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480章

作者:随遇而安

那是以万来数的。

中央抽调那么多干部进入东北,但对于东北来说依旧是缺乏干部。因为东北太大,太陌生,很多都是需要从零开始。陈运和彭珍的问题,看起来是问题,但主要是因为干部缺乏。如果有足够的干部,他们之间何必争论。一部分干部留下来管理城市,一部分干部去农村开辟根据地,两不耽误。

问题就是干部不足。

所以才出现了分歧。

主席想了想道:“那就只能是请人帮忙。”

“请人?”

“你说说目前我们八路军管理工厂经验,管理城市经验最丰富的根据地是哪里?

“晋察冀。”

“对,就是晋察冀。魏红军同志早在六七年前就组建察南工业学校,几年前就开始让我们的干部轮流去学习工业知识。虽然魏红军同志自己说,这些都是最基础的工业知识。但总比其他军区很多连工业是什么都不懂的干部有基础。还有晋察冀管理张家口这些年,也是培养了一批城市干部。让晋察冀受点累,抽调城市干部和工业干部去支援东北。”

主席对于晋察冀是真的非常满意。

真正的模范根范据地。

抗战表现不说,开辟东北根据地的时候,晋察冀支援了多少人。到现在为止前前后后光是主力部队就已经派遣了十万人进入东北,还有大量的地方干部进入东北。

“就按照我这个想法,给延安回电。告诉彭珍同志不要着急,中央会尽快给东北配备更多的干部。还有给罗荣环同志发电报,山东军区的部队和干部要加快速度进入东北。一个月之内山东军区要去东北的部队,必须要全都到位。至于给晋察冀的电报,我亲自来写。

张家口。

晋察冀中央局会议。

晋察冀中央局书记聂帅,副书记刘华福、乌兰福、罗起容、周彬,委员赵震生、杜丽清、魏红军。因为目前河北局势不稳,因此杨全武在河北主持大局,没有来参加这一次晋察冀中央局会议。

主席亲自给晋察冀写了一封电报。

说出了目前东北的困难,希望晋察冀能够帮助。主席希望晋察冀能够抽调城市干部和工业干部去东北,接管东北的一些城市。

而且数量不是一个两个,是要求晋察最少出1000名干部。

晋察冀虽然强大,但这样逮着晋察冀一家羊毛,晋察冀也受不了。之前晋察冀已经给东北输送了一批一批的干部。

“大家都说说吧。”

大家有意无意的看向了刘华福。

因为中央这一次要抽调的是,晋察冀城市干部和工业干部。目前在晋察冀的城市干部和工业干部,近半都是隶属于刘华福领导的地方党。

他们手中干部最多。

但刘华福犹豫。

说句不客气的话,刘华福他们这些干部的根基在华北。是早年修养同志恢复华北党组织的时候发展出来的一批干部。晋察冀本来也是属于这些华北干部的地盘。

可惜抗战爆发之后,晋察冀的部队打的太好。

军队干部一个接着一个上位。

聂帅迅速的成为晋察冀党政军一把手,后面还有杨全武冒出来担任晋察翼中央局委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之后又有魏红军脱颖而出,加入了晋察冀中央局。现在魏红军更是晋察冀中央局常委,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

而且这些军队党干部,一个比一个架警不。

他们在自己的根据地都是党政军一把手,不仅牢牢控制着军队的权力,而且还控制根据地地方政府的安排。结果导致这些二级军区的根据地地方党,不像是地方党,更像是军队党。

所以这两年晋察冀地方党干部在军队强势之下越来越落寞。

目前在晋察冀,刘华福手中的干部原来就少。

军队有实力,往东北派遣十万部队,但依旧可以重新恢复。但刘华福身边的地方干部不行。

没那么多。

要真是派遣那么多人进入东北,那么他在晋察冀就真的成为光杆司令。所以刘华福一直没有表态。

刘华福不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魏红军这个时候开口道:“司令员,东北缺干部很严重。现在既然中央都开口了,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支持。如果司令员同意,我们冀热察军区愿意抽调一批干部进入东北。

“你要派遣谁进入东北?”

“我冀热察军区后勤部部长李世平同志。他虽然以前是搞宣传出身,但这些年一直担任后勤工作,慢慢的熟悉后勤工作。八纵攻克宣化之后,李世平同志负责处理宣化日常工作。等我们攻克张家口的时候,李世平同志担任张家口军管会副主任。

主要负责军管会日常工作,特别是和张家口各方势力接触。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他处理城市日常工作还是非常有经验。我知道东北的那些城市,和张家口是不一样的情况。但我认为李世平同志可以适应。

魏红军在察哈尔,让更多的干部接触城市工作,接触工业知识。虽然都不算是什么深入的知识,但魏红军一直是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干部。

就像是李世平。

开始他就是一个老师,就是一个搞学运工作的千部。只不过风云际会,和八纵一起一飞冲天。如果按照他的能力,如果按部就班他绝对走不到现在的位置。

可是他这些年水平成长很快。

毕竟他有很多其他干部没有的机会。很多事情其他干部没有经历过,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但李世平见过,还亲自处理过,那么他在这方面就比很多干部有经验,有能力。

所以张家口军管会成立之后,魏红军让李世平担任副主任。李世平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军管会日常管理,做的工作类似于政府秘书长。

做的还是很成功。

到了后来魏红军有其他工作,张家口军管会的工作更是李世平一手负责的。在张家口半年时间的军管会副主任,他对于城市的运转已经很了解。

所以魏红军推荐李世平去东北。

他现在留在冀热察军区其实作用不大。冀热察军区的后勤工作,赵陆已经全权负责。晋察冀的几个重要城市,像张家口和宣化,目前都是刘华福同志亲自负责。

为了李世平的未来考虑,他去东北也是好的。

如果能够在东北城市任职,了解东北那些工业城市的运转,对于李世平未来发展是有巨大的好处的。以现在李世平的级别,去了东北就算成不了长春、沈阳、哈尔滨这些大城市的市长,但一些其他工业城市。就像是抚顺、鞍山这些城市的市长还是很有可能的。

对于他的未来有好处。

“还有吗?”

“高为农同志,留学归来的大学问家。高为农同志来到我们八纵之后,就一直在负责贸易处的工作。他对于我晋察冀贸易管理,各大贸易公司的组建,都了如指掌。后来担任张家口军管会副主任之后,主要负责张家口工商业的恢复。在这方面他做了很多非常详细细致的工作,成绩斐然。短时间之内就让张家口的市面繁荣,大大小小的工商业业主恢复元气。东北的那些城市,肯定需要高为农这样熟悉工商业的干部。”

魏红军推荐原八纵的干部真的是非常诚愿。

现在的晋察冀,都开始组建野战军。原来的贸易公司要进行改变,不能跟抗日时候一样。现在的晋察贸易公司,慢慢的更像是解放后的供销社。

高为农虽然被军区调上来工作。

但毕竟不如在冀热察军区那样随意。

现在东北缺干部,高为农这样高学历,自己做过生意,还是大学教授。来到八纵之后,亲手建立了八纵的贸易处,组建了八纵的贸易体系。当然这个贸易体系,更多的是指供销社模式的体系。

可谓是有理论,有实践的干部。

正适合去东北工作。

聂帅点头。

本来很尴尬的局面,魏红军一开口,算是让聂帅也有台阶下。所以聂帅继续看着魏红军。魏红军没有停留,继续道:“还有林大峰同志。这名同志以前是做兵运工作的,在阎锡山组建的太原兵工厂当试枪员。我们八纵的兵工厂,是林大峰同志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组建的。包括八纵有的那些工厂,都是林大峰同志负责成立、发展的。后来八纵攻克宣化之后,接收宣化的大小工厂,林大峰同志也是全权负责。虽然接收过程当中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很平稳的接收这些工厂。当时我们干部奇缺,技术人员也奇缺。林大峰同志为了顺利接管工厂,而且能够正常生产。所以他想了好多办法。包括从原来的工厂管理人员当中选择一些人继续管理工厂,让一些日本技术人员继续留在工厂。后来负责组建工厂保卫科,教育和动员工厂工人组建工会,参与工厂管理,工厂监督。各方面做的都非常好。我们当时接管的大工厂,特别是钢铁厂这些工厂都是日本人组建的。但我们接收的过程当中没有出现大问题。我听闻东北的那些城市有大量的煤炭厂、钢铁厂、电厂、机械厂,接管干部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现大问题。林大峰同志有经验、有能力,适合去接管这些工厂。”

这个时候赵震生开口道:“魏红军同志,中央可是要我们出1000人。

“领导,你可以听我继续说下去。”

魏红军道:“东北的那些城市现在都成立了军管会。他们现在缺乏干部,肯定是因为无法大规模接收那些部门和工厂。所以我们就应该针对这一点给他们派遣干部。我虽然在东北才两个月时间,但也看过东北各个城市的资料。就像是沈阳,那是工业城市,周围的鞍山、抚顺、本溪、铁岭等地都是工厂遍地,不少城市是重要的煤矿基地。如何接收这些工厂,如何让这些工厂顺利运转是他们最头疼的。这方面我们有经验。我们可以给他们派出接收工厂的干部。我们这边不仅有当初参与过接收工厂的干部,而且还有接收过程当中培养的工人干部。

他们懂得怎么组织工人,怎么在工厂建设保卫科,怎么让工厂顺利运转。目前我们在张家口和宣化有那么多工厂,抽调当初接收工厂的干部以及接收过程当中培养的工人干部,轻松就能够抽调几百人。

而且东北工厂多,工厂方面的人才肯定也多。东北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军管会和那些工厂工人之间要怎么建立信任。我们就派遣那些当初接收工厂的干部,去甄别东北工厂的那些人员。”

“那也不够啊。”

聂帅开口。

魏红军笑着道:“司令员,除了接收工厂的干部,还有城市干部。城市干部是什么?不仅仅是城市最高管理机构,还有那么多需要接收的部门。这方面我们晋察翼最有经验,因为我们接收过城市,而且管理过城市。我们分门别类,每个部门抽调几十个人,那么瞬间就能够集齐几百名千部。

晋察冀攻克张家口之后,为什么地位会大大提高。

就是因为如此。

晋察冀是正儿八经接收过城市,治理过城市。

就算晋察翼的干部能力和其他根据地的干部没什么区别。但一个在城市工作过,管理过城市部门,一个从来没有在城市工作过。那么他们两个人对于城市工作的理解立马就会不一样。

晋察冀因为管理过张家口,集宁,宣化这些城市,所以可以抽调的干部很多。

聂帅听魏红军的话微微点头。

的确是如此。

之前聂帅还有些头疼,认为1000名干部太多。可是魏红军这么揉碎了,聂帅一下就明白过来。是啊,城市干部和工业干部,你要是从某个地方一直羊毛,干部肯定是不够的。

但你要是从各个部门抽调部,那么这个问题立马就不是问题。

张家口军管会成立的时候,下属的部门就有十个左右。等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军区来到了张家口之后,张家口这边的部门就更多。

不过聂帅还是高看了一眼魏红军。

八纵是后起之秀。

八纵很多干部,本来都是资历很浅的。但就是跟着八纵的崛起,他们在党内、军内级别也是迅速提高。没想到当初到处划拉干部的八纵,现在看来干部储备是惊人的。

虽然魏红军说是从张家口各部门,还有宣化各工厂抽调干部。

但因为张家口是八纵攻克的,宣化的工厂也都是八纵接收的。因此这边充斥着八纵来的干部。不过聂帅也明白,也正是因为魏红军早早地就开始储备干部,现在才有底气抽调这么多干部。毕竟察南干部学校虽然在后世最多就是一个技校,但这个年代还是非常有用的。

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工业干部。

“好。红军,这个事情你来负责。”

“是。”

第640章 对外贸易

很快晋察冀就选出了去东北的干部。

李世平、高为农、林大峰他们从这一刻开始脱离晋察冀,正式进入东北,成为了东北的干部。他们去东北的路线是坐火车到达昌平,然后从昌平去蓟县,最后从冀热辽军区通过山海关进入东北。

跟着他们的,还有晋察冀从各个部门,各个工厂抽调的1000名干部。

等忙完了这个事情之后,魏红军这边的工作就不再那么繁忙。傅作义在卓资惨败之后,退出归绥,退入了包头。现在国共两党谈判,给了傅作义喘息的时间。傅作义利用这个机会,开始迅速整编部队,恢复自己嫡系部队的实力。在绥远地区傅作义不动,就没有晋察冀的对手。

所以魏红军抽时间找了周彬。

其实魏红军对于周彬是相当好奇的。周彬可是红色经济学家。出身农村,也没怎么上过学,从小就打算盘做小生意。没想到这样的一个干部,竟然成长为我党非常出色的经济学家。

他在红军时期,稳定苏区物价,稳定苏区币值,包括苏区贸易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就连盛世才历史上都对他赞扬有加。实在是因为他在新疆帮助盛世才整顿金融,整顿财政,做的那叫一个井并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