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硬核狠人征程 第64章

作者:使用键盘的人

第二十章 战场一日 刷新

“炮兵是战争之神。”

——约瑟夫·斯大林

“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

——莫泽多里克

1093年2月12日上午。原卡兹戴尔东西实控线中段,固定工业城市“汉堡”西北,荒漠地形。

巴别塔干员灰喉正在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目光在这片嘈杂的战场上疯狂移动,却迟迟找不到一个焦点停下。混乱,到处都是混乱,混乱的公路、混乱的沙土、混乱的战斗、混乱的人群......

我该怎么办?到底应该怎么办?!

从战斗打响到现在,应该只过了5分钟。但这支由巴别塔战术小队加强的东卡兹戴尔联军步兵连,已经被打到了溃散的边缘。本来应该负责指挥的步兵连长,早就在连绵的爆炸声中失踪,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四个排长两个阵亡,一个状况不明,还有一个被迫击炮弹破片切到了脖子,正躺在路边的空水渠里接受急救。班长和普通士兵的伤亡,在这片混乱的战场里更是完全没法统计。

遭遇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加强给这个连队的一门45MM速射炮就被对面的机关炮引爆了弹药车,炸成了姹紫嫣红的绚烂烟花。那两只负责拖曳火炮的驮兽眨眼间被四处横飞的弹片打成筛子,凄惨地嘶鸣着倒下。它们辛辛苦苦拖来的大家伙,也很快被烧成了黑灰相间的破铜烂铁。

这支步兵连再无其他的重武器。相比这群“卡兹戴尔王国正统军队”的寒酸,王庭军的火力却强大到了让人抓狂的地步,机关炮、枪榴弹、手榴弹......他们肆无忌惮地向这边抛射爆炸物,将加强步兵连所在的路段炸得鸡飞狗跳得。

正前方和左右两翼,密集的曳光弹链随处可见。五彩缤纷规模各异的爆炸,不断挤压着幸存者们所剩无几的阵地。如果王庭军士兵敢冒风险发起刺刀冲锋,这支步兵连队早就变成一地尸体了。

但这个事实带不来什么慰藉:在这个连队的四周,夯土路面、砾石路基、路边土坡、两侧荒地......到处都有口径不一的子弹和炮弹落下,炸出一股又一股土褐色的尘柱,明绿色的曳光弹道在其中四处横飞,把这个加强步兵连队还活着的一百多名官兵牢牢钉在尘土飞扬的荒地上。

巴别塔干员的蓝灰色外套裹上尘土,让灰喉在这片混乱的战场上勉强算不起眼。但是大家都被打散了,这个连队已经被打散了。

取胜当然是不可能的,能把这些人成建制地撤回自己的阵地上,就算是最好的结局了。但问题是,怎样才能让这群乱哄哄的惊弓之鸟,在撤退的时候保持住最基本的秩序?

灰喉知道,这个连队的幸存者已经被王庭军的追击和火力彻底打掉了锐气。他们的队形一片混乱,既不能说是行军队形,也不能算作战斗队形。除去死伤者,剩下的一百多人居然分成了二十多个群,东一团西一块到处都是。而与自己本该同一个小组的队友们此刻也不知所踪。

灰喉绝不会做出抛弃战友、独自一人掉头逃命的恶劣行径。但是,一个孤独的射手,在这片战场上又能有什么作用呢?

架起自己的SVD狙击步枪,身体精确地将眼睛放在瞄准镜的最佳出瞳位置上,判断距离,拧动瞄准镜高低与风偏手轮,屏息凝神,右手食指第二节平稳而流畅地压下扳机。

敌人的那挺水冷重机枪哑掉了。

然后复仇的火力紧接着飞来,重机枪、栓动步枪的子弹一个劲地向着灰喉的方向倾泄。灰喉连滚带爬地滑下这个土坡,弓腰快跑向新的位置。

随着战略主动权易手,特雷西斯的王庭军开始一步步向东推进。而特蕾西娅的前线则节节阻击,掩护后方援军部队展开。

与特蕾西娅险些打下特雷西斯的老窝不同,特雷西斯的战线推进缓慢而血腥。失去突然性优势的王庭军同样陷入了被迫攻击防御阵地的劣势。而他们的火力从远程火力到野战炮兵再到机枪数量都比特蕾西娅强,但对于克服这种阵地而言,王庭军的武器数量和战术水平都远远不够。战场变得空前血腥。

但是,部队战斗力和整体战备水平更高,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更深的特雷西斯还是慢慢压垮了由攻转守的东卡兹戴尔联军。在开战三个月,报纸宣称要统一卡兹戴尔的时刻,王庭军重新回到了在开战之初丢掉的工业区。小股侦察兵之间的较量随即频繁起来。

随着两方在工业区外围地带的小规模战斗展开,东卡兹戴尔联军针对这种态势展开了一系列战斗行动。这个得到一门速射炮以及一个巴别塔战术小队加强的步兵连,原本的任务是在这处公路支线上设伏,伺机击溃或消灭王庭军某支部队的前方尖兵。

这种小分队骚扰战术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就算让博士本人来也找不出什么反对理由。理论上王庭军步兵部队各部的摩托化程度非常低,火炮等重武器严重依赖驮兽运输,速度堪称蠕动。这样的敌人等于把自己摆在了餐盘里,袭扰和游击分队可以任意选择战场,想在哪里设伏就在哪里设伏,爱什么时候开火就什么时候开火。

然而我们都知道,战争是一种只遵循客观规律的较量。只要准确地抓住规律,并利用自身条件加以发挥,那么局势绝非不可能扭转的。比如灰喉的当面之敌,王庭军第一步兵师第一团主力的行军速度的确很慢。但第一步兵师第一团的团长是个非常谨慎的家伙,做了充分的反伏击准备。

进入工业区守军侦察分队的活动范围之后,第一步兵师第一团马上加强了尖兵,兵力从一个步兵连增加到至少两个步兵连,同时还加强了迫击炮和侦察兵。这支轻装步兵分队可不像团主力那样有重型武器拖累,行军速度远比东边同行预想得更快。

就算灰喉他们能够按计划进入伏击阵地,并提前建立伏击阵地,也很难击败如此强大的敌人。何况这个东卡联军的连队距离目的地还有一公里的时候,就和这支王庭军先遣分队稀里糊涂地撞了个满怀,直接发生了遭遇战呢?

这个王女派连队的人数、火力都居于绝对劣势,没过多久就被逼到了绝境......

这就是发生在这条公路支线上的事情。

随着连队被逼得节节后退,王庭军的步兵们开始追击。远处朦胧的沙土中,似乎有敌军步兵的甲胄若隐若现,像一堵移动的铁墙渐渐逼近。

加强连的幸存者们终于找到了明确的射击目标,作为轻武器中坚的栓动步枪、水冷机枪,新锐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噼噼啪啪地响了起来。

虽然环境恶劣到了这个地步,但这个东卡兹戴尔联军步兵连队也没有崩溃。包括伤员在内,许多士兵自发地选择了开枪回击,而不是在荒地上瑟瑟发抖地缩成一团。至少四十支步枪、两挺轻机枪,以及一挺奇迹般幸存下来的气冷重机枪在猛烈射击。

在这群东卡联军官兵当中,最该拿枚奖章的就是那个重机枪组,他们每打完二百发帆布弹带上的五十发子弹,就会像屁股在被班长踢一样地快速转移阵地,始终比敌人的炮弹和子弹快上半步。

这样做肯定会影响火力效果,但他们如果原地不动的话,早就被王庭军的火力打成一堆零部件了。这个连队加强的迫击炮和重机枪,基本上都是这么个结果,加强给步兵连的那门45MM牵引式速射炮,更是如前文所述,一开打就变成了公路中央的篝火。

一片嘈杂之中,灰喉隐蔽地打着短促的射击。希望能在敌军发起冲锋之前,尽可能多地削减对方数量上的优势。

她的努力甚至招不来敌人的专门注意。敌人只是有小股步兵拉开散兵线跃进,速度几乎能用不紧不慢来形容。他们真正的选择,是让炮火平方再平方。

一发75MM高爆弹突然在灰喉的右边爆炸,把她的思维搅成一团乱麻。那处枯死树桩后有三名把G98步枪探出临时掩体,正打算开枪还击的联军士兵,他们瞬间便被翻腾的火焰和硝烟吞没。

高速弹片夹杂土块碎石,就像暴风一样在灰喉的头顶尖利作响,让她生出掉头就跑的冲动,甚至有股隐隐约约的尿意......

四周传来阵阵惨叫、哀嚎和刺耳的咒骂。灰喉的内心一下子变得无比冰凉,仿佛跑到了阿特拉斯教官们出身的西北冻原:在这不过数分钟的交火之后,王庭军的兵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愈发地增多了。除去连队的迫击炮之外,团属野战炮、营属重型掷雷器等更高级别的火力被当面之敌召唤过来,进一步加强了本就夸张的火力密度。

野战炮弹和迫击炮弹呼啸着从天而降,在四周立起滚动的火墙。前后左右到处都是卧倒蜷缩的东卡兹戴尔士兵。面对敌人致命的炮火,他们根本来不及挖掘防炮洞,只能把树桩、灌木、土堆等天然障碍当作简易掩体,希望自己之前的运气能够继续保持住,让自己在这片炼狱中多熬一会儿。

灰喉在爆炸中颤栗着,胸腔内的空气撞击着娇小的躯体。还没出满过三次任务的见习干员,终于维持不住自己从父亲死后就挂在外面的那层伪装,低声自语起来:

“不管是什么......快来救救我们吧......”

然后她的耳机里传来了呲啦的声音。起初,无线电的背景噪音让她没能听清声音。但随着手持电台的自动调频,那凛冽的男声清晰起来:“......重复,呼叫阿尔法-1,呼叫阿尔法-1,这里是触手-05,收到请回答......”

“这里是阿尔法-1下辖巴别塔见习狙击干员灰喉!”灰喉闪电般来了精神,急促地回答着:“请求支援!”

“这里是触手-05,收到。这里是‘浮士德’,炮火支援马上就到。”

“什么?等等,我要汇报目标......”

话音未落,呼啸从天空中隐隐而来。

起初,它是沉闷而沙哑的,随着时间流逝,呼啸声逐渐变得高亢而尖锐。

灰喉突然响起了某位阿特拉斯教官在战术课程的闲暇之余向巴别塔学员们讲述的故事:

每当战局陷入最恶劣的境地,战士迎来最绝望的时刻,就会有人类之主的死亡天使们从天而降,逆转战局......

大家对此只是听听就算了,

但是教官们谈起这件事情时的激动和感慨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现在,灰喉突然对教官们有了某种程度上的理解......

王庭军的散兵线刚刚在逐渐逼近,这一刻却在重型炮弹的呼啸中踌躇起来。紧接着,灾难来临了。

恐怖的褐色土柱在散兵线中陡然立起,体积和高度前所未有。作为狙击干员的灰喉从来没希望过自己的视力像现在这样好:

那道土柱中有着相当一部分是凝重的红褐色,其中有着类似枪械碎片和残肢断臂的部分飞溅出来......

王庭军的一个步兵班条件反射地原地卧倒,在散兵线正中扯出一个显眼的豁口;另一个步兵班则擅自加快脚步,眨眼间把友军抛在身后;敌人的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惶恐地四处打量,不知道是该继续前进,还是把沉重的武器部件和弹药暂时扔掉——

整排炮弹接踵而至。

一排翻滚的尘浪拔地而起,仿佛无形的巨剑在巨人手中斩过这片大地。第一轮效力射准确地在离王女派幸存者们不过五十米处打出一道火墙,隔绝气焰嚣张的敌人和失魂落魄的友军,紧接着,炮火开始延伸。一道滚动的弹幕徐徐向前,将几千米宽的弹着地带泯没在翻腾的尘土中。

爆炸在尘海中疯狂闪烁,冲击波搅得灰尘如开锅的沸水般翻腾,弹片切割空气肆意收割着生命。随着数轮急速射从近到远蜿蜒而去,战火似乎平息了。

王女派步兵连队的幸存者像石雕般凝固,呆呆地看着远方,直到最后一轮弹着点落地,炮火终于平息。他们才从石化中解化,身体察觉到地面正在从后方传来微微轰鸣。

刚刚收回升降观瞄桅杆的炮兵侦察装甲车们缓缓驶来,在幸存者们后方停下。半空中的小型车载无人机俯冲而下,扎进车顶的回收网,仿佛拔刀斩下刺客的侍卫利索地收刀入鞘。

巴别塔神枪手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浮士德从车里利索地跳出,用那双灰色的眸子看向灰喉:“中午好,巴别塔的燕子,现在你们这里怎么样?”

话音未落,远方的“联盟”式155MM自行榴弹炮营再度发出轰响,用炮火改动着战争天平的偏向。

**

多年以后(

第二十一章 战争的天平

卡兹戴尔纵队有一整个机械化、信息化的加强陆战师,作为轻重齐全,从步兵到陆行舰皆有的部队,其战斗力在整个泰拉大地上也是名列前茅。

但是,特蕾西娅政权里的相当一部分势力对阿特拉斯有着坚决的怀疑。他们有的是作为萨卡兹人对外来干涉的警惕,有的是对一切可能威胁自己权位的存在神经过敏。巴别塔也产生了“阿特拉斯那么叼我们好像没什么竞争力”的紧张感,连特蕾西娅也对阿特拉斯没有什么信任,只是借阿特拉斯布下几手闲棋罢了。

而当阿特拉斯表示愿意参与到特蕾西娅政权的军事行动中时,哪怕仅仅是只表达了一个意向,就引起了特蕾西娅集团的应激反应。出动陆行舰艇编队的建议被层层阻挠场场撕逼,恨不得让卡兹戴尔纵队蹲死在偏远的奥德河流域。

由此,特蕾西娅政权的具体军事行动计划,阿特拉斯自始至终也完全不知道。纵队决策委员会商讨过后,决定就坡下驴,打定主意暂时不干涉军事。这样一方面能缓解东卡兹戴尔方面对“这他妈叫运输舰队”一事引起的戒备,一方面能给乌萨斯-卡兹戴尔边区基地争取建设时间。如果特蕾西娅玩砸了,说不定还能给阿特拉斯闪亮登场的机会。

无论是作为军人,还是希望能在卡兹戴尔打开局面,康曼德都暗搓搓地希望特蕾西娅集团失利。考虑到特蕾西娅之前透露的军事行动方针,康曼德感觉魔王殿下翻车的可能性很大。纵队的预备方案里,优先考虑的也是这个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行动计划。

考虑到萨卡兹人们的戒心,预备投入卡兹戴尔内战的部队必须规模较小,而且不能有主力舰级的大型战斗舰艇;但要有着足够出色的表现,有着很高的战场价值。他们应当尽可能避免近距离战斗以减少损失,但又要对敌人造成很大的杀伤——

在纵队军事干部们的会议上,少命四爷一脸牛皮轰轰地接下了组织营级合成战斗群的重任。

想达成这种效果,自然是要以炮兵为主力!

在如今的泰拉大地上,炮兵的武器和战术发展与地球历史并不完全一致。泰拉人们有从遗迹里扒出来的极少数远程火力系统,包括大型电磁炮和电热化学炮。这些先进的远程武器,凭借配套储存设施里的自动化维护、生产系统,在今天依然可以正常运转。泰拉土著们对它们几乎一无所知,照样能把它们装在移动城市上当城防炮用。

但是,人们很早就在“远程火炮”这条技术路线上得到了启发,在源石技术和源石火药加持下造出了一批不甚成熟的间接瞄准火炮。

而且泰拉人们有小型无线电,也能靠通信术士进行无线通信。这样一来,火炮射程和通信装备性能就都满足了建立间接瞄准炮兵的要求。

随着火药技术的大发展,在黑火药逐步成熟和无烟火药发展之际,新式远射程榴弹炮、加农炮已经有了足够的实用性。比如说,特雷西斯就凭着先军路线,靠在军队、军事工业和军事技术上嗯堆资源,已经在小规模生产75MM速射炮、105MM榴弹炮和150MM榴弹炮,在野战炮兵上几乎有了一战前夕的水平。虽然落后的产业水平和薄弱的经济基础使得新式炮兵数量有限,但在一个师都分不到一艘陆行护卫舰支援的卡兹戴尔战场上,这样的炮兵对特蕾西娅军队而言实在是莫大的威胁。

——但对人联武装力量而言就不是这样了。

在旧“人类帝国”时期,帝国星界军部队的主力身管压制火炮是“撼地炮”/“石化蜥蜴”,两型使用同一种架构的132MM牵引式和自行式加榴炮。根据子型号和弹药种类不同,这玩意的射程从十公里出头到七八十公里皆有。

在如今的人联军队,特别是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大军团”里,卡车化和自行化的石化蜥蜴先进改型成为了团、旅级单位的主力身管火炮。而更大规模的师军级单位中,主力压制火炮的角色由一种新式火炮替代——

“联盟”式155MM自行加榴炮。

敢直接叫这个名字,就知道这种火炮在人联军队里有着怎样的地位。而实际上,这玩意也确实对得起这个名字。它们的射程可达五十乃至上百公里,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其战斗效能不是老式炮兵凭数量就能抗衡的。何况现在特雷西斯的炮兵普遍只有步兵师属的105MM榴弹炮和独立的150MM榴弹炮,这些玩意的射程不过十三公里到十八公里之间;更大口径的野战火炮乃至安装在移动城市模块上的城防炮都还来不及运到前线。

炮兵,特别是不直接抵近到一线,而是在远距离上依靠其他位置观察和传递的信息进行“间接瞄准”射击的炮兵,极度依赖及时准确的信息。

现在的泰拉炮兵连们,最先进的也是主要依靠有线设备通信,组织炮兵射击。首先,面对完全在火炮瞄准手视野之外的目标,必须由炮兵侦察兵们在前沿观察所里,使用观测仪器标定目标,记录坐标数据,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汇报给炮兵射击指挥所。

炮兵军官和炮兵参谋们则必须对着纸质地图以及各种型号火炮的射表,用计算尺和铅笔吭哧吭哧忙上大半天,方才能够得出高低角、射向等射击诸元;接下来,他们还必须一边手摇发电机一边呼叫总机接线员,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联络各门火炮或各个炮兵连,把每门火炮需要装定的诸元,连吼带喊地通报给那边的炮组......要想把多处炮兵阵地的火力集中在炮兵地图上的同一个方格,最少也得花上一刻钟。

鬼知道泰拉亚人们能从哪儿掏出计算器甚至智能手机,但中远距离的野战无线通信技术并不可靠,甚至还没有产生“电子对抗”的概念。受限于火炮和弹药技术、通信技术与指挥控制系统的水平,他们的炮兵目前就这水平了。与之相比,现在的泰拉人民保卫军炮兵水平高出许多。

人联地外兵团113师提供了数量充足且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比如较为先进的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数量巨大性能较好的无线电。保民军间瞄炮兵可以由跟随一线分队前进的炮兵观察员提供及时的精确坐标,进行相当精准的火力支援和火力护送。

而泰拉军队的间瞄炮兵几乎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主要依靠提前制定,后方炮兵和前沿部队一起遵守的火力计划和时间表。在轰击提前观测好的地域和目标时没什么问题,可步兵开始推进,敌方开始后撤、增援和反击,目标地域的敌我位置和目标状况完全变化时,泰拉军队的炮兵就很难做出反应,只能干瞪眼。

保民军炮兵在通信、观瞄和指挥能力上有碾压性的优势,前进炮兵观察哨接可以通过大功率的无线电、广泛的野战电话网络与强大的炮兵阵地保持联系。大冗余的通讯系统意味着,保民军炮兵开设炮兵观察所、形成观测网,开设炮兵通讯网和步坦炮跨兵种通讯网上的速度和效率全泰拉第二,指挥所的计算和调度能力也很强大。这样的炮兵整体水平是现在的泰拉军队拍马所不能及的。

而现在的人联“大军团”的野战炮兵就更是重量级——

人联的陆军旅/团级部队,这种“基本战役兵团”级的部队,下辖的炮兵营全部自行化,由卡车、轮式、履带乃至悬浮底盘承载榴弹炮和火箭炮,各炮兵连每个都有自己的炮兵侦察排,每排3辆侦察车,而且是装备伸缩式侦察桅杆和信息化指挥通信平台的专用炮兵侦察车,营部还设立了一个指挥保障连,装备了3辆炮兵侦校定位雷达车,每炮一辆的弹药补给车,以及工程抢救车和机电维修车等支援车辆。

更高一级的“战役军团”,即集团军/军/师等部队,他们下辖炮兵师、炮兵旅的各炮兵营,更是在旅属炮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侦察连,装备有中型侦察无人机和电子对抗装备。此外还有更加高级和专业的侦察力量支援。

人联炮兵指挥所的那群炮兵参谋,只需要在自动化指挥系统显示器的电子地图上点划几下——甚至是靠单向脑机接口“想一想”,就可以为炮兵连指示射击目标、设定行军路线,别说是发电报摇电话了,就连语音电话都不怎么用的上。

这还只是指挥系统和配属设备方面的进步。在装备技术含量这方面,即使是保民军炮兵也无法与“联盟”相比。人联自行加榴炮的炮兵班组,只需要在键盘或触摸屏上霹雳啪啦地敲打一番,乃至使用单向脑机接口“想一想”,就可以完成包括装定诸元、弹种/引信选择、发射药装药号选择在内的全部工作。进入阵地之后,他们甚至不用盯着瞄准镜调节炮身仰角,火控系统可以一揽子全部包办。

得到高速数据链支持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在第四十二个千年也堪称出色的优秀火控系统、既高效又耐用的全自动装弹系统、新式火炮、弹药与模块化无人炮塔在内的先进技术......在众多先进设备,以及堪称全泰拉最优秀的炮手支持下,这支围绕一个“联盟”自行加榴炮营建立起的阿特拉斯先遣战斗群,在卡兹戴尔内战的战场上只能用毁天灭地来形容。

就像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