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9章

作者:随遇而安

杨全武摇头。

日军控制区域之内,就会设立伪政府。

什么维持会、商会之类的组织,都是给日军服务的汉奸组织。加上伪警察局,以及组建的一些汉奸武装。虽然这些武装没什么战斗力,但毕竟靠着城墙。

独立师虽然发展快,但手中依旧是缺乏攻城的重武器。

不过就算这样杨全武也是不会动二团的。协助129师打破九路围攻,二团付出了四百多人的伤亡。现在的二团需要修整,需要补充新兵,恢复战斗力,才能够应付日军下一次的扫荡。

“给八纵发电报,调十七团南下。”

“十七团?”

罗仁发犹豫一下,道:“师长,八纵早些时候实力最强大的是一营和特务营。一营编入了十六团,特务营改编为第二支队。至于十七团是二营和六营组成。其中六营还是刚刚改编不久的原救国军部队。不管是人数,还是战斗力应该都比较差。”

“差不怕,能打仗就行。再说我也想直观的看看八纵的部队实力。

“好。”

有了发报机之后,消息的传递就非常快。

魏红军此时正带着四营和七营坐镇北岭庄。只要巩山堡那边需要支援,魏红军随时都要带着部队出击。就在这个时候接到了师部的电报。

“师长要求我们派出十七团,配合一团一起进攻浑源和定北。”

“政委,这是好事情。浑源和定北目前的日军不超过两个步兵中队,就算是加上一些汉奸部队,

总共也不过一千来人。一团可是一分区一等一的主力团,人数估计不下于2500人。我们十七团虽然刚刚组建不久,但人数也不少。加上灵丘、浑源、定北一带的游击队,我方人数轻松超过四千人,甚至可能接近五千人。正是横扫浑源和定北的好时机。”

肖勇实接到电报非常高兴。

一分区和第八纵队系出同源,关系密切。两家背靠背,谁发展对另一方都会有巨大的好处。

魏红军点点头。

道:“我也是这么考虑的。现在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必须要大力支持师长。所以我在考虑我们十七团,是不是力量太单薄了。”

“政委是想增加一些部队?”

“不。我们这里也需要留下机动部队,有任何事情都好办。如果把部队都派出去,我们怎么办?

我的意思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十七团增加一些火力。”

“增加一些重火力的确不错。毕竟是攻城,如果没有足够的重火力,攻城会不容易。”

肖勇实点头。

攻城对于八路军来说,一向是难题。

增加一些重火力,对于攻城部队来说,可以减少很大的伤亡。所以肖勇实道:“政委,给十七团增加什么重火力?要把两门步兵炮拉过去吗?”

“来不及了。师长那边要我们三天之内到达指定位置。带着步兵炮,很是不方便,规定之间之内很难到达。我的想法是,从纵队调配一些掷弹筒和重机枪给十七团。你觉得给十七团增加十具掷弹筒和十挺重机枪如何?直接把纵队掷弹筒部队和重机枪部队,先划给十七团使用。”

“可以。”

肖勇实点头。

支持魏红军的想法。

有了十具掷弹筒和十挺重机枪,加上十七团本来拥有的轻重机枪,十七团的火力就不会差于一分区的主力团一团。这毕竟是师部第一次要求八纵配合,不能让他们小看。

“那就这么定了。李勇这小子这段时间一直跟着宋志远学习操弄步兵炮、掷弹筒等等,正好可以拉出去溜溜,看看效果如何。让李勇负责带队,去十七团。”

第131章 连克两城2

“师长。”

十七团三天之内来到了杨全武指定的地点。

孔德立马带着十七团的营团级干部来到了指挥部。看到杨全武,立马过来敬礼。目前十七团的很多干部,原先都是独立团出来的。

就连刚刚被任命不久的六营教导员蔡欣之前都是独立团政治处的人。

只不过分家的时候,他是跟着平西支队来到了平西。没想到兜兜转转,半年之后重新回到了一分区。

“孔德?”

“是。”

“你们司令员和政委可是很信任你。军区总共给你们八纵两个主力团名额,他就任命你为十七团团长兼任政委。”

杨全武是非常好奇的。

孔德何德何能,让王秋云和魏红军如此欣赏。

本来杨全武还以为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当中某一个,会兼任其中一个团的团长。没想到直接提拔孔,德担任团长和政委。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团级。

有了这个资历,孔德就算是进入了八路军中层干部的行列。

“都是司令员和政委的抬爱。”

“这几个人给我介绍一下?”

“二营营长兼教导员陶来峰同志。”

“师长。”

陶来峰也是独立团出来的。

其实独立师的存在是很尴尬的。本来是因为独立团发展速度快,所以八路军总部想要扩充一个师,这样八路军就可以拥有四个师。可惜八路军总部的这种想法直接被老蒋给否定了。

给八路军三个师的编制,老蒋都是抠抠搜搜的。岂能给八路军增加一个师的编制。延安也觉得独立师的编制,太过于招摇。加上重庆一直给延安施压,所以延安也要求总部不要再称呼独立师这个番号。

所以晋察冀军区成立之后,对外已经不再叫独立师。

但一分区的有些干部,面对杨全武都是习惯叫“师长”。因为独立师虽然已经不对外称呼,但认真说起来其实到现在都没有正式文件取消独立师这个番号。

“你们政委说,你办事最踏实。说你最擅打防御战。”

“政委谬赞了。”

“师长,他是六营营长肖永顺同志,六营教导员蔡欣同志。”

“肖永顺同志,我代表一分区欢迎你加入八路军。我听说了,肖永顺同志继承西北军风格,是一员猛将。现在我们八路军最需要你这样有经验的指挥员。”

“不敢当。我跟政委聊天的时候,政委就说过。什么样的硬仗,师长都打过。红军长征的时候,师长就是开路先锋。锋”

“夸大了。”

杨全武哈哈大笑。

被人夸奖当然高兴。

不过杨全武十七岁的团政委,被人夸奖次数不是一次两次。就是主席都非常欣赏杨全武,几次夸奖杨全武为“军中赵子龙”。因此心里高兴,但却没有张狂。转过头看着蔡欣道:“蔡秀才,兜兜转转你又回到了我们独立师。这表明你注定是我们独立师的人。我就说你这么优秀的人才,我们独立师怎么能够放弃呢。”

“师长夸奖了。”

蔡欣有些不好意思。

心中倒是感谢杨全武如此的不计较。

当初分家的时候,平西支队直接带走了独立师三团。而且当时独立师很多学生,都是邓国一手招进来的。结果平西支队组建,这些学生全都跟着平西支队离开独立师。其中蔡欣本来都不在名单当中,却也跟着离开。

杨全武大怒,直接派兵阻止。

最后还是聂司令员亲自出面解决了这个问题。

应该说两个人重新见面是非常尴尬的。毕竟蔡欣当时公开站在了邓国这边,批评杨全武有“山头主义”。但杨全武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特别是对读书人和大老粗,杨全武耐心好得很。

有什么火,当场就发了。不会跟你算后账。

“八纵炮兵营副营长李勇。”

“炮兵营副营长?最近学的怎么样了?”

“一直在努力学习。”

“好好学。以后我们八路军也会有自己的炮兵团、炮兵旅、炮兵师,到时候就需要你们这些会操弄大炮的干部。”

“是。”

杨全武认识了这些十七团部之后问道:“孔德,说说你们十七团现在的情况。有多少人,有多少武器。”

“师长,十七团下辖二营和六营。二营拥有四个步兵连,加上一些营部直属的部队,总共776人。六营同样下辖四个步兵连,加上直属营部的部队,总共689人。团部目前组建很是潦草,除了警卫连、后勤连之外,其他部门编制都不全。十七团目前总人数是1866人。拥有长短枪1367支,轻机枪9挺,重机枪3挺。

“你们十七团有1367支长短枪?”

“是。”

“好啊。你们十七团虽然刚刚组建,但看起来一点都不缺枪。”

杨全武很是高兴。

虽然知道八纵实力不差,但没想到一个刚刚组建的十七团,竟然拥有这么多步枪。这几乎可以保证,十七团的战斗部队人手一枪。

“师长,这次我们来的时候,政委说这次攻城应该需要重火力。所以给十七团调配了十具掷弹筒,十挺重机枪。加上掷弹筒部队和重机枪部队,此次我们总共来了2137人。

伺候掷弹筒和重机枪,那可不是电视剧演的,一两个人就可以。

相反一挺重机枪,需要十来个人才能够使用。

“你们这么说我心里就有底了。”

杨全武现在是信心满满。

十七团的战斗力先不说,武器装备已经不比一分区的主力团差。两个主力团出马,还不能对付三四百日军?而且这三四百日军还不是在一起的,而是分在两个县城。

“师长,已经联系上了浑源、定北一带的党组织和游击队。”

罗仁发走进来汇报工作。

罗仁发一进来,这些刚刚坐下的十七团干部,都重新站了起来。

杨全武和罗仁发,都是他们的老领导。

“有多少人?”

“两个县可以动员六百来人的游击队。不过武器比较差。”

“我也没指望他们打仗。”

杨全武摇头。

这一次集结了两个主力团,哪里需要游击队打仗。但他们毕竟是本地的游击队,还是有很大的用处。想了想道:“地方部队的问题也必须要尽快解决。以前我们在苏区,都是部队直接派人去组建游击队。七七事变之后,我们八路军扩军太快,部队也缺乏军事干部和老兵。所以很多游击队都是地方党组织组建的,缺乏军事干部。等这一次打下了浑源和定北之后,就给地方游击队留下几名军事干部,尽快的提升这些游击队的实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