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琏玉凤钗 第55章

作者:耶律承基

晴雯陪在他身边,“二爷,这里好无聊啊,咱们去施粥好不好?贾琏瞪了她一眼,“昨儿你也去了,粥没施多少,差一点就被人掳了去。”

“嘻嘻!”晴雯一双小手轻轻捏在贾链的肩膀,娇嗔道;“二爷,哪有您说的那么玄平?我给那个小女孩儿送馒头,才离了一小会儿“那也不成!”贾链板着脸,“现在坏人多!杨通判跟我说,那几个行刺的贼人招了,想要煽动饥民闹事他们抓不着我,伤到你怎么办?你现在身份不同了”

晴雯笑道:“奴婢是什么身份?还不是侍候二爷你的丫头2”

贾琏抓着她的手放怀里,“我贾链的丫头,也比普通宜宦人家的小姐贵重啊!

晴雯抽了几下,没把手抽来,红着脸道“再贵重,也只二两银子。”

贾琏一本正经的道:那是他们有眼无珠在我看来,你是独一无二,无价之宝。”

晴雯差得通红,跺着小脚,二爷,你说什么呢!哼,不理你了”

可毛还被他拽着呢!

神情娇俏扭捏,七分可爱。

两人你依我依,亲亲密密,直到日己西斜,仍毫无倦色。

来旺已经在旁边等了一个时辰了,几次想插一句嘴都没机会。

晴雯道“好啦,你快放开。再抓下去,只怕手上皮都要褪了。有人正等着呢!”

贾琏仿佛这才发现来旺,“你杵在这儿做什么?要是的去下头帮把手搬一块石头,扛一袋沙子,也算你为淮安百姓做了一点实事来旺上前一步,躬身笑道:“小的也不敢来打搅二爷。只是小的实在没法子。”

眼看贾链不耐烦。晴雯轻轻的提醒他,“栋重要的说。”

来旺忙掐去了大段表功的话,简单扼要的说道:“河道衙门来人了!”

“谁?”贾链好奇的问道:“河道衙门还没空吗?来的谁2”

来旺笑道:“七品南河总督”

贾琏这才站起来,“走,看看去!”

来旺知道贾链不是和他说话,很自觉的在晴雯后面。

这才几天?现在他见了晴雯都得叫姑奶奶谁知道当时那个脏兮兮的小丫头,原来长得这么水灵?难怪二爷一刻也离不了她。

可惜二爷改邪归正,不好那一口,那些个小厮也无用武之地了。

贾琏下了架子,走过不远,一个身穿绿袍的老头,向他拱手:“大人,罪官……”

贾琏赶上几步,扶着他,“切莫如此!你若还不来,我正想去找你呢!”

老头面容精瘦,“待罪之身本不敢搅扰大人赈灾。只是大人正在封堵决口,亦是罪官职责所在。大人若有差遣,罪官在所不辞。”

贾涟笑道;“你刚才看了一个时辰,可看出门道来了?”

老头也是老河工了,虽然入乡随俗贪墨了一些款项,但眼界还在的。

他赞叹道;“大人此法简便易行,用料少成效高,是难得的治水良法。”

贾琏道:“眼下还只是封堵,等合找之后,我还有一法,用水泥加固大堤,至少可保数十年无。”

“水泥?”老头问:“这是何物?”

贾琏摆摆手道:“我已经让人试制了成品,难得价650格低廉,要是将黄河大堤都用此物加固,便永无溃决的隐患。”

“万万不可!”老头听到这里急了,“要是真的这样,那还要河道衙门做什么?”

“好了,这个你就不用管了!”贾链笑道朝廷命我赈灾,如今淮南已经大略安稳我急需南下扬州催督钱粮,不能一直守在这里看着大堤合拢。你知道我的意思吗?”

老头站在泥水里,眼巴巴求的,不正是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吗?他应声跪倒在地,“罪官一定竭尽所能,确保大堤早日合拢也可稍稍减轻罪官往日的罪孽“很好!这里就交给你了!”

贾琏拍了拍官服上的泥土,说走就走当清江浦老坝口开始封堵的消息好不容易传到正在徐州养病的潘总督耳中的时候,他心里估摸着,封堵这么大一个决口,少说也得二天。只要他慢慢走,等到快合拢的时候到,既不费力,又得了功劳,岂不两全其美?可是,他才走到桃源,决口竟然被堵上了他后悔不迭,索性留在桃源继续养病。

且说贾链,带着家丁和淮安营数百人浩浩荡荡南下,只在宝应和高邮短暂停留,安排了赈灾事宜,便匆匆赶往扬州!

扬州!

是个有林妹妹的地方!

第九十八章黛玉是个小姑娘贾琏一路风尘,在日落之前赶到了扬州城下扬州现有兵备道署。

随意安置随行,也辞了府县官拜见,问明方向,扛马便去往巡盐御史林家一路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与别处不同。只是因为先前大水漫灌入眼可见沧桑,稍显寥落。

行了半日,忽见街巷中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额上金子写着巡盐御史。

到地方了贾琏下马,立刻有一个青衣小帽的小厮上来千,“敢问时荣国府二爷来了?”

贾琏笑道“我就是贾链,姑父和姑母还好?小厮招呼同伴上来牵马,一面领他从角门进去,“回二爷的话,我们老爷和太太很好。才用饭的时候还念叨二爷令我们在这候着一有消息马上传进去。”

贾琏过了影壁,二门呢,又转过正堂,直接进了里间。

来旺兴儿是做惯了奴才的,都垂手跟在后头,只晴雯对所有的东西好奇,左顾右盼,有时还要动手摸一摸。

来旺只得随时提醒,晴雯方才收敛了一些。

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中间甬道直通前方小小的三间正房。

两个衣着精致的丫头掀开帘子就听见有人笑道;“链哥儿来了吗?”

贾琏赶紧走上几步,正房都用半旧的绸家县,无关富贵,却随处可见书画笔墨,自有一番书卷气迎面儿来只见一妇人惊喜的看着他,眼睛里含着泪,向他招手道;“快过来让姑母看一看!那会儿你还只是一个泥猴子,缠着姑母要糖吃姑母不给,你便要撒泼赖在地上。”

贾琏脸上有点窘迫,多少年前的旧事,“亏得姑母还记得人那会子我母亲还在呢!”

贾夫人擦了眼泪,笑道:“一下这么多年过去了,链哥儿长大了从来得到的消息是你如何顽劣不堪,今儿竟然中了进士!姑母是万万没有想到的々々”

边上林如海髭须三撇,温文尔雅,笑道:“夫人,链哥儿浪子回头,不但中了进士,眼下还蒙圣上点为淮扬兵备道,江南道监察御史身负赈灾重责,后来居上,已非愚夫所能比拟”

贾琏也笑道:“姑父是取笑侄儿么?您是前科探花,侄儿是名闻天下的三星贾,天差地远啊!”

三人都笑。

落了座,如海去妇细细询问了这一路经过。

贾琏拣重要的说了。

贾夫人这才让贾叫晴雯进来晴雯低着头,踩着纽碎步子走到眼前贾人牵着她的手,看她眉目清楚,身形细软,打趣道:“难怪连哥儿舍不得,的确是个可人儿!

她将手上的一个镯子取下,戴在晴雯手上,好孩子,带着吧!

睛雯惊慌的看着贾链贾琏尴尬的对贾去人道:“姑母,她一个丫头,怎么受得起你的东西?真折煞她了”

贾夫人轻咳两声,林如海忙扶住了她,“你受了风寒,还是歇息了吧!”

贾夫人紧蹙峨眉,啐道:“好不容易娘家侄儿来了,多说两句话又碍着你了?”

林如海笑道:“哪有的事,只大夫交代你需静养才好。”

贾夫人便不理他,对贾链道:“你那花花肠子,姑母能不清楚?她还能逃过你的手去?你成婚姑姑没去,这回儿多住些日子,姑母兴许…咳咳”

贾琏笑道:“姑姑放心,在扬州的这些日子,侄儿就住这儿了那劳什子兵备道署冷冷清清,侄儿才不愿去呢!”

他朝晴雯眨眨眼,晴雯才放心收下手镯贾夫人听了贾链的话,眼前一亮,些许苍白的脸上又红润起来,“那就好,我让人收拾一间房子出来,和在家时一样的。”说着,看向林如海林如海笑道:“侄儿好不容易来家,当然要住这儿了。”

贾夫人亲热的走近前来,“这里比不上咱们自己家里,什么山珍海味是没有的。你姑父做了一辈子穷官儿好容易熬到一个肥差,也如清汤寡水一般,万事担待些,有话回去再说,好歹给他留个面子。

贾琏不禁转头看了看苦笑着的林如海,终于明白书上黛玉那么的刁钻促狭,原来都是从她母亲这里来的能给我一个素面馒头我就心满意足,哪里还挑三栋四?了,现在“姑母,侄儿这一路千辛万苦,将一辈子受的苦都受贾夫人笑道:“这是最好的”她转身吩咐丫头,“你去叫小姐过来。和贾先生说,请他见谅,黛玉表哥从京里来,暂且歇一天学,明儿再补上吧!”

小丫头自去请黛玉。

不一会儿,帘栊响处,走进来一个娇娇怯怯的姑娘,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梳着小垂髫,身穿白底水红领子对襟印花褙子,水红撒花百褶裙,两眼灵动,见着贾,便轻提裙角,走了两步问道“,你就是链二哥哥吗?”

声音如黄莺似的悦耳动人。

贾琏忙拱手道:“贾链见过妹妹!”

黛玉掩zui而笑,福了一福,“黛玉见过哥哥。”

贾琏虚扶一把,“妹妹都这么大了?”

他一直以为黛玉现在还只是五六岁的小孩子,原来已经这么高了吗?黛玉眉眼弯弯,“我怎么不能这么大了?你又没见过我!”

贾笑道“虽然没见过,但很早就知道妹妹聪明清秀,是姑父和姑母的掌上明珠。难的举止言谈不俗,兼有旷世诗才,我等凡俗子是万万不及的”

黛玉道:“是谁嚼的舌头?这话幸亏是表哥说的,要是传出去只这不俗和旷世两个词,就怕惹人闲话了利。”

贾琏搜肠子刮肚,解释道:“哥哥(王贾的)本就是一个俗人,妹妹智慧通达,雅量高致,自然是不俗。哥哥身在尘世之中,妹妹皎然独立,飘若仙子,当然称得上旷世二字。”

黛玉打趣道:“我既然是仙子,哥哥能遇见我,岂不是你的仙缘?那你怎么还不修行去?”

贾琏一本正经的道:“我去念佛参禅,佛祖说我尘缘未了我去仙了道,老君让我入世修心。只怕注定与神佛无缘妹妹何不度我一度?”

黛玉越发笑得芝兰馨香,清丽脱俗“好啊,我若得道,一定去度你!”

贾道:“妹妹说的玩笑,哥哥只是当真了啊!”

贾夫人笑道:“小孩子家家,说什么傻话?神佛也是能开玩笑的?黛玉偎在贾人怀里,偷眼看着眼前这位表哥:身材颀长,相貌俊美,更兼风度偏偏,果真非寻常人物!

第九十九章我说的是正经事林如海叫过贾链;“朝廷的邸报我已经看过了,有传言说,你此次赈灾只拨了你一半的钱粮,剩下的全靠你就地筹集?”

贾琏笑道:“这不是传言,是真的。朝廷接连有几项重要的大工程,耽搁不得,放而暂时抽调不出。廷知道我对此有些心得,便派了我来。”

林如海叹道:“自接到这个信儿,这几日我一直茶饭不思,却毫无头绪。我暗地里也给你算了一下,淮扬两府受灾岂止三百万?所再必须施斋搭棚,还需人丁看守,一日三餐,持续数月之久,最少也需五十万两这笔银子短时间如何筹措的出?你可有成算?”

贾琏对林如海如此关心他,有些感动姑父放心,来之前我也想到了几个法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关处,还需姑父相助”

林如海笑道:“这是自然。你有什么法子?或许我可以给你参考参考。”

于是贾链便将肚子里的筹划和盘托出。

“要想向这些逐利而行的商人借钱,最能打动他们的,也是最直接的利益。”贾链说的650,对一个好仁务德,口不言利的儒家君子来说,过于尖刻。

但林如海毕是巡盐御史,经常与商人打交道,详知其中内情。

他皱着眉头,“贤侄,我怎么听了半天,你说的都是合作,共赢一点儿也没说到借银子的事情?”

贾道:“在商言商,那些商人也许花一两银子买一个馒头肯定心疼半天,但他们为了一个可行的项目,花成千上万两银子,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

林如海还是捻着胡须,担心道:“我知道你在神京靠卖玻璃赚了一些钱,但扬州不是神京,这里也有西洋人过来再大的玻璃也不稀奇、再者,物以稀为贵,一次性卖出这么多,肯定会折本,我不认为扬州的商人会同意你的提议。”

贾琏笑道:“姑父放心,若寄希望于玻璃这种东西,侄扛死也不会过来填这个坑”

商会已踊认捐数万两,贤侄到场督促,十万两可得”扬州各林如海劝道:“依我之见,还是劝捐的好。前些天水涝贾拍手道:“如此,先前借漕督的十万两便有着落了。可还是太少!扬州最有钱的盐商,捐了多少?”

林如海摇头,“贤侄难道不知?去年盐政亏空,朝廷追缴盐商税银数百万两,元气大伤,是以这次认捐不多。”

元气大伤,但对整个盐商来说,九牛对他们一个来说或许贾道:“久听人说盐商豪富,区区数百万林如海笑道:“我为巡盐御史虽然不长,但也知道一些,如今这些盐商,外头光鲜,里头萧疏,看似资产雄厚,其实财力空乏但凡有一些钱就充门面,肆意挥霍掉了。加之朝廷眼下力行票盐法,盐商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这怎么听着好像荣国府?这世道有钱人都在走下坡路吗?贾琏想了想道:“明天请姑父邀集扬州所有商家,侄儿跟他们商量一下合伙赚钱的事。”

林如海有些疑。

贾涟笑道;“姑父放心,侄儿只是卖给他们些从没见过的好东西,价高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