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03章

作者:随遇而安

但王秋云在旁边道:“我想也挺好。就老首长那臭脾气,哪里是能搂的住脾气的。不过老首长去了哪里?我们只知道他离开了总参谋部,但具体去了哪里,倒是没有得到消息。”

“政务院会组建第三机械工业部,他可能会去那里担任部长。”杨全武是军中大将。

突然消失,不仅党内外、军内外会疑惑,包括留在大陆的特务都务会调查。中央虽然成立了核工业委员会,但这是保密的。所以中央准备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让杨全武去担任部长。

不过这只是名义上的。

核工业委员会是直接隶属于中央委员会和书记处领导的部门。

目前核工业委员会的事情是机密。中央知道这个事情的,都不会超过二十人。所以虽然三个人关系好,但有些纪律还是要遵守。

罗仁发点头道:“你回去之后,如果见到老杨,就多劝劝他。现在已经不是打仗的时候,脾气收一收。北京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主席和党中央在的地方,哪里是能够随便撒野的地方。”

“他那个性格要是改了,那还是他吗?”

经历过这么多事情,魏红军已经慢慢的明白了。杨全武就是这种人。

你让他把性格改了,那么以后还是杨全武吗?罗仁发听到魏红军的话,苦笑道:“也是。等他五六十岁了,估计性格能够变好一点。”“老魏,彭老总在军委会议上提议的事情怎么样了?”

王秋云询问魏红军。

王秋云其实对于彭老总的提议,没什么想法。主席说取消,那么就取消。主席如果说不取消,那么王秋云也没意见。不过王秋云知道,杨全武就是因为这个事情和彭老总干起来的。

魏红军很认真道:“彭老总和罗主任因为这个事情谈过很多次,罗主任是坚决反对彭老总更改内务条令'。彭老总现在怎么想的不是很清楚。但有罗主任坚决反对,应该是无法通过。中南军区这边怎么样?苏联军事专家没有在这方面提出异议吗?”

“有。不过被谭主任顶了回去。”

罗仁发点头。

道:“有谭主任在,中南军区这边不会出事情。”

“这也不该我过问。”

魏红军很快停止了这方面的话题。

然后几个人开始谈一些家里琐事。一直到了邓志辉办公地点,魏红军才下了车。魏红军很不好意思的道:”这一次我的确着急。等华南那边的事情结束了,回来的时候我请你们好好喝一顿。”

“好,那我们等着了。”

“代我向谭主任问好。”“好。”

几个人的关系也不需要太客气。

魏红军和李少成刚要进入大门,就看到了邓志辉在门口等着魏红军。看到魏红军过来,邓志辉上前道:“欢迎。”

“邓书记,打扰了。”

“都是为了工作。”

都是熟悉的,不需要扯皮。再说魏红军的时间是真的宝贵,华南垦殖总局那边可是一直在开荒。并没有因为魏红军的驳回,以及主席的电报,就停止开荒。

这倒不是说华南垦殖总局根本不把主席和魏红军放在眼里。而是这个东西开了头,想要停止没有那么简单。等大家坐下来之后,魏红军直截了当的道:“邓书记,我送过来的文件,你看过没有。”

这件事情魏红军必须要得到邓志辉的同意。

邓志辉是中南局第一书记,又是农村工作委员会的常委。有了他的支持,接下来的橡胶大会战的会议才有更多的把握。

这个事情魏红军是必须要阻止的。

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橡胶大会战,不仅让两广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且大部分种植的橡胶树最后都铲平了。因为那些地方根本养不活橡胶树。

而且1953年朝鲜战争刚刚结束,世界市场上的橡胶价格就断崖式下降。苏联在世界市场已经能够买到便宜的天然橡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苏联立马和中国谈判,撕毁了“橡胶协议”。

结果中国这边光是橡胶大会战就赔了8000多万。之后几年当中,华南垦殖总局每年都为这个买单,连续五六年每年都要赔好几百万。前前后后因为这一次盲目扩张,国家光是金钱上的损失就超过一个亿。没办法华南垦殖总局一再的压缩指标,到了最后决定把原来1954年种植700万亩的指标变成1961年的时候种植200万亩。

一直到进入六十年代,才消化了橡胶大会战带来的后遗症。当然这只是经济上的后遗症。

还有更严重的后遗症。轰轰烈烈的橡胶大会战,不仅有部队直接成为生产兵团,还动员了40多万民工,让他们成为橡胶园的工人。结果成了烂摊子,最后就留下了五六万工人,其他全都遣散。包括转为生产兵团的部队,都只能是让他们全都转业.

因为华南垦殖总局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工人。

结果带来的影响很坏。

党和政府成为说话不算话的。毕竟高高兴兴成为了国家工人,又把他们裁减。前前后后裁减的工人和生产兵团指战员达到近40万人。魏红军可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魏红军正准备说服邓志辉,没想到邓志辉先开口道:“魏副总理,这次的橡胶大会战虽然不是我领导,但毕竟是我中南局下辖的事情。我的确是有责任,而且当时我也支持这份计划。没想到这才刚刚解放没多久,我的头脑也热了。”

“邓书记,你赞成我的观点?”

“嗯。”

邓志辉很惭愧的道:“这个问题上,我确实想的太简单。我看了你送过来的文件之后,想了一晚上,你说的有道理。我们听到苏联愿意支援技术专家,而且还愿意给一亿卢布的贷款,结果一个个都失去了平常心。要不是你站出来,我们不知道会浪费多少人民群众的血汗钱。这个事情你做的对,挽回了党和国家宝责的财产。”

邓志辉人品贵重。

这是魏红军和邓志辉接触之后的看法。

当年中央苏区的时候,留苏派当家,邓志辉却能够坚持真理,能够一直支持主席的正确观点。结果在中央苏区也是几起几落,最后还留在了中央苏区打游击。抗战时期在新四军军部受到王铭影响,但邓志辉却一直支持中央路线,跟陈老总一起去江北开辟根据地。

解放后他和主席争论就不用说了。

他不同意主席的意见,和主席一直争论。以至于主席在开会的时候都说,自己被邓志辉批评了一个多小时。可以看出邓志辉的性格。而且邓志辉不是那种受到批评,政治上受到委屈就撂挑子的干部。

虽然他不同意主席大规模扩大合作社,但没能够说服主席之后,他却没有消极抵抗,阳奉阴违。反而是亮明态度,表示不支持。但既然已经决定了,他就坚决的完成工作。而且担心中间会发生什么问题,几乎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各个农村调查。

现在就是如此。

邓志辉认识到魏红军的观点正确的时候,并不会硬扛着,反而非常诚恳的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

“魏副总理,但有一个问题却不能不解决。那就是苏联专家一直要求我们扩大种植面积,我们怎么应对?”

魏红军道:“我仔细考虑过,这一次苏联的确是帮了大忙。一亿卢布的农用机械,在开荒上对我们的帮助会很大。我们可以制定一份开荒计划,组建一些大型的国营机械化农场。我们可以让苏联专家看到这些开荒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要在真正种植橡胶树的事情上,和苏联专家据理力争。我们不能为了种植而种植,一定要利用这一次大规模种植橡胶的机会,积累更多的经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马虎。这样苏联专家就没有精力管其他农场的事情。只要拖一段时间,朝鲜战场出现变化,那个就行了。”

“那么这一次会议,目标怎么定?“

“1954年之前种植200万亩,1956年之前种植400万亩,1960年的时候种植800万亩。”

“实际呢?”

“到1954年尽量完成100万亩的种植。不过具体还需要现场考察,还要听听技术人员的意见。”邓志辉点头。

道:“符合实际,不过这个不能传出去。”

876 先海南后大陆

魏红军这一次真的是急急忙忙的来到了雷州半岛。甚至在武汉都没有和罗仁发、王秋云他们吃饭,也没有拜访一些老战友,直接就来到了雷州半岛。

因为雷州半岛是目前华南垦殖总局的总部所在地,华南垦殖总局橡胶种植的核心地点就是雷州半岛。雷州半岛是中国大陆最南端,气候适宜,重要的是平原面积就有400万亩以上。其他地方虽然不是平原,但也是地势平缓,适合机械化耕种。所以华南垦殖总局才把这里当成是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橡胶园的地方。

可是来的时候很着急,但到了雷州半岛之后魏红军并没有和很多人想的那样,立马召开橡胶大会战会议,重新部署橡胶大会战。这不是魏红军的风格。

虽然魏红军看了橡胶大会战的资料,同时驳了华南垦殖总局的方案,但资料终究只是书面材料,不代表魏红军对于橡胶大会战就完全了解。既然来到了雷州半岛,当然是要亲自进行一些调研。魏红军这种做法连叶帅都莫名其妙。

叶帅本来还以为魏红军来雷州半岛要摆中央大员的架子。

可并不是。

魏红军拜访了叶帅,请教了叶帅关于橡胶大会战的一些问题。然后解释了中央否决华南垦殖总局的计划,是对于橡胶大会战还有一些顾虑。然后就开始频频和橡胶大会战的各方干部,技术人员接触。

因为这是最快了解情况的办法。

倒是邓志辉没怎么发表意见,只是一直跟着魏红军一起参加调研。

虽然魏红军和邓志辉在互助组和合作社方面有一些分歧,发生过一些争执,但这属于工作上的正常争论。一点没有影响两个人在工作上配合默契。两个人都是亲自开辟根据地、经营根据地,特别是常年做过农村工作。所以工作方式上有很多共同点,都注重调查研究。

参加橡胶大会战的这些干部和技术人员,包括当地的工人农民,他们才是掌握一手资料。可能他们因为级别,所处的位置原因,所以看到的、听到的也只是片面情况。但把他们汇总起来,总比只是看书面报告来的精准。

魏红军把他们的意见一一写下来,然后仔细分析目前的情况。之后魏红军再次让乐天宇集中一些技术骨干力量开会。“魏副总理,我有话说。”

在大家都发表意见的时候,何抗大声的说话。魏红军看到他的时候很意外。

因为魏红军在北京的时候,是让何抗去云南考察的,看看云南那些地方适合种植咖啡,能够发挥咖啡产业。当时和华南垦殖总局那边也打过招呼,没想到这一次来雷州半岛,又看到了他,还以为他在云南这一次看不到他。

不过虽然意外,但魏红军并没有询问。

很自然道:“何抗同志,请说。”

何抗这个人即是技术专家,而且因为多年做地下克工作,为部队筹集物资。因此他还懂得经营,懂得管理,在上海这方面工作做得非常有成效。是非常好的技术管理苗子。

“魏副总理,我们一定要先在两广大陆地区种植橡胶吗?”魏红军想了一下,道:“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那我认为两广大陆地区种植橡胶并不是很适合的,或者说这样的决策是有问题的。包括目前橡胶大会战最重视的雷州半岛,也不是目前这个阶段最适合种植橡胶的。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天然橡胶种植应该不超过北纬17度,因为东南亚地区最适合天然橡胶生长的地方都在北纬17度以下。可是雷州半岛最南端都已经是北纬21度。现阶段全世界还没有北纬21度能够种植天然橡胶成功的,所以全世界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我们中国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没有这方面基础,更没有技术和经验,如何能够短时间之内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雷州半岛在两广大陆地区来说,已经是最南段的地方,也是最适合种植天然橡胶的地方。相比起雷州半岛,两广其他大陆地区维度更高,种植就更困难。现在我们集中力量,投入那么多钱,投入那么多人,一定要在两广大陆地区死磕,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魏红军前段时间在北京刚刚建国何抗,当时何抗都没有提过这方面意见。

怎么魏红军来了之后,突然开始提起这个问题。不过现在不是追究这些问题的时候,所以魏红军道:”何抗同志,你继续说。那你说最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在哪里?”

“海南岛。”

何抗很肯定的道:“目前我国最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就是海南岛。海南岛最南端是北纬18度,就算是最北端也是北纬20度,比雷州半岛最南部地区都更适合种植天然橡胶。而且海南岛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种植橡胶技术和经验。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种植,已经时间长,面积也不小。解放海南岛之后,我们专门对于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情况进行过统计。当时整个海南岛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已经有3.63万亩,种下了106.65万株。经过这几年的恢复,目前海南岛橡胶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2万亩,种下了380万株左右的橡胶。这表明海南岛是可以种植橡胶,而且是可以大规模种植橡胶的。海南岛很多地方只要开荒成功,都是非常适合种植橡胶的。不管是气候。土壤,在中国来说都是最适合种植橡胶的。要是中央能够把投入在其他地方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海南岛,那么会是真正的事半功倍。我提议橡胶大会战的重点放在海南岛,两广地区和云南地区可以作为补充。”

这句话何抗很早就想要说了。从他来到华南参加橡胶大会战开始,他就一直重视调查。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他就一直认为现在的整体战略是有问题的。

之后何抗和不少技术人员交流过。

乐天宇来到华南之后,何抗和乐天宇也是频繁接触。经过两个人的考察,都一致认为海南岛才是最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而不是目前的雷州半岛。

不过何抗写的报告被华南垦殖总局打了回来。华南垦殖总局直接告诉何抗,在雷州半岛大规模种植橡胶,这是国家大战略。何抗作为技术干部要考虑的是,带领技术人员如何提高橡胶树成活率,如何提高橡胶产量。

所以上一次去北京,他主要是和乐天宇一起反应目前雷州半岛种植橡胶当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谈这方面的问题。既然这是中央大战略,说了也没用。

可是他很快就听到了消息。

华南垦殖总局雄心勃勃的种植计划被否定,魏红军要亲自南下主持橡胶大会战会议。何抗这才明白,要在两广大陆地区大规模种植橡胶是华南垦殖总局的决定,而不是中央已经确定的事情。既然如此这个事情还有转机。特别是魏红军代表中央南下主持橡胶大会战,何抗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

所以大胆的提了出来。

”大家不是不知道海南更适合种植橡胶。只是当初华南垦殖总局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安全问题。毕竟海南岛是一个岛屿,我国的海军实力又很弱。一旦有什么事情,可能会鞭长莫及。所以制定的策略是′先大陆后海南'的战略。”

邓志辉在魏红军旁边小声地给魏红军解释。

魏红军点头。

这个报告魏红军看过。

当时没觉得怎么样,但现在听何抗的话,魏红军有些明白历史上橡胶大会战为什么会以惨淡结局收场。就是因为两广大陆地区大部分地方并不适合种植橡胶。最起码现阶段不适合种植橡胶。

一直到中国不断地尝试,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才能够成功在两广大陆地区种植成功。何抗说完之后,魏红军让他先坐下来。

然后看向了乐天宇。魏红军虽然和何抗认识,何抗曾经在林业部上过班。但也只是认识,何抗多年在华东革命,魏红军和他接触有限。相比起来魏红军更信任乐天宇。

当年晋察冀大生产运动的时候,魏红军和乐天宇接触过很多次。这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干部。

乐天宇站起来道:”魏副总理,我也赞成何抗同志的说法。以我们现阶段的技术能力,想要在两广大陆地区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问题是很多的,或者说现阶段根本不是在两广地区大规模种植橡胶的时候。相比起来我们在海南岛已经有相当的种植经验,技术上也有很多积累。如果把橡胶大会战放在海南岛,绝对绝会比在两广其他地区种植天然橡胶更合适。”

他们早就想建议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