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无双马友夫 第244章

作者:睡到十三点

“呃……”马友夫觉得,这个剧情好像有些熟悉啊。

无论是好(四声)人妻还是当权臣,他似乎确实在向曹丞相靠拢,但是也不能连曹某人的错误也一起犯了吧?

敌人刚刚投降,就进驻对方的城市,然后还去睡人家婶婶……

要素过多,不得不防。

见马友夫面露古怪之色,在他旁边小口小口品尝蜜渍橄榄的安雯,不由得轻哼一声,撇了撇嘴。

“啊哈哈,公爵大人您有美人相伴,我是多此一举了。”艾哈迈德一世哈哈一笑,没有再提这话茬,不过也没有因为自己卖婶求荣的行为,而感到丝毫难堪。

“殿下,我们还是来聊一聊正事吧。您对入股南法兰西贸易公司有没有兴趣?”马友夫看了看身旁的精灵少女,转头一本正经的对艾哈迈德一世说道。

虽然他与安雯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关系,但好歹在圣米歇尔山的幻境里,也有过许多次比现实更真实的肌肤之亲。

他虽然不是什么忠贞不二的好男人,但也不至于当着安雯的面去勾三搭四。

艾哈迈德一世虽然对战争和政治不感兴趣,但是对赚钱还是很有兴趣的。他对于马友夫掌控的两家日进斗金的贸易公司,略有耳闻,虽然不清楚“公司”这种新兴商业组织是如何运作的,但是如果能掺一脚进去,以后靠股东分红过完吃喝不愁的下半生,也是美滋滋的好事。

马友夫将公司的运作方式,以及股份制的原的理,给艾哈迈德一世介绍了一番,然后说道:“怎么样,殿下,有兴趣入股吗?成为股东,您就有机会与法兰西国王等大君主同席谈笑,没人会因为信仰不同而敌视您,您的生活也会更加安稳。”

艾哈迈德一世十分心动。他犹豫道:“可是,我手头的钱并不多,如果购买了股票,恐怕吃饭都成问题。”

像你这种经常都要整烤骆驼吃,还养着十几个嫔妃几十个孩子的花钱方法,手头没个几万杜卡特,确实吃饭都要成问题……

马友夫腹诽了一番生活奢靡的特莱姆森苏丹,说道:“不一定要现金,您也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将土地租赁给南法兰西贸易公司开发,您的收益肯定比单纯征收农业税要高。”

因为那座圣山的关系,特莱姆森境内多出了一条横贯整个阿特拉斯高原的大河。这条大河与其众多支流,在高原上造就许多水源丰沛的河谷平原。

这些新出现的优良耕地,自然属于苏丹所在的扎耶尼家族。

然而以特莱姆森苏丹如今对国家的虚弱掌控力,根本没能力调动人手去开发那些新土地。那些多出来的耕地,要么撂荒,要么被其他贵族或者部落悄悄进行开垦。

如今有“好心的”欧洲人来帮忙开发土地,自己只需要坐着收钱就行了,艾哈迈德一世自然求之不得,听了马友夫的提议后,满脸写着“我愿意”这几个字。

就差没有振臂高呼“能做巴尔公爵的狗,就是我最大的荣幸”。

马友夫要收狗,也不是来者不拒的。艾哈迈德一世平庸而且没有野心,正是最好的人选。相对而言,摩洛哥那个篡位上台的新苏丹扎卡里亚,马友夫就不会考虑。

另一边,菲利普三世与两个伊比利亚人,看着马友夫和艾哈迈德一世相谈甚欢,却无心享受宴会。

佩德多对菲利普三世说道:“公爵,如今特莱姆森城落在了巴尔公爵手中,你的计划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必须要另外想一个对策。”

“是啊。现在巴尔公爵占尽优势,在谈判的时候,我们更要团结起来,与他进行交涉。”阿尔瓦罗一脸严肃道。

谁知道菲利普三世早就没有之前信心十足,意气风发的态度。

他狠狠的喝了一口酒之后,醉眼蒙眬的打着哈哈说道:“什么对策?什么团结?两位不要产生误会。我和巴尔公爵是牢不可破的盟友,一直都是合作共赢的典范,怎么能为了些许利益,来相互算计呢?”

菲利普三世勾住两人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不过我也不想亏待伊莎贝拉的家人,所以就给你们一些忠告吧。

巴尔公爵并不是一个对朋友苛刻吝啬的人。在谈判中,只要你们对自己能够提供什么,以及想要得到什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相信双方一定能够达成双赢的协议

另外,那个赛里斯人有着如海洋般广博的智慧,还有着来自神秘东方的各种绝妙主意。两位只要别妄想着依靠小聪明,从巴尔公爵身上谋取不该有的利益,就可以了。只要表现出诚意,他一定不会让两位后悔的。”

佩德罗和阿尔瓦罗面面相觑。

这话怎么听着似曾相识,和之前马友夫的两个情人给予他们的建议,不是一模一样吗?

阿尔瓦罗觉得,如果菲利普三世不是又老又丑,而是个像费尔南多一样的美少年,他肯定得怀疑,这厮每天晚上是不是都要穿着女装爬上马友夫的床了。

当然,这种以基佬之心度直男之腹的猜想,只是个笑谈而已。

证据就是,马友夫回到奥兰港以后,每晚都由薇拉和玛格丽特轮流陪伴,那从卧室里飘荡出来的女性欢愉之声,听得屋外随侍的女奴们,一整晚都面红耳赤,双腿发软。

不过马友夫可不是彻底躺平的艾哈迈德一世。虽然夜夜笙歌,他也没有将公事抛下。

在奥兰港的总督宫里,通过菲利普三世的斡旋,他与葡萄牙国王特使佩德罗,以及卡斯蒂利亚特使阿尔瓦罗,签订了十字军同盟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葡萄牙与卡斯蒂利亚的十字军,将全部服从马友夫的指挥进行作战。最终目标是击败穆赫兰圣战联军,将整个马格里布地区征服。

葡萄牙方面与马友夫达成的协议有以下三点。

葡萄牙将丹吉尔以十万杜卡特的价格,卖给马友夫。只不过这笔钱将由双方共同的朋友,爱好和平且慷慨大方的菲利普三世来支付。

这样一来,马友夫攻占葡萄牙领地的过节,双方算是就此揭过了。

马友夫允许葡萄牙贵族及王室,入股南法兰西贸易公司。葡萄牙商人也可以在马格里布、诺曼底、普罗旺斯地区进行经商投资活动。如果开设造船厂的话,还有一揽子的税收优惠。

这个时代,在诸多欧洲国家中,造船技术最发达的就是葡萄牙和威尼斯两家。只不过葡萄牙擅长制造适航性好的远洋帆船,而威尼斯人擅长制造在地中海航行的桨帆船。

知道未来发展趋势的马友夫,自然更看重引进葡萄牙的造船技术。

最后一个条款,则是葡萄牙必须与马友夫分享全部航海技术,并且公开迄今为止的海图。双方合资成立一家“非洲贸易公司”。以后,双方对南方大陆的探索活动,都必须以非洲贸易公司的名义进行。所发现的新领土,通过贸易赚取的利润,都要按照双方在公司中占据的股份比例来分配。

初创之时,非洲贸易公司的股份是马友夫六,葡萄牙四。

对于最后这一个条件,佩德罗其实是犹豫了很久才答应的。他甚至反复向里斯本去信,与哥哥和弟弟进行了长久讨论,才最终拍板。

三兄弟最后之所以答应这个条件,是因为在海外探索方面,葡萄牙虽然占据了先发优势,但自身体量实在是太小了。在参观过法兰西海军的旗舰鲁昂号以后,佩德罗就知道,在船只的设计与建造技术上,法兰西人已经快要追上来了。

背靠法兰西,拥有近两千万人口作为后盾的马友夫,绝不是人口只有一百来万的葡萄牙可以抗衡的。

有马友夫这个目光看向大海的聪明人来制定策略,在体量上碾压葡萄牙的法兰西,肯定会很快抹平双方的差距,最终在海外探索方面后来居上。

若是对方手再黑一点,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将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一个个攻占了,葡萄牙又能有什么反制措施呢?

打又打不过,遏制又遏制不了,那最好的选项就是加入对方咯。

仔细考量以后,若昂一世的三个儿子,被称为“杰出一代”的杜阿尔特一世、佩德罗、亨利三人,达成一致意见,答应了马友夫的第三个要求。

相比葡萄牙,马友夫与卡斯蒂利亚签订的盟约,就比较简单了。

卡斯蒂利亚会派出一万士兵参加十字军。而在十字军南征彻底胜利后,法兰西海军与陆军,将帮助卡斯蒂利亚吞并格拉纳达,彻底为再征服运动画上句号。

顺带一提,通过友好的协商,马友夫还是将特莱姆森城的所有权,转让给菲利普三世了。后者为此支付了二十万杜卡特。

好吧,如果算上购买休达的十万杜卡特,菲利普三世其实一下子花了三十万。

只不过对于不差钱的欧洲最富有君主来说,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有了特莱姆森城,他占领的其余特莱姆森城市,才能够被盘活。将来从中得到的收益,远超三十万杜卡特。

第四百四十八章 分化瓦解,以夷制夷

拿到满意结果的葡萄牙人和卡斯蒂利亚人,各自启程返回,准备将早已完成集结的十字军,投入到马格里布的战场上。

马友夫在基本占领了摩洛哥及特莱姆森两国以后,也开始进行调兵遣将,为下一阶段的战争做准备。

首先是普罗旺斯的六千十字军,现在已经完成了整训。马友夫将他们派往科西嘉岛,替换原本与亡灵海盗作战的部队。

这批部队已经在艰苦的环境中作战了较长时间,马友夫将把他们调回普罗旺斯进行半个月修整,然后再前往马格里布作战。

不过贞德依然会留在科西嘉岛。

她虽然是一面用来号召七圣教徒参加十字军的旗帜,但是本人对这种主动入侵他国的行为,并不是很热衷。尤其是听马友夫说过许多以前十字军造成的暴行之后,心中更是有一些抵触。

虽然她对马友夫表示理解,知道他为了达成更宏大的理想,必须要尽可能的扩充自己的力量,主动发起侵略战争是“必要之恶”。但是如无必要,她也只想在次要战场上发挥作用,而不想以侵略者的身份,踏上北非的土地。

对此,马友夫表示理解。谁叫她是自己心爱的女孩呢。

而且,将贞德留在科西嘉岛,也是必要的一步棋。有她在,不但能够保证普罗旺斯的稳定,对于那些觊觎那不勒斯的势力来说,也是个强有力的威慑。

贞德镇守后方,马友夫在马格里布才能高枕无忧,能够集中力量对付穆赫兰联军。

加上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亚的十字军后,刨除之前作战的伤亡,他手头的总兵力达到了七万人。

只不过总兵力是一回事,可动用的机动兵力又是另外一回事。

虽然他在摩洛哥和特莱姆森施行的都是比较温和的代理人统治,但是已占领土地上的叛乱风险,依然存在,而且概率不小。

七圣教和穆赫兰教相爱相杀了几百年,不论哪一方,都不可能对异族异教的统治者毫无芥蒂的完全接受。

马友夫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对已占领土地进行维稳,预防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叛军。

为此,他组建了一支地方治安部队,总人数两万两千人,由七千葡萄牙十字军、五千卡斯蒂利亚第十字军、三千摩洛哥皇协军、新招募的四千特莱姆森皇协军、两个直属于马友夫的营队组成。

其中,马友夫的两只营队,都是拥有三个步兵连队,一个骑兵连队,一个炮兵联队,火器装备率超过30%的精锐。每一个营队1500人,分别驻扎在丹吉尔与休达。这两座城市是扼守直布罗陀海峡的关键。就算其他地方在穆赫兰叛乱中丢失了,只要这两座城市在,那他依然在马格里布拥有战略支点,还有力挽狂澜的可能性。反之,那就可以说是前功尽弃了。

七千葡萄牙十字军和五千卡斯蒂利亚十字军,分别驻扎在拉巴特及特莱姆森城,作为主力威慑各路心怀叛逆的穆赫兰领主及部落首领。

至于皇协军的安排嘛……

四千特莱姆森皇协军派往摩洛哥,三千摩洛哥皇协军派往特莱姆森。他们的任务就是深入乡间进行日常巡逻,清缴小规模的叛军和盗匪。

这种以夷制夷的招数并不高深,但是会很有效。

另外,他特意将镇压地方反叛的任务交给葡萄牙人和卡斯蒂利亚人,也是另有打算的。

在控制了摩洛哥和特莱姆森以后,马友夫就着手通过南法兰西贸易公司的庞大商贸网络,开始宣传攻势。

他要告诉马格里布的穆赫兰民众,十字军其实并不是完全一体的。先进文明的法兰西人,就和野蛮嗜血的伊比利亚人不一样。

同样是攻占休达,葡萄牙人就烧杀抢掠,法兰西人就秋毫无犯——其实主要是马友夫早就给足了奖励,否则也不能指望中世纪的军人自觉讲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之后马格里布如果发生了叛乱,出兵镇压,手上沾满鲜血的,也是葡萄牙人和卡斯蒂利亚人,事后进行安抚,到处做善事的,则是法兰西人。

通过这一番操作,那些被镇压、被屠杀的穆赫兰人,只会将仇恨的目标指向葡萄牙人、卡斯蒂利亚人,或者是与自己同信仰但不同族的摩洛哥人、特莱姆森人。

再配合各种分化拉拢政策,他们将无法形成合力来反对马友夫的统治。

这种将不满与仇恨不断细分的手段,马友夫还是从后世的美利坚政治精英那里学来的。

投入了两万两千军队在维稳上面,前线能用于作战的兵力,还有五万人。

这个兵力显然不如穆赫兰联军,所以为了求稳,马友夫暂时没有主动进攻的打算。他在等另一路的德意志-意大利十字军的动作。

还有阿拉贡人。

反正马友夫已经在摩洛哥与特莱姆森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赚取的战争红利已经让每个人都满意了,就算最终无法达成攻占穆赫兰圣山的目标,也没所谓。

与之相反的是,几大穆赫兰强国组建的联军,如今还没有任何战果,只是坐视敌人占领了两个兄弟国家。此时那几位以“圣战”名义来到突尼斯的穆赫兰君主,肯定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

要不然,奥斯曼王子也不会带着本国军队西进,颇有点“独走”的味道。

而仍然待在西西里岛的神罗皇帝西吉斯蒙德,此时恐怕也处在烦躁不安的状态。眼看着法兰西人在马格里布攻城略地,德意志十字军却毫无寸进,他心中肯定不好受。

自诩虔诚的西吉斯蒙德,怎么能被一个半路改信的赛里斯人比下去呢?

而且,那些发放了大量“圣战贷款”的意大利银行家,也会催促西吉斯蒙德尽快出兵。枯坐只能亏钱,唯有和异教徒的战争,才能让这些贪婪的金融家赚到客观的利润。

时间站在马友夫一边。他只需要一边巩固战争果实,一边静待其他两方的变化,再做出应对即可。

来自伊比利亚的两位国王特使离开后,菲利普三世也带着他最爱的私生子去特莱姆森城了。在大战再启之前,他也想要尽快巩固一下胜利成果,免得到时候后院起火。

前线有里什蒙元帅和巴亚尔两人负责。这一老一少的搭配让马友夫很放心。他们采取稳妥的守势,根本不可能让奥斯曼军队攻破防线。

至于海军,有迅速成长起来的安德烈·多利亚负责,马友夫也不需要多担心。至少迄今为止,马格里布海岸线风平浪静,没有遇到巴巴里海盗的袭击。从欧洲往返的货船也平安无事,不断为十字军提供充裕的物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