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第248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听我一句,小子!”民兵队长眼神变得非常的古怪起来,“那玩意儿就是战马!我以一个前突骑兵的身份担保,这绝对就是战马!”而且是长了四只脚的坦克型战马,如果倒退回去二十年,这样的一群战马能够让他带人和十倍的敌人正面对冲。

只是现在的战争形式变了,钢铁和火焰才是现在的主旋律,不过,在荒野上,骑兵依然没有过时,比如说现在还在敌后活动的那些游骑兵们。

他们骑着重型战马在自己家的牧场上纵横往来,就挑那些缺乏装甲和火力的运输队下手,莱塔尼亚人要么承受后勤放血,要么就是分摊更多的兵力去护送,不管是哪一种选择都会增大他们的战争成本和前线压力。

“人都走了,现在只剩下我们了,不过好消息是,我们还有足够的罐头、蜂蜜、饼干以及熏肉!”与其留给莱塔尼亚人还不如自己吃了保持体力,等着那些杂碎主动送上门来找死。

不过,民兵们的打算落空了,一个是莱塔尼亚人真的推不动了,一个则是山民兵团总算完成了整编和防务布置工作,主动向着莱塔尼亚人占领的区域进攻。

这些沉默寡言的萨卡兹战士,静悄悄的穿过小镇,带走了本来留着对付那些莱塔尼亚人的物资,也把这些民兵用卓有成效的物理说服法给送去绿城堡避难。

那原本是山民们的城堡和领地,只有石头和荒山,现在则是被一层黄绿色的植被覆盖,甚至可以看见一丛丛的浆果和长叶青草露出来,改良型树莓在一个个温室穹顶内生长,而这些穹顶就成为安置难民的最佳地点。

食物充沛,有着中央温控系统在即将来到的冬天维持温暖,实在是一个避难的好去处。

第三十章 俺们仨

俺们仨

莱塔尼亚指挥部,一群高级军官快步走进指挥室,“将军,卡兹戴尔山地师出动了,他们正在从三个方向逼近前线停泊区,鲁道夫提督表示,舰队兵力不足,士气低落,恐怕难以坚持太长时间。”

地图上,卡兹戴尔人的反击就好像是一记有力的勾拳,重重打在莱塔尼亚人的腹部,他们缺乏重型装甲部队,选择通过山地向着莱塔尼亚侧翼进攻。

两个山地师从两个方向对着位于交通要道上的舰队停泊维修基地发动猛攻,而前线的部队则被敌人黏住了,难以及时撤回。

如果不是依托于陆行舰进行防御,恐怕现在对方已经切断了整个莱塔尼亚的进攻路线,直白说,就是他们这一整年在泥潭当中的挣扎等于是白打了,全部退回位于边境的出发点。

但是,承受了这么多的伤亡,而敌人明显也进入动员状态,而乌萨斯也成功从去年的萨米战争当中恢复元气,两线作战的莱塔尼亚能不能承受住接下来越发严酷的战争环境就不好说了。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卡兹戴尔的冬天没有乌萨斯那么可怕,相对温暖得多,然而荒原上一旦下起大雪,气温倒是其次,重点是难以辨别方向和寻找燃料。

“没有关系,只要维多利亚人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们会把前线的部队收回去,以免自己的防区被维多利亚人突破”

从态势来看,维多利亚人在敌人的侧翼,只要发起进攻,就可以直接威胁对方的大后方生产基地,他们必然需要把战斗力强大的山地师调回去防守。

那么莱塔尼亚人的压力就变低了,接下来只要重新补充兵员,修整,到第二年的开春就能继续发动攻势,从两头把卡兹戴尔的北方掐死。

当然,不管是莱塔尼亚和维多利亚都没有那么大的胃口把这个国家吃下去,更别说那峡谷要塞要打过去还是很难的,他们的理想战争结果就是将卡兹戴尔一分为二。

北方和乌萨斯、大炎接壤的部分被莱塔尼亚和维多利亚占领,而南方则留给卡兹戴尔人,将他们和乌萨斯分割开,这样,才能更好的窒息死乌萨斯这个庞然大物。

分水山脉的存在,固然让敌人难以攻入南方,也让南方也同样难以攻入北部,更别说伊比利亚和南方的国土可不一定能够养活他们。

他们就不再与雷姆必拓、乌萨斯、大炎、维多利亚接壤,换句话说,从国际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他们就离开了政治旋涡中心,不再具有威胁和利益。

就好像伊比利亚,锁国不锁国,都无所谓,因为没人在乎他们,他们也很少能够影响到别人,而伊比利亚曾经则希望通过海上渡过维多利亚海峡,与大陆重新打通往来,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了。

“额,维多利亚他......”

“维多利亚舰队因为兵力不足,没有发起进攻,他们只是在边境上拖着卡兹戴尔人静坐,现在他们可以从容的巩固防线,抽出手来对付我们。”

“.......”将军目瞪口呆的看着部下,然后低头看了眼地图,然后抬起头,沉默了片刻,“将官以上留下,其他都出去。”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维多利亚人就是这么对待盟友的?我真该学那些卡兹戴尔人,把这些该死的绅士全部挂上绞刑架,让他们去和乌鸦玩弄嘴皮子,他们不过是衣冠楚楚的坐在议会厅里面,用不足核桃仁大小的脑子想象着一场战争”

“他们觉得战争就好像是他们在议会里面丢皮鞋一样简单!一群废物!”

“将军,这......您还是慎言啊!”

“我带着人在冰雪里面,在这里一遍吃着狗都不吃的东西,和一群怎么打都打不完的敌人战斗到今天,而那些维多利亚人呢?他们坐在舒服的战舰里面,在边境上和人大眼瞪小眼就混过去了——卡兹戴尔的绞刑架才是他们的归宿!”

似乎的发泄够了,将军挥挥手,“算了,就这样吧,通知前线部队撤回,抽出最近的人手去帮助鲁道夫把他的基地守住,如果那些人有意见,就让他们把我换掉吧!”一副累了,毁灭吧,赶紧的模样。

你在前面打生打死,你的盟友在后面抱着爆米花看着你被打生打死,那还努力个什么劲啊,摸鱼嘛,谁不会一样。只是,有些时候,想摸鱼也得给别人给不给你鱼来摸。

“咻!”迫击炮弹带着尖啸声落在移动兵站的甲板上,将那些如集装箱一样的居住舱摁进一片火海当中,躲在山地反斜面的炮手向着莱塔尼亚人的阵地倾泻着炮火,而本来建立在两侧山头上的防御哨所和基地已经被敌人占领,现在,他们居高临下的尽情对着莱塔尼亚人扫射。

舰队和机动要塞的防御足够厚实,至少在山民携带的武器当量面前足以坚持下去,只是这样持续的火力压制,他们的伤亡依然在不断的增加,如果没有援军的话,很快这座基地就会主动投降。

本来莱塔尼亚人打到现在,南线作战区的士兵士气就低得可怕,就算机动要塞还没有被打烂,他们能够坚持下去的意志和勇气也不多了。

相比之下,在北线和乌萨斯人互相伤害的部队士气反而比较高昂,比较,乌萨斯在对待感染者和占领区平民上,比他们还要不当人,以至于,攻入乌萨斯境内的莱塔尼亚部队,只要能够控制住基本的军纪,只抢劫不杀人,就能得到当地人的相当支持,至少不反抗。

和卡兹戴尔这边但凡看见一个移动的活物,就百分百是敌人的场面全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南线部队不管是给养、荣誉还是各种装备上自然就受到了国内的钳制,认为这群人是在养寇自重。

在本来就后勤线被袭扰难以维持的时候,再被上游一卡脖子,前线的状态简直是一落千丈,更别说,那些贵族一个比一个会看人下菜碟,一看这个情况自然是一改之前的吃相,变得极为的贪婪,漂没的比例简直是再攀新高。

相比之下,卡兹戴尔这边的给养就配发得十分充足,让他们可以长时间的和这些入侵者作战或者说单方的折磨对方的精神。

“这些乌龟壳可真硬,炸了这么多天一点反应都没有。”

“没关系,就当是射击训练了,我们弹药还有很多”山民炮手坐在一叠炮弹箱子上,这是后方才用卡车和驮马队送来的炮弹,虽然山地无法通过大型载具,但是小型卡车和骡马没问题。

那些牧场培育的驮马就正好用在这个地方。在这种复杂的山地环境下,马比车好用多了,一匹重型驮马可以携带两箱迫击炮弹上来,而这样的驮马卡兹戴尔有的是。

“明天开始,控制炮击次数,我们的目的不是消灭这个基地。”而是以此为诱饵吸引敌人的援军,消灭那些疲军,甚至单纯的拖着这些士气濒临崩盘的部队不让走。

一只军队,摧毁肉体容易,但是,摧毁其精神很难,而现在莱塔尼亚士兵在内外压迫下,精神已经濒临崩溃了,到时候大溃败一出现,这些精良的重型装备就全是自己的了。

就算对方顺利救援并且撑住了,那也没什么意义,他们无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整旗鼓,大量的骨干被杀伤之后,指望那些平民和感染者为了贵族打到最后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前线那边每天都有陆陆续续的对面的士兵跑过来投降的,还有杀了自己小队的贵族军官跑掉的,当然,被抓到的也都以逃兵罪处死,挂在木架上。

在莱塔尼亚的补给还没有事实上的崩溃的情况下,大规模的逃跑和投降算是没出现,而小规模的则被残酷的镇压下去,没有引发更严重的事态,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卡兹戴尔不做抵抗,也没人能让这些往前走一步。

不得不说,和北线战场上和乌萨斯打得有来有回的比起来,确实显得卡兹戴尔方面军费拉不堪,是一群非国民。

就好像将军说的那样,那些贵族议员坐在豪宅里面,用他们核桃仁大小的脑子去幻想千里之外的战争的时候,是闻不到战壕里面的尸臭和血腥的,他们会一厢情愿的认为卡兹戴尔人虽然装备上靠着山寨各国弄出了一只现代化的军队。

但是,那些农夫、奴隶和贱民出生的人组成的军团根本不足为虑,毕竟,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见过的所有下层人都是一个模样。

面黄肌瘦,神色麻木,眼神躲闪,面对老爷的鞭子仿佛一只掉了毛的老狗一样丑陋而猥琐,而这样的人组成的部队他们也见过,贪污腐化,对上欺瞒,对下残暴,是一群不合格的猎狗。

对于不少贵族子弟来说,他们眼里的普通人仿佛生来就该是这般模样,就好像他们生来就应该住在不说华丽,但是至少庄严的房子里面,吃着不说山珍海味,至少有肉有酒的食物。

他们应该生来就能够在这个国家站到中等以上的位置上去,哪怕是那些落魄贵族的子弟,最起码维持一个基本的体面和温饱也不成问题,他们识字,有相对强壮的身板,大多以莱塔尼亚尚武的风俗也有一定的战斗技巧。

而他们见过的萨卡兹人也都是印象当中一模一样的样子,或许比起那些农奴来说要干净一些,也要有活力一些,但是大多都是奸诈狡猾的家伙,只要你敢提前支付全部的酬劳,这些雇佣兵就敢让你半路消失。

缺乏信誉,有这相对还不错的战斗力和体格,组织性有那么一些,但是纪律基本为0。有点钱就花在酒馆和窑子里面,存不下钱,只有破破烂烂的装备勉强值得一看,靠着人多势众战斗——这就是莱塔尼亚以及世界上大部分的贵族们对于下层人以及萨卡兹的认知。

他们对于卡兹戴尔的萨卡兹军人的认知可能还不如对自己城市红灯区里面的萨卡兹小魅魔的了解多,这样一群人制定的战略计划,然后听着前线的消息,想当然的作出的决策要是和前线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那才是见了鬼的事情。

甚至于这种做法,还把自己人,那些贵族军官也坑了,当他们威风八面的冲进来的时候,首先就在边境遭到迎头痛击,在击败了敌人的边防精锐的时候,紧随而来的不是势如破竹,而是一片烂泥潭。

那些公民兵们,听着宣传里面仿佛只是一群面黄肌瘦的农奴在少数强壮的职业雇佣兵的带领下的乌合之众说法进入卡兹戴尔,然后就迎头撞在了和宣传里面完全不同的萨卡兹民兵手里。

他们发现自己这边貌似才是少数贵族骑士和职业战士带着的一群面有菜色的废物,而对面......

虽然身高这玩意儿无法短时间改善,但是,肌肉却可以,一个个身板结实,红光满面,营养充足,长期的工业化农业生产锻炼的纪律和组织性,给人一种他们才是正规军,自己这边才是一群民兵的味道。

每一个前线的贵族军官和平民军官都明白这一点,但是,每一个从后面补充过来的贵族子弟都不知道,并且认为这些同僚在夸大其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直到他们一头撞到山地步兵师手里,只是通常,这个倒霉蛋已经没机会活着汲取这个教训和经验。

“他们又试图突围了,这次是哪个小队执行任务?”

“8小队”“嗯,让他们上”山地兵团没有携带重型装备,因为根本带不上来,这也是为什么对方没有把两侧的山地也纳入防线的原因,因为敌人或许可以穿过这些地带,但是,却很难携带重装备。

那不过是给陆行舰和机动要塞的火炮制造活靶子,而且要突围对方也拦不住,只是,那是对于正常的军团来说,对于现在面对的敌人来说,这些就不成立了。

很快,试图突围的高速陆行舰就看见一小队人从山上冲下来,他们骑着战马,端着长枪,仿佛一群向着堡垒冲锋的骑士。

陆行舰上的速射武器放倒了其中一半的人,然而还是让这些骑兵冲到了陆行舰边上,他们手里的长枪重重刺入到了陆行舰的行走机构当中。

内置叠氮装药将药罩变成一束可怖的金属射流贯穿了厚实的轮毂,而手持长枪的骑士被重重向后吹飞,而那些失误的同伴则与他们的长矛一起冲进了机械之中,被钢铁变成一堆混杂火光的肉泥。

“咣~咣咣咣......”随着沉重的机械咬合破碎的声音,陆行舰缓缓减速,“第二批次准备!这次是哪个小队?”

“11小队”拿着抽好的签,又一批人冲下山坡,用采矿工具改造的反装甲矛枪成功将这艘陆行舰停下,躲在里面的人只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待在荒野上。

他们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更加不敢离开这个铁壳子的保护,用两个20人小队,总计40条生命,成功粉碎了敌人分批突围的企图。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这非常的划算和简单,但是从战术的层面上,执行起来却是非常的困难,40人换一艘陆行舰,是个人都能作出的取舍,对于执行任务的人来说,却是一次为数40的自杀。

如果40人不行,那么剩下的抽到签的突击小队会挨个的执行,直到摧毁并停下目标为止,至于说那些试图趁着夜色逃离的人则没有人在意,在外围的巡游骑兵会把他们处理掉,就算有那么一两个幸运儿,冬季的卡兹戴尔原野也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何况说,对于这些莱塔尼亚人来说,每一个卡兹戴尔村镇都是敌对据点,遇到的每一个萨卡兹人和乌萨斯,甚至伊比利亚移民都是他们的敌人。

伊比利亚剑术、乌萨斯的重锤、萨卡兹人的毒箭都会成为其噩梦,更别说,他们现在都还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那些工矿工具改造一下,也是不错的军械,比如说山民们用的爆破长矛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周,7天,现在已经是第五天,再有两天就撤退。”两天后,就交给野战机场的航空术士团来完成吧。

第三十一章 Y12炸弹

整整一周,舰队没一个能够突围出去,这处山谷是一个很好的防御据点,敌人很难打得进来,作为舰队的修整补给港湾十分合适,泰拉的陆行舰虽然不用考虑海况,还是需要考虑天灾因素的。

舰队在野外停泊的风险非常大,不是所有人都是台风战神哈尔西,最关键的是,这座山谷里面有一座以前莱塔尼亚企业留下的精炼设施,可以为舰队提供就地的燃料补给。

正常情况下,要把舰队堵在里面,需要正面击破谷地前方的多重防线,但是,没想到卡兹戴尔山地步兵直接从两侧的山地绕了过来。

而这种山地,是很难携带重型武器,换句话说,莱塔尼亚军官考虑到缺乏重武器的部队是不可能阻挡舰队突击,最后反而会变成被前后夹击的饼干这一点,并未注重两侧山地的防御。

结果,万万没想到,居然被对方以人命拖在里面,无法突围,无法驰援前方正在遭受猛攻的友军,更麻烦的是,舰队官兵上下都出现了动摇的情绪。

平心而论,山地步兵们付出的牺牲对于攻坚战,还是以缺乏重武器的步兵对付舰队来说,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正常情况下,攻打这样一个有舰队驻扎的要塞,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三个师的兵力,还不保证付出番号全部被打没的代价还能拿得下来。

即便是阻挡对方突围和攻击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而事实上,山民们付出的人命加起来也不到一千,占全师大约不到1/8的伤亡,在现代战争当中不说是酣畅大胜,至少也是非常能让人接受的伤亡代价。

只是,那种每一艘突围的战舰都会遭到一模一样的20人骑兵队拿着自杀性武器打断腿的遭遇,给舰队官兵的观感就是另外一回事,而对于山民前线部队的压力也是一样的。

在统计学上,就好像是辛普森悖论一样,总体的趋势和细节的趋势是呈现一种反直觉的相反状态,而前线的大头兵们是无法从全局去看待战场的,他们只能看见一只又一只的小队出去就再也没回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不是被陆行舰碾碎就是被手里的武器炸碎。

而对于舰队官兵来说,就是仿佛对方的人力无穷无尽,是一群仿佛地狱里面爬出来的鬼怪,不管杀多少,都会在下一分钟,一模一样,甚至连长相都似曾相识的20个人提着武器飞奔而来。

被打断腿的陆行舰堵塞了道路,也变成了突击骑兵们的掩体,这使得每一次出击付出的代价实际上还在不断的降低,等到一周之后,整个基地和舰队的人都麻了。

当时选择了这里作为基地的时候,是考虑了地形易守难攻的需求,结果现在反而被人堵在了里面,出入通道并不能支持整个舰队一拥而上——那样的话,就算山地步兵们全部当做炸弹冲上去都挡不住。

结果,现在这条通道就变成了鬼门关,如果是这样还好,只是单纯的偷袭,前面的防线部队一个回头掏就能就把敌人全部堵死在门上,可问题是,前面的防线正在遭到同步猛攻,急需舰队支援的时候,舰队被堵死在这条路上。

对于一开始就把卡兹戴尔当做是少数乌萨斯移民组成的精锐带着一大群的雇佣兵和成堆的农民兵这样的费拉敌人的莱塔尼亚将军们来说,根本没考虑过,这样的部署方式,遭到敌人的山地突袭、绕后袭扰、前线猛攻的三合一立体打击的时候该怎么办。

开什么玩笑,一群一天军校都没上过的泥腿子能打出这种精密配合来?他们魔王都死了,根本不可能打出这样的精妙配合,也没有这个执行力的部队。

结果,将军们反正是不用到战壕里面来填线的,而前线的部队真的就遭到了这样的三合一打击,前线的防御阵地在被空地一体狂轰滥炸,舰队被堵死在家门口出不去,后勤线被另外一只连马都没有的民兵团袭击——他们发挥了萨卡兹的传统艺能——没有马?敌人后勤站里面不是有很多嘛?

于是一周后,前线阵地被突破了,航空术士团的野战机场修到了家门口,由于泰拉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要命的源石环境,航空飞行器有诸多弱点:

因为公里航程烧的不是油是术士所以作战半径有限;

因为会吸入源石粒子导致发动机完蛋,无法用活塞发动机;

因为需要搭载太多的地球上不必要的设备导致实际载荷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