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625章

作者:随遇而安

的干部都要调到中央。

主席召开书记处会议的时候,来京参加全国财经会议的干部陆陆续续回到地方。而魏红军则是开始了全国编制委员会的工作。

新中国刚刚成立半年多时间,所以很多部门门职能并不清晰。

好多部门的职能是重叠的。甚至是不清楚的。

全国的财经工作,应该是财政经济委员会负责,财政部主导。可是毛泽民是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又是掌管新中国金融秩序的干部。目前的财经工作,货币是重中之重。所以在财经问题上,毛泽民的话语权也很重。

这就导致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之间的很多职能是重叠的。

还有像是全国编制委员会,本来主要工作是统计和制定各个部的编制。但实际的工作并不仅仅是这个。各个部门的支出,乃至于党员干部的定级,党员干部定级之后的工资问题都在编制委员会的管辖范围之内。

现在主席又让编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接待费用方面的标准问题。

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不同干部,按照不同的级别会有不同的接待标准。魏红军倒是希望一律平等,把接待费用弄得一样。但这个是不现实的。不说别的,光是不同级别干部的安保工作就不是一样的。

而且魏红军的野心不仅仅是如此。

既然现在各部门之间的权力有些模糊,魏红军当然要利用好这个机会。倒不是说魏红军想要利用这个机会揽权,而是利用这个模糊的机会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魏红军召开

了全国编制委员会内部会议,副主任张丁程、安子温,秘书长杨秀封一起开会。

"接待干部的标准虽然看起来是小事情,但却是平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事情。我们编制委员会必须要重视这些小事情,只有在这些小事情上有了明确的标

准,才能够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有根有据。

大方面的问题,现在的魏红军也没有办法。

就像是这一-次财经会议。

魏红军出头质疑的时候,只是想要把上海大资本家的声音给打下去。魏红军并没有想过针对薄树春。因为薄树春的能力真的是很不错,自从他接管财政部之后,千头万绪的

财经工作被他调理的井井有条。

接下来财经工作还有不少难关,需要薄树春这样有能力的干部。

可是谁能够想到会议会变成那个样子。

但这种问题就是主席都无法解决,魏红军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魏红军要做的就是,从小范围之内的小事情开始立规矩,立标准。

反正现在编制委员会到底管什么,大家也说不好。

那就可以啥都管。

“而且我认为利用现在这个机会,很多事情上我们都要立一个标准。

安子温道:“这种看起来很小,被大家忽视,但却关系到政府正常运转的小事情很多。而且除了党政部门的招待,还有企业、学校这些地方也有很多需要规范的地方。"

安子温工作经验丰富。

做过学运、工运、机关工作,后来在晋冀鲁豫建设根据地,都做的非常出色。

党政方面都有很大的成绩。

所以很熟悉这些事情。

旁边的张丁程也道: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关于吃饭、看病这方面的问题。不能小看这个事情,都是关系到党员干部日常生活的事情。目前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吃饭,要以什

么标准结算。还有我们开会的时候,要以什么标准接待。喝水,喝茶,该是什么样的标准?还有目前我们的公营企业给工人看病,是他们内部的医院。现在中央决定各个部门]推

行经济核算,那么机关单位的饭店,公营企业的医院,也都应该进行经济核算。那么这些都应该要有明确的标准。

魏红军点头。

需要制定标准的事情真的很多。

张丁程、安子温,还有杨秀封,都不是那种搞理论研究的。

相反他们都是常年做一线工作的。

工作经验丰富。

所以几个人一讨论,就出来了很多需要制定标准的事情。

魏红军看着厚厚的记录本叹了口气。

中共常年做武装斗争,成立新中国没有多长时间,所以很多方面根本没有程序这个东西。处理事情都比较随便。不过魏红军看着这些,反而是斗志满满。

必须要尽快的制定各种标准。

有了这些标准,工作效率也能够提高很多。

“这个事情我们不能关起门制定。我的想法是,广泛的征集意见。我们把我们的想法下发给下面省市两级编制委员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都汇总起来。到时候我们再召开一次会议,让地方编制委员会的干部过来一起开会。最后制定这些标准。大家觉得怎么样?”

“是。”

有了决定之后,魏红军道:“安子温同志目前负责干部定级的问题,这个事情我看就交给张丁程同志负责。要密切和省市编制委员会交流。”

第794章货币下乡

全国财经会议结束之后,中央开始统-全国财政。

统-全国财政主要是三方面的统一。

第一:统一财政收入。这里面包括公粮收入,税收收入,其他一些公营企业的利润上交。这种统一不是把所有的财政收入都送到财政部,而是要统一管理这些收入。 以前各地方大区的财政收入,大

部分都是自己留下来使用。

但经过财经会议字后,规定财政收入不允许地方随意使用。

所有的支出,都需要财政部统一部署。

这样的好处是,财政部可以明确掌握全国的财政收入到底是多少。同时也可以直接掌握整体支出费用。只有清楚掌握收入和支出,才能够制定更加准确的财政计划。

第二:统一国家的物资管理。

全国重要物资都要统一管理,在各地设立物资仓库,把这些物资统一存储。需要的时候,财经委统一调配,减少所有的中间环节。这样可以提高物资利用效率,各地方不会因为一时之间拿不到物资

就自己购买或者从外国进口。

其实很多时候,国内的某些物资是足够使用的。但就是因为调配出现问题,有些地方中央局和地方大区出现物资不足,只能是自己花钱从别的地方购买。

这样的结果是财政支出迅速增加。

此次统一之后, 全国重要物资全都在财经委的控制之下。哪里需要物资,可以迅速调拨,大大减少财政支出。而且财经委学控这些重要物资,可以稳定各大城市的物价。

第三:统一管理现金,成立国家金库。

所有属于国家而又分散在各企业、机关、部队、合作社的现金,由国家银行统一管理、 集中调度。所有的单位进行资金流动,都是利用银行,而不是利用现金。

这是为了紧缩银根,同时学握资金的流动。

正是因为涉及到地方中央军、地方大区、各大企业,所以新中国成立都半年多了,中央才能够完成财政的统一。 现在这三个步骤下来,财经委经开始了真正统- -财政的步 伐。

陈运坐镇部署,薄树春负责整个计划,毛泽民负责物资和货币的调配。

然后是发行国债。

弥补财政赤字,收回目前市场上大量的人民币,以此来平抑物价。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财经委公布国债计划的第二天开始,全国的物价就已经明显的开始下降。

其实物价也是看趋势的。

不少囤积物资, 想要囤积居奇的商人,看到财经委的国债计划之后,立马就明白财经委的意思。财经委是打定主意,-定要打压物价,这是政府的决心。这些商人明白政府的意思之后,担心自己手

中的物资砸在手里,就开始抛售囤积的物资。

结果就造成了物价的下降。

然后是跟风。

导致市场上各种商品多了起来。最终国债计划正式公布不到十天之内,全国各大城市的物价已经下降了40%左右。

“陈主任,效果是一针见血。”

财经委这边都很高兴。

欢声雷动。

毕竟这才几天时间,全国物价就下降这么多。表明财经委的工作是成功的。

魏红军也非常高兴。

新中国成立半年多的时间,就已经把民国时期一直上涨的物价给打了下去。这一-次打压物价,那些国积居奇的投机商人肯定又会有不少破产。而且只有物价的稳定,才能够进行后面的财政计划,进

行后面的工业建设。

物价是所有建设的基础。

“是啊,比想象当中的效果还要好。

陈运点头。

陈运高兴地同时,也理解了财经会议发生的事情,甚至有-些后怕。

上海的资本家,果然比中共不少领导,在经济上嗅觉更加灵敏。财经委制定国债计划的时候,虽然目标就是要打压物价,但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好的效果。

但很显然上海的资本家早就感受到危机。明白政府只要出台国债计划,物价就会迅速下跌。所以才会利用各种各样的途径,想要阻止国债计划的实行。

这方面不得不佩服这些人。

“物价

介虽然下跌,但比正常物价还是高了很多。目前的物价还要再打下去一半以上,才算是正常物价。而且国债计划的威慑力已经释放了不少,接下来物价下跌的空间有限。可以说现在只是第一步,

对于物价来说国债计划只是治标,并非治本。

薄树春- -脸疲态。

先是在财经会议上被批判二十多天,后来在政治局会议上也受到批判。然后这些日子一直负责财政统-和国债计划, 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不过虽然很是疲惫,但他的工作热情不减。

国债计划出台之后,他已经开始考虑接下来的工作。

“薄树春同志,说说。”

陈运其实很满意目前的财经委干部结构。

目前财经委的几名副主任,都不是那种爱惹事,爱出风头的干部。李富春资历深,人也稳重,不会仗着自己的资历就耍威风。薄树春有文化、有能力、 有资历,而且平时不认输有些骄傲,但这种骄

傲不让人反感。魏红军年轻、级别高,但没有丝亳膨胀。毛泽民因为特殊的身份,反而比谁都低调。

虽然平时也有分歧,但都是工作上的分歧。

整体来说财经委的工作进行的一直都很顺利。陈运现在担心的是,-旦地方中央局和地方大区的大佬进京,到时候有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