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萌面大虾
反倒是礼部这些官员,天天喊着礼教法度,结果礼法纠察的活都被都察院和鉴察院抢去了。
他们礼部一天天的也就只能主持个科举,举办个典礼。
除了这些,他们不也只会耍嘴皮子吗?
鸿胪寺的反驳,一下子就戳到礼部官员的肺管子上了。
双方直接红了眼,在各种场合争论个不休,热闹的一塌糊涂。
若是以往,礼部和鸿胪寺吵架,这么大的热闹,早就被众人围观了。
可是这次却没人在意他们。
实在是昨天的事情太大了。
大到很多参与宴会的人都彻夜难眠。
宴会散席后,便回家抄写宴会上听到的诗词、文章与短句。
当然,大部分人记性都不好,也只能记住一小部分。
所以上值后,就立刻迫不及待的去找昨晚参加了宴席的同僚们“对答案”。
然后几人凑在一起,慢慢便整理出了一份完整的文集。
之后,文集便迅速在庆国官场之间流传。
而李承渊和范闲的作品,也开始被各种解读和剖析。
有喜欢“行修言道,礼之质也!”、“来而不往非礼也”这类的。
也有喜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类的。
当然,喜欢《大学》、斗酒诗词的更多。
但这其中,最受欢迎的,不是李承渊和范闲的诗词,也不是李承渊写的《大学》。
而是李承渊问责庄墨韩时说出来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话一出,迅速在整个庆国文坛疯传。
被庆国所有读书人视为至理名言!
尤其是李承渊特意表明,这四句话是读书人的毕生追求!
所以为了响应“文圣”。
很多庆国读书人都把这句话写在了身上,以此来明志!
以至于后来在衣服上写这四句话甚至成了一种时尚潮流,仿佛不写这四句话就不是读书人一般。
最后此事甚至发展成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字衣明志,意为通过在衣服上写字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由此可见,李承渊对庆国的文坛影响有多大。
现在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就已露疯狂之相!
...
鉴察院。
八处今天都忙疯了。
鉴察院八处主要进行舆论控制,监督书籍或出版物的刊印,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沟通。
说白了,鉴察院八处就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宣传部。
看着毫不起眼,实则权力极大。
而古代世界没有娱乐圈,那鉴察院八处主要监督的就是诗词文章。
结果昨晚李承渊和范闲一起来了一波大爆发。
八处的审核任务量迅速暴涨。
偏偏这件事影响太大,庆国文坛疯了一样四处求《文集》。
各大书铺也都急疯了想要出版,但没有八处的许可,他们不敢私自印刷!
所以昨晚半夜的时候,八处主办宣九就被陈萍萍叫回了鉴察院,然后让他召集八处所有人,连夜审核!
所以整个八处昨晚都在熬夜加班。
其实如果仅仅是李承渊的诗词文章,那没什么好审查的,直接放行就可以了。
难点主要是范闲所做的诗词。
因为没有典故、地理和歧义争议的诗词都被李承渊“抢.々占”了。
所以范闲背诵的全都是有争议的诗词。
例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里的故国是哪一国?
还有“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些说的又是谁?
再者“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黄鹤楼在哪?
.....
这一句句的问题太多了。
昨晚夜宴,范闲一共背了64首诗词,几乎每一首都多多少少有些让人难懂的地方。
而与之相反的是,三皇子所做的诗词,每一句含义、地理乃至于典故都十分的清晰,甚至根本不用审核,随便读一遍都知道人家写的是什么。
也是因此,昨晚散席后,群臣尊李承渊为“诗神”、“诗仙”,而只尊范闲为“小诗神”、“小诗仙”,因为他的诗词,全都只能读懂一半!
7要不是“半神”、“半仙”有些不好听,估计范闲的称号就是这个了。
1当然,范闲可能不在乎这些名声。
⑵但却把八处的同僚们给难住了。
5他们这一晚上,疯狂查典籍,却依旧查不出任何出处。
7急的八处主办宣九头发都掉了好几根。
6最后没办法,宣九只能去找陈萍萍。
-.....
6鉴察院,院长办公室。
8陈萍萍正在欣赏八处给他整理出来的文集。
看着上面一句句诗词文章,陈萍萍嘴角露出了掩饰不住的笑容,眼神中都透着骄傲。
“院长!”
看着宣九一脸疲惫的走过来,陈萍萍放下文集,问道:“怎么了?查完了?”
“没有!”宣九无奈道:“院长,三殿下的诗词文章都没问题,但是范提司的诗词,很多都找不到出处,八处的人查了一晚上,还是对不上!”
陈萍萍闻言,想了想道:“那范闲的诗词古往今来有相关记录吗?”
“没有!”宣九道:“八处找遍了各种古籍,都没有相关记载!”
“既如此,就可以确定不是抄袭,既然不是抄袭,那就不用审查了,你们八处直接放行,尽快把文集印刷出来!”
“是!”宣九长舒口气,转身就要去忙。
“回来!”陈萍萍叫住了他。
宣九急忙转身。
“记住,把文集印刷资格只发放给乾坤书局和澹泊书局,这是三皇子和范闲的作品,其他书局就不要掺和了!”
“明白!”宣九拱了拱手,然后突然道:“哦,对了,院长,现在外面都在传,三皇子殿下乃是诗神、诗仙下凡,范提司则是小诗神、小诗仙,这番言论,可需要控制?”
陈萍萍闻言笑道:“庆国文坛积弱已久,该出个诗神、诗仙了!”
“明白!”宣九躬身道:“八处会暗中推波助澜,把诗神、诗仙之名做实了!”
“去吧!”陈萍萍满意道。
宣九转身离去。
然而他刚走,朱格便来了。
“院长,方才礼部和鸿胪寺分别联名上奏,请陛下晋升三皇子为亲王!”
陈萍萍猛然抬头,眼中精光一闪。
“你是说礼部和鸿胪寺分别联名上奏?”
“是的!”朱格道。
“陛下怎么说?”陈萍萍问道。
“陛下同意了!”朱格道:“陛下还说,让礼部尽快议出一个封号,要在三皇子出使北齐之前,完成进封仪式!”
陈萍萍怔了怔,旋即露出了笑容道:“好事!到了这一步,是该往上动一动了!”
朱格看着陈萍萍脸上的笑容,不由得眉头紧锁。
他总感觉院长好像对三皇子过于青睐了。
而陈萍萍看着朱格的表情,眼神也悄然冷了下来。
......
八处做事很快。
得到陈萍萍许可后,宣九立刻派人前往乾坤书局和澹泊书局。
然而,这两个地方比宣九动作还快。
今天一大早,他们就通过关系得到了全本的文集。
之后他们不等鉴察院的许可,便提前开始印刷,并将这部书命名为《祈年文集》,也叫《神仙文集》!
当然,他们只印刷,不销售。
等鉴察院通知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印刷出一部分成品了。
然后得到许可的他们,立刻开始销售。
上一篇:影视:人在林深,开局简艾送上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