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第133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品质不高,意味着加上运费之后,哪怕他卖的再便宜,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余地,不会出现贵族们恶意收购粮食然后转手的现象。

而产量大,就会让市场上本来价格就不高的粮食价格雪崩,而为了单纯的止损,贵族们自然会要求农奴直接交钱,因为农奴们交钱,然后他去市面上采购粮食反而更划算。

加上贵族手里粮食多了,钱少了,自然要想办法扩大军队的规模,同样也会加剧卡兹戴尔的战火烈度——战争,饥荒横向之下,只需要一点点的火星,整片卡兹戴尔的土地就会如野火烧荒一样烧过一遍。

同样,低劣的粮食也能避免奸商囤积居奇,这为老夏紧跟着野火收拢流民和难民,重建组织和生产创造条件。

这整个计划都不能称之为阴谋,而是依托于粮食的两个特性建立的阳谋,而这个阳谋还经过了凯尔希和塔露拉的讨论,小老虎因为生长在富人家庭,实在不能理解很多底层的事情的,但是在商业方面也进行了严肃的论证和推演。

现在已经完全成型,而且老夏感觉凯尔希最近是不是开窍了,提出的补充建议都在点子上,比如说组织生产的形式,还有根据萨卡兹人的特点和习俗组建事实上的军队,还有如何编组这些人员,将他们分为几个阶层和部分,分开化解和编组。

首先是萨卡兹的武士阶层,这个阶层经过凯尔希的提醒,老夏没有把他们重新丢进劳动队伍里面,而是编入了卡兹戴尔农场的护卫队伍里面,与自己带来的佣兵一起训练。

这些人这些天的表现也证明了,他们真的不是干农活的料,与其把他们编入劳动队伍,每天干半天还要返工增加麻烦,不如干脆就作为军队和武力的一部分。

而且凯尔希那边也提出,这些萨卡兹武士本身就是半民半兵,干农活是不行,但是放牧和侦查、勘探是一把好手,正好适合护卫老夏从龙门雇佣的工人组成的打井队。

而且之后,卡兹戴尔也会进行畜牧业扩张,这些人就会迅速转为牧民,而且还建议老夏把那些伤残或者不合格的退下来的武士阶层直接转为牧民和预备役,既可以避免他们到处生事,又能够给他们一个看得见的养老未来,从而无后顾之忧。

其次是萨卡兹的农奴,这些人根本别想指望他们干农活之外的事情,是老夏最容易安排的人员,现在整天在荒漠里面挖沟陇和铺管子,单调乏味,但是正好适合这些农奴。

他们最擅长干这种单调乏味,缺乏技术性和灵活性的重复工作,一群人如蚂蚁般在灰漠上劳动,身后是变了颜色的一条条沟陇,老夏按照罗德岛那边的建议,哪怕有机械化的劳动方式也没有提供给这些农奴。

最后一个阶层就是工匠阶层,这些人大多有一些手艺,有些还是无证术士,这些需要细分,根据能力和特色分到不同的小组里面去。

经过这么一划分编组之后,目前绿洲开垦的工作就变得井井有条起来,一种独特的秩序感随着不断向着绿洲外蔓延的沟陇和滴灌管而产生。

至于说龙门和乌萨斯调过来的那些熟练工,这些天就负责干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车辆组的,负责开着战车出去清理磐蟹和各种危险动物、源石昆虫,并且负责将砂砾和乱世地开出来——这用人力就太慢也太麻烦了。

第二件事就是全力的进行红薯育苗工作,红薯耐旱喜温,早熟品种甚至需要铺三层膜保温,然而在卡兹戴尔北部,倒是不需要铺地膜,白天只需要打开大棚的顶部通风,避免高温烧苗,晚上再盖上顶部,气凝胶加石墨烯片的隔热层足以保证其床温在25~30度。

苗床两侧铺管滴灌,保证泥土不会太干,也不会太湿,等到署苗高度达到20厘米左右就可以剪苗进大田了。

而且红薯这玩意儿,看着高产,实际上需要的伺候也少不了,所以在进大田之后,初期的铺设肥料条与整支打顶就需要老夏手下这些熟练工手把手的教当地的农奴了——他们原本种的沙果可没有这么麻烦。

但是,沙果的水分需求就稍微有大,原本农奴最大的劳作就是提水浇灌,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会烂,少了会死,这是一个正经的体力活,因为荒漠环境的关系,不适合挖明沟水渠,只能人力打水盖着木盖子防止过度蒸发去手工浇水。

所以,在滴灌发明之前,在荒漠上种地几乎是和异想天开是一回事,至于说老夏种在最外围的盐碱旱稻则更加是天顶星物种,不过,那种稻子的产量非常的……低。

味道也很难吃,甚至可以说几乎不能给人吃。

金属成分和有毒成分基本上集中在谷壳和稻秸内,只需要一把火烧掉就能得到大量的无机盐灰烬,用于配置肥料或者其他化学品。

至于说老夏,他种更需要精心伺候的玩意儿,那就是西瓜,经过三天的恒温催芽之后,现在就可以愉快的下种了,西瓜田的要求比较高,他全选在绿洲水源周围,挖好了灌排水渠,并且进行了非常彻底的深耕,现在就是时候开始种瓜。

西瓜的要求比较奇葩,它要求空气干燥,土壤湿润,而卡兹戴尔的荒漠简直是种西瓜的好地方,只需要有足够的灌溉用水,这里的空气干燥得几乎让人感觉呼吸都要喷出火来。

而昼夜温差极大,有利于西瓜积蓄糖分,白天日照时间长,而且积温光照都很高,也很适合西瓜和红薯这种植物生长叶片和藤蔓。

至于说水的问题嘛,老夏在荒漠上四处打井就是为了这个玩意儿的需求量。

除了西瓜之外,玉米这种耐旱耐贫瘠的作物也在种植范围内,只是玉米不会拿去直接出售,而是制造玉米糖浆和牲畜饲料。

单纯只是抛售青麦还不能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毕竟萨卡兹人也有游牧和定牧习气,真的跌到一个份上,指不定他们就直接放弃农耕玩游牧了——这也是老夏选这里的原因。

如果是卡西米尔的,全员农耕生产模式,他可以保证野火烧的够快,但是不能保证自己整理善后速度能够跟得上火场速度。

所以,畜牧业是需要的,不仅要大量出货粮食,还要大量出货西瓜等水果和各种肉食,基本上,在一年后的第一个产季,如果不能把龙门国际市场的主要食品价格全部拦腰斩断,送那些敢于和夏氏集团竞争食品市场的对手统统上天台,那么老夏就可以回去把自己的毕业证撕了。

这不需要任何商业技巧和经商天赋,只需要往死里砸货就行了,相比包装精美,味道纯正,分割得恰到好处,甚至已经用香料进行了加工烹饪的产品,其他生产商那些粗制滥造的玩意儿哪里来的这种竞争力?特别是这玩意儿价格还廉价得仿佛在亏本卖一样。

时间一天天过去,龙门来的增援来了几波,都是带肥料和机械来的,而绿洲这些幸存者和俘虏也大多习惯了在这个陌生的部族统治下的生活,甚至由于愈演愈烈的卡兹戴尔内战,不少难民也开始出现在周围,然后被老夏全部分割吸收下来。

现在,绿洲周围已经是一片十分整齐的种植区域,这里地势比乌萨斯还要平坦,和卡西米尔一样是大平原,可惜,是荒漠平原。

南方的山脉阻挡了水汽,使得南北降雨出现明显差距,最终形成温带荒漠气候,属于满足两大成因:远离海洋以及地形阻塞。

每一块种植区都是规整的长方形,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色,那是刚刚发芽的红薯和沙果,三个小型水泵站在绿洲湖泊边上将湖水送入巨大的分流管之中,通过加压送往各个滴灌阵列,为农田保水。

为了防止过度蒸发效应使得水源消耗过大,绿洲枯竭,老夏给每一块田都建造了大棚,早上和傍晚打开通风,防止烧苗,正午封顶避免阳光直射下迅速蒸发。

这毫无疑问需要消耗大量的聚合物原料,好在卡兹戴尔石油资源还挺丰富的,石油这种东西,并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更准确说是,如果以自然界的眼光来看,2~3个世纪就足够油田重新充满了,如果延长到10个世纪以上,甚至会因为植物和生物活动沉积出新油田来。

当然,如果以人类文明的眼光来看,这就和塑料污染环境是一回事,对于地球而言不过眨眼一瞬,对于人类来说根本没得等。

卡兹戴尔不仅有石油,还有天然气,甚至还存在天然气气泉,有天然气气泉就意味着有氦气,有氦气就意味着如果设备齐全可以分馏极微量的氦三与氦四出来。

可惜,老夏没有这种等级的分馏设备,在气泉周围建立了一个简易的采气站之后,就将天然气引入到农场这边来,正好可以避免当地人去砍伐绿洲树木作为燃料。

石油、天然气、煤炭,甚至铜铁矿,卡兹戴尔北部都相当的丰富,但是,对于泰拉人来说,化学能源并不是他们急需的物资,粮食才是,所以卡兹戴尔的贫困也是正常的,这要是换成是在地球上的话,这里大概是第二个中东土豪了。

“原本这里还有很多的异铁,可惜,都被那些人采光了。”向导指着远处废弃的移动开采设施说到,“以前有不少北边和西边来的人,在这里挖异铁和源岩,而矿一挖干,这些公司都跑了,你看,那个就是以前哥伦比亚矿业留下的。”

卡兹戴尔的源石颗粒很丰富,但是源岩矿很少,就好像是火星的地貌环境,满地都是氧化铁土壤,然而品味可以冶炼的铁矿反而不多。

而如果要把卡兹戴尔的泥土冶炼为源岩块,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电解,源石会在阳极泥内结晶,但是,电解废水有毒不说,电费比你电解出来的源石提供的能量大——得不偿失。

第二个办法是老夏这种,水洗过滤,先不说泰拉有没有这种等级的纳米滤膜,就算他们有先民遗迹里面的设备和技术生产的纳米滤膜——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中和剂将泥沙卤化,然后再过滤分离出来少量的源岩颗粒,再把源岩颗粒变成源岩块。

能耗可能低一些,但是人工和设备损耗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值,更别说在荒漠上消耗大量的水干这个事情……我特么直接卖水不是更赚钱?

“嗯,泥土确实含有不少的杂质,但是这样对于我来说正好。”向导是从附近一个部落请来的,不是很理解这些拿着铳械和精良武器,一看就是精锐王帐武士的人为什么对泥巴和这些采掘遗迹感兴趣。

但是,这不妨碍他看在对方拿出来的两口袋青麦面的份上,尽心尽力的带他们把周围一圈的遗迹和废弃设施全转上一圈,除了部落的水源地和放牧地外,都去过了。

“黏土成分啊……”老夏撵着手里泥沙,“还是高铁黏土,这玩意儿不建个窑,烧一烧,总觉得有点浪费。”说完,他在PNIS地图上把这一片圈起来,标注为“开垦不适宜”区域,但是边上标注上“高铁黏土产地。”

“前面就是白灰原了,那地方,我建议你们还是别去了,那地方别说麦子,草都不长一根。”

“白灰原?带我们去看看!”

“那地方邪门得很……”

“嗯?”面对萨卡兹保镖的利刃,向导屈服了。

白灰原是一座风蚀山下的原野,到处都是灰白色的石块,“啊,高岭土啊!好东西啊!”老夏摸了摸地上的石块和泥块,用随身的检测设备检查了一下,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不仅有高岭土,还有铝土和少量的稀土,这些人还真是会糟蹋东西,之后记得在这里修一条铁路,再建个冶炼站。”

有铝土和稀土,老夏就不用再因地制宜的用当地贵的伤心的异铁合金材料了,电解厂、提炼厂和冶炼站建立起来,他就能生产星盟的标准民用合金钢材,那堆“农业奇观”就算是解锁了。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工厂设备不属于他的专业技能范围内,稍微有点麻爪,但是,这不是巧了嘛,月球上不是正好有个技校毕业的嘛,希望那家伙是学这些的——不过,老夏倒是不抱什么希望。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资源先记录在这里,万一以后用得到呢?

一圈转下来,PNIS全息地图上除去红圈圈起来的资源地,和蓝圈标注的需要处理的烂地外,目前萨缇酋长控制区内的全部可用土地就算是初步探测完成了,之后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就目前来看,可耕种土地,总计12万公顷,但是,绿洲水源最多支持3万公顷的土地,要么想办法寻找其他地下水脉,要么想办法弄别的补水方式。

老夏再一次怀念连冰彗星都能买到的星盟购物网络了,他不是不懂如何荒漠行星保水和获得水源,可是里面2/3的办法需要砍掉,比如说去南极拉一座冰山过来,砸个冰陨石或者彗星过来等等,还有钻探到深层水层,又或者从伊比利亚海岸铺一条海水淡化管道过来等等。

这里面可行性最高的还真就是铺一条跨国海水淡化管道过来,他有全套的海水淡化技术和知识储备,因为种地离不开水,连海水淡化都解决不了,异星种地基本属于扯他妈蛋的东西。

但是,那个工程量没有星盟的工业无人机集群的情况,靠人力挖一条深度在10米,宽度7米,长度超过3000公里的沟从伊比利亚内海铺到卡兹戴尔,然后里面还要放一根直径五米的水管,沿途建造加压泵和除菌站,末端需要建造一座海上抽水淡化平台……

基本上除非他统一泰拉,人称泰拉王,然后动员全泰拉的劳动力,否则基本不可能。

而且有那个工程能力,为什么不干脆选更简单的,从乌萨斯挖一条运河过来呢?还省去了淡化的工序不是吗?

“所以,还是想想看雪融水或者跨国运河的问题吧。”夏凛头都要挠破了,没有工程无人机集群生产线简直太麻烦了,没有星盟购物网络的资源支持更麻烦——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人,脱离整个文明的供给,都会很伤脑筋——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箩筐,但是都没法用。

第六十四章 引水灌溉工程

雪融水是目前种植区域的最优解,因为在靠近南部的地方就有一座雪山,整个卡兹戴尔靠近中部的区域都是连绵的山地,并且呈现出自西南向东北走向的趋势,南面更为平坦缓和,雨水顺着山坡降下,蜿蜒成河流,一直向西南注入伊比利亚湾峡之中,灌溉整个南卡兹戴尔草原。

而北面则是崎岖嶙峋的山地,并且地势呈现比较奇特的北高南低的状态,就好像整个伊比利亚海板块整个撞击上来,挤压而形成的独特地貌。

再上以万年为单位的风蚀效应,最终形成一片片如浪涛般的奇特山地,这也是萨卡兹人的起家之地,这片地方是游击战的天堂。远古的板块撞击引发的熔岩喷射,形成大量的多孔山岩,再经过流水和风蚀,这里多谷地、多洞穴、地形崎岖难走,地表水源稀少。

在过往的历史当中,萨卡兹魔王无数次带着族人退守这里都让敌人无可奈何。陆行舰进不去,成规模的步兵在没有内应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水源分布图,最终要么是被逐个击破或者迷路,要么就是活活渴死在这天然的迷宫之中。

但是,反过来说,也意味着峰顶的积雪非常的厚实,只是大多顺着南面坡流下,毕竟暖流来自南面,等越过峰顶,就很难再融化雪水形成融水径流。

因此,老夏其实没有往南探索多久就找到位于卡兹戴尔荒漠东北,也是中部连绵山脉的一角,这里正好在控制区的边缘,只需要想办法把雪融水引下来就行了。

“凿冰取水?”萨卡兹人们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智障计划,那雪山上的冰层和雪层是够厚,但是这么厚的雪层和冰层没有变成季节性断流的河流,你应该知道是为什么吧?

这条山脉对于大炎也相同的重要,因为这个地形阻塞,就好像是一条分流渠,将季风带来的水汽,顺着南面山脉导入位于卡兹戴尔东北的大炎境内,塑造出大炎东南的广阔沃土。

然而被山脉环抱的北卡兹戴尔和龙南荒漠就是真的一片荒漠了,水汽不是被挡在了靠近伊比利亚湾峡的西南面,就是被顺着山脉走势导入大炎境内。

别说卡兹戴尔,龙门的水源地都是依靠的乌萨斯蔓延过来的河流和雪原供给,这也是老魏不惜重金在龙门修运河的缘故,不仅仅是景观,还是重要的储水池。

“这有什么问题吗?”雪层凿冰制水属于星际农业的基本功和入门课程啊,比如说月面上的哥们就在找月球冰,准备凿冰取水来着。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首先把北峰炸掉。”

“等一等,你还有那个炸弹?”W开口了,上次准备炸开山峰挖矿的后果,她还记忆犹新呢。

“没有,我说的炸开和上次不同,不是全炸掉,是把那些过于突出的崖面炸掉,让北峰地势变得相对平坦一些,工程量不大,因为只需要清理掉那些过于崎岖的岩石就行了。”

“然后呢?”

“然后打竖井,通过地下水渠和明渠来收容灌溉水”老夏把简易图纸铺在桌面上,这上面是一个标准的“山前潜流型坎儿井”和其他型号有一点区别,比如说在靠近山坡的地方有明渠,用于引导雪融水,然后进入地下渠道。

“暗渠引导到这里,这里我会建立一个大型的密封蓄水站,穹顶式,380Gpa高压结构,高40米,直径200米,总计可以储水接近200万立方,根据灌溉标准,从顶部设置出水口和进水口,通过供水管引导到40公里外的第二个加压分流站,然后向着周围全部农田供给灌溉水。”

“卡兹戴尔其实并不缺水,只是水都藏在深层地下和山峰顶上,而且它们几乎在年年加厚,却很少大规模的融化,因为暖流和寒流都在南坡交锋,而这里只有低温寒流笼罩,暖流带来的水汽全部变成了层层交叠的冰盖。”

“所以,你的意思是炸开一个缺口,把雨水放过来?”

“那工程量有点大了”老夏挠挠头,如果他还有第二枚核弹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或者是引力子炸弹的话,更简单,直接把整个卡南山脉炸成门型就行了——至于说随之而来的降水线整体北移,南部草原迅速荒芜化就不关他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其实只需要炸出一条地势较为平坦的通道就行了,之后在雪线下这里打一派竖井,然后每隔一段距离,一个竖井,这样就能有效吸收渗透水,再通过明沟吸收表面融水。”

“至于说,雪水融化率不高的问题嘛~W,你还记得乌萨斯那边是怎么解决水的问题的?”“我想想看?啊,好像是用那个炉子吧?”

“没错,塔热炉配地管,在冬季迅速融化降雪,然后引入暗渠再联通到水库那边,补充水分,保证在枯水期和结冰期,河流边上的灌溉设备也能使用,当然,现在是不需要了。”

因为那座人工火山真的……制造了大量的融水,现在水库那边甚至需要在夏季开闸放水才行——就是让下游的乌萨斯村落有点难熬——每年春夏耕作的时候,上游的杂种就开始放水,好好的河谷膏腴之地,愣是被这些杂种变成了烂泥地。

“而且我稍微改良了一下塔热炉,毕竟我们不需要它提供高热力作为动力,而是持续性的,低成本的低热,确保雪线上,热管附近的温度处于0度以上就行了。”

老夏拿出了自己的三号塔热炉设计,一号是固定发电的热能电炉,二号是动力炉,三号就是根据一号设计改造的。

“双管循环,这边链接热能液制造机”其实就算血液制造机,但是为了让大家可以不必那么惊慌失措,老夏对这套设备进行大刀阔斧的工业美化。

至于说那温热的、粘稠的、咕咚作响的、显眼的红色液体,就被解释为“热能液”和一旁加了无害染色剂变成深紫色的“冷却叶”一起用。

“然后链接一条管道,将含有源石的废水通入反应器,然后以源石废水本身作为热介质循环,在循环回来的末端设置滤网,大家只需要定期清理滤网里面的结晶颗粒和补充源石废水就行了。”源石废水的来历可以通过改良土壤和打井取卤获得,突出一个因地制宜和白手起家的白嫖。

“热功率我算了一下,平方米也就不到10瓦而已,只能融化周围一小圈的底层积雪,变成液体渗透下来,而不会形成一个新的热源中心影响降雪形成。”

“但是,这样的话,融水径流不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