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冠军拿到吐
状态稳定的可怕。
一小时后。
两百米模拟测试中。
苏哲跑出了19秒90。
虽然相比较他最好的成绩19秒88稍有微弱的差距,但依然打破了如今19秒91的世界纪录。
让在场所有总局的大领导们,心花怒放。
掌声如雷。
恨不得把手啪啪拍肿!
他们已经确信了陈家权上报的事情是真实无误的。
毕竟。
在两百米测试之前,苏哲还跑了一次一百米测试。
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怎么可能够。
他的状态一定是受到影响的。
但即使如此。
也跑了19秒90。
从这边可以看出,苏哲的确是强悍、生猛。
有他出征这次的奥运会,短跑项目上的两块金牌,已然是囊中之物!!
原本。
有资格参加这届奥运会两百米项目的短跑运动员只有两人。
第一个自然就是劳一天。
另外一人,是短跑队的另一名专项两百米的运动员,名叫骆力夫。
整个龙国的两百米短跑运动员中,只有他们两人在今年的比赛中跑出达到奥运a标的成绩。
男子两百米项目,奥运a标是20秒55。
相比较劳一天20秒2几轻松的达标,骆力夫获得的这个名额就稍显吃力了很多。
拼尽了全力,跑出了职业生涯中的最好成绩20秒54,勉强压线获得了一个a标名额。
早先便说过。
亚洲整体田径实力偏弱。
所以能达到a标的运动员,就肯定有参赛资格。
不像欧美国家。
一个项目上,达到a标的选手可能超过了两位数。
还需要通过激烈的竞争,在集训中成绩进入了前三名的才有资格参加奥运会。
这是因为奥运会有着规定,同一项目下,每个国家代表队最多只能派出三名选手参加。
龙国短跑队,原本只有劳一天和骆力夫参赛200米项目。
所以苏哲突然报名200米,并不会出现抢夺参赛名额的情况。
三个a标刚刚好,不多也不少。
短跑队的项目一共分为100米、200米、400米三个。
其中,100米达到奥运会a标的只有两人,是谢天和苏哲。
200米达到奥运会a标的是劳一天、苏哲和骆力夫,正好满员参加。
400米达到奥运会a标的人数最少。
只有一人,还是一名二十七岁的老将,名叫计文康。
4*100米接力赛虽然也在奥运田径项目中,不过并没有设置ab标准。
也正是如此。
所以郑晨才得以和众人一起备战奥运。
他既没有参加百米,也没有参加两百米。
只是全身心的训练着第二棒的接力赛。
每天的训练量丝毫不比劳一天低。
他所做的,就是想让自己再快一点,更快一点。
这样在奥运接力赛上,就可以少拖点后腿了。
……
400米是短跑三个项目中,最难得一项。
对运动员的生理、专项技术、身体素质、体力分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作为一项混氧性质的短跑项目。
在整个短跑过程中。
无氧占据了绝大比例。
短跑队的训练场上,若是经常看到一些跑吐了的运动员。
那么不要怀疑,他们一定是四百米项目的选手。
(钱李赵)呕吐本来就是无氧状态身体做出的一个正常生理反应。
苏哲这两天,每天在训练完两百米的弯道起跑后,都会好奇的观察老将计文康的训练。
并且偶尔还会走过去和他聊几句。
若是有熟悉苏哲的人,例如张远看到的话。
一定会反应过来。
苏哲这是对四百米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进军四百米项目的举动。
只不过,张远并不在。
谢天等人也是后知后觉。
直到有一天,苏哲终于忍不住,开始试着跑了次四百米全程后,才如同当头一棒,赫然反应过来或。
“¨.苏神,又盯上四百米的纪录了么?〃.?”
跑道上。
谢天有些口干舌燥,喃喃的说了一句。
.........................................
彦祖们,求鲜花,月票,评价票,自动!
..........................................
第152章
其实在技术上,400米和200米大部分都是通用的。
同样的弯道和直道。
400米也可以看作是连跑两个200米。
最大的考验,就是运动员体力的分配和节奏的调整。
苏哲本以为,体力和节奏不会成为困扰他的因素。
两百米已经练习的差不多。
四百米也应该是手到擒来。
结果。
试着跑了一次,才发现,要比他想象中困难太多了。
弯道、直道的节奏切换,一直都是他的短板。
这不是短短几天就能熟稔的。
在两百米项目上,他完全是硬靠着恐怖的冲刺爆发力,冲破20秒大关的。
短板暴露的不太明显。
然而在四百米项目上,节奏切换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
成为最令苏哲头疼的短板。
在跑到三百米的时候,他便已经感受到身体传来的疲乏感和窒息感。
最后一百米的冲刺,体力状态更是下降的飞快。
个人面板上,体能数值从75骤降到60以下。
导致最后的冲刺速度,很是乏力。
如果借助中途嗑药,苏哲其实也不是跑不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只是,他不愿意这样做。
赛前休息的时候,偶尔嗑药可以加快一下状态的恢复。
但是在比赛中途,如果也要靠嗑药才能胜利。
会让他心底产生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毕竟从哪一方面来说,他的身体素质都已经是短跑运动员中最顶尖的了。
并且还有着大师级的直线冲刺和857弯道冲刺傍身。
上一篇:众神被我绿了而且打不过我
下一篇:四合院:从绝版邮票开始到大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