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56章

作者:随遇而安

参加谈判的中共领导都非常兴奋。

中央因为有了魏红军和毛泽民的报告,所以在赫鲁晓夫来中国之前,已经做出了非常完善的评划。所以进入谈判之后,各方面谈判都很顺利。赫鲁晓天在一些问题上,根本不会进行斤斤计较。

当然赫鲁晓夫如此有诚意,中国也不可能啥也不干。哪里有白吃的午餐。

中国各大报纸对于赫鲁晓夫是一阵吹捧。双方发表共同声明的时候,总理代替中央表达了对于赫鲁晓夫的感谢。高度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革命当中的贡献,表示赫鲁晓天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当中涌现出来了又一名领袖。

同时表示,此次双方高层见面,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团结。

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万岁”的文章,表送了赫鲁晓夫作为社会主义苏联的领导人,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开创性的、历史性的责献。这一次合作会给社会主义阵营带来新的模板,会让社会主义阵营更加的团结一致。

甚至表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会在赫鲁晓夫同志的领导之下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主席这番话是非常重要的。

自从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获得胜利之后,主席在世界共产主叉运动当中的声望是如日中天。中央出版的“毛选"翻译之后,在世界各国发行量惊人。

东欧各国对于“毛选"也是热捧。

可以说主席是仅次于斯大林同志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之一。现在他这样放低姿态,突出赫鲁晓夫,就是承认赫鲁晓天在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的地位。不仅对于赫鲁晓天巩固自己在苏联的地位,就是在世界共产主义领导问题上,那也是菲常重要的支持。

中国的支持,主席的支持,让赫鲁晓夫明白自己此行是成功的。

后面他在总理的陪同之下,看看中国各个城市的发展。赫鲁晓夫的专机在全国穿梭,包括赫鲁晓夫的防弹车,也跟着飞机到处转悠。

赫鲁晓夫这一次来中国一待,就待了二十来天。

最后心满意足的赫鲁晓夫,回去之前大手一挥,就把参加展览的汽车和农用机械,大约200辆左右都免费送给了中国。

中苏两国正式进入蜜月期。

925筹钱

中苏蜜月期到了。

这不仅仅是中苏两党高层之间的蜜月期,而是中苏两国全方位的蜜月期。主席和赫鲁晓天进行的谈判,只是中苏两国合作当中比较重要的东西,以及达成了大方向上的一致。

不过中苏两国除了主席和赫鲁晓夫谈的七项合作之外,两国各部门之间也达成了一大堆的合作协议。

首先就是苏联对外贸易部和中国对外贸易部之间的合作。苏联对外贸易部对手中国是越来越满意。因为很多苏联市场紧缺的商品,中国都能够提供,而且价格不算很高。苏联的对外贸易部从中国拿走那些商品之后,投放到苏联市场,一转手就是一天笔利润。而且不仅仅是经济利润。

因为苏联缺乏各种生活用品,很多权力部门或者是实力强大的工业部门也缺东西。就像是一些军工部门,他们权力很大、实力很强,可是他们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也会缺很多东西。

就像是家具。

这些部队有实力,所以二战结束之后恢复很快。

他们有能力开始给自家的技术人员、工人盖新房子,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但新房子建好了,他们也住进去了。但偏偏缺家具。

可是缺家具,不是一两家缺,是整个苏联都缺。因为苏联的家具厂数量有限,也没有足够的工人可以扩天规模。因此家具这方面就连这些有权力,有实力的军工单位都无法解决。

这些实权部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是找上了对外贸易部。可是以前对外贸易部也很难解决他们这个问题。虽然对外贸易部是可以从西方国家进口一些东西,但价格昂贵,而且政府对于从西方世界进口东西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你不能想怎么进口就怎么进口。

如果放任对外贸易部进口西方国家的商品,那么各种奢侈品就会充斥整个苏联的权贵阶层。

所以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部的进口不会放任自流。偷偷摸摸进口一些奢侈品政府不管,但你要是大规模进口著侈品,那就是取死之道。

可是和中国合作之后,这些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别看中国的那些家具厂落后,工人很多都是还没有完全脱离文盲的农民。但他们就是能够给你提供想要的家具。

整个满洲里一带大大小小的各种家具厂一抓一大把。

苏联的订单只要下来,那么复杂的、难度比较大的,当然利润比较高的,,都是政府控制的大型家具厂完成。至手一些小的家真,简单的家具,周围的合作社都是抢着干。

不就是木匠。

各个合作社把十五六岁以上的青壮年都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要是学不会,揍死你。所以苏联对外贸易部想要的家具,中国方面无论如何都会满足。

有了比较充足的货源之后,对外贸易部就牛气多了。那些原来的实权部门,到了对外贸易部也都是客客气气。因为对外贸易部掌握着一批生活物资。

苏联对外贸易部领导非常喜欢这种事情。这不就是人情。

以后往上走,就能够得到这些人的支持。

所以苏联对外贸易部是越来越喜欢和中国做生意。如果说之前中国是上赶着和苏联做生意,那么现在是苏联对外贸易部反而是上赶着和中国做生意。

中国做的是来料加工。

用苏联的原料,给苏联做东西。开始都是小批量的。但现在不一样,苏联对外贸易部重视这个事情之后,订单是一笔接着一笔。而且苏联对外贸易部还帮忙联系苏联工广,改善中国这些工厂的机器设备。现在每年光是各类家具的订单,全都加起来有300多万套。当然这里面各种小家具是主流。什么椅子、桌子之类的。

但就算是小家具,那也不是小数目。

除了家具之外,还有衣服、毛巾、袜子、手套、帽子这些东西很多交给中国制造。目前以满洲里为主的周围几个县城,都是给苏联做加工贸易的,合作社工厂也是遍地都是。

而且中国对外贸易部还跟苏联对外贸易部保证,从1956年开始中国可以给苏联提供咖啡豆。这对于苏联对外贸易部又是一件好事情。现在苏联市场上的咖啡豆是严重不足。以至于很多工人买了咖啡豆之后,每次都只是喝一点点。

不仅仅苏联,东欧国家有很多人也是喝咖啡。

但咖啡豆不足。

如果中国能够提供咖啡豆,对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是好事情。当然苏联对外贸易部考虑的是,在这个生意当中自己能够赚多少钱。

除了外贸方面的合作,教育方面的合作也是继续深入。中苏两国达成协议,在未来五年之内,中国每年往苏联派遣6000名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全是过来学习技术的,还有一些是过来学习工业生产的生产干部。

中苏两国是从最高层开始到下面的民间,都进入了真正的蜜月期。

赫鲁晓夫心满意足的离开中国之后,很快苏联方面大量的专家开始进入中国,各种机器设备也是进入中国。赫鲁晓夫带来了这么多好东西,但中国也不是没有压力。毕竟又要建立那么多工厂。

所以中央立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要讨论接下来的工作。

除了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还有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院各个办公室主任都参加了会议。

“同志们,到现在我们已经建国五年半的时间。成绩是主要的,但也有很多教训要总结。我是中央主席,出现问题的责任主要在与我。”

“就说说1951年农村副业差一点全军覆没,就是因为我们的统购统销出现了问题。统购统销最后结果是统的死了,抓的太严。什么都抓在手中,中央规定的死死的,没有给农村任何的缓和余地。结果1951年我国生猪产量大降,减少了两千多方头。虽然经过调整,1952年的生猪产量恢复到了8000方头左右,但依旧是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数量。这就是―次教训,我们必须要引以为戒。统购统销这种中央政策,我们不能抓的太死,要懂得分级管理。我们的工作最忌讳着急。这么大的国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保持谦虚、学习和坚忍的精神。“

统购统销的问题,1952年陈运、毛泽民、薄树春做了一些调整。

魏红军针对养猪的事情,也做了很多政策上的调整。让1952年全国的生猪产量达到了8000万头。但远没有达到自标。进入1953年之后,魏红军进一步调整农村政策。

准备把全国的生猪数量提高到一亿头以上。

只有这样才能够稳住国内的猪肉价格,以及满足出口需要。

“还有,最近我们和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增加了不少。我看我们的有些贸易干部有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的表现。这是不对的事情。”

毛泽民立马道:“这几年贸易成绩比较好,有些干部的确有些骄傲。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我们回去之后,一定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嗯。”

主席没有因为毛泽民是亲弟弟就给他留面子。该批评还是批评。

主席继续道:“我们的贸易干部也好,外交干部也好,不能因为有一点点成绩,就变得骄傲。这样的骄傲是错误的。我们是夭国,党是大党。但不能因为如此,就瞧不起小国家,瞧不起小党,对兄弟国家的人民要永远保持学习的态度。在外交人员和贸易人员,包括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出国的干部,都必须要保持谦虚谨慎学习的态度。”

“同志们,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工业虽然有了一点点的发展,但我们自前依旧是落后的农业国。现在的我们哪里有资格瞧不起人,哪里有理由骄傲自满。只有保持谦虚谨慎学习的态度,我们和外国的友谊才能够保持,我们和外国的资易才能够长久的进行下去。”

“等我们利用15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那个时候我们强天了,我们富裕了,但我们还是要保持谦虚,保持学习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会跟清未一样落后于世界。“

主席之所以召开这一次会议,拿着毛泽民作筏子。

其实就是因为主席发现了不少中央领导有些飘了。这几年中国的工农亚一直在发展,打了一场轰动全世界的天胜仗,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迅速上升。就连苏联老大哥都要过来和中国合作。所以不少干部有些飘飘然。

这一次和苏联又有大合作。

不少干部以为中国马上就要进入工业国家了。有些时候公开场合讲话就有一些口无遮拦。

所以主席才会开会给大家泼泼冷水。

让大家明白,现在的中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

接着主席继续道:“1949年的时候,我代表中央去苏联给斯大林同志贺寿。当时我和魏红军同志、王家祥向志他们简单聊过,魏红军同志还写过一份报告。但后来工作太忙就没有在全党汇报,也没能够在党的决议里面进行规定。但我想现在应该讨论一下,天家也听听,发表一下意见。“

“第一,我提议党员干部不做寿,做寿不会让人长寿,主要还是要把工作做好。党员干部要过寿,就自己关起门自家人吃顿饭,再不行请一两个好友吃饭。绝对不应该大操大办,尤其是不应该邀请上下级参加。这种铺张浪费的过大寿并不是好的风气。气”

主席之所以想起来这个,是因为主席六十大寿要到了。中央领导也好,地方领导也好,很多团体,甚至有一些外国党派都发电报呼吁主席过寿。现在正是主席威望如百中天的时候,所以大家都支持主席过寿,让全国人民一起庆祝。可是主席参加斯大林七十大寿之后,就非常反感这种大操大办的过寿。

所以正好利用这一次的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是啊。我们又不是封建王朝的官员,要过三节两寿。而且我国现在还很穷,如果中央领导大操天办的过寿,那么这股凤气很快就会蔓延到全国各地。到时候谁都要过寿,那怎么行。”

总司令开口。

总司令现在主抓全党纪律,而且他的资历和年龄,适合说这个。毕竟主席这是针对天家让他过寿来说的。而且主席既然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就肯定是做了一些准备。

主席不好直接拒绝这么多要求他过寿的建议。那就只能从源头开始禁止。

政治局会议上有了结果,禁止所有的中央领导过寿,那么以后就不会有人继续要求主席过寿。

“我支持。"

董毕五点头,道:“过寿是应该取消。现在全国百姓温饱都没有解决,我们还是应该节俭。民尚过寿我们不好管,但党员千部就应该起带头模范作用。”

总司令和董毕五说完之后,大家也说不了什么。现在主席要带头不过寿。

主席都不过寿,其他人谁敢说自己要过寿。魏红军就更没话说了。

魏红军才几岁,想要过寿还早着。

看大家都支持,主席道:“第二个,不送礼,最起码党内同志之间不送礼。我知道党内很多同志之间私交好,是多年一起革命的战发。但我们还是要杜绝这种风气。党丙向志之间礼尚往来,看起来没什么。但这种礼尚往来′最后就会出现一些很不好的风气。”

“党内同志之间的礼尚往来,是真的礼尚往来’,还是涉及到一些其他方面,是不好判断的。党内同志之间不送礼,是应该提倡的事情。”

聂帅赞成主席的话。

聂帅之前负责政治法律委员会,现在依旧是负责这方面工作。

所以很支持主席的这些话。

很多东西根本分不清。“三反运动”的时候,多少这种暧昧的事情。抓,没什么证据说这个有问题。但不抓,这种“礼尚往来"数额又不小。

“同志之间的关系应该纯洁,不需要这种‘礼尚往来’,也能够保持。如果说硬要用这种‘礼尚往来’才能够维持关系的,那就不是纯洁的向志乏间的关系。我赞成同志之间禁止这种送礼物的风气。”

修养同志也支持。

养"。因此也反对党内同志之间有太多互送礼物的事情。

其他人也支持。

其实别看大家现在风光的坐在这里。很多人手头都是比较紧的。

其实就是因为各种应酬太多。特别是像主席、总理、修养同志他们,光是每个月接待各种来宾,就花掉他们工资的一大半。即是房租、水电费、抽烟,最后基本上剩不下几个钱。

就像是林波曲同志。

别看工资那么高,每个月下来都要欠债。反而是魏红军这边没有那么多的开销。

土包子出身,不认识那些民主人士。魏红军又不分管统战部之类的部门,所以也不用和这些民主人士来往。那些民主人王都是有钱人,和他们来往那消费就蹭蹭的往上走。家里也找不着件么亲戚,包括魏红军妻族也是一释,没千么亲戚朋友可以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