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硬核狠人征程 第127章

作者:使用键盘的人

第三十七章 飞军长击

以跑道作为起飞出发点的十余架“雷鹰”和“女武神”整齐划一地升空,整齐划一地调转方向,以让人眼花缭乱的轨迹编组队形,与此同时迎着升起的太阳向东飞去。

为了防止突击队的指挥系统被敌人火力一下全部报销,整个行动的前进指挥所被分拆成了几部分,现在位于指挥序列第二顺位的康曼德和指挥所的大部分人员设备分散开来,身边只有警卫员塔露拉和少数几个通信员。除了塔露拉,剩下的人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

就连参与此次行动的人联炮艇飞行员们,无论凡人还是阿斯塔特,都是第一流的飞行员。大多数飞行员既能飞空天飞机,又能飞大气层内飞机。各指挥员既有固定翼飞机仪表飞行资格,又有垂直起降机仪表飞行资格,经受过专业而严苛的空中突击训练。

前方有着一架轻盈的“风暴隼”轻型武装炮艇,这是整个突击机群的先导机。康曼德所在的这架女武神紧跟着先导机,开始越过下方由多个火堆组成的五角星航标。

为了支援突击行动,东方面军中的相关部门在地面建立了大量补充导航设备。从先进的不可见光指示到原始的火堆指向应有仅有。随着这架女武神越过那个火堆排出的五角星,康曼德回过头来,发现自己与后方机群已经拉开了距离,但是每架飞机外部的频闪航灯都在不停闪烁着,如同一条铺展在大地上的灿烂星河。

呼啸着穿行的炮艇群保持在一树之高,在日出时分的昏暗光线中飞行。凭借过硬的技能和先进的设备,以及从机场一直延伸到实控线的地面导航,突击队有效地保持着速度和隐蔽。

在塔露拉等待着乌里扬诺夫关于建国和宣战,让战争全面扩大化的演讲时,康曼德的动力装甲通信设备却先调在了友军的频道,倾听着某个保民军空军大队的通信:

“全体注意,2000米高度,有两架‘书橱’(帝国军双翼战斗机的代号)!”

有的飞行员显然比较着急:“‘骷髅’长机,这里是蝰蛇,请求立即开始攻击。敌战斗机可能已经通报了我们的行踪。”

“呼叫蝰蛇,这里是‘骷髅’长机,否决请求,重复,否决请求。保持你的队形,直到那群文艺兵开腔。不用担心帝国鬼子的陆行舰会跑掉,启动源石锅炉耗时可比启动涡轮引擎长得多。”

塔露拉转过头来问:“什么叫等那帮文艺兵开腔?”

“啊,作战部队有时候看那群唱歌跳舞也能拿待遇的家伙们不爽,何况飞行员还是眼睛长到脑袋顶上的那群......”

“这我知道,我不发表意见。”塔露拉想摆手,发现塞满动力甲兄贵和姐贵的炮艇载员舱里空间不太够,所以用后背蹭蹭康曼德,“我是问,‘等文艺兵开腔’才能发起攻击是什么意思?”

“这个啊,全面行动的开始信号是唱歌。男人唱歌帝国死喽。”

“什么玩意?”

“啊,很简单。”康曼德从塔露拉手里拿过收音机,稍微调频。此刻正是乌里扬诺夫开始演讲的时刻,收音机里的声音却从乌里扬诺夫水平颇高的演讲变成了定音鼓洪亮贯耳的动静。

接下来,就是比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版本在音调和速度上都高出一头的轰鸣:“起来,伟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

塔露拉连连调低头盔上拾音降噪模块的敏感度。这倒不是收音机此刻的音量过大,而是在这一刻,整个北方战线上数以千计、种类不同、型号各异的火炮、火箭炮与迫击炮开始轰鸣。

炮口焰在实控线以西连成一片绚烂多彩的光带,爆炸在实控线以东组成疯狂翻滚的风暴。整个世界仿佛都在这一瞬间被闪烁的光芒淹没,整个机群都被涂上一层闪耀的光辉。

与此同时,在更高的高度上,一片片整齐的黑色点阵绵密地出现在西侧的天空中。那是在D日h时准时越过敌我分界线的保民军航空兵。

康曼德所在的第一梯队,已经成功越过控制线。此刻黎明前的黑暗还未褪去。前面黑黢黢的山上,有着导航灯光在不停闪烁。那显然是几小时前提前占领制高点的保民军特种兵们。

这也代表着,突击队将进入山间地带的超低空飞行。

其他人都在屏息凝神,康曼德则是将一份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摊开放在动力装甲的膝盖上。然后对照卫星导航数据,在地图上标示起路线。

现在已经突入实控分界线以东15公里,但这只是个开头。现在突击队的炮艇们正穿梭在上扬斯克山脉的峡谷之间,座舱外的景观开始变得可怕起来。

“大家注意,我们接下来要穿山飞行了!”这架炮艇的副驾驶向后面几十个人解释着,因为座舱外的景色正在变化,所有东西都在往自己的方向猛压过来。

整个地面似乎都已经与平面显示器上的地平线标记平齐,几乎要铺满整个视野;两边更是连一寸黑蓝色的天空都看不见,全是飞掠而过的黑灰色岩影。

康曼德隔着动力装甲也感觉到身后的塔露拉身体紧绷,他平静地回头看了眼。尽管双方现在都已经戴上了头盔,但塔露拉还是明显地放松不少。

康曼德调到单对单通信频道,放轻声音:“放心,我在呢,一直都在。”

“上一次你这么说的时候......我确实挺感动。”塔露拉的声音断断续续,“但是现在我得说——你可拉倒吧!我可不想一家人整整齐齐都在天上。”

“嗯,你看电影的速度还挺快啊。”

叽叽喳喳之间,塔露拉发现自己不再紧张。

与心情复杂的乘客们不同,飞行员们只是紧紧盯着自己显示界面里的速度矢量标记。这种时候,飞机是横是斜,或歪或偏,统统不要管,只需紧紧盯着平视显示器正央那个小小的、发亮的矢量标记。因为这个矢量标记代表着飞机未来的方向和位置,如果把它压在左边的岩壁上,飞机一定会精准地撞击那片岩石;若是把它放到下方正在奔腾的河里,飞机便会坠入滔滔的流水中。

矢量标记相当于狙击步枪的准星。只不过,狙击枪射出的是子弹,大不了脱靶;飞行员却是拿自己、飞机与乘员们当作子弹,打在错误的位置上意味着粉身碎骨。

高度表早已换作无线电或激光工作模式,但示数仍然极不稳定,数字在0的位置跳动不止。风挡前全都是墨蓝色的河水。庞大的炮艇像是在呼啸奔驰的高速列车中踩高跷,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平衡。但炮艇们机身压低,机翼与机身上的扰流片像是金属制成的羽毛,依序张起、再逐次收拢。流经机翼的气流在细微调整下进行有序可控的分离,依然稳定地保持着升力。

人联军队第一流的空中骑士们,正在施展浑身解数,将最致命的毒素注入乌萨斯帝国的心脏。

**

与此同时,塔钦斯卡娅机场外的雪怪六队正像落进陷阱里的野兽那样,瞪着机场跑道上的三架大型运输机。

起初霜星带着自己的中队赶到这里时,对这座冷清的机场十分满意:只有60名守备人员,还不是人人有枪。保民军连月来的空袭都没有光顾这座机场,让这里的士兵们渐渐睡得踏实了。而且原本驻扎在这座偏僻机场的乌萨斯重型轰炸机/远程轰炸机单位已经转场调离。这里很有一段时间没有起降过飞机,似乎已经游离于这场战争之外。

当然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这里正在扩建跑道,包括延长原有的和新建全新的。工程设备就停在塔台西面的工棚外,工人们得等到早上9点才从旁边的村庄赶来上班,而扩建的材料则堆得到处都是。

无论如何,这里的守备还是相当松懈。入夜后这个机场只有指挥塔下面有岗哨,而在几小时前,霜星在夜视仪里看见哨兵竟然在打瞌睡。

别说一整队空中突击部队。就是霜星自己这点特种兵,就足够拿下机场。所以雪怪六队给上面发去了“一切正常”的信号。可发报刚刚结束,天边就传来了隐隐约约的轰鸣。

雪怪们原本以为是突击队提前赶到了,但随即认识到情况并不简单:时间太早了。

很快,三架肥硕无比,宛如浮鲸一般的六发双翼运输机出现在空中,上面的乌萨斯帝国双头鹰分外惹人厌恶。运输机的机身就像火车车厢一样方正。宽敞平整的底部有着一对对大如磨盘的固定机轮。大家不由得猜测起里面装载的货物是什么。也怀疑起行动是不是暴露了。

而当这些运输机嗡鸣着降落时,雪怪们得出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从机场建筑里出来的那稀稀拉拉几个人和从飞机上下来的人们,都带着一股懒散劲,怎么看都不像准备应对苦战的样子。

坏消息是——

这三架运输机上装了整整一个连的帝国军盾卫!

三架帝国运输机停稳后,驶入了一侧的停机区域。尾门打开后走出了全副武装的大批步兵。从夜视仪中能看到那些裹得严严实实的厚重盔甲,以及人手一支的自动步枪或轻机枪。

这是帝国军常规步兵部队中最为精锐的盾卫!

就在通信兵匆忙地呼叫着突击队时,霜星突然转过头来,手掌放在腰间的剑柄上。

负责警戒那个方向的雪怪队员目瞪口呆,看着那里突然显现出七个穿着很多甲的大只佬身影。

虽然一眼都能认出这肯定是星际战士,但大家都意识到这些星际战士跟以往常见的星际战士们不同:跟“红镰锤”特色的灰盔甲不同,这些家伙的盔甲都是黑色涂装。与红镰锤星际战士们那些只有低可见度职务标志的灰色肩甲不同,他们的肩甲一边是有着文字浮雕的银色肩甲,另一边肩甲的图案更是各种各样:有蓝底上乍一看像是马桶圈的,有黄底上印着个拳头的,有两个翅膀中间是一滴血的,有浅青色背景上是个狼头的,甚至有白底黑十字的。只有一个星际战士的肩甲上,是大家熟悉的镰刀锤子交叉图案。

尽管知道如果他们是敌人,自己手里的小水管啥用都没有,但雪怪们还是据枪戒备。在对过口令与识别码后,霜星小心翼翼地靠近了这群古怪的阿斯塔特。

“雪怪,霜星。”

“你的级别不足以知道我们的代号。”领头那个家伙的肩甲上是蓝底马桶圈,态度很平和,但总让叶莲娜感觉到一种隐含在最底层的高傲,“但情况紧急。所以告诉突击队:DW-1报告,伽马状态!”

尽管主观上心情复杂,但接受过的训练让霜星毫不犹豫地回答“明白”,向通信兵转述了内容。随着通信兵汇报完毕,大家都听到了东北方向嗡嗡的炮艇发动机轰鸣声。

马桶圈战士似乎比较满意:“很好,我并没见过有这种素养的亚人士兵。听着,跑道上那些家伙,是乌萨斯内卫叫来的。现在也有内卫在周围监视!现在继续你们的任务吧,剩下的交给我们。”

霜星的表情吃惊,但并不慌乱。

于是,隶属人联反异形特种部队“死亡守望”,直接派遣给人联地外兵团113师的这支杀戮小队再度消失,与泰拉亚人们最难缠的造物之一继续在暗中对峙。

此刻,帝国军盾卫们刚刚在停机区处集合,完成整队。他们茫然地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见了半空中一片整齐的点阵。

那是在航线末端转换成攻击队形,向着机场扑来的雷鹰和女武神们。

然后,雪怪们射出的弹雨覆盖进了盾卫的队列。

机场围墙周围的简易防御工事空无一人。雪怪们就是在这绝佳的观众席和伏击点上注视帝国军盾卫们的一举一动。盾卫们的全套新式防护装具足够零距离抵挡保民军制式7.62X41MM中间威力步枪弹,却被雪怪们的“阿格里皮纳”8.25MM步枪弹轻松贯穿。

第一轮射击就将超过十名乌萨斯盾卫直接撂倒,伤者两倍于此。突遭伏击的盾卫们虽然混乱,但这帮身经百战的老兵第一时间就判断出了子弹的来向。报复的还击在雪怪第一轮射击收尾时就开始了。

发射7.62X54R步枪弹的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和费德洛夫自动步枪哒咔哒咔地响着。盾卫们随即以飞机为掩护继续还击,并逐步开始后撤。

——因为他们看见,除了少数几架飞向塔台的,大部分炮艇都飞向了跑道尾端的这处停机区。

第一架女武神掠过雪怪们头顶时,重物落地的声音异常响亮。与此同时,大多因“祖传”的冰系源石技艺习惯寒冷的雪怪们感觉四周灼热了起来。

一向淡漠的霜星大声嚷嚷起来,几乎是亲切地叫骂着:“你搁那儿集中供暖呢?!”

“点根蜡烛都不够的火,你就受不了了?”

覆盖穿戴者全身的“雷神锤”动力战斗装甲下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塔露拉轻盈地跃到霜星身边,声音欢快地问着许久未见的老战友:“情况怎么样?”

白兔子恨恨地磨着牙,扭头就叫:“赶紧把人放下来!敌人是整整一个连的盾卫!”

“这你用不着担心。”另一个淡定的男声响起。

“为什么?!”

霜星顺着康曼德的声音,视线掠过穿着中型动力装甲的老首长,抬头就看见了正在极速放大的雷鹰炮艇。

与此同时,保民军的公共通信频道里响起了洪亮而又嚣张的声音:“注意,注意!星际战士即将着陆!”

第三十八章 飙车和解决

时钟回拨十分钟。

保民军红旗近卫机械化步兵第1师的攻击出发阵地上,最高统帅乌里扬诺夫的演讲正在收尾:

“......泰拉人民保卫军的全体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红色游击队的男女游击队员同志们!你们所进行的战争是解放的战争,正义的战争,整片大地都在指望你们去粉碎乌萨斯帝国匪军,乌萨斯帝国枷锁下的全体乌萨斯人民都将你们视作解放者。伟大的使命已经落到你们的肩上,绝不能辜负这个使命!

“乌萨斯帝国匪帮必将全面失败,迎来彻底垮台!我们坚韧而英勇的乌萨斯人民万岁!他们的幸福与未来万岁!

“现在我命令,执行‘柏林’计划,英勇、坚决、顽强地发起进攻,将革命进行到底,粉碎一切内外敌人!”

表情紧绷的保民军指战员们激动万分,但他们很快就恢复了冷静。那些从军校和训练营里就不断被磨砺的意识迅速恢复理性,问询自己“能做什么?”、“正在做什么?”、“能实现什么?”。大家平静下来,等待着进一步的具体指示——何时启动军事行动的指示。

紧接着,保民军东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上将那仿佛血管就要迸裂的激动声音传遍了全军。

“同志们!一个伟大的决定性时刻将要在你们面前发生。在此命令,全军解密并执行第7号命令书第11部分!”

保民军的保密工作覆盖到行动的每一个细节,像行动发起时间这样的高度机密更是被层层保密措施严格保护起来。按照规定,只有方面军司令员在战前通告中发出数字编码后,各级指挥员和作战参谋才从保险柜里取出对应的密封文件。

随着保密文件的解密,预案里的新命令也飞速扩及全军。

比如说,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发展与作战地域的大幅改变,当年因为主要作战方向不同而确定的东西两大方面军正式改名。在作战计划解密的那一刻,负责远距离迂回直取切尔诺伯格的东方面军更名为“切尔诺伯格方面军”;负责从乌萨斯西南地区正面推进的西方面军更名为“圣骏堡方面军”。这基本确定了两个方面军各自的重要目标,但名字不过是细枝末节,保民军指战员们立刻投入了紧张的战斗行动中去。

在近卫机步1师的指挥所里,安德烈.别尔康斯基少将与师政委一起掏出钥匙,插在红色保险箱的锁孔中,同时旋转两把钥匙。随着柜门开启,他们从里面取出文件袋拆封,并终于得知了整个“柏林计划”的全貌。

“四天突破一百五十公里,接着还要收拾两个集团军,虽然是已经打残了的......啧啧。”安德烈撇嘴。

师政委说:“‘稍微有点挑战性’。我猜你会这么说。”

“差不多。”安德烈把计划递给旁边的参谋长,“按原计划行动。我会带着前进指挥所。”

“很好,我看你会冲得跟师先遣支队一样快。”政委吐槽道,“为什么不直接跟着作为先遣支队的那个团前进?”

别尔康斯基解下有着少将军衔标志的军大衣,露出下面装甲兵制式的连体坦克工作服,他转过身向指挥所外的装甲指挥车走去,同时回答:“因为我会比先遣支队冲得更快!”

**

对于负责地面突击的保民军坦克机械化部队而言,跑路是比打仗更麻烦的事情。

突击路线要途径的上扬斯克、切尔斯基山脉,其通行难度可与地球战争史上闻名遐迩的阿登地区媲美:这里分布着乌萨斯北部和东北部的大量山脉,并逐渐向北过渡成高原。那里山体陡峭、山路狭长,被河流和森林所包围,道路条件十分恶劣,机动空间极为狭小。

相比之下,敌人还不算太难对付。乌萨斯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对“北方战线是无法穿过的”一事,其坚定程度宛若思想钢印。在这种观点的指导和北方战线地形条件的限制之下,一百五十公里山区公路沿线的帝国军部队,最大规模不过营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