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无双马友夫 第238章

作者:睡到十三点

扎卡里亚愿意将摩洛哥的所有沿海省份都割让给十字军,换取和平——也就是当摩洛哥苏丹国改朝换代,从马林王朝换成瓦塔斯王朝以后,马友夫不得继续入侵摩洛哥领土。

在十字军的犀利攻击下,摩洛哥不断丢失领土。苏丹哈克二世对此无能为力,他的军队一次又一次失败,让所有摩洛哥人都切身感受到痛苦与耻辱。

越来越的人,开始怀疑马林王朝的正当性,并开始反对哈克二世的统治。

然后,扎卡里亚在适当的时候站出来,带领摩洛哥人民推翻腐朽无能的马林王朝,成为新的摩洛哥苏丹。

到时候,强大的十字军入侵者会摄于新苏丹的威势,不敢继续入侵,只能签订和平条约。扎卡里亚凭借这份功绩,也就能坐稳苏丹之位了。

这份剧本由马友夫和扎卡里亚联手编写,现在已经开始上演第一幕了。

目前看来,进展非常顺利,在瓦塔斯家族的帮助下,马友夫轻而易举的攻下了休达。接下来,有扎卡里亚这个内鬼在摩洛哥搞事,年轻的苏丹哈克二世不论是集结军队还是征收军需,都会遇到很大麻烦。

这将进一步削弱摩洛哥的军事实力,让十字军赢得更轻松。

“公爵大人,难道您就甘心只占据沿海吗?摩洛哥内陆的菲斯、马拉喀什都是富庶的大城市,阿特拉斯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南部塔菲拉勒特还有通向绿色非洲的沙漠商路。继续进攻,直至将摩洛哥全部占领,我们将获得难以置信的财富。即便换了一个苏丹,孱弱的摩洛哥军队也抵挡不住您的十字军。而且,我们和异教徒也没必要讲什么信用。”

迭戈向马友夫投降以后,屁股倒是变得极快,立马就坐到马友夫的位置,为他出谋划策了。

按照中世纪军事贵族的眼光来看,全吞异教徒的国家,将土地、人口、财富,全部据为己有,当然是收益最大,且理所当然的事情。

要不然,你发动什么十字军呢?

以七圣之名烧杀抢掠,才是十字军的醍醐味啊!

不过马友夫却有超越宗教桎梏的眼界与见识。单纯的掠夺,不可持久。依靠暴力压榨被征服土地上的民众,是效率极其低下的方法,而且极易引起反噬。

要在一块远离本国,而且在信仰、文化、地理环境都截然不同的地方建立有效治理,后世的大英帝国如何统治印度的,给了马友夫很多启发。

当然,昂撒人搞的牛油子弹之类缺德冒烟的事情他,肯定是不能做的。

不过,虽然北非穆赫兰教徒的武德可要比三哥强多了,但此时摩洛哥的局势,还真有点像莫卧儿帝国末期时的样子。

除了中央两大家族政治斗争越来越激烈外,摩洛哥的地方分离主义势力也越来越强大。

就拿休达南边距离不远的得土安,以及舍夫沙万两地的总督来说,就属于听调不听宣的地方实权派。

这还是在距离首都菲斯不远的地方。

在更遥远的南部,马拉喀什早已沦为柏柏尔部落联盟“欣塔塔”的自治领地。位于马拉喀什更南边的苏斯,一群穆赫兰神秘主义信徒宣布建立了神权统治的谢赫国,只在名义上奉菲斯的苏丹为宗主。还有塔菲拉勒特这个摩洛哥最大的绿洲地区,如今也由数个贝都因部落实行自治,垄断了该地区的金矿开采,并对撒哈拉商路征收赋税。

如此混乱的情况,最适合扶持代理人,分而治之了。

马友夫愿意遵守与扎卡里亚签订的条约,在他篡位成功之后,停止对摩洛哥内陆发起进攻,倒不是因为外交信誉之类的理由。

他要利用扎卡里亚这个工具,让信仰穆赫兰教的普通群众,对宗教祛魅。

当摩洛哥普通民众认识到,所谓两大宗教之间的矛盾,其实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压榨剥削他们的穆赫兰贵族,甚至要比外来的异教徒更凶残、更可恶时,宗教问题将不再是马友夫施行有效治理的最大阻碍。

马友夫相信,贪婪歹毒,为了得到权力并维持权力,不惜任何代价的阿布·扎卡里亚,一定能很好的帮助他达成目的。

等这位维齐尔篡位成功的时候,将面对一个刚刚经历大败,丢失全部沿海领土,商贸遭到重创,而且附庸国和地方总督们全都蠢蠢欲动的糟糕局面。他要想保住好不容易得来的苏丹之位,就得加大力度压榨民众,以维持足够的军事力量。

如果这些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的民众,看到马友夫治下的领地里,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生活得有尊严,相信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这些政治上的筹划,马友夫考虑已久,只不过他只会告诉少部分知情人。他不准备立即进攻摩洛哥内陆的公开理由,是因为军事因素而做出的决定。

“摩洛哥内陆多山干旱,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就算圣山带来的水资源形成了新的河流,也不会立即改变情况。在这种地方生活着大量民风彪悍的部落民,你应该知道他们有多难缠。要想征服整个摩洛哥,不是不能做到,而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耗费大量钱财,牺牲许多人命。”马友夫给迭戈解释道。

“突尼斯的穆赫兰联军仍然是个大威胁。我不可能在消灭敌人主力之前,将部队全都扔到广袤的沙漠和连绵的阿特拉斯山脉中去。”

迭戈点点头:“是我对胜利的贪婪,影响了基本判断。公爵大人,您的选择是明智的。我注意到,您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那么法兰西-勃艮第十字军最合适的战术,就是沿着海岸线推进,依靠舰队提供的补给以及猛烈的炮火支援,将一座座沿海城市攻陷。这样可以避免深入内陆,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和熟悉本地情况的穆赫兰军队进行战斗。这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避免当年哈丁战役的惨剧再次发生。此次前来突尼斯的几位穆赫兰君主,我认为才能都不亚于萨拉丁。”

第四百三十七章 势如破竹

东至苏尔特,西至伊夫尼的马格里布地区,只有沿岸的狭长土地足够平坦,而且属于地中海气候,最适合人类居住。往内陆延伸,则是干旱的沙漠、高原,以及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脉,难以承载太多人口。

所以只要占领了沿海菁华地区,那么这场十字军南征就赢了一大半。

马友夫制定的这个作战策略,既从发挥己方海军优势的角度出发,又稳扎稳打,不贪图最大战果,而且还能堵死其他两路十字军的进攻路线,独占胜利果实。可谓一举多得。

这次马友夫之所以将第一个目标选为休达,也是为了教训一下葡萄牙人。

自百年战争起,葡萄牙就跟着英格兰与法兰西敌对。后来就算战争结束了,为了独占制糖业的巨额利润,葡萄牙也仍然选择与马友夫为敌。台伯河会议召开的前前后后,若昂一世耍了多少花招针对自己,马友夫不说一清二楚,也心中有数。

马友夫不是睚眦必报的性格,不至于将葡萄牙得罪自己的事情全都记在小本本上,一有机会就死命报复。但是如果对方碰巧撞到自己的炮口上来,马友夫也不介意将对方的一切图谋,都轰得粉碎,让若昂一世好好品尝一下失败的苦酒。

如果葡萄牙人认时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与马友夫合作,共享航海技术以及探索情报,那么马友夫也夫能拿出征服摩洛哥的红利,分一些给他们。

否则的话,马友夫会让这个在伊比利亚半岛偏安一隅的小国见识到,什么叫欧陆强权。

进行一夜修整以后,第二天早上,易主的休达便恢复了秩序。

巴亚尔率领的一队步兵,在早晨收复了蒙特安耶拉山上,被穆赫兰教徒占领的堡垒,不但缴获了许多异教徒的武器和旗帜,还救出了许多葡萄牙俘虏。

只不过在这场异常顺利的堡垒收复行动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交易,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下午,昨夜参加战斗的一个军团,驻守在休达修整。而其他部队,则乘上战舰,一分为二,分别向南方的得土安以及西边的丹吉尔进发。

其中进攻丹吉尔的分舰队,由马友夫亲自率领。

5月21日上午,丹吉尔被攻占。

由于火药产量不足,所以马友夫的舰队装备的东风二型火箭,在进攻休达的战斗中,就已经全部消耗完了。在丹吉尔登陆战中,十字军舰队并没有再现那种摧枯拉朽的火力打击。

这让迭戈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按照马友夫的说法,在很长时间内,他恐怕都是唯一体验过火箭洗地的将领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在强有力的舰炮支援下,十字军仍然轻松的攻下了丹吉尔。

这座城市历史悠久,公元前十世纪,腓尼基人就在这里建立了殖民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丹吉尔一直是连接大西洋与地中海,欧洲大陆与非洲大陆的重要枢纽。

占领了这里,征服摩洛哥的战争,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

经过两日修整后,马友夫继续向南进攻。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布雷格雷河右岸的塞拉城。

准确的说,应该是布雷格雷河右岸的塞拉,布雷格雷河左岸的拉巴特,以及稍南方的特马拉,这三座城市组成的城市群。

这个区域拥有摩洛哥境内罕有的平原地带,而且还有布雷格雷河流过,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拉巴特还是后世摩洛哥的首都。

只不过现在,拉巴特的名气还没有一河之隔的塞拉大。

那里是臭名昭著的柏柏尔海盗在摩洛哥最大的避风港。海盗们时常从这里出发,劫掠葡萄牙与卡斯蒂利亚两国的海岸线。

历史上,塞拉接纳了被西班牙驱逐的异教徒后,海盗事业愈发兴旺发达,通过劫掠大西洋上的欧洲船只,赚取了大量财富,甚至一度独立,成立了海盗共和国。

只不过如今在马友夫的打击下,这座海盗天堂要被提前扼杀在摇篮中了。

马友夫的舰队抵达塞拉时,港口里只有寥寥四艘海盗船。大部分海盗都受到伊斯玛仪的感召,嗯,准确的说,是拿到了丰厚的酬金,所以早就集结到突尼斯港,为穆赫兰联军效力了。

而剩下一些“放荡不羁爱自由”,不愿受管束的少数派海盗,如今则沦为了十字军舰队火炮下的靶子。

这些手上沾满了平民鲜血,而且桀骜不驯的海盗,马友夫也没兴趣劝降,直接下令轰烂喂鱼。随后,舰队掩护陆军登陆,将塞拉攻占。

到了5月25日的时候,塞拉、拉巴特、特马拉这三座城市,全都落入了马友夫手中。另一路军队,也顺利的与勃艮第十字军在梅利利亚城下会师,想必最迟不过三天,就能将这座城市攻下。

因为瓦塔斯家族从中作梗,此时摩洛哥苏丹才开始匆匆忙忙的集结部队,并召集部落酋长们,要求一同出兵击败七圣教入侵者。

战事如此顺利,马友夫却没有选择继续进攻。

连续数天的高强度作战,虽然伤亡不大,但是士兵们已经十分疲劳了,各种物资,尤其是海军的火药和炮弹,消耗十分巨大,急需补充。

马友夫将一半舰队派回马赛运输物资,另一半舰队驻扎在丹吉尔,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并保护奥兰到拉巴特的海岸线。

至于陆军方面,他自己指挥的法兰西十字军,除了在各处沿海城市留下必要数量的守军外,主力则驻扎在拉巴特。

从这座城市往东,有一条平坦顺畅的大路通向梅内克斯,然后是摩洛哥现在的首都菲斯。马友夫预计,摩洛哥苏丹哈克二世集结了大军之后,将会以菲斯为起点,向西进发,在海米萨特与提夫莱特之间的平原上,与十字军进行决战,以发挥己方柏柏尔骑兵众多的机动优势。

马友夫准备遂了对方的愿,以一场以逸待劳的大决战,来摧毁摩洛哥最后的抵抗力量,并为摩洛哥马林王朝最后一位苏丹,送上一程。

至于勃艮第十字军,马友夫给他们的命令就是驻守奥兰,暂时按兵不动,提防突尼斯方向有可能出现的穆赫兰联军。

只不过好大喜功的菲利普三世不一定会听从这个命令。马友夫给他的建议就是,如果实在是忍耐不住,那就去进攻特莱姆森吧。如果能够一战而定,抓住特莱姆森苏丹,那也是大功一件。只不过里什蒙元帅率领的那一部分法兰西十字军是不能动的,菲利普三世要发起进攻,就只能动用自己的勃艮第十字军。

将军事上的事情安排妥当以后,马友夫就开始着手安定地方,推行新的制度。

……

法兰西-勃艮第十字军在马格里布的军事行动如火如荼,势如破竹。而正在塞维利亚,与卡斯蒂利亚国王一起,准备为即将出征的伊比利亚十字军送行的若昂一世,直到五月25日,才收到了大海对面的最新战况。

“胡安,我的朋友,看看我们的大军!那盔甲闪亮的骑士,那如林的长矛,还有连成一片,比天上云朵还要多的船帆!”若昂一世站在能够俯瞰塞维利亚港的山丘上,看着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亚的联军登船出发。

即便身心都已经老迈衰朽,此时看到这壮观的景象,若昂一世仍然心潮澎湃。

若昂一世的一生,历经坎坷,却又波澜壮阔。他以私生子的身份最终登上葡萄牙王位,开创了阿维什王朝,并将葡萄牙这个欧洲的偏远小国,带上了开拓海洋的正确道路,国力不断提升。

他治国有方,而且有三个出色的儿子,葡萄牙的未来将在他们的手中,越来越美好。如果生命走到尽头之前,若昂一世能够看到葡萄牙征服了海对面的死敌摩洛哥,那他就再也没有遗憾了。

不过人生哪有完美无缺的事情呢。

就在若昂一世准备向葡萄牙十字军的统帅,他的长子兼王国继承人杜阿尔特,进行最后的嘱咐时,突然有信使急匆匆的跑上山头来。

“殿下!殿下!不好了,休达失守!”信使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双手奉上一封沾有血迹的信件。

周围的几个人,顿时大惊失色,只有胡安二世依然兴致勃勃的数着港口里的战舰。

若昂一世撕开信封,将还夹杂着沙粒的信纸展开。

读完信件后,他脸色变得极为阴沉。

“5月21日,摩洛哥军队攻破休达城西的堡垒。此时,巴尔公爵的舰队恰好抵达。他击退了摩洛哥人,并接管了休达。”若昂一世将信递给杜阿尔特。

“哼,真是蹩脚的理由。”

“狗屁!肯定是赛里斯人背叛了我们,对休达发起偷袭!”

“该死的叛徒!他也敢自称是十字军?”

三位王子陆续看过信件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休达的传讯术法阵恐怕在开战之初,就被破坏了,所以我们到了今天,才收到这个消息。也不知道四天过去了,摩洛哥的战况如何。”若昂一世面露忧色。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三位王子

“父亲,三四天时间,法兰西人又能做什么呢?他们恐怕连丹吉尔都攻不下。我记得丹吉尔有三千守军,而且因为遭受过我们数次攻击,那里的城墙也修建得高大坚固,法兰西人不可能轻易攻下这座城市。”若昂一世的二儿子佩德罗说道,“我们可以趁着丹吉尔之战吸引了摩洛哥人注意力的时候,把目光放到南方,进攻拉巴特!”

只要攻下拉巴特,就打开了向东通往菲斯的道路。如果胆子大,运气好,说不定能直捣黄龙,将还没反应过来的哈克二世擒获,一举灭亡摩洛哥苏丹国。

不过三儿子亨利并不同意二哥的建议。他摇摇头,说道:“哥哥,你恐怕低估了法兰西军队——准确的说,是巴尔公爵的军队。在海军的支援下,恐怕他们很快就能击败对火器认知极度落后的摩洛哥人。”

佩德罗王子不服气道:“我亲爱的弟弟,你或许忘了,我的见识与经历远比你丰富。欧洲哪个大国我没去过?在波西米亚,我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肩作战,见识过胡思异端的车阵。我也去过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曾与奥斯曼苏丹共饮美酒,了解过从赛里斯传来的原版火药武器。在我看来,那些黑色粉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运用于实战中时,还有相当大的缺陷。”

“哥哥,您见识广博,能言善辩,辩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家,擅长与不同信仰文化的贵族阶层打交道。”亨利王子说道,“但是,这也是你的局限性。你无法将目光看向下方,了解在烂泥地里打滚的士兵们,亲身体验到的战场变化。你与博福特大主教交好,或许知道巴黎之战后英法两国签订合约的每一个细节。但是你并不知道,双方在这场战役中投入的新式大炮,有着怎样颠覆战场认知的表现!”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法兰西人的火炮,已经成了足以决定战争胜负的强大力量。而且,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巴尔公爵在诺曼底建立了规模极大的军械制造业。如今法军的火炮,恐怕又和去年有了不小的变化。我们决不能轻敌!”

“法兰西的炮兵再厉害,难道人人都媲美能扔火球术的法师吗?”佩德罗王子反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