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第141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今天的菜谱非常普通,糙米饭、一个拳头大的甜点面包、一小盒子胡萝卜酱、时令蔬菜组成的蔬菜沙拉、一小碗的水箱养殖白肉鱼熬煮的鱼汤,最后是一块烤得相当酥脆,浇了黑胡椒酱汁的肉排。

具体是什么肉,大家都不怎么关心,只要不是人肉就行,至于说它是从活牲畜身上取下来的,还是在组培舱里面长大的都不重要。

工人们可不是噬魂怪,对于口感也不是非常的挑剔,他们需要的是能够支持自己下午大半天劳动的热量和充足的饱腹感。剩饭会被清理进发酵舱,变成微生物的养料,最后剩下的部分用来培育黑球藻,这种藻类可以生产大量的氧气和淀粉,把质量尽可能的回收。

这套系统是源于早期飞船上的自循环系统的一部分,虽然因为设备条件限制,做得不是很好,但是也能尽可能的避免丢出去一大堆的垃圾。

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除了倒夜班的外,其他人陆陆续续的离开生产园区,同样的专线巴士回集中宿舍区,生活规律又简单,而集团甚至在宿舍区附近开了超市和小农贸市场,各个车间生产多了的尾货就放在这里以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

但是来购买的反而是外面的人居多,逐渐形成了一个面向底层人的廉价小商品集市,特别是在集团员工下班的时候,这里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毕竟整个龙门的人都知道,夏氏集团的底层员工手头上多少都有一点龙门币的闲钱,而且他们的工作强度不高,也有拿闲钱出来消费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宿舍区更是确保了相当的人流量,会吸引来那些非集团成员的顾客。

但凡有点经济头脑的商人就会嗅到这里土地和铺面升职的味道,可惜,这里的地面都是属于集团的私人领地,这种私自架设的摊子没人管,可要是违章建筑,来找你谈话的安保处老哥就没那么礼貌了。

“嗯~下雪了~”刚刚走下巴士的工人伸出手,一片淡白色的雪花落入掌心,迅速消融不见,随之而来就是龙门即将迁徙大约70公里,避开天灾的警报。

对于生活在龙门的市民们表情淡定的收拾东西,准备进入避难所,原本那些贫民窟在这个时候是最麻烦的事情,他们如果搬得不够快就可能被城区变形的机件卷入,尸骨无存。

城区桥断开,甲板回收,底层分体脱离,出入城区检查站和斜坡收齐,升降机关闭,各个城区迅速进入解体状态,随后动力系统点燃,城市就好像一堆积木般逐渐散开,变成一条滚滚的车流向着东南部分的避难区前进。

整个过程一般需要持续1~2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整个龙门的搬迁,然后再花大约1周的时间变回城市的状态。

雪花飘飘摇摇的洒下,很快,建筑物和甲板上就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积雪,厚厚的云层被落入地平线的太阳映照出诡异的血红色,很快就随着阳光的消失变成灰黑色的天幕,只有纤细的雪片在灯光中飞舞。

【PS】

大萧条之前其实并不是缓慢的衰退,反而迎来了一个相当红火的时期,但是,由于工人和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工业产值却增加了一倍加上再遇到连续的大丰收,同时,自动化普及,削减了大量的社会岗位。

社会群体支出消费大幅减少,超过其他社会群体的支出增幅,就迎来了消费急速下降,而消费的下降加剧了自动化带来的岗位削减和失业潮。

物价飞跌大家却买不起东西的状态,甚至出现了煤矿工人因为煤卖不出去,失业买不起煤而冻死,牛奶往河里倒的名场面。大萧条也就产生了。

这本质是资本主义的“富贵病”而不是“穷病”,而解决办法就简单了——干他娘的一架,把多余的人口和产值消耗掉,再以战后重建创造出更多岗位——三架马车里面的“马克沁办法”

第七十二章 月黑之地

“咔哒!”清脆的声音响起,天棚上的大灯一个接着一个打开,将整个机库照的通明,在中央的空地上,一台庞然大物正静静沉睡。

翼身融合,末端折叠向上可收拢,全开翼展77米,身长65米,两大两小四引擎,无垂直尾翼也看不到驾驶舱,黑灰色保护漆表面残留着星星点点的标注和白色的边条【图见末尾】。

星盟“红尾隼”舰载攻击机的......模型,除了四台引擎是真的能动,其他全部机械部分和航电部分都是空壳子。

作为最古老的一款舰载攻击机,它用的火箭推进引擎在老夏的手工范围内,考虑到材料的问题,性能能留下来多少还不确定,但是航电和其他机械部分就超纲了。

配备有如预警机碟型雷达一样的全向激光攻击舱与投弹舱,主要工作是对地和对轨道设施攻击,因此,有用于大气层内飞行的气动力外形和折叠机翼。

因为最早版本使用的是化学能火箭引擎而非核推引擎,尾炎末端为燃烧不充分的红色而得名“红尾隼”,无人攻击机,一次性可以携带4枚重型对地攻击导弹或者整整60枚精确制导炸弹。

轨道轰炸是一个精细活,并不是真的丢石头的蠢事,小行星石头是便宜不假,可是不管是炸弹还是导弹,它的战斗部也不贵啊,而推几万吨重的小行星的引擎和引导它攻击的导航设备就贵了,而且效果还不如专门的导弹战斗部。【所以,别再说什么推小行星轰炸不值一钱的蠢话】

轨道攻击机主要用于精准摧毁,一般用于抢夺己方被占或者被控制殖民地和轨道设施使用,因为坛坛罐罐都是自己家的,就不能上轨道轰炸舰无脑丢重力炸弹这种攻击方式。

后来,这种专职对地的攻击机就被专业化的多功能战斗机替代掉了,主要原因是舰载精确攻击系统的普及,不再需要这种攻击机进入大气层争夺制空权和精准轰炸。

“这东西归你们了,你们是拿去拆了研究,还是改一改做成轰炸机都行。”

“真漂亮”博士抬头仰望着庞大的机身,不亚于当初泰拉人建造的单级入轨飞行器,如果考虑到它的本来配置还包括一台微型跃迁引擎,可以以亚光速突脸的话,甚至技术含量更高。

“别高兴地太早,老板说了,这就是个空壳子,除了引擎是真的能点燃飞以外,剩下的全是空的。”管理龙门仓库的安德烈敲了敲机腹部外壳,发出空洞的回响,“对了,壳子也是真家伙,嗯,最外层的烧蚀保护壳也是真的,他真的能飞,前提是你给它装上脑子和脊椎。”

“这就足够了。”博士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这就足够了,我会把它带去蕾姆必拓进行后续的建造工作,希望它真的像你们老板说的那样,我是说推进器。”

“谁知道呢~”安德烈是雪怪小队的伤残人士,在之前的反乌萨斯围剿的时候失去了一条腿和一只手,虽然老板给他装了一条很厉害的自体克隆的新腿,但是由于神经接驳手艺太糙的问题,还是不适合再次上战场,就变成了守仓库的老家伙。

在他这里,没人能够吃里扒外从仓库里面偷拿东西出去卖,他那条放弃自体克隆,专门挑选的人造机械臂可不是吃素的,45马力的电控纳米肌肉,捏碎脑袋和捏碎鸡蛋差不多。

博士和夏凛达成的协议之一就是这架飞行器,他需要一个更为便捷的可以投入小规模精锐作战部队的载具,同时为接下来可能的进入星舟控制其中的部分设备做准备,当然,这也是他手上的一张重要的牌,必须在去和科西切谈谈之前准备好。

“外形看上去有那么回事就可以了。”博士并不挑剔,“引擎能够试车吗?”

“可以,老板在那边修了一个试车台,你可以试试看。”安德烈得到了老板的授权,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在完成拍照、录制等一系列的试车过程留档,并确定引擎是真的能动后,罗德岛的工程师就把这庞然大物转移到了罗德岛的甲板上,一层厚厚的防寒防潮布将它固定在甲板上。

随后,罗德岛就离开龙门向着科西切公爵的首府前进,此时是冬季前一个月,卡兹戴尔的冬天卷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而来。

白毛风,一种暴风雪,雪花就像羽片一样大,伴随着呼啸的寒风,牧草枯萎,牲畜如果缺乏保暖的干草也会冻死,人就更不用说了,秋季牧草黄的时候晒的牛粪和干草就是拿来取暖的。

就算是在南卡兹戴尔的城市里面,每年冻死的贫民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在夏凛的农业生产基地里面,则是另外一个画面。

提前挖好的排水渠内水流潺潺,积雪被人力铲进融雪炉内,变成15度左右的灌溉水,流入排水渠,为土壤保温,即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风雪当中,农田里面的土豆和甜菜也长得非常的良好。

“当当~”来自龙门的工程师敲了敲身边的铁管,声音顺着金属传导向远方,在听见敲击声之后,远处高塔上的工人才将四根提纯源石燃料棒转进炉膛内,很快一团明亮的火焰就从顶部泄压口喷出,仿佛冬日当中的火炬。

高温蒸汽顺着加压管道送入温室、花房和居住区,卡兹戴尔的风雪虽然比乌萨斯的要大,但是气温反而没有那么低的夸张,相对来说,保暖所需要的热能炉的功率倒是不算很大。

“供热了,供热了!”簇拥在检修工地边上的牧民和雇工们发出阵阵欢呼,哪怕是那些之前是贵族的俘虏也是一样的,就算是小贵族,在白毛风的天气里面也会感到一阵阵的战栗。

埋藏在房屋夹层内的热管会缓慢的加热整个屋内环境,虽然功率不高,加热的温度也不会提高到室温以上,但是,在这种冬天已经足够令人欣喜了。

雪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每年冬季的下雪算是卡兹戴尔北部仅有的降水机会之一,但是寒风依然没有停息,干燥而寒冷的风就好像是刀子一样要割开人的皮肤,如果不把手和脸遮好,出门回来就会多出不少的冻疮和皴裂。

而此时,就是温室穹顶内的草药作物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这些都是乌萨斯移栽过来的草药,其中最有用的一种就是会开出星星点点的霜白色小花的草本类植物“霜星”,它的种子可以制造防冻油,涂抹在冻疮患处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加速伤口恢复。

温室内,绿洲湖边,密密麻麻的小花开满了一片,再过半个月的最寒冷的季节,它们就会开始结种子,然后枯萎凋零,用自己的残枝败叶为种子提供春季发育的养料和保暖。

与此同时,月球,“呼~呼~”穿着厚重舱外保护服的强尼在无边无际的白色荒漠上前进,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滴~滴~”胸前挂着的探测器发出有节奏的蜂鸣,这让他有点心烦意乱。

泰拉月球上的冰很少,但是种植槽需要相当的水,虽然在老夏的指点下,他成功的搭好了温室和大部分的舱室,甚至还用蜂房利用月球上丰富的钛铁颗粒制造了一些家具和工具,然而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不仅仅是水,氮和磷也是问题,几乎只能依靠回收飞船残骸来获得一点点,不过,坠落在月球上的陨石也可能带来冰、氨和磷等物质,现在他就在寻找这样的天赐之物。

对于现代化的工业来说,这点陨石形成的矿脉那几百几十公斤的物质量根本毫无意义,但是对于仅仅是养活一个人来说,找到一枚这样的冰陨石形成的矿脉,就足够强尼舒服的过十几年了。

“滴滴~滴滴~”蜂鸣器的声音变调了,这让他顿时提起了精神,向着前方的陨石坑滑下。

“碳单质陨石?真罕见”碳很少形成单质陨石,碳元素的来历是恒星氦闪和红巨星壳层氦闪,大约占恒星质量的6%被抛出,一般不容易形成单质的陨石,而是以尘埃的形式存在。

所谓的星际尘埃就是碳组成的石墨颗粒与冰颗粒为主,直径最大大约只有0.01毫米,至于说分布密度,一般来讲,一台探测器哪怕是横穿整个尘埃带,所能捕捉到的星际尘埃的颗粒数目也就是两位数。

而如果是高密度的尘埃团的话,那么它应该在更早的造星时代就聚拢成为一颗行星了,陨石当中含有的碳大多是和其他物质形成的复杂结构——当然,这里指的是小块的陨石,如果是小行星这个级别的话,含碳的可能性就太多了。

强尼滑下坑底,月球的尘埃早已经覆盖了原始的撞击产物,他需要挖开表面那一层厚厚的月尘与下面的月壤才能找到那枚碳单质陨石。

以他的太空地质学的高中水平而言,他认为极有可能是含碳的铁陨石撞击生成的石墨或者小块的钻石,再一次表示,钻石这种东西在宇宙当中真的不值钱,一文不值的那种。

很快,表面的浮尘就被挖掉,露出下面片状的漆黑色的物质,大约巴掌后,带有锐利的边缘和云母片状结构,在灯光下反射着亮晶晶的光泽,“嗯?这是什么东西?”

看上去不像是柔软的石墨,也不太像是钻石,是某种异构碳元素矿石?该不会是煤或者木炭吧?那个纤维一样的结构有点像啊,在月球上发现天然的煤和木炭那简直太滑稽了,滑稽到强尼可以回去找自己的初中老师把他喷个狗血淋头了。

“还挺重~”强尼用力将这片状物拔出来,这片状物带着一点弧度,表面光洁,分量着实不轻,“诶?”强尼发现其中一面上似乎有一些白色的东西,他拂去上面的尘埃,露出在真空下保存完好的文字,“黑鼹级移动工厂船-O-65......”后面文字被断口截断了。

“等等,这是石墨烯外装甲,还有,黑鼹级,我为什么感觉有一点耳熟?”强尼带着这块装甲板爬上撞击坑,向着月球的背面而去,既然碎片在这里,那么其他残片估计也分布在周围。

强尼继续往前步行,穿过浅浅的静海平原,爬上背面黑暗而高耸的山丘,终于看到了自己寻找的东西。

环形山下,巨兽的残骸沉默的躺在自己圆形的坟墓当中,船体断裂为十几节,引擎飞到了至少200公里外,残片按照质量分布在周围,看上去就好像是措手不及撞击在月球上的样子。

而且看上去失事的时间已经很长了,长到飞船的模块应急电源都已经耗尽。

“探索者号......好像确实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表面上的文字是英文、中文和法文构成的,这种风格不同于强尼印象当中的星盟任何一款飞船,不管是造型、文字和风格都和星盟现在差的有点远的样子。

“先返回,联络一下夏凛老哥再说”强尼没有冒险进入其中,废船从来是太空探索的一大难题,别看它现在应急电源都耗尽了,但是真的不小心触动了什么装置的话,危险性一样巨大。

比如说失去维护或者泄露的反应堆燃料,具有剧毒和腐蚀性的化学品,再比如说可以在几秒内把他冷冻到接近绝对冷度的超流体氦等等。

气压爆炸已经是探索和拆卸废船时候最简单的死因和后果了,不小心激光点燃还留着易燃气体的管道被炸死这个死因都还得排在后面——拆废船真的是一个技术活。

【不信可以去试试看破舰师新版本,几乎可以称之为:不遵守安全手册的大聪明的一百个死法。】

“黑鼹级.......”老夏收到月球上发来的信息的时候,整个人也愣住了,他也稍微有点印象,过了半天才想起来,“那不是......上次社长给我们看的那玩意儿吗?”

黑鼹级移动工厂船,常用绰号:星际大篷车,侮辱性称号:地摊船,练摊的,功能是为还没有建立或者因为人口太少无需建立工业阵列的殖民地提供必要工业品。

基本上常见的工业制品他都能生产,甚至还能做太空建筑工作,建造空间站、星港(只要你不嫌他效率太低),或者把自己展开为一座在航线上摆摊的临时空间站提供路径补给和维护。

唯一的问题是:“这是2053年设计的老古董了,为什么会在这里?”两个多世纪之前的老古董,一次星际大战都没开打之前的造物。

“2053年?那不是.......”

“对,地球联合国空间探索联盟的船”那个时候,星盟还只是一个联合国框架下的旨在垄断星舰技术的大国利益同盟,类似上合,亚合之类的东西。

“人类星际大开拓时代的飞船,至少坠毁有两个世纪以上,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星门技术,特别是支路星门,所以,指望远程物流提供殖民地开发物资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黑鼹级的飞船就设计为一座可移动的太空工厂为殖民地提供物资保障。”

“这样啊,也就是说这座残骸没有任何用了。”强尼失望透顶,本来还以为是现役的星盟飞船,因为他发现通信阵列从外观上看是完好的,结果是一艘比自己曾祖父还老的老古董。

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超光速的通信技术,最强大的超光速通信管道是让一艘跃迁无人飞船带硬盘阵列飞来回,这就很尴尬了不是?

“也不一定,老家伙也有老家伙的好处”夏凛可不这么看,“如果真的是现代飞船的,上面很多东西我们都用不上,相反老家伙就意味着这玩意儿配备了古老的化学火箭和核推火箭,虽然摔得很惨,但是诸如姿态,储备物资你都用得上。”

“两个世纪前的物资,能有用?”

“最起码你可以当原料用,比如说里面的碳和氮储存,如果舱室损坏不严重的话,还可能有加压舱的存在,空气和氧气估计也还有剩下一点。”

“这....倒也是。”老爷船意味着没有现代的优质循环系统和高速跨星系航行能力,那么它上面的物资就必须为宇航作出妥协,储存大量的备用物资。

“如果我要进去搜索的话,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有,注意事项很多,但是我不知道。”老夏摊手,他确实不知道,“引擎的话,我知道一点点,因为我们社长拿着玩意儿给我们做过教学,但是,其他部分......总而言之,小心一点。”

“现在我的困惑是,那个时代没有星门,它甚至只有一台古老的可以进垃圾场的低速跃迁引擎,这东西是怎么出现这里的?”

“或许是撞到了天然虫洞?”强尼耸耸肩,“我们两个都不是天文学家也不是物理学家,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吧?”

“总之,我准备出发去探索了,最好里面还有冰。”再没有冰的话,生态仓的水循环就要完蛋了,被废船炸死还是活活渴死,这两个选择不言而喻。

【PS】

原型为质量效应仙女座的风暴号

第七十三章 准备工作

“嗡”一根荧光棒在摇晃几下后亮了起来,照亮这扭曲残破的船舱通道,强尼亦步亦趋的走在通道当中,身边的破裂的金属,头顶是扭曲的管道,四处都能看见的各种文字指示帮了他不小的忙。

“找到了,循环舱”看着锁死舱门上的金属铭牌,强尼肩头的机械臂翻转过来,末端的离子切割机在舱门上一路火花带闪电的拉出一条歪歪斜斜的切割缝来。

“啪嗒!”一根荧光棒丢进黑暗的舱室内,照亮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一样的装置,地上横卧的是大型维生循环机。

原理是利用电解水获得氢和氧,接下来再以空气当中经过纳米滤膜在高低压差下滤出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制成甲烷,再一步步变成其他有机物,是早期星舰循环技术的一部分。

消耗水和少量催化剂和一定的能量,产出氧气与淀粉,满足飞船最基本的呼吸和食物需求,而在两侧的巨大立式圆柱体则是水循环机,将空气水分和成员排泄物的水分回收起来,重复利用,整套系统基本上只需要保证氢和水的供给就能持续的维持基本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