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534章

作者:随遇而安

后来华北大学的工学院独立出来发展为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农学院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外语系离开学校,同北平外事学校合并为北平外国语学校,后发展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离开学校后分别筹建、创立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国京剧研究院等。华北大学还抽调部分干部、教师分赴中原和广东,筹建中原大学和南方大学。然后以原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原中国政法大学,以及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抽调部分干部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

可以看出华北大学在新中国大学史上的地位。

然后是抗大总校。

现在已经不是抗战时期,继续叫抗大总校已经不合适。借着这一次成立大军校的东风,抗大总校合并晋冀鲁豫的军校,成立了华北陆军大学。原抗大总校副校长兼教育长的何厂工担任校长。

除了党校、大学、报纸之外,延安那边其他的一些机构也开始迁移到张家口。当然相比起这些具体的事情,聂帅要做的是在华北局确立各项政策。

事情琐锁碎,但处理起来敏感的东西。

就像是各机构之间的关系,还有华北局目前正在推进的“禁毒法”等等。这些才是聂帅主抓的工作。

魏红军找聂帅的时候,聂帅正在和中央商量,如何派遣学生去苏联留学。

这事情聂帅很重视。

想要培养更多的工业干部,还是应该让他们去苏联看看什么是工业。同时培养高级知识分子,这个年代还是需要去外面学习。留学是最好的办法。

去英美不容易,去苏联是最有效的办法。

魏红军跟聂帅汇报镇压会道门的会议内容。然后道:“司令员,我们的公安队伍人数少,但要处理的事情多。光是日常要处理的工作就很多,加上其他工作那就分身之力。像这一次禁烟、镇压会道门,公安管理处那边根本抽不出足够的人参加。”

“董老也因为这个事情找过我。”

聂帅放下手中的笔,然后点点头。

这个问题很明显。

董毕五负责禁烟工作之后,也跟聂帅反应过这个事情。一个乡镇有些时候只有一个公安特派员,加上各村的民兵配合,就需要维持一个乡镇的事情。

人太少。

聂帅道:“我们的革命是人民战争。特别是现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这一点。

不管是禁烟,还是镇压会道门,我们要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只有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才能够彻底完成这些工作。现在公安队伍人少,我们就需要更加倚重人民群众。我的想法是,让村里的民兵参与。与让民兵配合公安管理处的工作。”

晋察冀本来鼎盛,干部也多。

但抽调了太多人去了东北。这一次华北局成立之后,要做的事情多,但聂帅已经感受到了干部的不足。晋察冀虽然早早地成立了公安大学,有长期班,也有短期班。

可是相比起公安队伍需要的工作人员来说还是远远不足。

所以聂帅的想法是发动人民群众,要进行人民战争。特别是根据地农村,有不少民兵部队。虽然他们不是正规军,甚至大部分人手中都没有多少武器。

但还是可以倚重的力量。

魏红军道:“司令员,我们是要发动群众。可是有些事情民兵战斗力有限,无法处理。就像是目前要镇压的有些会道门手中都是有武器的。要镇压他们还是需要调动部队。可是现场情况瞬息万变公安管理处那边需要部队帮忙的时候,他们要通过层层部门通知周围的部队。这一套程序下来,说不定就失去了战机。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组建公安部队,直接接受公安管理处的指挥。”

“嗯。”

聂帅点头。

道:“我们华北局目前面临的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毕竟华北解放区很多都是老根据地。但其他解放区就不一定了。土匪多,要镇压的特务多,还有很多反动地主武装,黑社会,会道门等等。想要把这些全都清理,公安管理处的确是需要部队的支持。”

聂帅在思考。

公安工作,对于中共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工作。

具体要怎么做,也都在摸索当中。

不过中央本来就是让华北局摸索这些政策的。

因此聂帅想了想道:“这个可以尝试一下。你负责公安管理处,你认为抽调多少部队成为公安部队比较好?”

“司令员,我的想法是华北局组建三个公安旅,每个公安旅3000人到4000人。公安旅面对的敌人和野战军面对的敌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公安旅不配备大炮这种重武器,因为这种东西没什么用。

公安旅可以少量配备重机枪、迫击炮和郑弹筒,部队更多配备轻机枪和步枪。在察哈尔、绥远地区部署一个旅,冀中、冀南地区部署一个旅,晋南、晋中地区部署一个旅。当然如果需要可以扩大部队规模。”

“三个公安旅?”

聂帅摇头,道:“太少了。我们华北局下辖五个省,三个公安旅一万人左右怎么能够。我看可以组建一个公安纵队,下辖五到六个旅,20000人的编制。”

聂帅很多事情考虑的多。

但下决心之后,却是很果断,道:“你分管公安管理处,你和杜丽清同志他们讨论一下,看看这个公安纵队要怎么成立。纵队干部怎么安排,从哪里抽调部队。有了决定之后上报给华北局,我们召开华北局常委会确定此事。

“是。”

和聂帅谈完话之后,魏红军迅速投入组建公安纵队的事情。为了公安纵队的事情,魏红军专门跟杜丽清、杨启青、卜胜光、姚子明四个人见面。

杜丽清他们都挺高兴。

特别是杜丽清。

杜丽清资历很深,是22年的党员。中共成立第二年就入了党,而且参加了三次安源煤矿大罢工。早年在湖南是主席和休养同志非常信任的干部。

毕竟公安纵队成立之后,就会是公安管理处下辖的部队。他们以后有事情,也不需要跟地方政府交涉,跟他们申请地方部队的支持。更不需要和军队那边申请调动部队。

太麻烦。

有了自己能够直接领导的部队。那么做什么事情的到时候就会方便很多。

魏红军也没有藏着校着,直接道:“现在的问题是部队从哪里抽调,纵队的干部怎么安排?

“魏红军同志,你现在负责军区和野战军日常工作,对于华北军区的情况你比我们都熟悉。怎么组建公安纵队,还是要多听听你的意见。

杜丽清很是客气。

因为杜丽清明白,他们几个人一直以来都是做保卫工作。

军队方面的事情并不熟悉。

真要是组建公安纵队,还是需要魏红军使劲。

“杜丽清同志,那我就说了?”

“请。”

魏红军道:“我的想法是我们冀热察军区下辖的三个军分区各组建一个公安旅,每个旅3000人。

可以从地方部队当中抽调。然后冀中军区、冀鲁军区、冀南军区地方部队当中也各自组建一个旅,这样公安纵队就下辖六个旅。有了六个公安旅,下面几个行政公署都能够分配到一个公安旅,可以配合公安处工作。至于战斗力可以放心。虽然准备从地方部队抽调,但配备的干部都会是打过仗的指挥员。而且在武器配备上,虽然不会配备那些大炮但会配备少量的重机枪、迫击炮、速射炮这种重武器。轻武器方面也不会有什么问题,需要的轻机枪、长短枪都会有。

“我们相信你。”

杜丽清点头。

旁边的杨启青问道:“魏副书记,部队干部怎么安排?

“既然是公安旅的干部,应该选择那些久经考验的干部。野战军部队当中,有很多久经考验的团级干部。我帮忙协调,抽调一批这样的干部担任部队军事领导。我的意见是,这些公安旅的军事干部从部队抽调,下面各个公安管理处处长兼任公安旅政治委员。大家的意思呢?”

“我赞成。”

“可以。”

大家点头。

下面各个行政公署的公安管理处处长担任公安旅的政治委员,那么协调就更加容易。

公安旅,说是一个旅,但野战部队不可能有旅级干部愿意过来。当然魏红军考虑的是,目前华北军区有不少抗战时期表现不错的军事干部。可是他们因为不熟悉,或者说不适应现在的大兵团作战,所以慢慢的掉队。

怎么安置他们一直是各部队头疼的事情。

他们在抗战时期立下了赫赫功绩。只是不适应现在的战争,但他们资历深,也不好让他们直接离开部队。他们有些人可是老红军出身,可是让他们去机关后勤单位,更是发挥不了他们的长处。

魏红军也为他们考虑过很多办法。

现在设立公安纵队,魏红军就有了想法。他们是不适应大兵团作战,但他们抗战时期表现是很好的,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负责一个公安旅3000来人,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公安处。最大的战斗也就是剿匪工作。

这对于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

“至于公安纵队司令员职务,得找一个能够主持全面工作的。这个以后在华北局会议上讨论。公安纵队的政治委员,我看杜丽清同志兼任。

第669章 战略主动

“司令员,既然军委也不反对,那我们也开始组建兵团吧。”

华北这边组建兵团,得到了军委的肯定。

因为现在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国军被打击太厉害,连胡宗南现在都不敢随便分兵。因为解放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歼灭国军两三万人的军级单位,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所以现在的国军出动部队,都是两三个军一起行动。

而想要灭掉这样规模的国军部队,解放军当然也要集中兵力。

所以华北局组建兵团编制,军委也是支持的。

有了军委的支持之后,一些有能力组建兵团的军区,都开始考虑这个事情。现在东北野战军也在考虑这个事情。

其实说起来,东北这边和华北一样,非常适合组建兵团级单位。因为目前东北野战军本来就分为三个兵团。一个是林帅亲自领导的东北野战军主力,一个是王秋云率领的北满兵团,一个是邓国率领的南满兵团。

现在东北野战军作战,就是三支部队配合作战。

有了军委支持,刘亚娄立马给林帅提建议。

林帅看向了罗帅,罗帅点头道:“自从国军部队撤到沈阳之后,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几个分散开的部队。郑东国和廖耀湘两个人各指挥一股部队。郑东国率领二十来万部队在沈阳,廖耀湘二十万部队在辽西走廊和热河一带。现在我们也需要集合大部队和他们作战,正适合组建兵团。

林帅点点头。

但没有说话,因为他在思考要怎么组建兵团。

刘亚娄道:“司令员,我觉得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先组建四个兵团。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五纵队组建第一兵团,第六纵队、第七纵队加上刚刚组建的十三纵队组建第二兵团,北满兵团改为第三兵团,南满兵团改为第四兵团。这样安排干部也容易。

罗帅听到刘亚娄的话微微皱眉。

罗帅对于刘亚娄的军事水平非常欣赏。这一年多时间当中,刘亚娄能够把整个东北野战军参谋部管理的井井有条。罗帅也经历过那么多战将,刘亚娄的水平的确是名列前茅的。特别是在苏联学习归来之后,对于大兵团的作战,刘亚娄更是得心应手。在东北野战军来说,刘亚娄的确是林帅在军事上最佳帮手。

但刘亚娄太骄傲。

这不是好事情。

刘亚娄来到东北野战军之后,他只是东北野战军的参谋长。在目前东北军区一大堆副司令员,野战军也有大量副司令员的时候,刘亚娄对他们丝毫没有尊重。

就像是下命令的时候,直接写上“林罗刘”。

本来前面应该是有谭正的名字的。谭正不仅党内级别高于刘亚娄,在军内级别也高于刘亚娄。更重要的是,谭正是东北局刚刚建立时候的副书记,又是第一批进入东北开辟根据地的“功臣”,在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地位很高。但刘亚娄直接把谭正放在了自己后面。

也就是谭正不计较,要不然又是大事情。刘亚娄作为参谋长,的确是可以给林帅建议。但罗帅看刘亚楼现在的情况,刘亚娄这是连这些兵团的领导人都已经构思好了。

这要是传出去,那些兵团领导怎么可能高兴。

现在的东北野战军下面那些干部,那都是从各个地方过来的。都是带着自己嫡系人马来到了东北。别看他们现在都是东北的部队,但各有各的依靠。

就是东北局对他们也需要谨慎处理。

但刘亚娄根本不在意这种东西。也就是林帅喜欢刘亚娄,要不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因此罗帅立马接话,可不能让刘亚娄大刺刺的说出各兵团领导的名单。因此罗帅道:“亚娄同志说的很有道理。这样组建四个兵团我认为不错。第三兵团和第四兵团干部安排比较容易。我提议王秋云同志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韩卫国同志担任政治委员,吴修全同志担任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楚河同志担任政治部主任。吴修全同志调到兵团之后,徐罗民同志担任十一纵队司令员,莫万同志担任十一纵队政治委员。楚河同志担任政治部主任之后,吴光明同志担任第十纵队政治委员。

“邓国同志担任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进年同志担任第一副司令员,程世才同志担任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赖传柱同志担任副政治委员。程世才同志调任兵团司令部之后,韩闲初同志担任第九纵队司令员,罗顺初同志担任政治委员。”

林帅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