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硬核狠人征程 第35章

作者:使用键盘的人

“奏乐,乌萨斯武装力量进行曲!”传令官按标准程序向军乐队下了指令。掌旗官将军旗移到团队形的正前方,站位与军乐队平齐。在轻快的鼓点中,第七步兵师的师长单手挥起了他那柄镶金嵌钻的指挥刀,下达了攻击命令。

在传令官们的高声呼喊中,各团的掌旗官将手中的军旗举起,并向前倾斜;各部队主官随着阵阵军号和鼓点,发出“步兵营,前进!”“骑兵连,向前!”的口令,抽出腰间的指挥刀迈出第一步;各班排连长卖力地吆喝着号子,带着自己的士兵逐次排开,形成起伏的人浪,涌向敌方阵地。

持续不断的鼓点在乌萨斯炮兵们的掩护射击声中隐隐传来。紧接着,头戴护耳棉帽,身穿灰色军大衣的人潮从山坡后现身笔直地冲向前方,一排排仿佛无穷无尽。

成千上万人的部队需要机器般的密切协同才能战斗。机器一旦运转,就必须持续到底,直到迎来胜利或者失败。

当敌步兵师的巨大纵队翻过山岭,向着泰拉保民军防线右翼的畜牧场支撑点冲来时。盾卫们也在观察员的报警中冲出避弹所,奔赴各自的战斗位置。枪械、头盔、水壶等等各种硬物件相互摩擦磕碰,动力装甲发动机的低吟,电磁肌肉运动的轻微吱呀,在战壕中汇聚成为一种独特的声音,紧张的气氛迅速弥漫开来。

小小的畜牧场能被一个加强连塞得满满当当,实在不利于防守——这里能放的守军太少了。所以,只能由全泰拉保民军当前唯一装备动力装甲的连队,“盾卫”重装步兵连防守。再配属少量精锐分队。

敢揽这个瓷器活,是因为盾卫们有自己的金刚钻。整合运动的常规步兵是全部配置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通用机枪下班下排,迫击炮和重型火箭筒下连的徒步步兵。而盾卫的装备要求,是用一个班的火力压倒这样的一个步兵连。

全长超过普通人身高的刀剑链锯,12.7MM的“自卫”冲锋手枪,预定搭配盾牌单手使用的12.7MM大口径机枪,跟步枪一样双手持握的14.5MM和23MM“装甲步枪”,肩扛的自动装填120MM火箭筒和82MM无后坐力炮,背包化的自动榴弹发射器和60MM速射迫击炮,甚至能发射高速小型无人机和巡飞弹的微型垂发系统都能背包化……

正是这样的连队,才能让爱国者这个各种意义上的重量级人物只当个连长却毫无争议。凭借着对自己战士的绝对信心,博卓卡斯替甚至只命令一个排的盾卫战士进入战斗位置建立防御,应对汹涌而来的第七步兵师。

这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不过“不愉快”的根源有些出人意料:

“敌人打头的也是盾卫!”

随着通信频道里的窃窃私语,爱国者也从潜望镜里看清了第七步兵师那进行阅兵式一般的队形。他们的最前列,是一群全身披挂盔甲,手握盾牌的高大战士——

“正常,在我们叛离时,乌萨斯的标准步兵团编制里都有一个盾卫连队。”爱国者平静地说,“他们的装备跟我们换装动力装甲以前的盔甲一模一样。”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些乌萨斯盾卫,然后下令:“开始吧!”

现在,一切全看双方的连长、排长、班长、和大头兵们了。

在1091年2月23日上午0835时,泰拉人民保卫军“盾卫”重装步兵连打响了第一次反围剿里库尔斯克防御战役的第一枪。

“观赏”一支线列步兵的战斗实际上是很有趣的。不同于外行眼中两方都站在原地对射直到一方死完,战场机动和队形转换是线列步兵作战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纵队便于部队机动和冲锋、横队便于发扬火力、方阵用来对抗骑兵和多方向围攻,能否在恰当的位置和时机转换队形,是考验一名步兵指挥官的主要标准。

可是现在,这一切都丧失了意义。

加强给畜牧场的盾卫的所谓“精锐分队”,包括整整十个机枪组。他们在畜牧场反复加固过的建筑里建立阵地,或者干脆在墙上掏出射孔,组成高低结合远近覆盖的火力网。那些怎么看怎么像PKM的通用机枪发出类似撕列布帛的密集扫射声,向着成排涌来的乌萨斯士兵开火。

披坚执锐的乌萨斯盾卫们被子弹的强劲冲击力撞翻,有些倒霉的被子弹打穿了盔甲薄弱处,有些运气好的甚至还能没有大碍勉强爬起。而后面只有一条步枪和布质军服的步枪兵开始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

每分钟700发的射速让机枪的射击声连成一片,无法区分。7.62MM机枪弹的瓢泼大雨洒向猝不及防的乌萨斯人。喷吐着火舌的枪口指向哪里,死神收割灵魂的镰刀就向哪里挥下。保民军机枪手一个点射打过去,5、6条性命便就此终结;保民军机枪手们横移枪身,一个乌萨斯步兵连便就此完蛋……

在畜牧场更北侧的北岭防线顶部,12.7MM重机枪们发出威严有力的缓慢轰鸣,82MM迫击炮不大的闷响持续不断。而冲向畜牧场的第七步兵师纵队前端便立刻多出一条条残肢断臂组成的空白,被林立的尘柱笼罩。

在如此猛烈的火力笼罩下,第七步兵师先头团的推进立刻停滞下来。

作为应答,后续的三个步兵团中已经有两个展开成横队,在军官们的喝令声中展开齐射,然后转入自由射击。

激烈的交战开始了。

PS:

今日笑话:

“数量上的优势应该看作是基本原则,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应该首先和尽量争取的。”

这是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军事定理,军事历史上有数不胜数的例证。但最黑色幽默的一点是,这句话出自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猿首和许多德三将领都不认同这本书,可正是这帮身为后辈却不认同克劳塞维茨的家伙,用自己论证了克劳塞维茨的正确——以完败者的身份。

顺带一提,对于某些复读毛子人海胜之不武的群体而言,这句话也挺那啥的——“你是对德军祖师爷的意见有什么意见吗?”

第三十五章 访客

“数量居劣势之军,可以采取更多地使用自动武器或更加迅速地发扬火力的方式压倒数量居优势之敌。”

——艾尔温·隆美尔

“什么样的人才适于被称为军事天才?这种人与其说是有创造精神的人,不如说是有钻研精神的人;与其说是单方面发展的人,不如说是全面发展的人;与其说是容易激动的人,不如说是头脑冷静的人。”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两个步兵团整整五千余支步枪的齐射,让弹着点的烟尘直接笼罩住了整个畜牧场;陆行舰与野战炮也纷纷开火,爆炸再度围绕住畜牧场,同时也有弹着点在畜牧场以北的防线西侧出现。在一片飞舞的泥土和碎屑中,动力装甲被子弹和弹片击中的叮当声此起彼伏。防护装备水平较低的机枪组们只能被迫后撤转移阵地,只有少数几个位置较好的机枪仗着射孔狭小和几十厘米的钢筋混凝土继续射击。

在防御火力减弱的第一时刻,原本停滞甚至倒退的人潮再度活跃起来。尽管这个作为全师先锋的线列步兵团在刚才短促的火力急袭中便伤亡不小,但他们依然不屈不挠地继续向前冲击!

滚雷般的“乌拉!”隐隐盖过枪炮,汹涌澎湃的人浪滚滚而来。作为回应,畜牧场北侧的北岭防线上,负责保卫防线西段的保民军步兵第三团已经集中了所有射程足够的82MM迫击炮,组织起针对集团冲击的集中射击。

进行防御作战时,对战场地形环境做现场勘察,对敌可能的集结点和冲击路线进行提前测定和记录射击诸元,是稍微像样点的部队的基本功。因此,步兵第三团的三个营火力连共计十八门迫击炮根本无需进行试射,随着射击指挥所一声令下,十八门迫击炮以爆发射速疯狂开火,几个呼吸间便织出一道翻滚的火墙。

从潜望镜里,爱国者看见敌人的身影暴露在一片爆炸的烟尘之中。他们伤亡惨重,他们被冲击波推搡得踉踉跄跄……但是,这些乌萨斯士兵并没有因炮击而溃散,他们冲出了炮火覆盖区,虽然建制打散、队形混乱,却目标一致、不顾一切地向着盾卫连队的阵地冲了过来。

畜牧场残破的建筑中,一根根枪管正从伪装良好的射孔里探出。

随着克服了层层阻拦火力的冲击部队终于接近了畜牧场,后方整团齐射的步枪和掩护射击的大炮都纷纷停火。

爱国者在这一刻高声喝令:“开火!”

话音未落,一大片火幕呼啸而过,狠狠罩向蜂拥而来的人浪。

那是超过二十支大口径自动步枪和轻型机关炮全速射击形成的火幕!

十秒钟后,打头冲击的一百多名乌萨斯官兵,无论是军官、军士还是士兵,无论是步枪手、盾卫还是比较高贵的术士,都变成了……

请原谅,那场面真的很难用笔墨去形容,如果将它录下来放到任何一国的战争片中去,估计那部电影都被剪得只剩下开幕和演员表。

在打头的士兵被动力装甲的重枪轻炮细细剁成臊子后,延伸的火力也将蜂拥而来的敌军紧紧罩在火网里面,长长的队列同时在沸腾翻滚,乌萨斯士兵乱成一团,成片地倒下。

盾卫们的确是训练有素的。尽管爱国者没有特殊命令,他们还是凭着训练的习惯抓住了几个至关重要的细节。

按照乌萨斯步兵战斗条令,各个营在进攻中必须时刻一部分连队冲击,另一部分连队射击,保持对敌人的火力压制,一直到开始刺刀见红。可那些冲过一道道火力阻拦,此刻肾上腺素发作热血上头的士兵很少有举枪射击的。只有稍稍在后的几个连队来得及听从军官的命令散开队形——军官们的脑袋被狙击手套进瞄准镜的十字线里,士兵被突然扫来的机枪成队放倒,一整个连队的尸体保持着射击队形倒下。

乌萨斯军队也有迫击炮。在这片大地上,这种武器是为了打击在敌人队形中隔着层层保护的术士而出现。它不同于直射炮,必须要用触发引信的炮弹才能有实际意义——所以炮弹没多少,炮也没多少。

盾卫们在被身后的迫击炮保护着,所以他们也格外关注敌人的迫击炮。这些射程刚到五百米,能被一人扛着的超轻型迫击炮被重点关照着。那些迫击炮组几乎一蹲下就被扫掉。

相比之下,术士们至少还有发挥的余地。

不同于各种传说中奇怪到匪夷所思或者强大到毁天灭地的玩意,军队里的术士们主要任务是扔火球充当直射炮,然后才是从疗伤到占卜的各种花活。按照乌萨斯军事院校术士专业的毕业考试要求,他们扔出来的火球威力能与轻型一次性火箭筒相比。即使是盾卫们的X-01动力装甲被直接命中也很危险。

打击他们的效果不太好,乌萨斯步兵术士的制服与常规步兵区别不大,甚至连法杖都被刻意做得形似步枪。随着畜牧场的防御火力再度展开,乌萨斯士兵实在攻不动了。可他们也不撤退,宁可趴在地上徒劳无益地用黑火药单打一步枪跟机枪机关炮对射,也要维持着与畜牧场近在咫尺的战线。而术士们同样趴在战友和尸体之间,猛扔火球。尽管对射击孔后的机枪和动力装甲效果不好,但也在牵扯着守军的防御火力。可效果还是仅此而已。

“攻击失败了。”弗兰格尔阴沉地放下了望远镜。

“畜牧场没问题。”康曼德从指挥所的潜望镜后回身。

霜星纤细的眉毛拧成一团:“敌人可还保持着火力接触,后续攻击梯队源源不断,那里怎么算没问题?”

“敌人的攻击力量主要是步兵冲击,必须有足够多的兵力释放到目标上才有威胁。”康曼德平静地回答,“而畜牧场很小,使得敌人的攻击正面也很小,他们以密集队形陷入了我们的机枪和迫击炮火力中。敌人虽然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但是火力上却没有优势,不,处于绝对劣势。

“所以他们的冲击已经宣告失败,在被机枪和迫击炮反复扫射轰炸的情况下勉强保持着一个接近畜牧场的阵地,再往那里不断填充人员,保证这个阵地在我们不间断的火力打击下不会崩溃。”

“那他们为什么不用炮兵?”

“射击畜牧场没有用。双方距离太近,而且畜牧场面积小,乌萨斯第七步兵师面积大。以他们的火炮精度打大规模覆盖射击……嗯。”康曼德诡异地微笑,“要是想打我们的迫击炮,它们的炮阵地还在反斜面呢。”

塔露拉看了看地图:“接下来,他们该在防线东段上打主意了。”

这是1135时,一名通信员突然冲了进来,即使指挥所里的人们都已经习惯了黑火药爆炸后的气味,他身上那股浓郁的硝烟味也让人们不禁打了个激灵。

“总政委同志,巴别塔方面的代表团来了。”他说。

“那又怎么?”康曼德看着地图问。

“带队的那个菲林族女士请求现在与您见面。”

霜星大声回答:“胡闹!”

“告诉她,要见我就亲自来这儿。”康曼德回答。

“明白。”通信员转身冲出指挥所。

大家继续看地图讨论战况,没再关注这件事。可没过多久,那个通信员又冲了进来:“首长,凯尔希女士到了。”

……

时代变得太快了。

这是凯尔希对整合运动,不,现在叫泰拉人民保卫军的阵地的第一反应。

作为几番延续以来总共活了上万年的长生者,凯尔希的记忆里,“战争”这个词都还指代着长刀大剑、强弓劲弩、盔甲盾牌、高头大马。太过漫长的记忆让她对前所未有的事情容易措手不及。还没反应过来,许多事情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比如泰拉保民军的阵地:没有炮台、棱堡和装载巨炮的移动城市模块,反而只有一条条土沟。

不过,这种想法肯定是浅薄的,很可能是可笑的。无论是奉特蕾西娅殿下之命争取新盟友所必须的礼貌,还是上一次在整合运动这里接受的震撼,都让她老实地把心里的吐槽按住,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面瘫脸。

身后跟随的亚叶畏畏缩缩。这也难怪,虽然她是个要强的女孩,但现在的战争都是这么大的动静吗……

在远方,舰炮里的大口径沉闷有力,中口径速射炮乒乒乓乓;野战炮里的加农炮、榴弹炮和臼炮全部换装开花弹、燃烧弹甚至高爆弹连续射击。

康曼德从密集了好几倍的炮弹爆炸声中意识到,第四集团军第六军确认自己这些对手非同凡响,正在全力以赴。他没有什么时间可浪费,所以干脆在指挥所门外的交通壕里迎接了凯尔希。

依旧是那身绿色军大衣,只不过这回脱出了左袖子,左手上帮着平板式指挥终端,身后的塔露拉背着电台。现在作为司令部警卫连长的霜星跟在另一侧。

炮弹爆炸的尘柱不断升起又落下,不时给人们的头上浇下一堆碎土;天空中不时爆开一团火球,大堆火种漫无目的地四处洒下,绝大多数洒在雪地里;在半空中烧完导火索的榴霰弹凌空爆炸,洒下一堆尖啸着的钢珠、废旧金属碎片、甚至是旧钟表里拆下的齿轮。

从他走出指挥所掩蔽部的那一刻,霜星就没完没了地在康曼德耳边念念叨叨。时而几乎低声下气地央求,时而近乎气急败坏的“以警卫工作的责任命令你”。但康曼德只是淡定地在整整两米深的交通壕里等到了那只老猞猁。

“你带了什么来?”他见面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卡兹戴尔王女特蕾西娅殿下的诚意。”

“请说点有用的!”康曼德翻了翻白眼。

“巴别塔是一个——”

一枚高爆弹在不远处炸响,打断了凯尔希的话。人们纷纷把头转向那边,只有康曼德依然注视着凯尔希的面部。

凯尔希最先回过头来,继续说下去:“一个——”

一枚燃烧弹在天空中散开,变成空中的火树银花。亚叶下意识地蹲下来,塔露拉和霜星下意识地开始准备源石技艺控火和灭火。只有康曼德泰然自若,因为那片燃烧弹只是在头顶炸开,惯性让那片烈火飞出几十米落在了雪地中。

“一个——”

凯尔希又停住了嘴:一枚臼炮发射的开花弹从天而降,在外面的泥土上欢快地打了几个蹦,最后滚进交通壕,砸在康曼德和凯尔希之间潮湿泥泞的壕底。

亚叶突然相信那些烂俗电视剧和动画里的临死走马灯了。她真的在一秒钟内想到了很多事情。

康曼德平静地看了眼从那个超大号炮仗里滑脱出来的导火管,抬脚把肯定炸不了的哑弹挪到一边:“落后的设计,低劣的质量……请不要浪费我的时间,如果我们要注意每一枚炮弹,那话就说不完——喂喂!”

吓愣住的塔露拉和霜星回过神来,分别揪住康曼德的一边肩膀把他拖进了指挥所里。凯尔希拉起一屁股坐在地上的亚叶,默默地跟了上去。在经过门口那堵厚度一米以上的防爆墙和好几个拐弯后,她便身处指挥所的内部了。

康曼德挣开两位“剧情人物”的牵扯,问第三位剧情人物:“到底是一个什么?”

凯尔希淡定地回答:“医疗机构,我和我的助手们很快就会去你们的野战医院帮忙。如果你需要,很快还会有一队萨卡兹佣兵加入你的阵营,如何?”

“对于军医的事情,请替我向那位殿下转达我的谢意。”康曼德淡定地说,“至于雇佣兵,您现在就在这片战场上,您认为他们在这里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