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223章

作者:冰霜恋舞曲

  赵兴走出大殿,一个内侍上前行礼,说官家有请。赵兴点了点头,随他去了龙图阁。

  “儿臣拜见父皇!”赵兴行礼道。

  官家把殿内伺候的宫女太监打发下去,皱眉道:“你跟朕说的应对办法,可不包括服软!福儿,朕不是告诉过你么,要变法必须态度坚决。如今朝中尚有一些人支持变法,你今日服软,这些人会怎么想?”

  “父皇,儿臣没有服软啊。”赵兴一脸无辜道。

  “没有服软你为何承诺不将青苗法推广全国?”官家皱眉道。

  赵兴闻言反问道:“父皇觉得青苗法好么?”

  官家闻言沉吟一会,说道:“青苗法朕也了解过,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但是儿臣觉着青苗法弊端太大,这也是儿臣说不打算将青苗法推广全国的原因。”赵兴说道。

  “什么弊端?”官家闻言疑惑道。

  “人!”赵兴淡淡道:“单论青苗法自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但是政策需要人去执行,而人就是青苗法的弊端。

  在开封府,有儿臣在,官员不敢搞什么小动作。但若是推广全国,到时候天高皇帝远,那些官员随便搞点小动作,好好的惠民之策,也会变成害民之策。”

  “有这么严重?”官家有些将信将疑。

  赵兴正色道:“有,而且比儿臣说的还要严重。地方官员完全可以和地主乡绅勾结,利用佃户把钱全借了。钱最终还是到不了百姓手里。那时候地主乡绅剥削百姓起来会更狠。

  而且地方官府有多少钱往外借?若是朝廷大力支持,届时朝廷都会被拖垮。”

  开封府能够推行青苗法,是因为有他盯着,官员能够严格按照规定去审核。

  一但推行全国,地主乡绅和官员勾结,利用佃户把钱全部都借了,无非就是给点利息罢了。

  反正朝廷也不可能留太多钱财给地方官府用来借贷。

  大不了他们借钱粮给百姓的时候收更高的利息,总之不需要他们承担。

  地方上收税都能层层加码,青苗法有的是空子可钻。

  官家仔细想想,赵兴说的那些确实有可能发生。沉默一会说道:“那你也不该当朝说出那种话来,这样让朝中那些支持变法的官员怎么想?将来你登基,想要做些什么,他们未必会支持你。”

  “若是因为他们觉得儿臣服软,就不支持儿臣变法,父皇觉得他们是真心支持变法么?”赵兴反问道。

  朝中如今还支持变法的,大多都是当年新政失败遗留下来的官员。

  当年支持新政的那些人,年纪大些的,在新政失败后,遭受打击郁郁而终。

  但是年轻一些的并没有,官家心里愧疚之下,对他们很是不错。

  好些如今都已经位列朝堂,官职不低。

  只是这些人是真心支持变法么?

  赵兴觉得并不见得!

  当初新政是官家提出来的,一开始得到了官家的鼎力支持。

  总有一些见风使舵的,为了前途,而去支持新法。

  但是当新法失败后,他们想下船已经完了。

  守旧派容不下他们,他们若是改弦易辙,名声还会受损。

  而继续站在改革派一边,虽然对前途有些影响,但是他们并不是变法的主力,守旧派针对的主要目标也不是他们。

  后来官家弥补改革派被贬的那些官员,他们都得到了好处,自然更加不会背叛了。

  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弄的一地鸡毛,难道是守旧派为了阻止变法,故意弄出来的?

  其实并不是,更多的还是打着支持变法的官员,为了捞取好处弄出来的。

  所以赵兴从头到尾都没对朝堂中那些所谓的改革派有过太高的期望。

  “你说的朕明白,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你将来要是想做些什么,没有人支持怎么行?”官家皱眉道。

  “父皇放心,打一棒给个甜枣的道理儿臣还是懂的。在朝中大臣眼里,儿臣年岁尚小,缺少城府,做一些冲动的事情出来也正常。而且儿臣是太子,将来只要给他们一些甜头,有的是人靠过来。”赵兴毫不在意道。

  这么多年,赵兴对于帝王之道也有了一些了解。

  权谋这个东西,说复杂也复杂,但是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

  朝中大臣,除了少部分人外,大多数人还是看利益的。

  直白点说就是墙头草,风往哪边刮,就往哪边倒。

  就拿现在的那些守旧派来说,别看现在赵兴做什么他们都跳出来反对,给赵兴添堵。

  但只要赵兴能给他们带去好处,他们就能立马改弦易辙,坚定不移的支持赵兴。

  这种人其实很纯粹,心里只有利益。

  在赵兴看来,反而比那些嘴上喊着为国为民,却十分迂腐的文人更好用。

  说起来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第249章 明兰的提醒

  君子守礼,不懂变通,比较认死理。

  而小人虽然见利忘义,但却十分灵活,只要利益足够,就不担心会背叛。

  当然了,君子中也有懂得变通的,而小人中也有目光短浅的,不能一概而论。

  “既然你自己心里清楚,朕就放心了。”官家微微颔首,问道:“对了,再有两个来月,西夏就要送长公主过来和亲了,你得多上点心。”

  “儿臣明白!”赵兴点了点头,趁机提出要让顾廷烨几人去西北历练几年,包括对他们的安排。

  官家闻言沉吟片刻,就答应了下来。

  武雄军不过一万多人,又是边军,给赵兴也无防。

  而且按照大宋的规矩,调兵权归枢密院,即便武雄军都指挥由赵兴的人担任,赵兴也调动不了。

  又询问了一些赵兴的近况,官家就让赵兴回去了。

  赵兴离开皇宫,便回了东宫,刚下马车,刘三石迎了上来,行礼道:“殿下,刚刚有个名叫司马光的人持吏部文书前来东宫任职。”

  “既然有吏部文书,你按照官职安排即可。”赵兴说完,上了步辇。

  东宫可以看做是朝廷的一个缩影。

  前宫乃是他和东宫官员办公的地方,只不过东宫官员都是兼任,平常都是在朝廷官衙办公,并不会到这边来。

  真正只属于东宫的官员并不多。

  即便如此,东宫各个官员的公房都是有的。

  刘三石是前宫总管,这些事都归他管。

  “奴婢已经安排好了,不过此人请求要见殿下。”刘三石说道。

  赵兴闻言皱眉道:“告诉他孤在忙,没时间见他!”

  “是!”刘三石应道。

  没多久赵兴乘坐步辇来到朝阳殿前,刚下步辇左侧方传来一阵嘈杂声,赵兴寻声望去,就看到远处几个太监正在拦着司马光。

  刘三石不用赵兴吩咐,匆匆走过去询问,不一会小跑着回来,说道:“司马大人得知殿下回来,过来想要见殿下,内侍担心他冲撞殿下,正在阻拦。”

  赵兴脸色阴沉道:“让他进殿!”

  说完,赵兴就踩着台阶,进了朝阳殿。

  赵兴落座没多久,司马光就走了进来,躬身道:“臣拜见太子殿下!”

  赵兴没有理会他,接过奉茶宫女送上来的茶水,品茗了起来。

  司马光躬身站在那一动不动。

  许久,赵兴放下茶盏,声音微冷:“司马光,你可知罪!”

  “臣知罪!”司马光语气没有丝毫波澜。

  赵兴心里冷笑,认错的倒是快,就是这个态度让人很不爽。

  后世很多人认为司马光是罪人,觉得若非他阻拦,王安石变法未必会失败。

  可是在赵兴看来,王安石和司马光并没有绝对的对错。

  王安石希望通过变法来解决积弊,而司马光则是主张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调整,来解决积弊。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王安石是激进,司马光则是过于谨慎,谈不上谁对谁错。

  这也是赵兴会为了司马光而头疼的原因。

  若不是他见司马光有些才能,司马光在怎么敢犯言直谏,赵兴也无需头疼。

  大不了给他安个罪名,贬去苦寒之地。

  可是司马光今日的做法让他十分恼怒,竟然为了见他想要拦驾。

  要是司马光来东宫有些日子,赵兴一直躲着他不见,他这么做,赵兴能够理解。

  可是司马光今日才刚来,就做出这种事情来。

  若是自己以后不按照他说的来做,那他岂不是要动不动来个死谏了?

  “你可知冲驾是何后果?”赵兴冷冷道。

  “死罪!”司马光语气平淡道:“臣职责所在不得不如此,臣进完谏言后,甘愿受罚!”

  “司马光!”赵兴拍案而起,怒视着司马光,说道:“你明知故犯,却说什么职责所在,大义凛然。莫非以为孤不敢杀你不成?”

  赵兴最恼怒的还是司马光的态度,他明知道这样不对,却一副毫无畏惧,忠心为国的样子。

  口口声声死罪,但是司马光真的在意么?

  他未必不在意生死,而是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问题。

  全特么是惯出来的毛病。

  “臣不敢,臣自知冲撞太子殿下,来时已经做好赴死的准备了。”司马光说道。

  “哼!”赵兴冷哼道:“孤倒是想听听你有什么之言,需要如此向孤进谏。”

  “殿下,臣有十言要谏。”司马光语气平淡道:“一言,殿下身为储君,又兼任开封府府尹,不应每日待在东宫之中,应当时常前去开封府衙,处理开封府公务。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