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养成计划 第2127章

作者:bilndのmiku酱

以前就有说过,特效费用与效果是一个指数函数。

投资六七千万RMB的特效,其实与一亿RMB的特效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将投入特效中的钱拿出一部分来请大明星呢?

反正特效都是一个水准,还不如在别的地方增加电影的筹码。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也是小学生都会做的选择题。

但肯定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结果。

另一方面,特效制作不是一两个团队的事情,而是一个工业化很强的领域。

虽然全世界特效制作的流程大同小异,但最终达成的效果,却是有着天壤之别。

一般的特效工作室再强,也就只能做做贴图什么的,想要将这些素材统一起来并达到最高标准,全世界目前只有好莱坞才能做到。

不仅是因为好莱坞肯在特效上花钱,更是因为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去使用特效团队。

这也是为什么七夜从来没有想过要在日本发展出世界顶级的特效。

他又没有振兴日本特效行业的义务,那么当然是怎么方便自己制作电影怎么来。

好莱坞是全球特效水平最高的地方,那就用他们来达成自己需要的效果就是了。

而经过这十几年的历练,七夜也早已习惯了用好莱坞的流程来制作电影。

在七夜的剧组里,特效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子。

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从电影立项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把特效团队从剧组中割裂过。

很多电影剧组为了方便管理,而将电影制作明确的分为前期与后期,并且将两部分相互割裂。

这种做法在七夜看来是非常愚蠢的。

想获得最好的特效效果,拍摄团队就需要与特效团队一直进行沟通。

七夜就是这么做的。

在制作开始前,七夜要确保所有参与到《终章》的特效公司们,对各自所制作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

作为特效总指挥,扮演着特效制作大脑的鹫峰娱乐特效部门,会在第一时间与七夜进行充分的沟通,确认他的想法和所有镜头的制作要求。

然后鹫峰娱乐的特效部门则是根据七夜的要求将手头的任务进行划分,指定好具体制作要求后再分配下去。

而对那些特别关键的镜头,七夜会事先画好分镜图,特效团队根据分镜图与拍摄素材先制作初级带动画的镜头。

等到七夜确认后,再慢慢加工成最终的成品镜头。

当然,不同的导演对待特效制作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七夜不是技术出身,所以他不太会过问特效制作的细节。

他只会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让特效团队们达成他心目中理想的镜头。

与七夜风格相对的代表就是詹姆斯·卡梅隆了。

这个家伙虽然是卡车司机出身,但对特效非常痴迷。

这个家伙不仅会主动跟进特效制作进度,而且对制作特效过程非常上心。

有时候,卡梅隆还会和特效团队们一起攻克特效上的难关,将特效技术往前推进一步。

但卡梅隆这样的导演真的是太难得了,好莱坞发展至今,属于这类导演的人除了卡梅隆外,也就乔治·卢卡斯算半个,其他就没了。

所以七夜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毕竟厨子会做羊排就行了,从来没听说过厨子要会养羊的。

在给特效组布置任务,给镜头添加特效的时候,七夜还就影片的片尾不断与自己团队的人进行沟通。

电影片尾与片头对一部电影来说可含糊不得。

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会让观众们印象深刻,更是因为这其中牵扯到了太多利益。

最开始的时候,七夜是打算根据职介来依次出演员字幕表,这样等所有从者都出现后,最后两个登场的便是犬饲与九条风两个御主。

可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得到演员们的同意。

原因很简单,这样没办法将重量级演员重点展示。

一位大明星后面跟着的很有可能会是一个小演员。

这种名单出场方式不符合演员工会的要求。

七夜不想学卢卡斯和工会闹翻,因此只能放弃了这个提案。

之后七夜又想着学习《复仇者联盟1》,让每个角色最具特色的物件出现一次。

《复仇者联盟》里是钢铁侠的战甲、美国队长的盾牌以及雷神的锤子等等。

而在《终章》里则是可以采用每个从者的宝具代替。

但随后七夜发现,这么做还是有点难度。

因为有些从者的宝具并非是武器,比如说B叔的十二试炼。

尽管不是不能用石斧代替,但总感觉逼格差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