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养成计划 第2126章

作者:bilndのmiku酱

因为他拍的所有电影都是日本ACG作品的关系,七夜每次都需要找到2D与3D之间的平衡点。

太过卡通会让电影失去真实感,而太过写实化,则会让这些电影风格变得诡异。

《终章》的特效美术风格,七夜在拍摄电影之初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从者这边因为使用的都是旧形象,所以问题不大。

而魔神柱们,只需注意不要引起那些密集恐惧症患者的不适,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事实上,整部《终章》唯一需要七夜特别注意的就是盖提亚的设计风格。

这种像人的怪物,其实是最不好设计的。

毕竟很容易引发恐怖谷效应。

如果是恐怖片还无所谓,但《终章》是一部大型商业片。

换句话说,七夜需要在将盖提亚真实化的同时还要让他不能吓坏小孩子。

pS:咪酱总觉得国内特效团队审美是个大问题。

很多剧组的审美风格依旧停留在2005年的网游特效审美。→_→

去年的《流浪地球》是国内电影中在特效风格上,咪酱最喜欢的一部。

希望不要昙花一现。╮(╯▽╰)╭

第969章 《终章》的片尾画面

盖提亚的设计只能算是《终章》美术设计的一环,像冠位时间神殿这个主战场的设计风格等等。

这些都是《终章》设计风格的一环。

所以说制作电影特效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不但费脑子,还费时间,更费钱。

很多人都知道一部特效电影成功要花钱,花大钱。

但具体到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

主要应该花费在哪些环节?

以及一部电影究竟花多少钱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特效?

这些不仅仅是考验一个特效团队制作水平,同时也在考验剧组主创们的费用规划能力。

七夜作为制作特效电影的老手,他当然有着自己的安排。

一部电影的特效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比重最大的肯定是人工成本。

虽然现在电脑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但也只是当建模贴图更加方便而已。

想要做出足够精细的贴图素材,除了用人力堆外,没有太好的办法。

像《终章》这样的商业大片,七夜在后期制作中总共需要动用上千人的团队。

不仅仅是鹫峰娱乐自己的特效部门,很多其他的特效制作团队也加入到了《终章》的庞大特效制作当中。

这个庞大的团队中有很多都是经验老到的建模师、动画师以及合成师等,报酬当然不会低。

根据七夜多年的经验,他很清楚在发达国家,最贵的肯定是人力成本。

在《终章》的预算中,特效的预算远在演员的片酬之上。

花费最少的,反而是拍摄时的成本费用。

说白了,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在卖明星,更是在卖特效。

毕竟《终章》的明星的确不少,但大部分都是走个过场,就好像天朝那部《见过大爷》里无数打酱油的明星一个性质。

观众们数明星的时候或许会数的很欢快,但只有明星让他们数,那他们肯定很快就会感到没劲。

而想要让观众们时刻保持兴奋的状态,就需要用大量的特效来堆叠与支撑。

在电影界有一个放之全球皆准的道理,那就是一部影片的投资规模就决定了它的特效效果。

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天朝,很多特效电影都在号称投资几亿元,但效果却除了“五毛特效”还是“五毛特效”。

观众对这些大片的感受从来都是“渣的不能再渣”。

很多人都喜欢将这个成果归咎于投资方将钱投给了演员。

但残酷的现实就是,就算投资方将钱投入到电影特效制作中,这些电影的评价依旧不会有任何变化。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好莱坞特效大片都是1亿美元起步。

这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品就是《毒液》。

在这部电影中,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一部1亿美元的电影的标准是什么。

除了结尾的大战,以及中间穿插的几场战斗,《毒液》很少有使用到特效的镜头。

一部投资一亿美元的电影,为了保持行业内应有的特效水平,在特效画面的使用上都如此紧张。

要知道这是特效工业体系非常成熟的好莱坞,换成是天朝呢?

一亿美元换算下是将近7亿的RMB!

拿7亿去拍一部电影,估计没有一个天朝电影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