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硬核狠人征程 第115章

作者:使用键盘的人

工厂的最外围是湍急的护城河,剧毒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这里;渗透小组在进行了痛苦的泅渡后紧接着就是面对密如蛛网的通电铁丝网地带,其间还埋设了在乌萨斯-东国边境冲突期间被东国强烈谴责并惧称为“死亡蝴蝶”的反步兵地雷;若是这样都无法吓退顽强的入侵者们,最后一道防线是坚实的混凝土墙,墙头上插着尖锐的刀片;并且每隔一百米都有一个高耸的装甲哨塔,其上的探照灯不停巡视,入侵者随时会面对重机枪的攒射。

实际上,他的成果与乌萨斯军事改革的初试身手不是在整合运动身上,而是在与东国那场为期颇短的边境短平快战争中。原本只是按常理认为帝国深陷内战泥沼的东国向乌萨斯做出了试探进攻。然而他们对整合运动给帝国的刺激,以及帝国受此刺激下的应激反应一无所知。帝国连头都没回,只能说反手打了一巴掌;脱胎换骨的帝国军就把老对手的半张脸皮撕了下来。

涅夫斯基稍显得意的心情又阴郁下来。因为他想起了整合运动。他也在纸上画出了镰刀、锤子和长剑交叠的标志。

是科技水平更高的整合运动?这并不像他们的风格。

这些自动生产机深入工厂腹地,而从外围抵达这里的路上会经过化工厂、钢铁厂等脆弱目标;甚至在STC旁边的苯生产线都毫发无伤,要知道,它的下游产品三硝基甲苯是乌萨斯新式炮兵的口粮,可入侵者却刻意忽略了它。

如果要通过渗透来打击帝国的生产能力,炸毁管道或高炉来造成巨大的泄露和火灾是更划算的做法。何况无论是官方战报还是涅夫斯基的情报渠道都能证明,整合运动有异常先进的空中力量。他们更可能会动用飞机给自己的工厂来个响的,而不是只用一枚破甲弹打草惊蛇。这样针对性的精确打击,更像是一次恐吓和警告。

于是,涅夫斯基把思维投到了帝国内部。他开始为一个人画出灵魂画风的速写肖像:

小型动力炉并不是给帝国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小型动力炉的直接受益者是近年来大出风头的步兵将军贝奥武夫——还有他那笨拙模仿着整合运动机动作战的步兵新军。旧有的凭借巨型载具进行机动和火力输出的老作战方式不需要它,换句话说,就是陆行舰队。

是大力鼓吹新式陆行舰队的第六集团军舰队司令基里连科。

涅夫斯基在披着舰队将军制服的二头身家伙上画了个圈,低声念叨“基里连科......”。

他做梦都不会想到,刚才他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匪夷所思的先进窃听监视手段之下。最终汇聚进两位星际战士的存储介质中,成为了侦察情报的一部分。

第二十二章 新的开始

对于人联地外兵团113师而言,抓紧时间在这个新宇宙的第一个星系站稳脚跟才是关键。宜居星球上的类人智慧生物们值得发起一场社会学实验,选择循序渐进的渗透,以及为此暂缓对一颗行星的全面改造,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大家还有更多事情要忙,所以对泰拉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并不过多地关注。人联势力对泰拉社会的直接干涉,无论是烈度还是范围都相对较小。同样的道理,人联派遣到泰拉合作伙伴们当中的人员和单位,实际上都只是观察员和确保投资能得到回报的监督者;康曼德现在的任务也是如此。

“说你这新任务好吧,我看也不怎么好;又得掺合乌萨斯内卫、黑蓑影卫、STC、剧情人物一类乱七八糟、科魔混合、怪力乱神的玩意。这些东西对咱们威胁最大了。”

憨狗的吐槽并没有引起康曼德的反应。康曼德此刻正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打量着面前铺满整整一面墙的数据板。

本就面积不大的办公室,四面墙壁都被改造成数据板墙面,到处都可以点击出信息界面。纷乱的画面布满了所有的墙壁,这些画面上大部分显示着复杂的数据、表格、图画,一幅最大的画面则显示着巨大的思维导图。大量的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地闪烁着,使房间变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大盒子,房间里没有开灯,只由墙上的画面来照亮,一切都融解在迷离的彩光之中,一时分不清哪是实体哪是影像。

这个房间里此刻显示着整个乌萨斯方面敌后工作的全貌:从渗透人员、行动记录到情报体系、争取对象;从对乌萨斯帝国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到各种“非常规目标”,应有尽有。如果一个乌萨斯情报机构“奥克拉纳”的特工进来拍几张照片带回去,那帝国就能轻而易举地拔掉自己体内的所有钉子,顺带知道一堆连皇帝本人都不知道的大小秘密。

康曼德回过头,光怪陆离的光线让他的眼睛闪闪发光:“说这新任务不好吧,这是终于开始跟舟搭边的地方,而且还有剧情和原设这些‘高维度情报’。好歹是有点意思了不是?”

憨狗呲牙:“真会有意思吗?别的不说,咱早在西北冻原上刚着陆的时候,撂倒的第一批乌萨斯纠察队拿的不是弩箭砍刀,是前装滑膛枪。那时候就已经知道情况变了。本来就不对劲,咱们这蝴蝶翅膀还都扇到这种程度了,你真就信几个人穿越时带来的手机里那点东西?”

康曼德反问:“狗爷啊,咱们啥时候穿的来着?”

憨狗努力回忆着——这些事情对他们这些穿越者们而言,已经是起码一百年以前的事儿了:“22年底还是23年初来着......怎么?”

“《明日方舟》在那个时候,依然是一款正在运营,不断更新的游戏。你信不信?我们带过来那点资料里的各种空白,会被非常震撼性的更新颠覆。由那些资料做出的推断也会被完全颠覆。”

“我们跟那个宇宙之间的关系已经中断上百年了。但,我信。”憨狗撇嘴,“方舟那世界观统合工作不早就彻底摆了。它后续更新肯定能整一堆大活、好活和烂活。”

康曼德揉太阳穴:“是啊。所以说,还是得立足咱们当前面临的实际。它方舟文案后续要是给泰拉人不搞航空航天打了补丁,设定成天上有什么隔离层。要是那个宇宙真那么至高无上,那咱们现在在泰拉大气层内外进进出出的航天器,就该在某个活动或者SS更新的那一刻突然撞到空气墙上。”

星际战士的庞大身躯虽然只穿着动力装甲的电磁肌肉连体内衬,但依然是普通椅子塞不下、撑不住的。所以憨狗一直站着。

他现在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掌相击,然后摊开双手来:“没毛病。我穿之前是臭军迷嘛,看立绘第一眼是看军服,看背景和人物设定找对应国家的服装,还有勋章啥的装饰是否应该出现。结果一考据,哎,维多利亚或者乌萨斯人穿德三风军服的一抓一把。说到底方舟立绘还是外包居多,注重艺术效果。你说咱考据就考据吧,跟这种产品较劲干嘛,要考据也得是那些能设定得了细节的作品......”

类似的道理,诸位老婆们身上那些左一道右一道,意义不明堪称莫名其妙的皮带,其实是画师们为了做出好看的线条趋势和构成分割。再像上半身多穿下半身少穿,是为了增加外剪影的复杂性和轮廓的趋势感,拉开详略对比,留出空白,同时平衡手中武器的重量,在视觉上做到稳定和不稳定。

至于具体的实际用途,或者说得直白些——能不能用反而是其次,毕竟大部分的玩家看立绘是看好看而不是真实性和符不符合逻辑。

“所以说到底,咱们还得落到现实里来。”康曼德翻转手腕,看了看手表,“时间应该差不多了,我们去看看雪怪的行动情况吧。”

**

人联地外兵团113师是一个与泰拉大陆上任何势力都无关系的势力。这个有着高度“机械降神”色彩的势力,对于泰拉上的“风格”而言堪称格格不入。

不过话说回来,反正“原设”里的泰拉大陆上,各种割裂的格格不入已经数不胜数了。维多利亚正在因为特雷西斯的飞空艇而让各方为之倾力刺探,而哥伦比亚已经空间站上天就是个显著的例子。所以,也不差这一个了。

不过现在这个场面,还是“略微”显得差异化了——

保民军少校叶莲娜.博卓卡斯替渐渐从打盹中醒来,运输机机舱正充斥着高空的干冷,让她醒来得相当迅速。

涡扇引擎的白噪音逐渐清晰起来。霜星低头看表,发现到现在自己已经经历了两个小时的飞行。

深呼吸,活动久坐的身躯,霜星环视这正处于加压保温状态下的机舱。惨淡的机内照明使得机内的人员和物品都笼罩在一片寒冷寂静中,正如老雪怪们身周总是冷冰冰的。

但当年在乌萨斯矿场里幸存的孩子,原本是穷乡僻壤里游击队员的雪怪们,现在正坐在运输机机舱里排排坐,带着氧气面罩吸氧。

来自人联地外兵团113师的机组人员并没有带上氧气面罩,但参与此次伞降行动的特战队员已经提前吸氧——为了减少高空伞降行动可能的发生的意外损伤,在行动开始前的三十至四十五分钟,载员舱就会减压,并向行动人员提供氧气,帮助伞降人员开始适应开舱门后的环境。

时间差不多了。霜星站起身来,摘下了自己脸上的氧气面罩挥手喊叫:“准备出发,我们着装!”

为了节省体力,人们当然不会一上飞机就把全部装备都穿戴好,大家身上只有一套雪地迷彩作战服(毕竟也是白衣服),装备都堆在货舱中央的地板上。

机舱里的保民军特战队员们开始穿戴包括轻型动力外骨骼在内的作战装具,再在身上穿戴伞降装具:专业头盔、风镜、氧气面罩、佩戴在左手的高度计、识别灯,当然还有内置翼形降落伞的伞包。伞包需要大家相互检查,这是“高跳高开”伞降中最不容忽视的装备。

高跳高开,指的是伞降人员在一万米左右的海拔高度离机,在离地高度9000米左右时开伞。得益于翼形降落伞的空气动力性能,这种特殊跳伞模式可以让伞降者从跳点到降落区滑翔80公里之远。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渗透方式,然而难度相当大。进行高跳高开跳伞时,无论伞降分队的能力有多强,他们如果想跳在一个地方也是很困难的。此外,伞降者在空中要停留一段时间,由于恶劣的气候与环境,其装备也有可能受损。

霜星回忆着相关知识,凝视机舱里正在忙碌的老战友们。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架飞机上的伞降者们都是优秀的特战队员了,拥有能通过人联军事教育体系严格考核的过硬技能。

保民军的特种作战部队应该是全军上下技术水平相对最高的单位:保民军陆军忙着补二战和冷战初期的课,空军只有极少数精锐在接受二代喷气机水平的新式战机换装训练,而陆行舰队的技术装备也就这个级别,还基本没成军。

相比之下,最优秀的保民军特战单位已经得到了在人联军队里也算性能尚可的特种作战武器装备,从先进降落伞到夜视仪和热成像,从圣诞树化步枪到信息化单兵作战系统都有。

这是因为,特种作战是当前113师对泰拉大陆最常用的武力干涉方式,而保民军的特战部队是当前与113师最常合作的泰拉本地力量。再者单兵装备是流出后危害相对较小的东西,所以能配发给本地同志技术含量较高的东西。

于是,特战部队是保民军中与人联方面交流最频繁、合作最密切的部分。

近水楼台先得月,特战也就成了全保民军里技术装备最先进,作战模式最超前的部分,在理念、指挥、训练等方面直接向人联正规军看齐,在伞降、机降、武装泅渡、长程侦察、渗透破坏、山地/城市/夜间等特殊环境作战科目里,顶尖单位已经达到和人联部队有差距,但是用起来、打起来大差不差的地步了。

但是,保民军自己都是一支新生的年轻军队,它的特战部队也不会像美军特战那样源远流长番号众多,还能凑出Tier123的层级架构来。

能符合上面描述的保民军特战部队为数不多,不过作为保民军特战部队中成立时间最久、资历最老、能力最顶尖的单位,“雪怪”还是能符合的。毕竟,能每个队员都配备四至六套个人装备,分别用于地面渗透、人质救援、伞降、机降、高强度作战与重要目标刺杀;这份豪横在全保民军里也是首屈一指。

这一次,雪怪将潜伏至乌萨斯帝国占领区执行长时间的渗透潜伏工作。在多番考量之下,渗透方式最终选择了高跳高开。对于雪怪而言,在实战中使用这种方式,都不是第一次了。

正当着装工作进入尾声时,尖利的电铃声在运输机机舱里响了起来,灯光在同时变成了鲜血般的惨红。

运输机的载货管理员对着大家伸开两只手掌十根手指:“十分钟!”

霜星接过话头:“记住,落地后按预定方案行动,尽快与渗透部队会合!”

雪怪们最后一次简短回顾了行动计划。

“一分钟!”

运输机尾部的蚌式舱门缓缓打开,露出万米高空的景象。

霜星伸手摸摸伞包侧面的软壳密封枪袋,崭新的“阿格里皮纳”自动步枪就在其中。身上携防一体装具里的弹匣和手榴弹都在各自应在的位置上,足够保证在高空的酷寒和狂风中不受影响,落地后照常击发。

后面的运货官早已戴上机内供氧系统的面具:“三十秒——”

在寒冷而澄澈的夜空中,最上方漆黑如墨,向下逐渐明亮,从暗蓝一直过渡到天边的亮色灰白,然后整片大地重归漆黑。

夜间伞降,高跳高开,渗透敌占区。在空气稀薄、温度极低的夜空中穿过呼啸的风雪滑翔飞行,在月光稀薄、星光参照度较低,连左右上下都无法分辨的环境中滑翔几十公里,在齐膝深的雪地上快速着陆并且迅速收拢转移——

这种事情,在如今的保民军中只有雪怪能做到。

随着手表的指针们达到预定的位置,霜星短促地在手持电台里下了命令:

“出发!”

短促的音节被呼啸的狂风撕碎,雪怪的公主开始下坠。

PS:

《孤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观点。我在开书时的意见,已经在开头那好几万字里了。而现在,我已经没有战设定的心气了。我转而决定超脱斗兽棋,强调商业作品的本质都是故事需要,应用中要为情节让本,根本上是服务于市场需求。

再斗兽棋,问就是GW有装甲车,再问就是感觉不如国家新闻出版署(管版号的)

第二十三章 兽耳娘特种兵会梦到农场生活吗 刷新

然而仅仅一个星期后,霜星就再度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觉——

能用激光枪在一公里外打中易拉罐的狙击手,正在楼下检讨剥貂皮时弄坏了一张;全大队最出色的机枪手刚刚结束了挤奶的工作,正轻松写意地扛着巨大的奶桶走出牛棚;自己的房间里有沙发、书架、火炉和咖啡杯,温暖得有些过分。

保民军联参特种作战局“雪怪”特种作战开发大队第6战术开发与评估中队中队长,叶莲娜.博卓卡斯替陆军少校在带领自己的中队完成泰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后,带领着自己的雪怪们在乌萨斯帝国切尔诺伯格州的别尔康斯基家族乡下庄园住宅里安顿了下来。

是的,在一位乌萨斯帝国伯爵家族的乡下庄园里,驻扎着保民军最精锐的一个特种作战中队。

“雪怪”如今的官方名称“开发大队”,是指该部队的公开任务属性为“负责我军特种作战新装备、新战术的测试、研究与开发”。雪怪当前确实同时承担实际作战与教学研究两个不同方向的工作,但教学单位也是作战单位的掩护身份。

而雪怪们层出不穷的新玩具确实符合“研究开发”的掩护身份。

当年康曼德曾经锐评“雪怪”这支新生的特战单位最多算得上武装侦察兵。如今的这批雪怪已经可以算是整个泰拉第一流的特种作战力量了。毕竟放眼全泰拉,能熟练掌握伞降、机降、武装泅渡、长程侦察、渗透破坏、山地/城市/夜间作战等复杂特殊作战技能的精锐步兵,除了保民军的特战精英们之外,不能说是屈指可数吧,只能说是基本没有。

——像让自己的精锐小队们掌握伞降和机降,总得先有实用化的载人航空器吧?

理所应当地,乌萨斯帝国军在保民军的特种作战里吃尽了苦头,“雪怪”之名以往只在西北冻原的纠察队和地方守备部队里流传,现在整个乌萨斯帝国武装力量都对这个名字刻骨铭心。

可雪怪六队这五十来个特战队员,此刻却在乌萨斯帝国贵族的庄园里驻扎,仿佛贵族家雇农们正在苦熬漫长无趣的冬天。

这家庄园从外表看,与普通的乌萨斯贵族庄园没什么区别:饲养各种牲畜的畜棚、在冬天空闲的高价值作物耕地、不稳的木板台阶、圆木制的墙壁、摆有折桌和几把红交椅的小厅、摆有桦木圆桌和长沙发的会客室,破沙发和旧地毯,墙上到处挂满了狼皮和狐狸皮。

然而,从任何方向接近这处独栋小别墅的人,都会在经过至少六个瞄具的氚光点或十字线。

——一个中队的五十余名特战队员当然不会真的以为自己是来度假的,他们在这周围建立起了严密的警戒。

不久之前,又有五个保民军人员空降到敌后,得到了雪怪们的接应。这五个人个个都不简单,职务最高的是西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其余四个也是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侦察处长,某集团军参谋处长,某摩步师参谋长,甚至还有军事情报局的人员。五个人两个搞参谋两个搞情报,领头的那个搞后勤,很明显是来搞军事情报。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雪怪派出了一个小队带着他们伪装成商贩,在乌萨斯帝国东南部转悠。参谋军官们就观察该处地形,判断能展开何种军事行动等,拼命记录画图,记录沿途村庄、桥梁、涵洞等有军事意义的地点——很明显,这是来搞乌萨斯东南部的兵地要志。

对于侦察敌情而言,再怎么样的夸张都不为过。但是,把这个级别的高级干部投送到敌后,跟测绘和沙盘推演完全是两码事。这种事情之前明明已经由披着商队皮的侦察兵们干过。最近又安排这种行动,重新确定这些情报......

耳机里传来的声音打断了霜星的思索:“大姐,那位原主人来了。”

骑着驮兽的瓦列里.别尔康斯基从远方的道路尽头出现。从无人机到潜伏哨再到狙击手都报告这家伙确实是独自一人来的,这家伙才避免了被8.25MM自动步枪一发打飞头盖骨的结局。

瓦列里的座驾流畅地一路小跑,溜进了这处庄园的大门。他一脸淡定地把缰绳扔给了迎上来的雪怪,全然不顾对方把一只手按在白色袍子里。然后他掀开大衣,在院子里的空地上原地转了一圈,证明自己身上没有藏匿武器,便利索地向住宅的大门走去。

霜星在客厅里等待着,态度冷淡,面若冰霜,甚至因为心情的冷淡让燃着壁炉的客厅结上了冰霜。所以,当瓦列里走进来时,原本正准备脱大衣的他又把大衣裹紧了。

瓦列里拧了拧眉头:“我协助你们,是因为我认为整合运动或许能让这个历史辉煌但积重难返的帝国产生正面的变化。相比帝国的贵族与军官,你们甚至更让人亲切一些。但这不代表我会热脸贴冷屁股。对吧?”

虽然依旧垮着个批脸,但霜星还是声音凛冽地说道:“感谢您的协助。”

“呵,随你们便吧。对了,最近在切尔诺伯格远郊驻扎的部队,番号已经弄清楚了:第43和第44骑兵师。他们现在正在接受......机动反坦克训练。”

短暂的寂静后,霜星冷漠的表情渐渐过渡成了“你特么在逗我”:“什么?”

“骑兵,在接受机动反坦克训练!”

......

乌萨斯内战显然泰拉当前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的战争。随着战场形态发生变化,在充斥着地雷、壕沟、铁丝网、大口径火炮、自动武器覆盖的战场上,战马、马刀、骑兵已经没有可以生存的空间了。坦克的出现,更是让大家深刻地意识到,全新的陆军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