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第2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虽然14号行星上没有生命的存在,但是夏凛又不是常驻当地的人员,他只是一个外派农技员,为了防身和安全起见,通过公司的关系成功考到了S-1武器执照,允许使用诸如隼式突击步枪等军规武器。

不过,同样,他用的这些枪械设计上和正规的装备还是有不小的区别,比如说有光纹提示,比如说带有电子锁,除去在特定区域外会自动锁止激发功能。

面罩外的轻质护甲已经合拢,切换为摄像投影模式的面罩让夏凛和身处白昼没有任何区别,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匍匐在阴影和草丛当中的仿佛狼一样的犬科动物一览无余。

不过,他也没有兴趣去针对这些家伙,在检查武器没有什么问题之后,继续埋头进行相关的调试工作,最起码今天得把这个工坊封闭起来,然后把地面上那个人员舱里面的不需要的设备拆解之后丢进分解回收池里面由纳米机械分解无害化处理。

“幸好我行李里面还带了一点吃的”月已上中天,这颗行星居然有月亮真的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而且月亮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数量不多不少就一颗。

夏凛贴着围栏坐下来,有些臃肿的极端环境保护套装让他看上去仿佛一只坐在地上的熊猫,双手抱着一个金属密封圆筒较劲。

这种极端环境保护套装是几乎没有附带外骨骼增幅能力的,所以,夏凛很是废了一番功夫才把手里的圆筒打开,露出里面乳白色的蜂巢状平面。

“抖抖~”一根拇指粗细的六边形的条状物从圆筒内滑出,面罩上带有进食和饮水口,所以不影响食用,只是进食的食物直径最多只能是这么大。

奶香营养棒,一种类似能量棒的太空零食,优点是不会产生大量的碎渣,并且有着非常浓郁的奶香味,由黑藻淀粉和其他调味品制作,用来当做充饥的食物也完全没有问题。

“咔嚓~咔嚓~”就着一罐子纯净水吃了两根营养棒之后,夏凛拍拍手站起身来,顺手把手里的圆筒盖好,回到了生产线边上。

由于手头上没有更多的金属材料,那些脱落的外壳板材还浸泡在分解池里,短时间内是很难解离完成,获得沉淀的多彩合金之类的东西,所以,主要的材料就只能是靠聚合物了。

聚合物的防御力不高,但是双层聚合物外壳最起码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而且至少能够有个房顶和墙壁。

工坊除去中央核心区外,分为五个扇区,框架上有预留内外出入口,地面上也有指示的文字标记,以入口的车库为12点的话,顺时针分布分别是:

“生产区”,安装了一台电子熔炉和基础复合生产线;

“加工区”有三台食品加工舱,分别是肉类、谷物类和蔬果类,其中蔬果类还附带了一个酿造发酵用的发酵罐,除此外,还有两座手动加工台用于手工;

“工具间”放置各种农机具和一座工具机床,并且预留出了放置组合柜和添加其他工具维护设备的空间;

“仓库”生命树种子合成库、冻库都在这里,配有一台微型的起重设备,当然,仓库仅限于初期冷冻仓储使用,空间不算太大。

由于整体本身就是为了殖民者或者说开拓者在短时间内建造一个据点或者工作地点设计的,在生产线成功制造出第一批聚合物弧形板材后,无人机就开始进行高速搭建工作。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地平线上,原本的露天平台就已经变成了一个矮胖矮胖的建筑物,由于聚变燃料足够,所以夏凛暂时还不需要建造光伏农场。

而这是必然考虑的事情,没有工业设施和殖民地的基建设施,也无法远程订购设备的情况下,手头上的设备是不可能复原出“氘燃料棒”的制造工艺的。

而且必要的氦三估计在地面上也不好弄,所以,聚变堆又不是什么无限能源,最终停摆不得不切换为太阳能或者其他供能模式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净空室内”过滤系统在确认密闭完成后开始工作,并且释放出核心舱内储存的液态压缩空气,很快室内就恢复到了正常的地球环境模式,夏凛这才摘下头盔,按照顺序脱下防护服将它们一一放置在车库一侧的装备柜内。

由于工坊本身是不含居住区的,居住区是指那个人员仓或者干脆殖民者自己搭建一个球型殖民舱都可以,所以,夏凛只能打印一张聚合物构成的床铺在车库将就一下,熬了一整夜,就算有增效剂和共生体帮忙还是有点困倦的。

第二章 论手工的重要性

连续睡了好几个小时候,夏凛才清醒过来,天已经完全亮了,可惜厚厚的阴云依然如同一层铁灰色的盖子般覆盖在头顶,细密绵绵的雪花一刻不停的从天空飘落,完全气密封顶的半球形工坊上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层积雪。

今天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对工坊进行分层和加固外墙,也就是隔断出二楼来作为生活区和杂物区。

由于那套生产线和车库占据了相当的挑高,所以实际上能够隔断出来的只有三个扇区,也就是仓储、工具和加工区。

夏凛拿着激光测距仪在PNIS辅助下绕着工坊内部走了一圈,在墙壁上留下一个个虚拟电子标线,大致上来看,他可以隔断出一个高度约为2.4米到2.5米左右的空间作为居住和生活空间,由于靠近顶部的关系还能设置一个密封天窗获得更好的自然采光效果。

之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能在半球形的顶部舱外整出一个圆环阳台或者回廊什么的,当然,那得是确定当地的大气悬浮颗粒对人体无害的情况下,不用复杂的气密设施,可以变成开放式设施的时候才能做。

隔断出来的区域,夏凛决定将它们分为卧室、厨房和用途待定的空间,上下的楼梯一处位于车库侧面,一处位于生产区侧面,是聚合物制造出来的扶梯。卧室区域大约在40平方左右,再隔断出一个盥洗室来,盥洗室的一头靠近生产区,管道可以直接铺下去,连接到生产区的分解池。

虽然分解池叫做“池”实际上是一个完全密封的设备,这样生活废水和废弃物,还有排泄物都能丢进去分解,一部分重新加工为压缩生物质,一部分则送入核心区的循环装置内处理。

厨房的话,包括用餐地方大约在30平方左右,靠近车库这边,方便从仓库和车辆上取用各种物资,连接厨房和卧室之间的就是一大段弧形的空房间,夏凛暂时没想好拿来干嘛,或许可以把外壳聚合物换成密闭窗户,隔断出一个客厅甚至健身房来?

现在信标被损坏了,救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自己在这里搓跃迁火箭和特么扯淡一样,所以,给自己营造一个还算舒服的据点或者说狗窝就非常的有必要了。

基础复合生产线在没有收到更多的生产指令和原料的情况下已经停工了,生产聚合物板材所需要的材料并不复杂,所谓的聚合物说白了就是星际工程塑料,碳氢氧氮加上少量的金属元素制造而成,依靠之前分解的脱离的保护外壳得到的材料已经足够使用了。

而安装施工的过程也不需要夏凛自己提着工具在那里安装,组装无人机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工作,唯一的问题就是,它们是一次性的,只是用来辅助殖民者完成初期的安装工作,而且作用也非常的有限。

在无人机施工的时候,夏凛打开舱门,离开工坊前往了边上那个弹射出来的人员舱,这个东西的拆解就得完全手动了,而且他准备把这个半球形的小型舱室作为一个室外储物间来使用。

里面的东西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用,比如说降落时的阻尼保护设备,除了丢进回收设备拆解电子原料外,没有什么用途。

但是,那个壁挂式医疗诊断箱和里面携带的殖民者求生套装是必须得搬回工坊里面的。

这个工作用掉了他一上午的时间,也可能是包括下午的时间,他没有这个行星的资料,所以无法调整时钟,只能靠天色来判断。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工业无人机还在装配他的隔仓,而他本人也不可能闲着,俗话说要想富,先撸树,周围的树木可以提供大量的用于合成制造聚合物的材料,不过,首先,他需要一个靠谱的伐木工具。

“是时候展现我在开拓者训练营学到的东西了!”夏凛挽起袖子,从一旁的杂物箱里面抽出一块金属板来,这是之前坠落下来的那些不知道是飞船还是别的什么的碎片留下的东西,经过回收设备的处理,现在只剩下这样的不规则金属板。

夏凛简单的用测试设备测量了一下这东西的强度,还算不错,抽出一只激光笔在PNIS内置植入辅助插件标注的网格上勾画起来。

不是他不想用成品设计图和自动加工模组,而是怎么说呢,这东西是需要连接殖民地网络的,蓝图库在原本他该去的14号殖民地那边,这些相关的蓝图都是收费的——毕竟人家工具公司也是要恰饭的,不可能免费赠送的。

不过,只是做个斧头的话,还不至于需要蓝图,手工做也是可以的,而且在PNIS神经插件的视觉动态辅助模式下配合智能化的工具臂,做个斧头还是手拿把攥的。

激光切割臂在金属均质板材上割出一个大致上呈现斧刃形状的板块,在手动操作下,固定臂倾斜过来,将标准厚度的金属板削出两个斜面。

当然,这是民用家用机床也就只能这样了,工业上的话,星盟的机加工有一个蚀床的工序,简单说,由其他机械设备加工为粗胚件之后,由数百万组直径几毫米的高精度机械臂利用纳米级分解颗粒来完成剩下的精加工过程。

不过,削个斧子还不至于,虽然用机床削斧子已经是够沙雕了,正确一般是锻床锻造或者铸造,不过由于没有金属矿石,那台落后的电子熔炉估计对付不了这种材料才不得不用切削工艺。

不过,真的把包括蚀床、点压机在内的一系列稀奇古怪的工业设备搬来的话,夏凛的技术水平也不够操作的,比如说使用引力子进行物质内核加工的点压机或者说点压舱就不是一般人能玩的。

利用在物体内部创造一个希格斯玻色子聚合点,引发质量引力效应,使得物质向内坍塌,受到均匀压力成型——最典型的就是加工超高强度和密度的完美球体——在过去的机加工当中简直是可以让老师傅都头秃。

而利用压舱就可以快速的完成这个工序,当然,也需要非常厉害的手艺就是了,那就是用较低密度和强度的材料包裹加工材料,然后利用这样的强引力点源在真空无重力干扰环境下,令外围物质向内挤压最终构成一个完全高致密球体工件,然后用正常的蚀床把外围的低密度容易纳米分解的部分处理掉就得到了。

当然,这是最简单的用法,这类的点源力场加工在星盟机加工里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解决正常的加工和材料处理手段完全无法应对的工件难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的稀奇古怪的加工设备,不过,老三样车、铣、镗还是依然在用的,作为一个常动手的单身狗,夏凛还是会用这些操作设备的,而且高度智能化和PNIS的辅助下,基本上都能达到专业技工的水平。

当然,是指两个世纪前的技工水平,星盟现役的那些是八成不行的,最多能够当个打下手的学徒,估计当学徒都没人要。

人家害怕你一个点源设置失误,整个工件断裂——那还算好了,如果是超强引力的致密加工的话,崩出来的玩意儿至少都能打穿三层水泥墙把另外一个车间的倒霉蛋给当场击毙。

夏凛满意的看着手里散发着金属光泽的伐木斧,在手里掂量了两下,感觉重心什么的还是很不错的,下一步就是车个锤子出来了,锤子、斧子、小刀是必要的,不过小刀已经有高密度陶瓷工具刀了,这种震动刀是很常用的工具,他自己的工具箱里面就放了一把。

除此之外,钻子、射钉枪和自动适配刀口的自动螺丝刀也有,毕竟家用工具箱嘛,里面最宝贵的就是那些星盟标准的紧固件了。

比如说螺丝、螺母、垫片等等,材质都是标准的飞船级别的,简单说,就是如果用来固定普通的金属装甲板的话,你把装甲板拉断了这玩意儿都不一定会变形。

上好把手,然后夏凛一手提着新做的伐木斧,一手提着电锯出发了,一般来说,只有外行人会问为什么有电锯还得自己车把斧子这个问题。

“嗡嗡嗡~”合成金刚石锯刃一点点咬进针叶木内,细碎的木屑不断的往外抛飞出来,高寒地带的紧致木质根本无法阻挡这轰鸣的工业机器,在切过3/4左右的区域后,夏凛熟练的退后一点,用力一脚踢在树干上。

这高大的针叶木轰然歪倒下来,接着夏凛把电锯放在一边,拿着伐木斧上去将茂密的枝丫砍掉,接着电锯配合斧头把砍倒的树木彻底修成一根标准的原木才算是完工了一根。

而且这根原木没有经过晾晒、阴干等一系列的工序,如果作为木材使用的话,是完全不合格的,但是夏凛只是准备把它拖回去当分解材料用,自然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那些砍下来的枝丫什么的就留在原地,一会儿过来运输,之后丢进纳米蜂房和分解槽里面,将针叶里面的脂肪、氨基酸和纤维素全部离解出来,合成为......营养膏。

比起有机酱来说,只能说是,可以吃的程度的应急食品,有调味处理,但是相比可以放至少五十年的有机酱来说,保质期就差得多了——某种意义上来讲,有机酱难吃九成都是这个保质期要求害的,剩下一成是故意的。

把营养膏塞进自动烹饪机的话,倒是还能做出介于人饭和猪饲料之间的食物,但是夏凛显然没有自动烹饪机,手动的话,就只能用来烤营养饼干了——前提还得是他得一会儿想办法手搓个烤箱出来——或者考虑挖土用电子熔炉做耐火砖然后砌个中世纪风格的面包烤炉?

正好周围的木材资源相当丰富,说不定还能砌个碳窑出来,直接用木炭生产碳纤维效率也要高一些。

作为受训有证的专业开拓者,夏凛有植入人工肌肉强化植入体,加上身上多少还是带一些动力的保护服的力量,将一整根原木抗回去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唯一问题就是如何把它塞进处理舱的问题,这导致他不得不在车库外面的斜坡上,将原木切成三段,跑了三趟才把它送入了回收处理设备里面。

从进度界面来看,这玩意儿大概会在2小时候完成分解工作,然后送入生产线变成碳纤维板,当然,这类碳材料的分类是非工程用材料,拿来装修和做家具可以,但是拿来做保护外壳等等是不行的。

而夏凛制造它们的目的是准备在工坊外面把第一个温室搭建起来,最起码先把长得快的卷心菜和蘑菇之类的玩意儿种下去,蘑菇酱配营养烤饼最起码勉强能算是个人吃的东西。

室外温度为零下11度,还不算太惨,白昼最高温的时候为零下2度,这个低温对于星际农场的保温设计来说,基本上就和四季如春没啥区别。

三层夹石墨烯蜂窝隔热结构的板材足以隔绝外界低温,双层底加30公分厚度的合成土壤也不会冻到植物的根系,由循环系统提供的保持17度~23度恒温的灌溉水也可以让植株始终处于较好的生长温度和环境下。

而且夏凛带的本身就是在高寒低温的荒漠行星种植的基因改良后的作物,就算是撒外面野地上也不至于绝收——啊,如果这个星球没有四季,一直都是这个低温的话,该绝收还是绝收的——基因改良不是万能的。

将这些针叶树枝拢一拢,合成纤维绳子捆成一束就轻松的拖回去了,也不知道给谷物脱粒的农产品处理设备能不能处理这玩意儿,把可以回收营养物质的针叶和只能丢去回收碳纤维和有机质的枝条分开,不然的话手工摘的话,夏凛只感觉自己想死。

第三章 要想富,先......

“呜~”“哗啦”一颗针叶木轰然倒下,全身包裹住硬质防护服内的人影拖着还带着枝叶的树干走出来,将这根尚未处理的树干丢在一片用木棍和合成绳索围出来的空地上。

木材是人类接触的第一种常见工具材料,也是直到星际时代都在大量使用的材料之一,木料处理区已经堆着好几根已经处理过,架起来等待阴干的原木。

虽然把这些木头塞进处理设备做成碳纤维板材料更加具有性价比,但是他手头上的设备并不是什么大型工业处理站,处理的效率远低于夏凛伐木的效率。

尤其是后者在缺乏任何娱乐的情况下,似乎苦中作乐,找到了伐木的乐趣所在,导致现在手头上的木头远远超出分解合成的需求。

所以,夏凛准备在闲着没事干的时候,把在开拓者训练营学习过的简单木工手艺捡起来,话说,动手做东西在没有什么工作压力的情况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从这一点来看,人类也不是完全排斥劳动的,只是排斥在压力下的强迫劳动而已。

不过,这得等生产线把他需要的必要材料做出来才行,先得搭建一个温室大棚,然后是一个木工棚子,接着是用加工好的木头配合碳纤维绳索构建一圈围栏就差不多完成了一个小小的野外据点。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工作就是把那台净水泵拆出来,安装在溪流边上,希望这条溪流的水流量足够大而且不是季节性断流了。

用斧头砍掉横生的枝丫,将它们塞进一旁的粉碎机进料斗里面,这原本是给牧场的牛马处理饲料用的简单机器,电力驱动的金属齿飞快的旋转着将这些细嫩枝条和针叶全部搅碎。

一旁的碳纤维板构成的料槽里面已经堆满了暗绿色的碎渣,它们就在之后送入农业生产套件的发酵罐内制成青肥,然后如果夏凛能够搞到鸟粪石之类的矿物的话,就能对这些肥料进行进一步处理为专业的液体肥料,直接喷洒就行了。

处理设备会根据他选择的作物类型,自动化的配置液体肥料,而不需要他自己来慢慢的对照PNIS里面储存的农科资料来配比,那可是个细致而且麻烦的活计。

不过,这种自动配置的肥料也只能用于统一作物和正常使用,如果遇到需要追肥、补肥和根据生长状态调整肥料比例的话,那还是得手动解决。

清理干净的原木被夏凛放到支架上,然后反身走进工坊内,抱出一大捆碳纤维材料的螺纹管放到规划好的种植区边上,往返跑了好几趟才把全部的材料搬出来。

主要是聚合物和石墨烯碳材料构成的复合保温板、铺设用的灌溉用保温管道,用一层膜覆盖保护免受异星环境污染的合成土壤和放置它们的碳材料宽槽等等。

“嘿咻!”夏凛提着一根自己才做出来的铁铲开始在种植区挖掘起来,PNIS投射在视网膜上的网格让他可以充分的掌握地基深度和规整的形状。

只需要挖出一个大约60公分深的长方形深坑,然后将一部分螺纹管做的支架放入其中,接着是用于放置种植土壤的宽槽,接着是六根弧形拼接螺纹管用紧固件和底部的支架固定好,一个大致的半圆筒型的大棚温室框架就完成了。

在异星农业生产里面,这种大棚是必须打地基的,在地球上的大棚农场可不会遇到70千米以上的贴地狂风,也不会遇到卷着至少鹅卵石大小的石块的沙尘暴,也没有膘肥体壮达一吨以上的野生动物冲击。

但是,在异星农业生产里面,以上情况是常见的,而且不断进行当中的行星改造工业的余波也会对塑料和软管构成的普通大棚温室造成毁灭性的杀伤。

如果是在恶劣环境下的话,这些大型种植基地甚至还有安装护盾和激光拦截系统,不然一颗陨石下来,颗粒无收,那就意味着通常数万人要饿肚子,很恐怖的。

接下来拼碳纤维板就简单多了,就好像拼积木一样凑上去,然后用手里的自动螺丝刀将同样碳材料做的简易螺丝钉进去就完事了,毕竟这颗行星看上去还算温和,没有必要在外面再覆盖一层厚厚的硬质装甲板。

倒是挖灌排水渠有点麻烦,尤其是安装无菌管道的时候,要不是这些管道都是自己生产的话,他现在可能已经被农业主管叫过去骂道狗血淋头了。

正规无菌管道是三层隔离结构,内层还有微生物监控传感器和纳米杀菌透膜,但是,夏凛做的这个吧,就是字面意思的做了无菌化处理的单层隔离加单层隔热管道,材料是低强度碳纤维外壳和聚合物内芯。

即便如此,铺设的时候也需要非常小心,避免外界土壤颗粒和菌群污染到内层密封状态下的无菌管内空间,然而对于第一次干正经农业工人活的夏凛来说,报废掉十几根管子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