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50章

作者:随遇而安

现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经济理论都是直接引用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但魏红军要在中南半岛推行中国的

“政治经济学’

等中南半岛革命成功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更多的跟着中国的步伐走。

所以在培养老挝人民党和缅共经济人才的时候,要让他们接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魏书记,我明白。

张秀善是聪明人,明白了魏红军的意思。

苏联二十大的时候,赫鲁晓夫还算是羞羞答答,表示苏联要利用几个五年计划进入共产主义。那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也只是小范围之内的谈话。

但是苏共二十一大上,赫鲁晓夫已经公开表示苏联已经进入了富裕的社会主义,下一步就是进入共产主义。让苏共全党为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做准备。

苏共中央这种决定对于中南半岛这些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他们跟着苏联进入幻想当中。

“我会帮助老挝人民党和缅共组建他们的党校,还会帮他们专门培养一批经济干部。”

老挝人民党也好,缅共也好,二战之后这些年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因此也没有多少精力去培养党内干部,更不用说正规的党校。

就是老挝人民党的老大哥越南劳动国互通,如果他们以后发展采矿业,也可以和我国合作。”

“我们双方互通有无,就可以互相发展经济。不管是对于我国,还是对于老挝都是好事情。但如何让中老两国之间有产业合作,就需要你们去发现,然后发展起

“除了老挝,缅甸的情况也是一样的。缅甸也是林业资源丰富,而且英国人在的时候,简单勘探过缅甸,发现缅甸的矿产资源不少。而中国需要大量的木材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低。以后我们之间经济方面的合作机会非常多。这些你都需要注意,要优先发展适合我们两国一起发展的产业进行发展。

赤化中南半岛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要扩大社会主义阵营,一步一步把帝国主义势力,主要是把美国势力从中南半岛驱逐。而扩大社会主义阵营之后,魏红军要把中南半岛大部分国家绑在中国这边。

但如何绑在中国,当然是要让中国和中南半岛的产业高度结合起来。中南半岛的经济产业成为中国工业体系的一部分才能够真正让中国和中南半岛的关系密不可分。

想要做这些,就不能以后临时抱佛脚,临时和中南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谈判,那样就被动了。魏红军要从现在开始,培养一批愿意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经济干部。从中南半岛这些国家第一步经济发展开始,就要按照配套中国经济的模式发展起来。

魏红军可以肯定,现在的赫鲁晓夫想的只是如何赤化中南半岛,如何在中南半岛战胜美帝国主义,如何让自己青史留名。根本没想过赤化中南半岛之后,后面如何跟中南半岛这些政党,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打交道的事情。

因为在赫鲁晓夫心中,只要赤化中南半岛成功,那么中南半岛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和东欧一样听从苏联的号令。而且到时候自己的声望也能够如日中天,不怕这些中南半岛国家不听自己命令。

魏红军就是要利用这个机会,打一个几年的时间差。

迅速和中南半岛政党建立新的关系同时让中南半岛的马列主义政党一边打仗边建设。而他们的经济建设就按照能够跟中国合作来建设。

等赤化中南半岛成功之后,中南半岛这些国家经济建设已经和中国经济互相补充,短时间之内他们的经济发展根本无法离开中国。一旦和中国切断经济联系,他们的产业就会崩溃。

到时候就算是苏联想要撇开中国单独控制中南半岛,或者中南半岛的国家想要撇开中国亲近苏联,都需要考虑后果。

“帝国主义国家对于原殖民地国家还有那些不发达国家的剥削,主要是靠着压低这些国家的原材料价格,提供昂贵的工业品,来赚取其中的差价,有了惊人的利润。润”

“但我们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反对帝国主义国家靠着工业上的优势剥削全世界的贫穷国家。正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剥削,全世界大部分国家是无法享受工业化,现代化的成果。大部分国家的人民群众都无法享受现代化工业品。

“我们在外交上必须要揭露帝国主义国家这种无耻的,新的经济殖民。”

“我们国家要做的,是大力发展工业化,让我们国家生产越来越多的,物美价廉的工业品,要让全世界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工业化的便利。这是我国未来要为全世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的最大贡献。”

“所以你在给老挝人民党和缅共党员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都讲出去。我们国家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更会履行这种义务。给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提供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中国的工业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带来的是整个世界工业版图的颠覆。

对于中国工业化,苏联没有料到,欧美也没有料到。当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真正进行了工业化之后,产生的影响力直接颠覆国际局势。

因为中国是后发展国家,所以中国工业化吞掉的都是发达工业国家的份额。

到了半个世纪之后,欧美国家都在不停的批判中国产能过剩,批判中国的工业化。在国际上批评中国工业化的声音是此起彼伏。

包括中国工业化之后,工业品价格的暴跌,国内外批评声音很多。

其中的确是有一些不对的地方,因为自己人互相抢夺市场造成的低价。但也有一些是有些工业品的成本本来就不高,以前是垄断造成的高价。中国杀进去之后价格就直线下降。

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只要工业开始大发展,最后一定会碰到这个问题。

所以魏红军准备在理论上为中国的工业化正名。

中国的工业化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全世界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工业化成果,能够使用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未来和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

结合起来,外贸上进行一场世界范围内的

“农村包围城市”

魏红军仔细和张秀善谈了接下来老挝人民党和缅共发展问题之后,就让张秀善去考虑派往缅共的干部名单。

1。晚点更新七点之前更新。

1104

历史上高刚所谓“五虎将”能力都很出色,其中张秀善能力最全面,党政军三方面都有建树。

只不过高刚事件给了张秀善很大的历史包袱。高刚当初的行为,属于是严重破坏党的组织程序,更是得罪了中央不少干部。

不仅仅直接得罪了修养同志,总理他们。包括被高刚拉拢的陈运,邓希贤他们也不喜欢高刚的工作作风。

所以高刚不管再怎么努力,就算未来重返政治局,也很难进入核心决策层。

张秀善和高刚历史上关系太紧密起工作时间太长。“五虎将”当中只有张秀善和高刚是同样出身陕北干部,其他人都是到了东北才开始和高刚一起工作。

所以张秀善虽然非常努力的的工作但本人对于以后的政治生涯一直是没有信心的。

但这一次和魏红军谈话之后,张秀善突然发现自己的政治生涯并没有结束,相反突然之间前途光明。因为魏红军这是要把中共和中南半岛政党和国家的发展问题完全交给自己。

这是多大的信任。等几年之后老挝人民党,缅共,乃至于高棉人民革命党和泰共都完成各种改造,有了足够的实力之后,张秀善在党内的地位肯定会大大提升。

因为张秀善会成为中共和中南半岛政党之间的桥梁。而想要成为这种党和党之间的桥梁,没有一定级别是不可能的,就算不是政治局委员也应该是政治局候补委张秀善今年50岁,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奋斗。魏红军可以说给了张秀善极大的信任,也给了张秀善一个通天大道。

所以张秀善也不想辜负魏红军的信任,更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所以张秀善很快就给魏红军一份帮助缅共的政治顾问团的名单。

除了魏红军推荐的赖大河之外,张秀善还选择了一些他比较熟悉的干部。都是战争年代搞党务工作和根据地建设上非常出色的干部。

之前他自己境况不好,所以不好和一些人联络,担心他们会受到自己的牵连。

但有了魏红军的支持之后,张秀善就不怕了。

同时军委也讨论组建支援缅共的军事顾问团。缅甸拥有两千多万人口,民族多,军阀多,军队训练不是小事情。

军委任命原16军(历史上13军)军长,目前担任昆明军区参谋长的崔建工为缅甸军事顾问团团长,任命军委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蔡顺利为军事顾问团政治委当初支持巴特寮,中国承诺给巴特寮支援一个陆军师的装备。相比起来支持缅共力度更大。中国和缅共领导人德钦丹东见面之后相谈甚欢,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中国这边答应德钦丹东准备支援缅共三个陆军师的装备。

中国支持缅共在北方地区,也就是临近云南的地区建立缅共农村根据地,对于缅共游击队进行训练,对于缅共干部进行培养。

有了中国的承诺之后,五十年代退到中国的原缅共北方地区的游击队迅速集结起来。这些人都是前几年游击战争失败退入中国境内的缅共游击队队员。现在有了机会,在德钦丹东的号召之下又重新聚集起来。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已经在中国结婚生子。

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德钦丹东在中国的帮助之下就在缅北地区组建了

1200人的部队。

中南半岛风起云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美苏两国因为中南半岛的事情,天天在联合国互相谩骂。

美国指控苏联是挑起中南半岛战火的罪魁祸首,是苏联在背后怂恿越南劳动党撕毁日内瓦会议达成的共识,侵略南越政权。要求苏联尽快撤回对于侵略南越政权的侵略者越南劳动党的支持。

苏联直接告诉美国,赶紧从中南半岛撤兵。苏联认为中南半岛目前的战火,完全是因为美国部队留在中南半岛的原因。

要是美国部队离开中南半岛,那么中南半岛的战火很快就会停止。

魏红军也是因为中南半岛的问题,所以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书记处扩大会议,批准了张秀善提出的政治顾问团名单和军委提交的军事顾问团名单。

同时魏红军在政治局提议,在昆明组建中南半岛联合指挥部,全权指挥老挝人民党和缅共的革命,全权负责中国派往老挝和缅甸的政治顾问团和军事顾问团的工作,张秀善同志担任指挥部总指挥。

魏红军的确是重视张秀善。其实如果以后有机会,在高刚和张秀善之间,魏红军的确更愿意使用张秀善。

相比起强势风格的高刚,张秀善有些时候虽然脾气有些倔,但主要是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本身的工作作风非常不错做事情也非常扎实,要不然高刚在东北也不会那么倚重张秀善。

处理了这些工作之后,魏红军给主席汇报这些工作。虽然主席已经让魏红军全权负责中央工作,但每隔一段时间之后魏红军还是会给主席汇报一些重要工作。

主席主要是听一些重要工作的处理情况。整体来说主席还是非常满意魏红军的特别是魏红军主持中央工作之后,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很多干部非常自然的接受了这种变化。

接班不出现波动,就是主席最期待谈了这段时间的中央工作之后,魏红军转移了话题,谈关于基础退休金的问

“主席,关于基础退休金的问题,我想先从舆论上宣传一下。好让大家都能够发表一些看法,也充分的进行一些讨论。

只有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备,中央推行才能够更顺利,更圆满。

因为1959年,1960年,1961年三年都是全国性的大干旱。所以全国已经有三年没有调整过工资待遇。

同时正因为这三年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所以有些争议性的政策只能是先缓一缓。

但等1961年过去之后,全国性的大干旱就要结束。随着全国经济恢复起来肯定是要调整全国工资的。到时候关于基础退休金的问题也必须要重新提起来。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魏红军必须要在主席还在位置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

主席身上比其他中央领导人多了一层光环,这是魏红军他们这些后来者不具备的光环。

说句不好听的,中国的革命没有主席是很难成功的。主席是真正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革命领袖,主席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是第一代领导集体谁也无法替代的。

说的再直白一点,中国革命缺谁都可以,唯独不能缺少的就是主席。

很多干部对于主席的感情,对于主席的信服,是靠着主席一次又一次挽救中国革命,挽救党,之后不断胜利当中出现

-次又一次的不断胜利,让主席的声望一直在积累,到了现在已经是如日中天。可以说有些事情主席在的时候解决虽然会有一些困难,但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主席坐镇,很多问题都能够压制得住。

但要是主席在的时候无法解决,等到魏红军以后要处理,那就需要更多的妥协,更多的努力。

所以魏红军一定要把基础退休金的问题,在未来几年之内,主席还没有退休的时候解决。因此给主席汇报工作的时候主动提出了这个事情。

“提前造造舆论是好事情,可以听听大家的看法。要是能够在舆论上,宣传上让全国人民群众都更加理解基础退休金的作用,那么更是好事情。”

“而且这种讨论,本身就是一次教育。人民群众参加这种问题的讨论,会更加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能够更加理解自己的权益。

主席点头,支持魏红军的想法。虽然主席很想直接拍板基础退休金的事情,但也知道不能那么做事情。

而且主席一向是支持这种讨论。经过这种广泛的讨论,大家都能够接受教育。

“你准备怎么做?

“我想先找一些人,把问题抛出去。

然后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讨论当中,我们主要做舆论的引导。”

“这个问题抛出去,有可能会受到一些人的批评。找这样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预基础退休金一旦确定下来,会影响很多人的利益。

以前大家工资待遇不一样,退休之后退休工资也不一样。现在要是推出基础退休金,大家退休之后退休工资一样。一些官本位的干部,怎么可能满意这种事情。

所以第一个抛出问题的那个人,说不定就会受到不少人的围攻。不仅仅是现在会受到攻击,甚至十几年后几十年后都有人批评魏红军道:“主席,我相信我们的党员,他们大部分都是好的。我们的党员干部当中会有很多人,愿意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奋不顾身。

魏红军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心中都已经有了具体的人选。只不过只要挑起这个话题,必然会舆论大哗。

因此魏红军必须要率先得到主席的同意和支持。

主席点头道:“对,我们要相信大部分党员干部的觉悟。这个事情大胆的部署,基础退休金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大事情,我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