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无双马友夫 第242章

作者:睡到十三点

不过虽然今晚经历了一场失败,菲利普三世却没有沮丧。

击退了袭击者之后,菲利普三世与两位伊比利亚客人一同返回军营。走在山间小路上,他说道:“两位不用担心,那些异教徒就算依靠小聪明取得了一些战果,也只是溺死前的徒劳挣扎而已。我的军队在质量和数量上,依然占据着绝对优势,而且补给充足。这一次,我会增加一倍火炮数量,争取在一个星期之后,结束战斗!”

看着财大气粗的勃艮第公爵这幅信心十足的样子,佩德罗和阿尔瓦罗也只能连声附和。

抵达军营后,在菲利普三世居住的巨大豪华帐篷里,举办了一场欢迎宴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档次一点也不低。众人在战争前线享用到的美食,丝毫不差于第戎和巴黎。

佩德罗与阿尔瓦罗,再次对菲利普三世的富有程度,有了新的认识。

酒过三巡,三人也渐渐聊开了。菲利普三世摇晃着酒杯,说起两个伊比利亚人最关心的话题:“佩德罗,你放心。就算只是为了让伊莎贝拉开心,我也会答应你们的请求。”

菲利普三世已经死了两位妻子。他和葡萄牙公主的第三次婚姻,是典型的老夫少妻配。虽然情人很多,但是他对这个妻子还是很喜欢的。

佩德罗顿时喜形于色。

“只要我们三人联手,一定能够让巴尔公爵让步,拿出更多的利益来。”菲利普三世继续说道。

虽然他和马友夫无论公私都有着良好的关系,未来还会成为翁婿,但是关系到重大利益时,依然有自己的打算。

十字军南征之前,马友夫、查理七世、菲利普三世的分赃密会上,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达成的协议是,法兰西十字军拿摩洛哥,勃艮第十字军拿特莱姆森。

这个方案,菲利普三世虽然在当时同意了,但事后却越想越觉得自己吃了大亏。

无论是人口、面积、富庶程度,摩洛哥都要远强于特莱姆森。菲利普三世觉得,为什么两国十字军都是两万人,你却拿大头,我只能拿小头呢?

菲利普三世刻意忽略了马友夫手中那支强大海军的作用,越想越觉得不公平,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在十字军南征中获取更多利益。

现在,远道而来的两位伊比利亚客人,简直是给他带来了一份大礼。

“葡萄牙的七千人,还有卡斯蒂利亚的一万人,再加上勃艮第的两万人,如果能够再将布列塔尼人拉拢,我们就有四万多人了!如此兵力,已经是法兰西人的两倍,足够和马友夫坐到谈判桌上,重新进行利益分配。”菲利普三世排着胸脯说道。

葡萄牙人陆战实力不强,但是有一支精悍的海军。卡斯蒂利亚人则不用说了,他们拥有一支经过再征服运动洗礼的强军,论战斗力,在整个欧洲都排得上前列。

菲利普三世的预想是,在攻陷特莱姆森以后,继续挥军东进。趁着摩洛哥苏丹的主力,与马友夫在拉巴特以东的平原上对峙时,直捣菲斯。最终,将摩洛哥的内陆领土,以及南方的三个附庸国,一起吃掉。

当然,在西进之前,还是要与马友夫达成新的利益分配协议,让对方止步于现在占领的摩洛哥沿海领地。

第四百四十四章 摩洛哥无战事

接下来的三天里,特莱姆森攻城战不温不火的进行着。在没有大炮的情况下,菲利普三世组织了两次强攻,却没有任何战果,于是便干脆彻底放弃了进攻,只是开始加固营寨,以防被偷袭的事情再次发生。

看样子,在新的大炮运抵之前,菲利普三世是准备贯彻围而不攻的战术了。

佩德罗与阿尔瓦罗,每天就是陪着菲利普三世吃吃喝喝,聊一聊文学艺术。在觥筹交错,谈天说地间,三方的小圈子似乎愈发的稳固了。

佩德罗也就罢了。作为长期在一线指挥战斗,还是骑士团首领的阿尔瓦罗,却对眼下的局面有些担心。

毕竟,他虽然很喜欢在床上和男人击剑,但是也很擅长在战场上与敌人击剑。

“公爵大人,我们一直在特莱姆森城下浪费时间,万一其他地方的局势发生剧变,该怎么办?比如奥兰港以东,万一穆赫兰军队越过了贾扎伊尔,向我们进攻了,要如何应对?”阿尔瓦罗问道。

“不用担心,只要守住了海岸线的狭长平原通道,奥兰就是安全的。里什蒙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有他守城,就如同巨龙看守自己的宝库一样,不会有任何问题。更何况,我们还有海军支援,因为山地作战而空余出来的炮兵部队,也可以拿来强化城防。”

阿尔瓦罗本来想说,穆赫兰人兰的舰队也不弱,尤其是在吸收了大量巴巴里海盗投靠以后,光以规模而论,甚至要比马友夫的舰队大得多。双方主力决战的话,胜率大约是六四开。但是现在,驻泊在凯比尔港的,只是一支分舰队,这个情况可不乐观。

只不过看菲利普三世信心十足的样子,并不将穆赫兰人的威胁放在眼中,他只能再换一个角度劝说这位勃艮第公爵,希望他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就算付出一定伤亡,也要尽快攻下特莱姆森。

他说道“公爵大人,那么摩洛哥方向呢?按照我们的计划,摩洛哥内陆地区,尤其是菲斯、梅内克斯、马拉喀什这些富裕的城市,是必须要攻占的。但是若在特莱姆森浪费太多时间,被巴尔公爵抢先了怎么办?”

菲利普三世带着微笑,喝了一口穆赫兰人特产的椰枣酒,才慢悠悠说道:“这一点,你更不用担心了,阿尔瓦罗阁下。摩洛哥人的主力正在西部沿海平原,与马友夫全力对峙,等双方集结完全部兵力,再打一场大会战,决出胜负,起码要一个月时间。那时候,我们不但已经拿下了特莱姆森,而且就连西边的乌季达也一并拿下了,可以直接向菲斯进攻。”

见阿尔瓦罗还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菲利普三世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放心吧,阿尔瓦罗阁下。既然大家都是利益一致的朋友,我也不介意告诉你。早在梅利利亚被攻陷以后,我就在那里安排了一支特殊的部队,总共三十人,全部由职业者组成。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游侠和德鲁伊,具有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这些人一路南下,分散在阿特拉斯山区,对摩洛哥苏丹国的动向,进行着严密监视。没有什么情报能够逃过我的耳朵,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那我就放心了。”阿尔瓦罗有些言不由衷的说道。

菲利普三世的这支特殊部队确实厉害,但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没办法完全监视从菲斯到乌季达之间的广阔地区。他们得到的情报,肯定片面且碎片化,到底有多准确,能不能准确反应大局变化,还要打个问号。

阿尔瓦罗满腹担忧的时候,得意洋洋的菲利普三世,立即就被现实打脸了。

只见一位侍从突然走进杯盘狼藉的大帐篷,对菲利普三世汇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巴尔公爵马友夫已经抵达了本塞克兰,最多还有两个小时,就会抵达特莱姆森前线。”

“啊?”菲利普三世大吃一惊,就连手上镶满宝石的黄金酒杯,都摔落在地。

“巴尔公爵怎么在最关键的时刻抛下前线战事,到这里来了?”他大为不解。

报信的侍从说道:“呃,具体情况属下也不知道,只不过听巴尔公爵大人与随行骑士的谈话,他们似乎已经取得了对摩洛哥苏丹的决定性胜利。”

“不可能!哈克二世好歹聚集了一万多人的部队。再加上从南方赶来的部落援军……据我所知,他在梅内克斯总共拥有两万大军!摩洛哥人不但有数量优势,而且占据地理优势,决战的地方是适合柏柏尔骑兵发挥的干旱平原。怎么就这样败了呢?”

“我在巴尔公爵的队伍中,看到了许多摩洛哥俘虏,其中有不少都是衣着华丽的贵族。这场胜利应该是真的吧……”侍从又说道。

他不知道自己的话又无意间打了菲利普三世的脸,被自己的君主瞪了一眼,赶紧缩着脖子退出帐篷。

帐篷里的气氛有些尴尬。

最后还是佩德罗打破了诡异的宁静:“公爵,还有阿尔瓦罗阁下,我们准备一下,先去迎接巴尔公爵吧。他没有留在奥兰,而是带着一批摩洛哥俘虏来特莱姆森前线,肯定有其他的想法,我们要小心应对。”

“感谢您提供的中肯意见。”菲利普三世点头道。

也不怪他有些惊慌失措。毕竟之前和伊比利亚人密谋的,都是联合起来坑老朋友的勾当,现在老朋友突然杀到,自然要担心,那些小心思会不会败露了。

心怀忐忑的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特莱姆森城外的勃艮第军营,总算迎来了马友夫的队伍。

菲利普三世打量着自己未来的女婿,发现在炎热的南方征战一个多月后,马友夫肤色黝黑了一点,不过人依然精神饱满,身体健康,即便在崎岖山路跋涉了一天,也没有露出疲态。

“晚安,菲利普。”马友夫下马走到勃艮第公爵面前。

双方进行了问候以后,马友夫又看向一旁的两位伊比利亚人:“很高兴见到科英布拉公爵,还有阿尔瓦罗阁下。”

双方走进大帐篷里,坐定。菲利普三世又命令仆人重新上了酒菜瓜果。

续摊的宴会进行过半之后,菲利普三世才向马友夫问起最关心的问题:“朋友,你为什么突然前来特莱姆森?”

“当然是因为摩洛哥的战事,已经全部结束了。”马友夫两手一摊,理所当然道。

在一个星期前的提夫莱特会战中,摩洛哥苏丹哈克二世御驾亲征,率领大约两万军队,与十字军加上皇协军,总共一万一千人的军队,展开了正面决战。

摩洛哥军队虽然有着骑兵优势,但是在法兰西的炮兵和火枪面前,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哈克二世企图利用己方对地形的熟悉,还有柏柏尔骑兵的机动性,对十字军发起偷袭,但是因为马友夫在军中配置了热气球,所以这个企图也落空了。

最终,经过一天厮杀,马友夫一方损失了两百多十字军士兵,还有约五百皇协军。而摩洛哥军队伤亡超过四千,被俘三千,其他军队在混乱的撤退过程中,基本上全部溃散了。就连苏丹哈克二世本人,在逃回菲斯的路上,也被乱军截杀,最终死在了一处无名小山谷里。

当然了,这是对外宣称的苏丹死因。马友夫估计,对哈克二世下手的,恐怕是维齐尔阿布·扎卡里亚的手下。

哈克二世的遗体被运回菲斯后,扎卡里亚举行了盛大葬礼,然后当众宣布,孱弱的马林家族一系,已经没有资格保护摩洛哥了,瓦塔斯家族才应该登上摩洛哥的权力顶峰。他阿布·扎卡里亚,要立即登基为摩洛哥苏丹,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关头,肩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

这种赤裸裸的篡权行为,自然遭到了许多贵族保守派的反对。

扎卡里亚也不客气,当即上演了一出“摔杯为号,刀斧手齐出”的戏码。

这场血色葬礼过后,肃清了菲斯反对派的扎卡里亚,初步稳住了国内局势。随后,他派遣大儿子率兵前去梅内克斯驻守,以抵御十字军的进攻。

不过暗地里,他却向马友夫写了一封书信,准备议和。

于是,十字军前锋部队在梅内克斯进行了一次象征性攻城后,便撤回了西部平原地区。

扎卡里亚立即对外宣布,自己抵御住了十字军的入侵,取得大胜。

通过这场“胜利”,扎卡里亚进一步建立了苏丹权威后,便公开了议和的打算。

虽然有一部分贵族对新苏丹放弃丢失的沿海领土,与十字军议和的行为,表示了反对和愤怒。但是此时摩洛哥国内局势混乱,国力孱弱,南方的附庸国纷纷开始谋求独立,根本没能力与十字军再战。

扎卡里亚许诺,议和只是暂时的。只要摩洛哥恢复了元气,再有来自其他穆赫兰国家的支援,就一定撕毁合约,与七圣教侵略者再战。

如此一来,扎卡里亚总算是安抚了国内民心,与马友夫签订了早就在私下拟好的和平协议。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一天攻城

合约一共有三个条件。

首先,摩洛哥苏丹国每年进贡十万杜卡特给马友夫,作为保护费。

其次,扎卡里亚允许南法兰西贸易公司的商人进入摩洛哥苏丹国,从事商贸活动,并且在税收上给与50%优惠。

最后,禁止摩洛哥苏丹国的贵族们,对治下农民采取人身禁锢措施。摩洛哥人有自由迁徙的权力。

乍看之下,这三个条件都不算很过分,没有触及摩洛哥统治阶级的核心利益。比起以前十字军侵略者,动辄要求改变信仰,以及吞并土地的做派,要好很多。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三个条件其实一环扣一环,设下了一个让扎卡里亚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的陷阱。

每年十万杜卡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以如今摩洛哥的国力,也得努力一下才凑得出来。而扎卡里亚这位新苏丹,自己享受权势带来的荣华富贵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自掏腰包支付这十万杜卡特呢。他必然会通过加大压榨摩洛哥人民的办法,来填补亏空。这会大大增加普通摩洛哥人的税收负担。

允许南法兰西贸易公司的商人进入摩洛哥,乍一看这是个促进商业活力,增进贸易的好办法。但是有了那50%的税收优惠,就不一样了。

有如此大的优势,再加上有南法兰西贸易公司这个庞然大物作为后盾,来到摩洛哥的欧洲商人们,将很快击败击他们的穆赫兰同行,垄断整个摩洛哥苏丹国的市场。到时候,50%的税收优惠,就意味着扎卡里亚苏丹的商税,锐减了50%。

收入剧减以后,扎卡里亚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压榨摩洛哥平民。

而条约第三款落实了以后,那些被剥削得苦不堪言的摩洛哥民众,肯定会用脚投票,逃往马友夫统治的沿海城市。乡村荒废,人口大量逃往,又会进一步减少扎卡里亚的收入。并且那些利益受到损害的摩洛哥贵族,也会因此而怨恨新苏丹。

我们这些埃米尔,打不过有洋枪洋炮的欧洲人,还打不过你个篡位夺权的逆贼吗?

到时候,就有好戏看了。

等到摩洛哥苏丹国乱得不成体统时,马友夫就能够以救世主的姿态站出来,结束乱局。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一整套策略看上去是很高明,但是难道不嫌麻烦吗?

不过马友夫并不这样认为。

大英帝国在军事科技、生产力、社会组织度这三点拥有碾压性优势的情况下,面对一群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比后世江苏省还要散装一万倍的三哥,都花费了差不多两百五十年,才完全将之征服。

当然,你可以说印度人口多,距离远,要征服并完全统治的难度很大。但是整个马格里布地区的面积(包括撒哈拉地区)要比印度更大,而且面对的穆赫兰教徒,武德也远比三哥充沛。再加上此时欧洲的文明程度与穆赫兰世界相比,只能说各有千秋,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马友夫想要征服整个马格里布地区的野心,用“鲸吞”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既然目标定得那么大胆,那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自然要反其道而行之,格外小心谨慎才行。

总而言之,已经稳定了摩洛哥的局势,只需要尽管其变,等待事态发展的马友夫,留下一部分驻军控制各个摩洛哥沿海城市之后,便返回了奥兰。

发现菲利普三世仍然在磨磨唧唧的围攻特莱姆森,马友夫决定亲自出手,帮他一把。顺便也和葡萄牙及卡斯蒂利亚的国王特使谈妥联盟条件。

然后大家同心协力,聚集好全部力量,与穆赫兰主力决战,攻占突尼斯。

听到马友夫说明了来意后,菲利普三世有些为难的说道:“马友夫,根据我们的协议,特莱姆森苏丹国应该交给勃艮第军队……”

“这确实是法勃十字军在出征前达成的协议。但是您不要忘了,我们的协议中还有其他条款……”

根据协议,法兰西进攻摩洛哥,勃艮第进攻特莱姆森。这其实就是双方划好的势力范围。但是协议后面也有补充条款:如果有哪一方进攻不利,延误了战机,并有可能影响全局战略,那么另一方就有权接过进攻任务,以尽快结束战斗。

菲利普三世的勃艮第军队,已经在特莱姆森城下顿足了几个礼拜,而且由于现在缺少大炮,还无法发起进攻。若是等新的大炮运到了,再继续进攻,那么这场攻城战要结束,起码得延宕到七月份去了。

那时候,恐怕穆赫兰圣战军都已经打到休达去了!

马友夫不能允许两万勃艮第大军一直在特莱姆森城下浪费时间。

菲利普三世也知道自己理亏,还想要争辩一番:“我的朋友,我已经在特莱姆森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再留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能攻陷这座城市!”

“好吧,公爵。明天,我会向特莱姆森发起一次进攻。如果没有成功,那么进攻这座城市的权力,仍然是你的。只不过你必须在两个星期之内结束战斗,不能再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