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所以才发生过,主席南下考察的时候,看到一位熟悉的干部道:“原来你在这里”。其实这名干部当时已经是省委副书记、省长职务。但主席都不知道他已经是省长。
河南省的事情,是因为刚刚在政治局调整过干部,所以主席有一些印象。
“他的工作是怎么做的。怎么能任由省政府推行这样激进的政策。”
主席这么说,魏红军、杨上昆、杜丽清几个人都不说话。
这怎么说?
直接说河南省和平原省合并之后,陷入了山头之争。
吴芝浦明显是要先打压一番潘复生,在省里面占据优势。虽然潘复生是一把手,但在省里是外来的,明显处于下风。作为党委书记,连党委旗下的报纸都控制不住。吴芝浦利用“河南日报”这样的河南第一媒体,来大造舆论。批评安阳专区、濮阳专区、新乡市“右倾”,其实就是映射潘复生是“右倾”。
只要吴芝浦给潘复生扣上的“右倾”帽子在河南省深入人心。那么以后潘复生想要做什么工作都会很困难。因为他在政治上有“污点”。
而且是一个定时炸弹。
吴芝浦随时可以拿出这个炸弹,让潘复生“万劫不复”。
可是这样的话,也不好直接说出来。
主席虽然非常生气,但一点没有影响他的思考。安阳这边的情况在主席看来还是比较好的,毕竟三月份才开始进行合作社改革,到现在也不过是三个月时间。时间不是很长,就算有坏影响,也是有限度的。可是河对面,也就是原河南省那些农村,那么多的高级合作社,主席想想也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
主席甚至有些害怕。
一个初级合作社,在安阳这边都闹出这么多问题。那么多的高级合作社,那得是什么情况。初级合作社干部都严重不足,那些高级合作社的干部从哪里来?
主席可是刚刚在邯郸做过调研。
邯郸是八路军老根据地,是冀南根据地的重要地区。而且解放时间早,土改时间早,进入互助组、合作社时间早。就这样他们都不敢那么快进入高级合作社,可是河对岸已经是高级合作社遍地。
这怎么可能不让主席忧心。
“红军同志,你看现在河南的情况要怎么调整。”
魏红军是全国负责农村工作的干部。
所以主席直接问了魏红军的意见。魏红军道:“主席,既然河南都已经进行了合作社改革,走回头路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走回头路,反而会让干部和人民群众陷入混乱当中。所以我认为双杨合作社的做法可以借鉴。可以在合作社基础上,在合作社内部允许恢复互助组模式。这样合作社下面有互助组,让互助组成为生产合作基础单位,也成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等我们培养了足够的合作社干部,农村有了足够的准备之后,再推进合作社改革。”
“对,要调整,要巩固。”
“其实我在四月未的时候,接到了河南省政府的合作社报告。当时就给河南省政府写了一封信,要求他们不要急于进行合作社改革,先巩固成果。但河南省委和省政府看起来是没有听进去。”
其实魏红军不知道的是,河南的情况不是吴芝浦不想刹车。吴芝浦也是多年做根据地工作的,农村工作还是比较熟的。安阳这边的确是比较好的。
河对岸的河南省很多农村也出现了大量退社的情况。
所以吴浦也明白这一次合作社改革自己走的有些急了。可是现在的情况不是他不想刹车,而是刹不住车,或者说不能刹车,必须要继续走下去。
因为他就是靠着合作社成绩,来批评潘复生“右倾”。
现在的他怎么刹车?
他现在要是退一步,那就是等于把把柄交给了潘复生,承认自己在合作社改革上犯了错误。潘复生本来就是河南省委书记,是名副其实的河南一把手。要是自己交给他把柄,那以后还怎么在河南这边工作。
所以他明知道合作社改革出了一些问题。
但他还是要坚持。
等解决了潘复生之后,完全可以重新巩固一下合作社的成果。在这方面吴芝浦还是很有自信,认为只要控制住河南局面,那么后面的事情都能够解决。
“这样,让邓志辉同志来河南坐镇,调整目前的问题。”
本来这个工作可以交给魏红军处理。
但主席要带着魏红军一起南下,特别是去看看广东的情况。广东目前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七大没有预料到的。而这些变化和魏红军、毛泽民他们是分不开的。
魏红军是一定要跟着去广东的,所以主席想到了邓志辉。邓志辉本来就是中南局第一书记,现在又是农村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书记。
他过来处理这个问题是最好的。
“我立即给书记处和邓志辉同志那边发电报。”
“好。“
主席是真的生气了。
后面安阳专区的干部听到主席来了,都来到了主席休息室这边。但主席并没有见他们,只是让魏红军和杨上昆代表主席跟他们谈话。
魏红军和安阳地委和安阳专署的干部仔细谈了今天的事情。
告诉他们,从现在开始不要强硬推行安阳农村的合作社发展。安阳要改变农村工作政策,要承认已经成立的合作社,同时也要承认安阳还没有达到完全合作社的地步。所以允许合作社下面恢复互助组,以互助组为基础生产单位。
同时尽快处理合作社改革的时候充公的生活资料问题。是谁的,就赶紧还回去。包括生产资料,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要记在账上。
现在安阳专区的任务就是稳定,稳定农村秩序,稳定农民情绪,不要影响夏收和秋收工作。等邓志辉同志过来统一指挥河南农村改革问题。
主席连晚饭都没有吃,开始思考问题。
主席已经开始考虑调整河南省政府领导人的事情。魏红军他们没说,但不代表主席想不到。安阳这边原来是平原省,现在河南省政府一直在攻击这边的工作“右”。这就是明晃晃的指责潘复生是“右”。而潘复生的声音传不到安阳这边,这就已经是很明显的事情。
一个省委一把手,竟然被省政府抓着批评。
这就是山头之争。
而且不是一般的山头之争,是地方主义在作怪。这种排斥外来干部的地方主义是主席最厌恶的。
解放之后中央接连处理了多少地方主义干部。其实他们真的有那么大错误吗?
也不是。
能够成为地方主义代表的,哪一个不是在革命年代立下了大功劳,成为了当地的革命旗帜。就像是李玉,那可是一手建起山东纵队,发展山东根据地的旗帜性干部。以至于山东干部甚至开会的时候,在会场上挂两幅画。一幅是主席的画,一幅是李玉的画。甚至喊出“李主席万岁”这样的口号。
山东干部当年排外情绪就很厉害。115师进入山东,双方就发生了很多摩擦。后来新四军部队退入山东,也发生过得不到补给的事情。山东也是经过罗帅、陈帅、饶书石三个人连续的经营,才能够慢慢从地方主义走了出来。
还有像方房,以及海南的冯白局他们。
都是立下赫赫功绩。
可是你立下的功劳再大,但你要是搞太严重的地方主义,弄得外来干部无法工作,弄得中央政策无法推行下去,那么这种地方主义就必然要打掉。
吴芝浦现在犯的也是这样的错误。
吴芝浦本身就是河南人,一直在河南长大学习,1925年加入中共。然后就开始在河南担任职务,近三十年时间一直在河南革命,现在还是河南省委第一副书记,河南省长。
而且才刚刚和潘复生搭档,就表现得如此的排外。
这种事情不能放任下去。
其实主席对于吴芝浦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因为解放之后吴芝浦在河南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特别是黄泛区治理,吴芝浦担任黄泛区复兴局局长,带领河南人民改造黄泛区,短短几年之内已经开垦出百万亩耕地。给原黄泛区灾民重建家园,给他们分配土地之后,还有十多万亩土地建设成为国营农场。正因为工作卓有成效,中央一直对于吴芝浦是非常赞赏的。认为他是一名有能力、有魄力的干部。
可是这一次的事情,却让主席看到了吴芝浦强大工作能力之外的另一面。
主席第二天还是见了安阳的领导。
没有继续谈合作社问题,因为这个问题魏红军已经和他们谈过。所以主席主要是谈关于怎么利用黄河水,打造良田的问题。
建设水渠,引入黄河水,增加灌溉面积,进行良田改造,同时也可以防备黄河泛滥。
看到主席谈工作,安阳的干部总算是长舒一口气。
其实经过一天的思考之后,主席对于安阳的干部还是比较看好的。安阳干部工业发展的好,农业发展上也很有计划和步骤。所以态度才会好这么多。
特别是年轻的杨桂给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以至于和安阳地委和安阳专署干部谈话的时候,专门问了杨桂的事情。
吃完早饭之后,主席继续南下,到了新乡的时候河南省委的干部在这里等着主席。潘复生、吴芝浦这些领导都到了。主席虽然生气,但还是和河南省干部见面。不过主席没有谈合作社问题,只是和潘复生他们谈黄河治理的问题。主席瞩吋潘复生,黄河治理好了,河南就有几千万亩良田。黄河治理不好,河南的农业就发展不起来。要求潘复生一定要做好黄河治理工程。
主席的态度太明显,在场的领导都看出来了。虽然主席不谈合作社问题,但反而让吴芝浦心里是七上八下。
因为书记处和农村工作委员会正式给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各自下发文件,要求河南停止目前农村合作社改革。邓志辉同志要来河南全权负责处理河南合作社问题。
主席心中有气,所以没有继续留在河南。
而是专列直接过了河南到了武汉。
908 南下广州
主席走走停停。
进入了湖北。
整体来说河南农村工作虽然做的一塌糊涂,但其他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还是那句话,基本上能够走到吴芝浦这个位置的干部,能力都很出色。
能够在战争年代开辟根据地、建设根据地、发展根据地的干部,做地方工作那都是一等一的。在战争年代往上爬的,甬管他的个人操守、政治操守如何,能力上肯定有非常出色的地方。
吴芝浦也不例外。
组织、宣传,乃至于搞经济,吴芝浦其实都很有办法。
看看河南工业恢复的情况就知道。
河南这几年不仅工业恢复很快,发展也非常不错。
包括黄泛区的治理上,吴芝浦表现都很好。甚至治理黄泛区的时候,吴芝浦亲自去黄泛区考察,亲自带着人制定黄泛区治理计划。他的黄泛区治理计划得到了总理高度评价。
但他却同样犯了巨大的错误,一个是山头主义和地方主义,一个是官僚主义。
历史上吴芝浦是成功的。
把潘复生压的够呛。在河南省历史上,潘复生虽然是第一书记,但在河南最强势的依旧是吴芝浦。到了58年更是利用跃进的机会,以“右倾”的名义驱逐了潘复生。
当时主席也批评了潘复生。
邓希贤主持书记处,更是直接决定免掉潘复生第一书记的职务。
但这一次吴芝浦是触碰到了主席在政治上最厌恶的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后,主席每次开会都讲“党的团结”,批评“分离主义”、“地方主义”。
如果吴芝浦不是河南土生土长的干部,主席只会考虑批评,以及对他进行降级处理。但他在河南时间太长,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河南。
他要是在河南,那么以后不管是谁来河南,工作都无法展开。不过省长这样级别的干部,主席一个人也不可能决定。党有党的组织纪律,政府有政府的组织程序。这件事情还需要主席回到北京,政治局会议上才能够决定。
相比起在河南时候,主席来到武汉之后心情明显好了起来。
以至于看到王秋云之后,主席问了王秋云几个孩子。听到只有两个孩子之后,主席调侃道:“王秋云同志,你在战场上可是将夺旗的战将,消灭那么多敌人。在革命接班人问题上,速度有些慢。”
主席对王秋云印象很好。应该说主席对晋察冀几名战将印象都不错。主要主是因为抗战最艰难,中央两种路线争斗最激烈的时候,晋察冀给了主席最大的支持。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来证明主席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正确性。当时有些人摇摆,不仅仅因为王铭的归国。也有很多人摇摆是因为他们也没有信心赢下抗日战争,在他们看来八路军还是太弱小。中国想要真正获得胜利,还是要看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国民党部队。但晋察冀却用胜利来告诉党内那些领导,八路军就算独立自主的作战,也能够获得胜利。
当然主席是最高领导人,这种欣赏也不会随便放在嘴上。
调侃了王秋云之后,主席跟武汉军区的干部们见面。
谈关于武汉军区之前改编起义部队,剿匪工作,现在的治安情况等等。还有就是军委通过的盘点军队资产的问题。罗仁发作为武汉军区政治委员,跟主席保证,武汉军区一定会尽快的,如实的盘点目前武汉军区的资产情况,上报给军委。
罗仁发是参加过当年延安整风运动的,真正的受到了教训。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