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696章

作者:随遇而安

“具体说说。”

这个魏红军很感兴趣。

苏联模式,最重要第一个是什么。那就是集中大部分的资源重点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啥都没有学会,就学会了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轻工业和农业发展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中国也是如此。

从1947年和苏联合作开始,中国财政的主要投资都流向了重工业。重工业是吞金兽,不管投入多少钱都能够吞进去。

但短时间之内产出却是有限。也就是说重工业发展早期是只吃钱,挣不了钱。

这样会出问题的。

但同样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都学习苏联,对于中国来说反而又有了巨大的机会。重工业大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差,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缺乏生活物资。

苏联和东欧有些国家穷吗?

其实不穷。

他们的资产积累还是足够的。就像是苏联工人缺钱吗?

一点都不缺。

苏联工人的工资很高,他们其实很有钱。他们的工资解决温饱之后,还有很多钱可以改善生活。问题是他们有钱都买不到他们想要的生活物资来改善生活,这才是问题。但这个对于苏联是问题,对于中国是机会。

所以魏红军才如此的期待。

”咖啡,苏联目前市场上的咖啡都是从巴西进口的。而且这些咖啡主要是面对特定人群,普通人想要购买咖啡,需要通过关系才能够购买。”

“我只听说苏联人爱喝可乐,他们也喜欢喝咖啡吗?”

“嗯。”

毛泽民点头。

道:”物以稀为贵。人就是如此,你越是紧俏的商品,大家对于它的好奇心越重。苏联市场上目前难以见到咖啡,所以很多苏联普通百姓对于咖啡都是非常向往。甚至苏联不少技术人员工资高,而且有人脉,购买进口咖啡品尝,成为了他们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苏联咖啡市场价格多少?”

“咖啡豆一公斤75卢布。”

“这么贵?”

“市场上货物稀少,价格当然责。如果进口咖啡豆数量增加,价格必然会下降。不过就算价格下降,苏联人口多,苏联工人收入高,所以这不是一个小市场。目前苏联收入最低的实习工人,月工资都有50O卢布。那些矿工和钢铁工人的月工资超过500O卢布。刚出校门没有多久的初级工程师月收入轻松超过1000卢布。至于一些大学教授和高级技术人员,月工资超过10000卢布。所以苏联就是普通的工人都喝得起咖啡。”

在1961年赫鲁晓夫币制改革之前之,苏联工人的工资是很高的。

生活真的很不错。

目前苏联一公斤的黑面包是三卢布,一公斤的糖是15卢布,鸡蛋一打〈12个)大约是12卢布。就是实习工人解决温饱都是轻松的。

而且随着苏联经济的恢复,这些东西的价格一直在往下走。就像是黑面包,1946年左右是五卢布,然后价格一路下降到现在3卢布。但这不是最后的价格,目前苏联政府正在考虑继续降价。黑面包的价格一公斤要下降到1卢布30戈比(100戈比为1卢布)。其他糖和鸡蛋价格都在下降。

可以看出这个年代的苏联还是富裕的。

不过就是生活物资太单调,种类太少。稍微好一点的物资,就会被人抢光。“这个我了解一下我国的咖啡种植情况。”

”我已经了解过了。我国在云南、海南一带有咖啡种植。按照目前的咖啡产量,只要我们能够在云南等地开垦五十万亩以上的咖啡种植地,就能够出产一两万吨的咖啡豆。”

毛泽民都是做过了解之后,再给魏红军汇报的。

要不然魏红军这么忙,哪里有时间一个一个都去确定。

“五十万亩?这种经济作物,也不是不能种。不过如果我们种植咖啡,苏联愿意进口我们的咖啡豆吗?”

”这方面我们和苏联贸易部干部谈过,他们倒是没什么反对意见,不少干部还是支持态度。如果能够从我们这里低价进口咖啡豆,在国内高价卖出去。对于苏联政府来说一边可以挣钱,还可以回笼百姓手中的货币,又能够提高苏联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们肯定是愿意的。我和叶记庄同志和外贸部的同志们一起做过计算。要是能够卖出一万吨咖啡豆,一年可以给国家挣回六七千万卢布是没有问题的。就算压低价格,也能够给国家挣回四五千万卢布。”

魏红军点头。

毛泽民一直很努力。

他除了处理国内金融问题之外,主要精力都在拓宽对外贸易上。现在中国欠苏联的债务是越来越多,等开始偿还债务的时候对于中国财政的压力必然很大。

所以毛泽民一直希望增加和苏联、东欧国际的贸易。

“除了苏联之外,东欧国家历史上也是有喝咖啡的习惯。每年的咖啡消耗量不低。不过他们的咖啡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魏红军点头。

虽然卖矿产、农产品都是属于价格低、利润低,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只能是用这种办法来获取卢布,还苏联的贷款。

因此魏红军道:“这件事情我会和农业部那边商量。不过我需要对外贸易部拿出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

“没问题。”

“继续。”

“目前苏联百姓最喜欢的是家具,但苏联市场上严重缺乏家具。”

“家具也缺?”

868苏联市场2

魏红军不理解。

苏联轻工业发展差,轻工业产品少,魏红军可以理解。但家具这种东西也缺?就是魏红军自己如果有时间,都能够给自家打几套简单的家具。所以说苏联缺家具,这个实在是难以理解。

毛泽民点头道:“老魏,苏联的家具不是一般的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经济恢复速度很快。苏联开始重建毁掉的房屋,而且很多工人也开始分配到房子。可是新房子有了,但配套房子的家具严重缺乏。经过我们的调查,目前苏联商场当中,工人拿到购买家具的资格已经是很困难。光是要拿到购买家具的资格,就需要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可是就算拿到了购买家具的资格,想要拿到家具还要等半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购买的家具,也都只是统一的样式,他们没有挑选的余地。能有个家具就已经很满足了。”

重建战火破坏的房子,同时工人分配的房子也开始多了起来。

结果家具严重不足。魏红军不清楚的是,不要说是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苏联的家具行业都是这种情况。特别是配套新房子的专门整套家具,在苏联一直是高端产品。

苏联的家具市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就是供不应求。

一直到后来大规模进口国外的家具,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大规模进口国外家具的时候,苏联、俄罗斯百姓手中又开始缺钱。

反而是现在这个时候,苏联工人手中有钱,却没有足够的家具供他们选择。普通工人想要买一套家具,那么从报名开始最后拿到家具,需要一年的时间。

“时间太长了。”

“但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以前大家提起苏联,苏联就是富得流油的社会主义国家。反正就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可是深入了解了苏联经济之后,却发现了很多预料之外的事情。就像是普普通通的家具,在苏联却是很多工人有钱买,也想买,但没有货物。

真是惊呆了很多人。

毛泽民尤其如此。

毛泽民也来过苏联。不过毛泽民来苏联的时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当时他是新中国的高级干部,在苏联的一切都有人安排。所以当然没能够深入了解苏联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发现这样的事情。

还是这一次他动员了能够动员的所有人,了解苏联的市场情况,才发现了这些问题。

“我知道苏联应该是不缺加工家具需要的木材,也不应该缺少加工家具需要的机器。难道苏联的家具加工厂面对这么好的形势,就没什么动静?还有苏联政府看着这样的情况,难道就不多建几个家具厂?”

魏红军有些不理解苏联。

中国现在是温饱都没有解决,所以哪里有空考虑家具的问题。所以大部分乡镇农村地区的家具都是木匠手工做的,甚至一些小城市的家具都是这么来的。就算是有一些给大城市提供家具的木器厂,但都是规模很小的。

不过中国这是穷,没有办法。还没到享受生活,挑剔家具的时候。但苏联没有这样的担心。

现在的苏联经济开始复苏,也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甚至苏联木材也很丰富,打造大规模的家具厂没有什么阻力。

”苏联人口不少,但大部分人口都有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人也都有自己上班的工厂。苏联重工业发达,大部分工人都在重工业工厂。想要发展其他轻工业产业,那就要从重工业抽调工人。”

毛泽民对于苏联的经济情况了解很深。

一下就跟魏红军解释。

毛泽民已经开始考虑工业人口和工业发展的关系。苏联二战损失的人口很多,本来工业人口就有所不足。二战之后苏联又是重点发展重工业,包括发展军工业,结果工业人口都去了重工业工厂当中。

所以苏联想要发展其他产业,首先要面对工业人口不足的局面。“又或者苏联的指导思想,就不怎么重视这方面。”

“可是家具这种东西的价格,值得长途运输吗?”魏红军问了成本的问题。

家具才多少钱。从中国运输到苏联,光是路上就需要多长时间,路费多贵。而且家具不是小东西,运输到苏联如果价格不高,那反而是要赔钱的。

“老魏,你这是瞧不起家具的价格。目前在苏联一套大约一百平米的房子一整套的家具,最基础的配套,也就是桌椅板凳加上书架等就需要好几千卢布。如果是有办法从国外进口的家具,基础的配套家具甚至上万卢布。不少工人需要不吃不喝挣一年时间,才能够买一套稍微好一点的整套家具。如果是更好的,款式新颖,那都是几万卢布的价格。是苏联高级官员和教授、高级技术人员才能够买得起的。我们做过分析,按照目前苏联市场对于家具的需求来说,一年三四百万套整套家具都是轻松的。除了整套家具,苏联每年需要的单个家具,也会有上千万套。苏联百姓手中有钱,市场很大。”

毛泽民说起这个是相当兴奋的。

要不是对苏联市场进行过全方位的调查,也不会有这样的发现。果然很多市场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关于家具方面的情报,那些派到工厂学习的技术人员给的情报最详细。因为他们和苏联技术人员、工人接触最多,能够听到他们平时的抱怨。

这可是涉及到几亿、十几亿卢布的大市场。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出口家具,苏联是愿意接受的。”

“对。”

毛泽民点头。

道:“我这段时间和苏联不少经济方面的干部接触过。苏联方面其实非常愿意我们发展轻工业,来补充他们市场上的物资不足。他们愿意出口飞机大炮汽车,来换取我国生产的生活物资。”

魏红军忽然有些明白。

苏联那些干部不见得就没有发现苏联模式的问题。

但苏联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了重工业之后,就出现了一大批重工业方面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占有了国家主要资源之后,

并不愿意其他领域过来抢

夺他们的利益。

所以他们明明看到了问题,但会自觉不自觉的压制发展轻工业、农业的声音。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他们都担心发展轻工业,会影响他们的利益。

可是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发现苏联目前缺乏生活物资。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有国家,愿意补充苏联这方面的不足,苏联干部并不会反对。反正对于苏联来说,他们出口的武器、机械设备都很贵。给中国出口几架飞机,就能够从中国拿回不知道多少生活物资。所以在他们看来,苏联在这种贸易当中是占便宜的。

苏联是社会主义龙头老大。

不会放开自己的市场,让中国随便在苏联卖东西。所有想要进入苏联市场的物品,都要先通过苏联的贸易公司。这样苏联就能够控制进入苏联的物资,也能够从进口当中获得惊人的利润。就像是那些进口家具,你在苏联卖给苏联工人是5000卢布,说不定他们进口的时候价格只有1000卢布。苏联这些外贸部门含泪赚了3500卢布,剩下500卢布就是路上的路费。

也就是说,苏联外贸部门也是一个拥有巨大利益的特权部门。到时候就算是中国不想跟他们做生意,他们都”“哭着喊着”要跟中国做生意。很多买办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在黑龙江北部地区建立木器厂,可以和苏联合作,用外大兴安岭的木材做实木家具。可以按照苏联人的喜好,给他们打家具。还能够弄一些有特点的,雕刻的家具,按照高档货卖给苏联。先试一下市场,看看苏联工人的反应。如果市场反应好,加上挣一笔钱,那么我们就从欧美那边进口一批家具厂需要的机器设备,让我们的木器厂走向机械化,提高家具生产量。这个事情你让对外贸易部和轻工业部做好配合。”

中国的家具产业大发展,历史上还得到八十年代。

百姓手里有钱了,家具产业才能够发展。但如果能够利用苏联市场,发展中国的家居产业,那也是好事情。”然后还有什么?”

魏红军是越来越好奇。

掌握了苏联市场需要的货物,中国就可以针对性的发展这方面产业。从苏联挣卢布,用这些卢布购买苏联的机器设备发展中国的重工业。

毛泽民道:“当然是服装。”

“苏联缺服装?仔细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