魏红军点头。

很多问题之所以难以处理,就是因为很难把握住其中的一个度。如果不超过度,那就是革命感情。可是一旦超过某个度,那就会成为山头主义。

不过魏红军还是道:“老韩,你们政治部组织人,以这次的事情作为典型,写一篇批判山头主义的文章。我们的干部绝对不能因为多年在一起革命,有了私人交情,就在工作上用交情替代原则。

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工作是工作,私交是私交。所有的党员干部,绝对不允许把私交用在工作上。然后下发给下面各个部门,要让他们都明白山头主义的危害。”

“好。”

“老韩,你说说人性善,还是人性恶?”

魏红军职位越高,想的就越多。

就开始想哲学问题。

难怪都说合格的政治人物都是哲学家。

“人性善,人性恶,这东西大家争论了上干年。我哪里能够弄明白这个东西。但有一点事肯定的。一个人学好不容易,但学坏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我们很多党员干部,有时候一念之差就会学坏。或者稍微放松对于自己的要去,就会犯错误。”

“是啊,人只要松懈下来,就容易犯错误。可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没有压力的时候,很容易会放松下来。”

打天下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