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像盛县读过书的学生,也有几百人。
当然学历不可能都很高。
京畿地区参加抗日的学生当中,中学学历非常普遍,而且还有大量的大学生。相比起来盛县这边的读书人,学历最高的也就是中学。大学出身的学生几乎找不到几个。
不过就算是中学学历的学生,在这个年代也是知识分子。
这可不是夸张的事情。
现在八路军很多部队,连内部文件都无法处理。因为部队缺少读书人,不认识那些文件。甚至八路军扩军太快,连新兵入伍的花名册都没办法制定。
这种情况之下,你就是小学毕业都是部队的宝贝。
盛县这边加入独立支队的学生热情很高,只是没有接受太残酷的锻炼。但就算是如此,他们在部队当中作用很大,是党组织非常重视的工作对象。
以前是担心他们的出身问题,所以不敢随意的、大规模的让他们入党。现在没有这种担忧,结果也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盛县党组织就发展了八十多名学生党员。
同时在减租减息工作当中涌现出来的农民积极分子当中,也吸收了一百一十多人。
部队上也是如此。
魏红军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和部队战士当中的积极分子谈话。为了做好这个工作,魏红军对于各营推荐的二百多名积极分子的资料全都背下来。
然后一个一个谈话。
毕竟现在部队内部的党员数量太少,魏红军必须要尽快发展部队党员,做到班有党员排有小组连有支部。魏红军现在就是从这些积极分子当中选择合格的战士成为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只有足够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才能够组建基层党组织。
八路军部队也有叛徒,但真正能够拉走部队的,却几乎没有。
就是因为八路军部队的基层党组织很是稳固。
八路军早期收编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抗日武装,当中很多部队都能够顺利改编,靠的也是完善的党组织。
独立支队现在缺的就是这个。
所以独立支队发展党员,是魏红军这个政委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魏红军在部队内部发展了一百三十名左右的党员。都是在前面一些战斗当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也就是说大约两个月的时间,盛县这边发展了三百多名新党员。
大大改善了独立支队和盛县地方党委缺少党员,缺少基层干部的情况。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央组织部制部定了新的政策。
那就是要求各个根据地,大量的发展党员。也,第一次表示不以出身发展党员,要求各地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要求把党员数量增加十倍、二十倍,才能够满足现在抗日战争的需求。
当然这个消息按照正常速度下发到独立支队这个级别,其实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因为现在的通讯,条件有限,中央的决定想要到达基层,是比较慢的。没有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根本无法传达到基层。
不过因为魏红军跟军区提出了发展党员的决定,所以军区接到中央文件的第一时间,给独立支队也送来了一份。算是给独立支队一个安心丸。
不让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背着包。
中央的文件更加肯定了独立支队这边大力发展党员的决心。
而且组织部的要求当中,有非常详细的内容。
在根据地发展党员,要“发展、巩固,再发展、再巩固”的方针,主张既要抓党员的数量,又要抓党员的质量。至于在国统区提出要执行“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和“党内小党外大”的方针,既要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又要学会保护自己。
关于敌占区,组织部提出“除了本身精干以外,领导机关要放在外头”的新方针,就是将领导机关放在离根据地近一点的地方,在外面指挥敌占区的活动,而不是跟以前一样把领导机关放在敌占区里面。这是总结过去在白区工作时,领导机关一旦被破坏,当地党组织就完全瘫痪,连人都找不到。所以才会提出把“领导机关放在外头”的主张,便于保存党组织的力量,又能及时做好敌占区党的工作。
这些指示,对于根据地的发展是有指导性作用的。
有了中央组织部的肯定,魏红军无形当中在根据地的地位提高了一大截。毕竟当时魏红军大力推行新的党员发展政策的时候,其实有一些干部和老党员心中是担忧的。
毕竟你吸收一两名学生党员不是问题。因为这十多年来,资产阶级、地主出身的学生党员不少。
可是从政策上制定大规模吸收学生党员,那就不是小事情。延安那边这两年吸收了那么多学生党员,也没有在政策上制定说要宽松对于入党人员出身的检查。但魏红军却在会议上直接拍板,不以出身决定入党问题。在党员发展上,只要本人表现优秀,那么可以不管他的出身,大规模的发展学生党员。
现在中央组织部的文件,是肯定了魏红军的做法。
而魏红军制定的党员发展计划,比中央组织部快了好几个月时间。这一下不仅仅是关于党员发展的问题,包括魏红军主持制定的好几项工作都推行的非常顺利。
现在整个根据地都是一片欣欣向荣。根据地地方组织,部队都在大量的发展党员。而韩卫国负责保卫部门、情报系统,也在发展党组织。不过韩卫国发展的党组织是地下党组织。
隐秘的发展。
在救国军内部也发展了不少人。
甚至在救国军部队内部组建党小组。
冯安民离开盛县去了第三行政区之后,魏红军就通过内线约了救国军第二团团长曹磊在县城见面。曹磊三十来岁,个子不是很高,大约一米六八左右。
“魏政委。”
“曹团长,看你气色还不错。”
“魏政委,你的气色更好。”
两个人认识,但这样面对面谈话还是第一次。
魏红军笑笑。
道:“曹团长,我们和其他人不一样。你我两家的部队士兵都是盛县本地子弟,不像是其他人想,走就走。可是盛县的情况曹团长也应该知道。如今的情况,我们两家要么合作,要么成为敌人。”
“魏政委,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
曹磊皱眉。
在曹磊的印象当中,八路军政工人员整体来说都是彬彬有礼。
可是现在魏红军的话太硬了。
魏红军拿出了地图,然后铺开道:“我不知道曹团长有没有接到情报,日军驻蒙兵团正式成立。
包括二十六师团、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五个后备大队,分别驻扎在大同、绥远、张家口、怀来、涿、鹿、宣化这些地区。以后我们要面对的就是这些日军,以及察南自治政府的自卫团、蒙古自治政府的伪蒙军等汉奸武装。我们盛县的抗日武装,未来必然是驻蒙兵团重点扫荡的对象。”
“有所耳闻。”
“我们盛县虽然不敢说是四面环山,但四面山很多。所以进入盛县的路,基本上都是山道。比较适合大部队进入的,一个是西北方向西宁县进入我们盛县的野熊沟所在那条路,还有一个是西南方向定北县到我盛县的路,以及涞源到我盛县的小南山那条路,当然最后一条是春花堡这条路。不过前面那三条路,都是要走长长的一段山路。就算大部队能够通过,但并不好走,重武器要进入更是困难,甚至可以说到处都是可以伏击他们的地方。所以真正说起来,大部队通过并不容易。只要我们有小股部队,就能够在这些地方给日军很大的伤亡。但春花堡不一样,这个地方日军是真的能够大部队通,行,重武器也能够进来,而且还不受制约。正好你们救国军目前驻扎的地方是北岭庄,正好在春花堡南部。不管是未来驻蒙兵团南下,还是我们北上,北岭庄都是必经之路。”
“这对你们不是更好吗?”
曹磊冷静的道。
“我们救国军实力虽然不如独立支队,但我们救国军两个团也有一千多人。我们驻扎在北岭庄,正好可以阻挡驻蒙兵团南下。有我们抵挡日军,你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曹团长,你说错了。你们救国军也就一千多人,又能抵挡多少日军?又能抵挡多长时间?如果日军一个加强中队过来,你们顶得住?如果日军是一个步兵大队南下呢?我不相信你们可以抵挡得住日军部队,更不相信你们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还能够继续抗日。若是我们控制北岭庄,那么就会派出工作组往北发展,在张家口、宣化、怀来、涿鹿这些察南广阔地带发动百姓,打击汉奸,扩充部队。在这些地方不仅组建主力部队,还要组建各种游击队,兵力最少能够扩充三四千人。有了部队之后,我们就在这里开辟根据地。这样我们在这里就有了根基,可以得到粮食,可以继续发展,继续打击日军和汉奸。这才是抗日。可是你们在北岭庄,你们的部队不仅不会扩充,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部队都无法生存。因为北岭庄根本养不活你们。你们部队这段时间偷偷地卖武器弹药,不就是因为缺乏后勤物资。你们自己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等你们的部队没有粮食的时候,要么部队沦为土匪,要么只能是投奔日本人成为汉奸。”
曹磊没说话。
因为魏红军说的话虽然难听,但却是说出了救国军最大的问题。
救国军不会建设根据地,不懂得建设敌后政权。没有根据地的部队,就没有后勤,只能是沦落为流寇。北岭庄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地方,根本养不活一千多的救国军部队。曹磊不是盛县本地人,但他手底下的人很多都是盛县本地人。
因此想要当土匪都不容易。
可是不当士匪,以现在救国军的情况,拿什么养活手底下的部队。所以他明明知道自己卖的武器弹药,都是流入八路军这边,但他也没有办法。在目前的盛县,有能力用粮食换武器弹药的只有八路军。
现在曹磊手中有一批武器弹药,所以他暂时可以维持。可是一旦手中的武器弹药都没有了,到时候怎么办。而且一旦日军进攻,以救国军现在的情况真的能够顶得住?
曹磊自己都有些怀疑。
魏红军道:“曹团长,你说说为什么你们在敌后的部队比不上八路军扩军快?”
“谁不知道贵党宣传能力强。”
“这不是主要原因。你们的蒋委员长虽然说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但真实情况是,蒋委员长和其他国军官员只是片面的强调军队作用,只是把抗日看成是军队的抗日。可是军队是哪里来的?是从老百姓中来。你不去发动老百姓,不去宣传和组织老百姓,不让老百姓明白抗日的紧迫性,老百姓为什么要参军?你说农村大部分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的农民,你不去给他们讲道理、不去组织和宣传他们,他们怎么会参军?
没人参军,部队怎么扩充?部队不扩充,怎么打仗?你一边要打仗,要兵源。但一边又限制宣传抗日,限制发动老百姓,这不就是一个冲突。最后的结果是,为了维持战争,国民政府需要兵源,但没有人主动当兵。所以最后的办法只能是抓壮丁。那些壮丁都是被抓来的,什么都不知道,就推到了战场上。这样的战士,你能指望他会跟日军拼命?他连自己为什么被抓来,为什么要打仗都不知道。平时不宣传,平时不组织,最后把他们抓到战场,告诉他们要抗日,说日本人是坏的。这样抓来的壮丁,他们能有多少士气打仗?国军在后方可以抓壮丁,可是你们在敌后能抓壮丁吗?这就是为什么你,们的部队在敌后发展缓慢的原因。你们救国军在北岭庄就是一种浪费。如果交给我们独立支队,我们就可以把北岭庄作为跳板,在察南地区大闹天宫。”
魏红军看着曹磊沉默,所以继续道:“曹团长,我们都可以说是盛县子弟兵,离不开盛县。既然如此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肯定是要并肩作战。北岭庄我们是势在必得。”
“我要是不答应呢?”
第103章 改编2
“曹团长,你看地图。北岭庄的西北方向十区、十一区有我们的特务营,西边是一区,有我们的第四营。北岭庄南边的六区有我们的五营。北岭庄东面是太行山余脉,北边就是春花堡。而春花堡目前有我平西支队活动。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八路军可以随时封锁北岭庄。北岭庄是丘陵山地为主,人口少、粮食少。你们救国军一直以来都是靠着晋绥军以前的一些仓库物资生存。最近一段时间仓库物资也快没了,只能靠着出售武器弹药存活。”
“我知道从我们这里购买武器弹药的就是你们。在盛县也就你们一支武装一直在扩充军队,需要大量的武器弹药。”
曹磊很是无奈。
“你也没阻止。”
“是。”
在敌后独自带着部队打仗。
要么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要么就成为一个,独断专行的人。
显然在敌后打仗,不仅仅是王秋云、魏红军这些人成长。曹磊在敌后独自带着部队,也成长了很多。很多事情大家都是非常默契。
救国军需要粮食,独立支队需要武器弹药。
大家彼此不挑明,互惠互利。
“魏政委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我们两家部队大部分人都是盛县人,是盛县子弟兵。需要合作才能够抗日。反正那些武器也没有落入日本人和汉奸手中。落入你们手中,你们也会打鬼子不是吗?”
“曹团长,你说的很对,我们合作才能够抗日。冯安民离开之后,你们这支救国军部队其实就是一颗弃子。中央军、晋绥军、西北军、东北军,他们都已经远离了察哈尔、晋东北一带。盛县周围一两百公里之内,都找不到国军部队。你们唯个机会就是跟着冯安民去第三行政区。但你们放弃了去第三行政区,而是选择留在盛县,在这里你们没有任何的依靠,你们更没有在敌后生存的经验。
而我们八路军从红军时期开始就一直在围剿当中生存,一直都是在艰苦环境当中发展壮大,所以这种经验非常丰富。正因为如此,我们八路军的根据地短时间之内才会增加这么多,部队扩军如此快。如果曹团长想要继续在敌后抗日,特别是在没有后方支持的晋东北抗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入我们八路军。你的救国军第二团,虽然号称是一个团,但兵力都没有我们独立支队的一个营规模大。可是你要是加入我们独立支队,那么你的部队以后的兵源、后勤都可以交给我们。当然如果你们不想抗日,那么可以无视这个建议。曹团长,你可以自己想一想,我说的可有假的?
软硬兼施。
告诉曹磊,救国军是没有出路的。
救国军所在的北岭庄,被八路军部队直接围着。救国军又没有一个完整的根据地,没有根据地就无法收税。没有税,就养不活部队。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其实这不仅仅是救国军面临的问题。
敌后蜂拥而起的所有抗日武装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他们开始凭借着朴素的爱国热情,或者有些人想要在乱世干一番事业。正好赶上了日军兵力不足,让他们可以发展壮大。甚至有些部队人数超过万人之多。可是等日军开始重视敌后武装,所有敌后武装都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部队后勤怎么解决?
想要解决部队后勤,你就需要一个地盘,而且是一个拥有政权的地盘。只有这种地盘才是有效的地盘,可以给你提供后勤物资。
但这种敌后根据地建设,需要的是能够进行根据地建设的干部。那些国军游击队也好,民间抗日武装也好,都不懂得如何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所以当日军开始扫荡敌后武装之后,他们的生存状况急速恶化。
唯一有办法生存下去的,只有像八路军这样组织严密、纪律森严,而且还能够发展根据地的势力。
到时候敌后那些抗日武装的就没有多少选择。
要么被日军灭掉,要么投奔日军成为汉奸,要么就是参加八路军。
“若我加入独立支队,我的弟兄们怎么办?”
“我们八路军不搞嫡系、旁系那一套,只要加入我八路军,真心打鬼子,那么都是同志。我不说我们八路军其他部队,就说说我们独立支队。我们独立支队参谋长张大虎同志和特务营营长吴清河同志,两个人都是原二十九军军官。一营营长李万福同志是东北军五十三军,四营营长宋志远同志也是出自东北军五十三军。我们八路军欢迎一切愿意抗日,愿意为国家和民族解放奋斗的人。若是救国军第二团加入我们独立支队,那么就会编为独立支队第七营。下辖四个连,若是有需要可以增加一个新兵连。我们独立支队会给你们部队派遣政治委员,主要任务就是贯彻我们八路军的政策和军纪。特别是军纪方面,我们八路军非常严格,这一点我想你也清楚。但我们的军纪不是不顾人情,只是要求部队不能欺压百姓。在敌后生存,我们能够倚重的只有敌后的老百姓。谁能够和敌后老百姓搞好关系,谁就能够在敌后生存。”
“魏政委,让我考虑一下。我也要和我的兄弟们商量。”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