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无双马友夫 第195章

作者:睡到十三点

虽然有不少人很不理解侯爵大人大撒钱给泥腿子们改善住房条件的行为,还有许多人表示反对,但作为独断专行的封建领主,马友夫还是一意孤行的推动了这个计划。

短视者根本看不到这项举措背后的好处。

首先,没有了人畜混居的情况以后,能够极大的改善卫生状况,从源头遏制各种瘟疫的发生。

另外,居住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提升农民们的人格尊严与精神面貌,为马友夫将来的扫盲运动打下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农民们更高效的进行生产和生育活动。

是的,你没听错。侯爵大人为了生育率可谓是操碎了心,为此甚至还专门考虑到了农民夫妇们的生活隐私问题。

毕竟,全家老小住在一间大屋子里,夫妻办事时孩子们就趴在床边瞪着眼睛好奇的观看,身后还有老母亲摆弄厨具的响动……这种场景光是想一想就软了。

对于西欧农民来说,如果没有战争的话,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工业革命前最好的时代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让农奴制基本瓦解,大批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而黑死病的肆虐,又让劳动力变得稀缺起来,农民们的收入不断上升。

以后就算随着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下降了,还有润殖民地这条路嘛。

所以马友夫根本不担心人口过剩,导致马尔萨斯陷阱啥的。

鼓励生育,是他的基本国策。

马友夫为农民们设计的新房屋,主屋两室一厅,还附带一个牲口棚,一个储物间,以及一个旱厕。

欧洲农民习惯了人畜混居的生活,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冬天可以靠牲畜的体温取暖。如今人畜分离以后,马友夫将华夏北方的土炕引入了住房中,并且将农民们惯用的壁炉炖锅,换成了中式灶台。

灶台与土炕通过烟道连接到一起,再修建一面火墙,就形成了一个节约燃料的高效率供暖系统。

入住了这种新式农舍的居民们,无不交口称赞,将其亲切的称之为“马友夫屋”,让侯爵大人无意间享受了一把苏穗宗的待遇。

鲁昂农民们要想获得一栋“马友夫屋”,条件也不苛刻。只要签订合同,承诺在当地定居十年以上,就有资格申请入住“马友夫屋”。这也是马友夫吸引自由农民来鲁昂定居的措施之一。

如果你不仅仅只是想要房屋的使用权,还想获得产权,也可以通过无息贷款的方式购买。

如果家庭中有男性参加了侯爵大人的军队,那么就连这点限制都没有了,可以立即分得一套大大改善居住条件的“马友夫屋”。

听了老者的介绍,玛丽公主连连点头:“侯爵大人的善举,一定能得到七圣的祝福。”

老者见这位漂亮又高贵的小姐在称赞马友夫,对她的戒心放下来一些,话也多了起来:“岂止是我们这样的小村庄处处修建起了‘马友夫屋’,像鲁昂这样的大城市,变化更大。入秋时我曾为了出售森林里捡的榛子,去过一次鲁昂。发现这座城市有了大变化。走在街上,几乎闻不到臭味,也看不到人畜的排泄物。城里的道路也变得更宽敞了,泥巴路全都铺上了石板,我听说还修建了一个叫做‘下水道’的东西。就算是巴黎,如今恐怕也比不上鲁昂了。”

玛丽公主自然知道这个时代的欧洲城市是什么德行。所以她大多数时候都住在乡下的宫殿里,很少前往城市。

虽然身为一位淑女,不好意思提起屎尿屁的话题,但玛丽小公主还是忍不住好奇的问道:“先生,鲁昂是如何变得干净又卫生,与其他城市大不相同的呢?”

“这是因为侯爵大人在鲁昂修建了许多公共厕所,并且组建了粪肥搜集小组和卫生监察队。这样一来,不仅让城市变得干净又卫生,我们农村也能够得到大量宝贵的肥料。”老者指了指不远处的院子。那里摆放着数个沤肥用的大木箱子。虽然寒冬也无法掩盖其中散发的隐隐臭味,让两位贵族小姐时不时掩鼻,但是对农民们来说,这就是来年好收成的保证。

第三百六十二章 城市干净又卫生

就像他们的东方同行一样,欧洲农民也很早就知道了,人畜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使用。但是相比华夏,粪肥在欧洲的紧缺程度更甚。

导致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以封建领主为主导的农村经济,与商人手工业者主导的城市经济,这两个体系没有完全融合到一起。

所以才会出现城市里人畜排泄物无人处理,导致环境污染,极大的影响了居民健康,而农村又长期处于肥料严重缺乏的情况。

相比在中央集权大帝国管理下,城镇与乡村早已融为一个经济体系的华夏,欧洲社会出现的这种弊病,只能归结于“体制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卫生与农村肥料的问题,马友夫采取了三个措施。

首先,设立足够数量的公厕,覆盖整个鲁昂市区,让市民们养成定点如厕的好习惯,不要兴致来了,裤腰带一解,就开始稀里哗啦。

为了让那些从小就开始随地便溺,没有受过教育,根本不知道“干净又卫生”是什么概念的普通市民,养成良好的新卫生习惯,马友夫组建了“卫生监察队”。

这支监察队由一文一武两个支队组成。“文支队”的成员主要从教会调集,通过宣讲巡演的方式告诉市民们,定点如厕不仅是七圣颂扬的美德,也是对抗瘟疫邪神的最佳手段。每在公厕拉一次屎,死后就距离天堂更进一步。

对于重视宗教生活的欧洲人而言,这个办法十分有效。经过卫生检查队的数次巡回宣讲以后,大部分市民都接受了新的卫生观念,将上公厕视作敬神的新途径。甚至,市民们还自发的为的公厕顶装上了象征七圣的十字架标志,再辅以熏香、蜡烛等装饰,让整个如厕过程,多了几分神圣感。

当然,宣传工作做得再好,也免不了有仍然喜欢随地大小便的冥顽不灵之徒。这种时候,就需要卫生检查队的“武支队”出马了。

这支队伍全部由身强力壮的汉子组成,其中不少还有军队服役经历。他们手持儿臂粗的木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巡逻,只要遇到了随地大小便的人,上去就是一阵乱棍。

马友夫也不清楚,自己这一招是参考了昭和正宗的精神注入棒,还是借鉴了三哥警察的先进经验,总而言之,效果相当不错。

解决了城市里的随地大小便问题后,还需要将各个公厕,以及居民家中粪桶里的粪便,搜集起来并转运到农村去。

马友夫将这个味道浓郁的任务,交给了卫生部。

掏运粪便虽然听上去是个肮脏又低贱的工作,但实际上利润相当惊人。要不然,华夏也不会出现“粪霸”这一具有黑社会性质的人物了。

虽然手头不缺钱,但马友夫也不想让这一份利润丰厚的产业,白白让给“有活力的社会组织”,而是将其视作一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另外,通过控制粪肥供应,还能够加强政府对乡村的控制力,可谓一举多得。

通过各项措施,如今整个鲁昂伯爵领内,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且因为粪肥供应量大大提升,明年的农业收成也十分值得期待。

在村子里听老者讲述了最近半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后,玛丽小公主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满足。她与侍女凯瑟琳告别了老者,骑上身价比整个村子都高的骏马,奔向鲁昂。

一路上,随处可见新开垦的平整田地,还有烧荒伐林留下来的痕迹。

这是马友夫大力执行吸纳流民的政策,所带来的结果。相比一年前,在英格兰统治下,愈发荒凉萧瑟的诺曼底,如今这幅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田园景象,可称得上繁荣安乐了。

在这些整齐的农田上,因为公务员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而一跃成为新任农业部长的雷诺·德·茹瓦尼先生,正在大力推广新的耕作方式。

此时法兰西农民们普遍采用的耕作方式叫做三田制。即一块田分成三个等份。一份春播,一份秋播,一份休耕。

而新任农业部长雷诺,开始推广的耕作方式,叫做“牧耕制”。这种耕作方式,是对三田制的改进。雷诺发现,在休耕的农田种植苜蓿的话,可以迅速恢复土地肥力。所以原本的三田制被他改进为“肥力最高的一份土地种小麦,肥力中等的土地种黑麦,休耕的土地种苜蓿”这种半牧半耕的轮种制度。

黑麦既可以作为人的食物,也可以用来喂养牲畜,苜蓿更是上好的饲料。采用新的牧耕制以后,农民们可以饲养更多牲畜。因此也获得的更多粪肥,又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让土地利用率和农民产出,大大提升。

雷诺上任之初,将自己的农业改革建议写成信寄给了马友夫。后者看过之后,才受到启发,想起了高中体育老师教授的生物知识。

随后,马友夫回信给雷诺,告诉他除了苜蓿外,豌豆之类的豆科植物,也有很强的固氮能力。

雷诺没有听懂“豆科”、“固氮”之类的专业词汇,只将其当做是“神秘的东方智慧”。不过马友夫的意思,他还是领会到了。根据侯爵大人的建议,雷诺开始在“牧耕制”的基础上,研发新的轮耕制,探究各种农作物最合理的耕种顺序,怎样才能让土地既保持高产量,又不损肥力。

说起这位新任农业部长雷诺先生,还有他的好友加尔蒙·德·图西,可谓是受到幸运女神眷顾的典型人物。

他们俩前往鲁昂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旅途中,与拉芒什侯爵大人有过一面之缘,后来通过了公务员考试以后,也持续受到关注,最终凭借各自的专业知识,一个成为了农业部部长,一个成为了航海部部长,可谓是一步登天。

不过雷诺如今已经开始大展拳脚,推行新的农业耕作方式了。而加尔蒙则遇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

位于科唐坦半岛的造船厂才刚刚开始修建完成,起码要半年以后,才能达到最高生产效率。而一艘卡拉克大帆船,即便偷工减料,也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建成。另外,侯爵府虽然四处用现金求购船只,迄今为止,也只有低地海商们看在侯爵大人的面子上,卖了两艘卡拉维尔帆船,还有一艘破旧的卡拉克帆船过来。

如今,整个航海部就围绕着这三艘或小或旧的帆船,进行各种改进试验,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抵达的“强大舰队”,做前期准备。

加尔蒙知道侯爵大人希望制造出一种能够搭载大量火炮,以远程炮击为主要作战方式,自持性超过桨帆战舰,适航性优于卡拉克帆船的新式战舰。为此,他以无与伦比的热情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几乎一直吃住在船厂。

倒不是加尔蒙喜欢007的牛马生活,只是因为他心中害怕。

当初他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在夜宿时讲了一个有关侯爵大人头衔太多的笑话,还被对方知道了。

虽然一番解释后,侯爵大人也没有为难他,但是加尔蒙事后越想越不对劲。

将拉芒什侯爵大人比作那位征服了半个巴尔干的奥斯曼苏丹,看起来好像是恭维,但问题是,那位苏丹最后的下场不怎么好,死在了刺客的刀下。

万一侯爵大人误以为自己是在诅咒他将死于非命,怎么办?

加尔蒙不知道马友夫根本不在意这种事情,反而陷入了自己吓自己的恶性循环中,于是只能拼命工作,希望用良好的表现来平息“侯爵大人隐藏的怒火”。

加尔蒙每天甘之如饴的享受着福报,在船只设计上,取得了极大进展。通过各种试验,他改进了卡拉克帆船,设计出了一种更加灵活,而且为炮战而生的新型战舰。

如果马友夫看到了他的设计,一定会说一句:“这不就是16世纪最流行的盖伦船吗?”

如今,三艘这种新式帆船,正在位于瑟堡的造船厂紧锣密鼓的建造当中,预计要一年半后下水。

加尔蒙希望能够为造船厂投入更多资源,尽快提高造船速度,为此他多次找到朱文尼尔。不过朱文尼尔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即便有马友夫全力投入造船业的命令在,也没办完全满足加尔蒙的需求。

科唐坦半岛是诺曼底地区传统的造船业基地,所以马友夫也将自己的新造船厂,设在了半岛最北端的瑟堡附近。

作为诺曼底总管,马友夫在这里拥有实质上的最高权力,各地的领主、市长们,也都非常配合他发展造船业的要求。

不过这种万事顺利的情况,在鲁昂伯爵领的第一届公务员考试之后,发生了变化。

当看到马友夫大肆提拔通过考试的人员,组建新的政府部门,并一步步强化统治以后,诺曼底的贵族们,有了危机感。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地方统治者名不正言不顺。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庄园、一座城镇、抑或一块男爵领的统治者,是因为在去年的战争中及时反正,领到了一张查理七世亲自颁发的委任状。

但是这些委任状授予的官职,既不正式,也无法世袭,随时都有被别人取代的危险。

第三百六十三章 反对侯爵专制的派系

这些贵族们,很担心马友夫将鲁昂伯爵领的公务员考试,推广到整个诺曼底地区,然后让受过良好教育,具备专业素养的文官,代替自己这样的传统封建领主。

于是,趁着马友夫远在普罗旺斯的时候,诺曼底的贵族们开始了抵制马友夫的统治,寻求扩大权力的活动。

他们开始对拉芒什侯爵的命令阳奉阴违,消极应对,这就是导致瑟堡造船厂生产建设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另外,这些贵族们也在积极联络外地贵族,想要共同对抗势力越来越大的拉芒什侯爵。

他们甚至连续派遣了七趟使者前往巴黎,向查理七世哭诉拉芒什侯爵的专制与蛮横,希望国王殿下能够收回“诺曼底王室总管”这个职位。

查理七世心中如何想的,无人可知。不过法王殿下也知道如今是十字军筹备的关键时刻,南方海岸线还面临着异界亡灵的威胁,所以直接回绝了诺曼底贵族们的要求。

不过这些人并没有放弃。

他们希望趁着勃艮第公主来访的机会,寻找到一个强援,逼迫马友夫扩大他们的权力,甚至授予其正式的贵族头衔。

这一批诺曼底贵族中的代表人物,是安布鲁瓦兹·德·蒙蒂洛。

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则是一位英格兰贵族,在百年战争中的大部分时候,整个家族的立场都是“投英法奸”。

只不过安布鲁瓦兹很聪明,或者说拥有特殊的横跳技巧。在意识到英格兰必将输掉战争,被赶出欧洲大陆以后,他立即向查理七世投诚。这位英语说得比法语熟练的先生,就这么摇身一变一,在法国成为了弃暗投明的典范人物。

也因为这个原因,查理七世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让安布鲁瓦兹当上了卡昂城的税务官。

卡昂是诺曼底地区仅次于鲁昂的第二大城市,在这里担任税务官,即便不搞贪赃枉法的把戏,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安布鲁瓦兹显然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卡昂男爵,让这座富裕的城市成为自己的世袭封地。

如果国王殿下不愿意将王室领地拿出来分封也无所谓,安布鲁瓦兹也可以去其他地方当男爵嘛。他相信,自己只要帮助查理七世完成了“削弱权臣马友夫的实力”这一伟大使命,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奖赏。

安布鲁瓦兹知道,单凭自己的实力,很难与拉芒什侯爵抗衡。不过他也不是没有强援。

奥尔良公爵查理一世在伦敦当俘虏的时候,安布鲁瓦兹就通过家族的关系,与这位瓦卢瓦王室的重量级人物结下了友谊,还娶了对方同父异母的妹妹。

虽然奥尔良公爵如今不论是威望还是实力,都大不如前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花园里赏景写诗,但他依然是一个强援。

安布鲁瓦兹向奥尔良公爵求援时,对方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还派出了一位得力的助手来帮助安布鲁瓦兹出谋划策。

马友夫趁人之危,从奥尔良公爵手中夺走了博蒙特伯爵领,后来在羊毛兵的处置方案上,双方又有冲突,所以安布鲁瓦兹对于大舅子的态度一点也不意外。

现在,他凭借卡昂税务官的职务聚敛了不菲的财富,还有一位公爵作为后盾,已经成为了这帮反对“侯爵专制”的诺曼底贵族的领头人。

这天晚上,安布鲁瓦兹带着自己的侍从阿尔芒,抵达了鲁昂,准备去参加为勃艮第公主举办的欢迎宴会。

身材健壮,五官俊朗的安布鲁瓦兹,今天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一出现在宴会上,就吸引了众多众多名媛的瞩目。

“阿尔芒,你觉得我看上去怎么样?”安布鲁瓦兹一边整理着华丽的礼服,一边问道。

“大人,您就像是骑士叙事诗中走出来的传奇英雄一样,无可挑剔。任何一位贵族小姐,都会被您展现出来的优雅风度所吸引。”

“那位勃艮第公主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