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无双马友夫 第268章

作者:睡到十三点

“很抱歉,伯纳德先生,我太累了,精神不太集中。”穆罕默德尴尬的笑了笑,以掩饰心中的失态。

随后,他说道:“十万杜卡特的赔偿金我可以拿出来,我只希望能够尽快退回突尼斯境内,希望贵军能够遵守约定,保持休战。”

伯纳德能够听出穆罕默德话语中的萧瑟意冷。不过奥斯曼圣战军要是真这么彻底怂了,灰溜溜的返回安纳托利亚,也不符合马友夫的利益。

回想着离开奥兰时公爵大人的嘱咐,伯纳德说道:“殿下,您也不必太过灰心。您仍然有机会,以胜利者的身份返回安纳托利亚。”

“哼,那个狡猾的赛里斯人!难道他还想说服我返回威尼斯以后,去和东路十字军作战吗?”穆罕默德冷笑道,“我的军队是由马友夫亲手摧垮的,他难道不知道奥斯曼士兵们如今的状态吗?”

“殿下,您返回穆罕默迪耶,将全部兵力汇集起来以后,手头仍然有超过一万二千人的兵力。虽然因为之前的惨败,这只军队已经丧失了与强敌正面作战的勇气,但是,如果在东路十字军和白羊苏丹国的军队交战时,从后方进行突袭,您的军队应该还是能够胜任这个任务的。我所描述的战局,很有可能在突尼斯城下发生。到时候,就是您能否昂着头颅离开马格里布的最后机会。”

穆罕默德王子沉思许久,才微微点头道:“我会认真考虑这个建议。既然马友夫取得了如此多辉煌的胜利,还让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那我必须要重视他的话。”

“为您的理性干杯!”伯纳德举起酒杯。

穆罕默德王子仰头灌下,但是勃艮第产的优质葡萄酒,他此时却品不出滋味来。

不过伯纳德接下来提出的建议,却让穆罕默德王子打起精神来。

“王子殿下,公爵大人早已预料到,那十万杜卡特的赔款,会让您遭受重大损失,甚至会影响到您对于苏丹宝座的竞争力。所以,他提供了一个方案,可以让双方建立持久的互惠互利关系。”

伯纳德将一本封面上印着《巴尔干移民招揽计划》的册子。

虽然马友夫以前在网络上经常玩一下“精罗落泪”的梗,但是真的身处十五世纪上半页这个时间节点,他还是很清楚的认识到,如今蜷缩在君士坦丁堡那一隅之地的千年帝国,早已老迈衰弱,没有一分拯救的价值了。

处于上升期的奥斯曼人终将摧垮这个腐朽的帝国,然后走上自己的帝国之路。

既然如此,那面对巴尔干地区的风起云涌,马友夫最好的选择就是吃瓜围观,然后看看能不能在旧帝国陨落,新帝国崛起的过程中,捞到一些利益。

在马友夫看来,拜占庭如今仅剩下三件有价值的东西。人、知识、头衔。

虽然七圣教和拜占庭信奉的正圣教,都将对方视为异端,但是双方好歹系出同源,都尊奉奥瑞托为神上之神,比起穆赫兰教,终归要亲近许多。吸引巴尔干地区在奥斯曼统治下的正圣教信徒来马格里布,是马友夫在发起十字军南征时,就已经定下的方针。

如果这个移民大计有一位奥斯曼王子来推波助澜,肯定能更好的执行。

而随着正圣教信徒到来的,自然也有传承自罗马帝国时期,至今仍然具有宝贵价值的各种知识。

至于头衔嘛,能够被马友夫惦记的,肯定不是“雅典公爵”、“希腊国王”、“君士坦丁堡城主”之类了。他所看重的,唯有“罗马帝国皇帝”。

当然了,如果没有相应的实力支撑,就算以正规渠道拿到了这个至高无上的头衔,从法理上能够讲通,也不会有多少国家会买账。

对于如今还是个公爵的马友夫来说,“皇帝”还是太遥远的目标。

只不过他行事向来喜欢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马友夫准备在巴尔干设立一个“马格里布移民局”,帮助不愿意在穆赫兰人统治下生活的七圣教及正圣教信徒,移民到新的土地。

而穆罕默德王子,应该用自己在奥斯曼国内的影响力,来为马格里布移民局提供便利。相应的,每有一位移民踏上驶往马格里布的客船,穆罕默德王子就能从中获得抽成。

成年男子半个杜卡特,成年女子一个杜卡特。孩子四分之一个杜卡特,老人十分之一个杜卡特。

只要努努力,在一两年内,穆罕默德王子就能通过这门生意弥补马格里布的损失。以后还能细水长流,从中赚取丰厚而稳定的报酬。

如今奥斯曼人还未摆脱游牧民族的残余习性,在国家治理上相当粗糙。就算他们知道“人口越多,国力越强”的基本道理,但是对于生活在国土上的异教徒们,并不会多么珍视。相比那些成天惹麻烦的正圣教信徒,还是真金白银更有吸引力。

而通过这门移民生意,马友夫就能够将自己的影响力,拓展到整个巴尔干地区的正圣教徒当中。而如今已经处于濒死状态的拜占庭帝国,也无力抵挡这股外来势力的渗透。

相信很快,拜占庭贵族们的餐桌上,就会摆上产自马格里布的甜蜜白糖。

如今统治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约安尼斯八世,其配偶是来自蒙费拉托的索菲亚。

索菲亚也出自巴列奥略家族,而且还带有瓦卢瓦血统。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作为约安尼斯八世第二任妻子的索菲亚,如今身体非常健康,并没有早逝的迹象,而且生下了一个女儿海伦娜。

包括海伦娜在内,巴列奥略皇族下一代的女性,都是马友夫重点关注的对象。将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以后,这些出逃的皇族女性,就是马友夫拿到罗马皇帝头衔的法理依据。他一定会使用一切办法,让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们,全都跑到法国来。

到时候,不论是玩后宫建国的套路,还是干脆花钱买过来,都可以很方便的弄到罗马皇帝头衔。

这叫走老毛子的路,让老毛子无路可走。

穆罕默德王子可不知道小小一份移民计划书的背后,隐藏着如此大的野心。他只是很困惑,为什么马友夫愿意拿出这样一个提供丰厚报酬的合作方案来。

要知道,双方在一天之前,还是要以信仰名义战个你死我活的大敌。

伯纳德掏出一卷马友夫亲自绘制,在这个时代相当精准且珍贵的欧洲地图来,为穆罕默德王子讲解道:“殿下,法兰西与奥斯曼之间相隔极远,并没有不可妥协的核心利益冲突。如今奥斯曼已经确定了向西扩张的方针,不论是老朽的拜占庭,还是其他弱小的巴尔干国家,都不过是奥斯曼的锅中食物而已。总有一天,奥斯曼将扩张到匈牙利与南德意志边境。神圣罗马帝国将会成为你们的大敌。

而巴尔公爵协助查理七世殿下击败英格兰人,收复法兰西全境后,将下一个扩张方向,放在了意大利。而意大利北部,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双方将来必然会发生冲突。既然法兰西和奥斯曼拥有共同的敌人,那为什么不互利互助呢?东方有一句谚语,叫‘远交近攻’,意思是国家战略的抉择上,应该与远处的国家交好,向近处的国家动武。我觉得这个词非常符合双方的战略利益。”

和异教徒国家结盟这种事,如今还太过惊世骇俗,所以马友夫并没有让伯纳德提出来,只是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友好互利。

法兰西和奥斯曼,一个法鸡一个土鸡,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鸡”字,抛开信仰因素,双方确实有天然的合作基础。

马友夫相信穆罕默德王子一定会答应他的提议。

第四百八十八章 勃艮第好女婿

最终,穆罕默德王子还是答应了马友夫开出的条件。

双方在一位高阶乌理玛和一位随军牧师的见证下,签订了一份不能公开的合作协议。

穆罕默德王子在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向真神安卡巴勒起誓,以自己的信仰与灵魂,保证遵守协议的内容。

另一方的操作也差不多,只不过伯纳德是代表马友夫签下的名字。这份有七圣背书的协议,约束对象也是马友夫,而不是他这个小小的谈判代表。

最终协议的内容,与之前双方的商谈出入不大。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穆罕默德王子又拿出了四十五万阿克切银币(相当于大约五万杜卡特),作为给菲利普三世的赔偿,以表达对勃艮第公爵失去最喜爱私生子的歉意。

虽然在攻陷西迪贝勒阿贝斯的时候,杀死公爵爱子的吉汉吉尔帕夏,早就倒在了马友夫的榴弹发射器之下,但是勃艮第公爵的怒火如果没有平息,奥斯曼王子要想安全无事的撤退,恐怕也是一件难事。

五万杜卡特的赔偿金,对于富甲欧洲的菲利普三世来说,倒不算什么。不过奥斯曼王子愿意向他低头致歉,却可以平复这位公爵大人的怒火。

好大喜功的菲利普三世,最看重的不就是个面子嘛。

私生子还有十几个,但面子只有一张。

达成达协议后,伯纳德带着好几辆满载金银的马车,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勃艮第军营。

菲利普三世拿到赔偿金和穆罕默德王子亲手写的致歉信以后,脸上的表情也终于柔和了一些。

自从知道爱子安东尼的死讯以后,菲利普三世就陷入了焦虑与愤怒交织的情绪中。暴怒之下,他准备立即召集勃艮第十字军,然后从特莱姆森城出发,东进攻打西迪贝勒阿贝斯。

公爵为子复仇心切,甚至并不打算听从马友夫的劝告,在他的统一指挥之下,对穆赫兰圣战军展开反击。

后来马友夫想了个办法,用传讯术向正在第戎的未婚妻玛丽发了个消息,请她出马劝说菲利普三世。

玛丽小公主立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别说,效果很好,让菲利普三世迅速恢复了理智,将为私生子报仇的迫切欲望压了下去。

玛丽小公主之所以能够让她的父亲回心转意,是因为在信中着重提到了哥哥查理。

相比父亲菲利普,勃艮第公爵继承人查理在军事方面展现了更好的才能,但是在其他方面,却远不如自己的父亲。

将来查理接手公国以后,以他骄傲好战的性格,必然四处开战。

在这种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坚实可靠的盟友支持,那么勃艮第公国必将面临四面树敌的处境,一个不慎,就会葬送掉勃艮第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成果。

而勃艮第最可靠的盟友,非巴尔公爵莫属。

这位菲利普三世的准女婿,不仅可以在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上,为勃艮第提供支援。在无法直观量化的政治和外交领域,依然能够对勃艮第公国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

巴尔公爵的地位很特殊。他既拥有洛林、巴尔、普罗旺斯等独立领地,还相当于热那亚(将来还有那不勒斯)的实际统治者,但又是法兰西国王的封臣。

这种情况,与当年金雀花家族与卡佩家族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

有马友夫这个强大的封臣在,法兰西王室就很难完成真正的集权,没办法将力量投入到对外扩张上。

现在的法王查理七世,对马友夫有知遇之恩,双方通力合作,最终赢得百年战争的胜利,可以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君主和权臣的矛盾,也能因此而暂时压下去。

但是到了下一代法王时,这份私人友谊就淡薄得多了。法兰西国王与国内首席权臣之间,必然爆发冲突。而那时,勃艮第就可以借机从中渔利。

玛丽小公主分析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菲利普三世,勃艮第公国的未来,是与马友夫息息相关的。为了正统继承人查理着想,菲利普三世应该全力配合马友夫作战。因为擅自行事而损坏了双方的关系倒是小事情,大不了将来马友夫将这份怨气撒在女儿身上。但是如果因此导致战争不利,进而影响到十字军南征的大局,那就得不偿失了。

甚至,万一发生了某些小概率的不幸事件,比如马友夫在战场上意外身亡,那勃艮第也将面临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女儿的长篇大论有理有据,让菲利普三世心悦诚服。当然,最关键的是,外面生的“野种”再怎么优秀讨喜,也是不如正牌儿子重要的。

考虑到查理的未来,菲利普三世终于放弃了任性的想法,按照马友夫的指示采取军事行动。

穆赫兰圣战军为了增强兵力,将特莱姆森的叛军征召起来,反而帮了十字军的忙。西迪贝勒阿贝斯被攻陷以后,各地叛乱活动反而大幅减少,所以菲利普三世也能够将分散出去平叛的兵力,全部召回来。

留下三千守军驻扎特莱姆森后,勃艮第公爵率军东进。他的麾下除了勃艮第十字军外,还有两千布列塔尼重骑,以及马友夫配属的三十名法兰西战地法师,还有四个从普罗旺斯征募的炮兵连队——其中还包括了两个臼炮连。

这支在远程火力和魔法力量上都得到特别加强的部队,在山地高原上经过三天行军,抵达了西迪贝勒阿贝斯城下。

此时,穆赫兰圣战军在北上穿过泰勒阿特拉斯山脉的道路上,刚好行进了一半路程。

时间点把握得如此之精妙,除了运气好,没有在行军途中出任何意外这个因素,马友夫的热气球部队也帮了很大的忙。

如果没有这些天空中的眼睛随时监控战场,马友夫也不可能在战略安排上实现最优解。

抵达西迪贝勒阿贝斯城以后,菲利普三世立即发起进攻。

对于这座降而复叛,导致自己最爱私生子丧生的城市,他一点怜悯之情也没有。

超过一百门火炮对着城市一通狂轰滥炸。到了晚上,战地法师们终于完成了准备工作,对西迪贝勒阿贝斯的城墙,施展了一个仪式法术——岩石变质。

这个六环变化学派的法术,可以改变岩石材质,让其强度下降。

原本用花岗岩修筑的城墙,坚硬密实如同超级压缩饼干。但是在法术作用下顿时变得又脆又松,宛如雀巢脆脆鲨一样,在密集实心炮弹的轰击下,迅速垮塌。

到了第二天凌晨,西路十字军再度夺回西迪贝勒阿贝斯。

这一次,之前因为马友夫约束而显得比较文明的十字军,可不会对城内的叛徒们手下留情了。

菲利普三世放任麾下大肆屠杀之前投靠了奥斯曼和马穆鲁克的城中势力,同时命令一部分军队立即北上,在山口修筑工事,堵住穆赫兰圣战军撤退的道路。

到了第二天下午,西迪贝勒阿贝斯城中仍然在冒着浓烟的时候,刚刚草草完工两个小时的勃艮第防线,便迎来了从山中撤出来的奥斯曼军队。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不用再重复一遍。

手中捏着穆罕默德王子的致歉信,菲利普三世心中,在攻破西迪贝拉阿贝斯后已经宣泄了不少的怒气,也消散得差不多了。

听到从北方棱堡传来的捷报之后,他更是对当初选择马友夫当女婿的决定,感到无比庆幸。

有这样一个好女婿帮忙,历代勃艮第公爵心中的那个野望——重建洛泰林吉亚王国,就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能够在一两代人之内实现的目标!

心情大好的菲利普三世下令将营寨里的炮兵阵地撤销,以示诚意。穆罕默德王子见状,赶紧带着残余部队,一路向东,头也不回的润了。

他甚至没有派人将这个消息通知仍然滞留在山中的马穆鲁克人。

这也是穆罕默德王子与马友夫之间的默契。

从地缘政治角度,崛起的奥斯曼是法兰西的天然盟友,所以马友夫愿意放穆罕默德王子一命。不过马穆鲁克人就没有让马友夫手下留情的理由了。

奥斯曼人撤走以后,菲利普三世继续加固仓促修成的防线,要将困住马穆鲁克军队的口袋,彻底扎紧。

一天之后,穆斯塔因将军久久没有得到奥斯曼人的消息,才察觉到不对劲,立即派出斥候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