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589章

作者:随遇而安

明白魏红军的意思。

集体化当中,华北不想吃大锅饭的极端平均化。就算是集体化,但内部也要有分别。把集体化最基础的劳动单位定义在自然村,也就是新中国农村的大队当中。

邓志辉又问了一些关于华北农村的问题。

然后写了下来。

接着道:“红军同志,我还有一个问题。你们华北解放已久,那些官僚资本没收了很多。包括自已也有很多的工厂。那些工厂的厂方和工会的关系,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工会?”

“对。”

邓志辉道:“我和高刚书记谈过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毕竟东北也是工厂多。高刚书记的意思是公营企业已经不存在剥削的问题,工人阶级当家做主。因此公营企业的厂方和工会的立场是一致的。”

魏红军变得很严肃。

因为魏红军突然明白,邓志辉今天跟自己谈的,是新中国早期关于“工会地位和立场、职责”的争论。

对于这个问题魏红军并不是很清楚。

只是以前看过简单的资料。

所以魏红军道:“志辉书记的看法呢?

“以前我们搞工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工人跟着我们。因为我们是为广大工人的利益考虑。而工会的组建,就是为了保障工人利益。工会应明确地站在工人阶级利益的立场,工会说话、办事、看问题、提问题处理问题,都应当从这个立场出发。就算是公营企业,工会这种立场不应该出现变化。

邓志辉说出了自己对于工会的看法。

看到魏红军不说话。

邓志辉继续道:“如果我们放弃这个原则,那么工会就会成为厂方的附庸。明白什么意思么?到时候我们的工人谁为他们说话。”

光是从理论来说,魏红军是支持邓志辉的。

但魏红军没说话。

主要是因为,魏红军知道书上看到的理论,和现实情况会有很多不一样。魏红军其实现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高刚和邓志辉之间的分歧缘由。高刚说的公营企业厂方和工会立场一致和邓志辉说的工会基础是工人利益,都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的。

魏红军现在已经不是可以在网上随意开口说话的普通公务人员。

而是掌管华北局的中共高级干部。

任何一句话都不能随便乱说。

所以魏红军想了好一会之后,道:“志辉书记,你说的这个事情我已经听明白了。不过我不能回答你的问题。我需要了解一下这里面的情况。我之前并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

邓志辉点头。

道:“是应该调查研究。”

和邓志辉谈完之后,魏红军陷入沉思。

工会问题,不仅仅是理论问题。还涉及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经济方面的政策问题。历史上因为这个问题,修养同志和高刚同志再次发生了很严重的分歧,最后连全国总工会都改组。如此严重的问题,魏红军作为新晋中央委员,说不定都无法避免被卷进去。所以魏红军立马安排行程,准备抽调时间去各个工厂调研一下。

而此时中央开始准备进入北平。党的会议制定了大方向,但想要成立新中国,中央还需要召开政协会议。

不要小看这个年代的政协会议。

政协会议才是目前最名正言顺的一个会议,已经是在全国读书人当中深入人心。

当初常凯申同意召开政协会议的时候,中央这边不知道有多少领导欣喜若狂,以为和平要到来。

甚至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修养同志以中央名义下发的“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党内指示当中,对于政协的意义和作用狠狠地吹嘘了一番。党内指示当中甚至表示,常凯申要召开政协,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利。从此,中国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到来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形式目前由武装斗争转变为非武装斗争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改由政治方式来解决。武装斗争是一般的停止了。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

当时华北局、东北局有不少干部都表示了不满。

结果修养同志批评大家,“目前党内主要的危险倾向是一部分同志狭隘的关门主义”。”必须很好地克服那种不相信内战会停止,不相信和平真能实现,以及不相信蒋介石在各方面逼迫下也能实现民主改革,并能与我们合作建国,不相信和平民主新阶段已经到来的“左的倾向。我们的军队将成为国军,我们的党也停止对军队的直接领导,指挥将统一于国防部。

正是这份党内指示,混乱了当时各个根据地的野战军整编工作。

以至于高刚就批评修养同志不成熟,掌握政策不彻底,只有白区经验。三大战役之后张秀善甚至说出“这个少奇同志,左一下,右一下。右起来右的出奇,左起来左的没底”。

但也可以看出,这个年代很多人的共识就是,政协才是建立新中国的合法途径。

所以中央也开始筹备政协会议。

政协会成为新中国开始时候的重要权力机关。

因此新的政协会议肯定是要在北平召开。中央在易县办公也有半年多时间,北平目前也比以前安全很多。

所以中央机关都要搬家。

在中央搬入北平之前,中央对于北平进行了一些新的安排。虽然华北局一直是管辖北平的,但随着中央要迁入北平,华北局对于北平的管理权迅速减弱。

虽然北平依旧隶属于华北局,但北平的人事关系开始转到了中央。递补成为中央委员的赵震生,正式被中央任命为北平市委书记。

山西军区司令员韩伟上调,担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平军管会主任。原张家口市委书记,现任察哈尔省委书记兼行政公署主任的杨宇相调任北平,担任北平市长。

韩伟作为秋收起义,井冈山下来的将领,非常受中央信任。这一次被任命为北平军管会主任。当然这个主要是象征性的,因为解放北平都已经快十个月时间。军管会的工作已经差不多都被北平市政府接管。

魏红军判断,军委很有可能已经开始考虑在北平成立卫成区。韩伟是目前军委属意的未来北平卫成区司令员。

杨宇相1942年从冀热辽挺进军回到了晋察冀,就开始在张家口工作,担任过张家口市长,张家口市委书记。后来担任察哈尔省委书记兼行政公署主任。察哈尔是晋察冀和华北最稳定的后方,特别是张家口和宣化是华北地区一等一的工业城市之一。虽然比不上天津,但张家口和宣化的重工业基础,比石家庄这样的大城市还要雄厚。所以察哈尔在华北的地位举足轻重。

因此中央这一次接受华北局的推荐,让杨宇相担任北平市市长。

相比起历史上彭珍、叶帅、聂帅等人轮番任职北平职位来说,目前的北平干部配置级别比历史上降了很多。不过北平目前很安稳,并没有多少问题。

调整了北平的干部之后,中央在易县成立了中央办公厅警卫处,王东兴担任警卫处处长。

接着成立中央警卫纵队。

下辖警卫第一师,警卫第二师,警卫第三师。

以中央警备团和华北军区公安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部队合并成立的公安中央纵队警卫师改编为警卫第一师,84军改编的警备第一师和警备第二师改为警卫第二师,警卫第三师。

刘辉善担任警卫第一师师长,张亭震担任警卫第一师政治委员。武烈担任警卫第二师师长,曾枚担任第二师政治委员。田敬民担任警卫第三师师长,李敢担任警卫第三师政治委员。

刘辉善和张亭震、武烈三个人都是出自中央警卫团。曾枚是老红军出身,名字都是伍豪同志帮忙改的。至于田敬民是早年晋察冀八纵司令部警卫营营长出身,李敢也是八纵干部。

是魏红军推广的“诉苦运动”当中涌现的干部。

魏红军在察哈尔,做过很多事情。不过真正大规模培养干部,当属三件事情。一个是抗战时期组建“察南农村讲习所”和“察南干部学校”,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主持晋察冀乃至华北土改当中,培养了大批的农村干部。

还有就是从抗战时期就开始在干部学校当中开办工业课,让八纵的干部了解简单的工业知识。接着八纵接连打下了好多城市,让这些干部有机会去实践。算是培养了不少工业领域的基层干部。

另外一个事情就是在军队当中进行“诉苦运动”,包括后面的“立功运动”,培养了大批军队政工干部。最典型的就是目前担任青海军区政治委员的张超和皖南军区政治委员卢伟生。

不过除了他们,参与这些军队政治运动当中,涌现出了不少出色的政工干部。

李敢就是其中一个人。

当时他还是普通学生,参与“诉苦运动”,才慢慢的学习怎么做政工干部。走到了现在已经是师政委。这一次警备第二师改为警卫第三师,田敬民不好师长兼任政委。所以李敢才调过来担任警卫第三师政治委员。

这是中央在调整北平防务。

紧接着中央撤销华北人民政府原来的几个直辖城市,只保留北平和天津两个城市。

军委同意在北平成立北平公安总队和天津公安总队。

华北军区公安司令部下辖的公安第二师和公安第三师,归属北平公安总队和天津公安总队指挥。

公安第一师继续接受公安司令部的指挥。

中央做进入北平的准备,魏红军也开始自己的调研之路。

看看目前各个工厂的情况。

还有工会的问题。

第756章 调研

邓志辉提出的工会问题,给魏红军的触动很多。

虽然关于工会的争论还没有摆到台面上,但魏红军知道,这个问题一旦公开讨论,影响会很大。

几乎涉及到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中央干部,都会波及到。因为党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让中国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关于工业的一切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工业发展的政策,涉及到新中国经济路线问题,只要是想发挥自己政治理想的中央干部,都不会避开这种争论。

魏红军也是如此。

魏红军现在已经是中央委员。虽然现在还负责华北局的事情。可是等新中国成立,中央第一个取消的地方中央局,估计就是华北局。

到时候华北局干部都要重新安排。

魏红军不出意外也要上调中央。虽然魏红军不知道到时候自己会去哪个部门,但魏红军也不想失去对新中国工业化的发言权。所以这些问题魏红军也是很难避开。

既然避不开,魏红军当然要做好准备。不要到时候弄得自己措手不及。

工会问题在新世纪可能都不是什么问题。

因为工会是什么?

不要说讨论工会职能问题,就是说要取消工会,都不会有多少波澜。因为那个年代的工会有跟没有没什么区别。

但现在不一样。工会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部门,同时也是中共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机构。中共高级领导当中,多少人都是工人运动出身。

工会是中共第二条战线,是中共非常重要的阵地。不过现在的问题是,随着很多工厂的所有权出现变化,要如何定义新时代的工会,会直接影响接下来中国工业的发展。

所以魏红军一边为中央搬迁做准备,一边还在摸排目前工厂和工会的情况。

魏红军不仅派人下去看看实际情况,而且魏红军本人还带着企业部副部长许达本,以及陕西省委书记赖若宇一起在山西的工厂走一遭。看看山西那些工厂的情况怎么样。

“你们去年的任务完成的不错。”

魏红军看了报告。

魏红军调研,当然要调研最代表性的工厂。

那就是大同煤矿。

当然魏红军去大同,也不是以调查工会情况的名义。

现在的工会问题,只是个别领导正在考虑,还没有到中央正式考虑的时候。魏红军也不愿意自己去点燃这个话题。因此魏红军来到大同之后,先是和大同这边的领导见面。

跟他们聊聊大同经济的恢复情况。

大同是山西重要的工业城市。

因为大同煤矿是山西目前最大的煤矿。围绕着大同煤矿,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了大同矿务局。大同矿务局编制很大,不仅管理大同煤矿,而且还在下面设立大同矿场机械工厂,以及煤矿学院这样的技校,培养煤矿技术人员。

几乎和煤矿相关的企业、学校,乃至于医院都在矿务局的领导之下。

然后魏红军跟大同矿务局的领导见面,然后再跟工厂工会领导谈话。大同煤矿正在进行旧矿改造。一种是对于旧矿井的扩建,一种是增加矿场机械。

从苏联拉来的矿场机械陆陆续续进入了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