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03章

作者:半只青蛙

一辆维克斯坦克的造价,居然是二号坦克的6倍以上。哪怕是考虑到这个出口军火价,打个对折,也是三倍。

感觉网上一号和二号坦克的造价有大问题。

另一个让我对一号,二号坦克的网上造价有疑问的地方在于。

二战时,一挺全新的老干妈M2机枪的造价是1200美元。一挺德制的重机枪,造价差不多也要五六百美元。

一辆1号坦克上有两挺机枪,加起来差不多要1000美元,也就是说,一辆1号坦克的底盘,只有五百美元的成本?

就算1号坦克是拖拉机,加上十毫米的装甲,这个五百美元的底盘价,感觉也有些说不过去。

所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一号坦克,到底要多少钱。另一个问题,2号坦克2000美元的造价,相对维克斯的13500的出口价,又便宜得过头了。我觉得二号坦克的真实造价,应当是4500~6600更有可信性。

所以在这里抛砖引玉,询问一下军迷书友的看法。

-------------------- 第205章最后的窗口期 --------------------

“想不到拿下金华居然这么容易。”

“那是因为常凯申的人变弱了,堂堂的中央正规军,居然连这么旧的九连珠都在用,这枪的年龄比我还要大吧。”

刚刚被解放的金华内,叶老虎一边检查手中的枪一边道。他手上拿着“九连珠”,另一个学名叫毛瑟1871/84,使用11毫米的圆头弹。叶老虎瞄了一眼枪管膛线,由于使用时间太长,枪管膛线几乎都磨光了。

他的部下廖政国拿起另一把老套铳,把食指插进去探了探,整个食指尖都轻松地插了进去。他又仔细地看了一下枪身的生产日期铭文,笑道:“这枪可能比我爹都要老呢!常凯申落魄得连这样的烂枪都用上了。”

1936年下半年,随着方志敏回队,中央宣布成立南方军区,以正在浙西南,闽南活动的粟裕游击队为基础,重建了红十军。

拿到了中央授权后,一直在浙、赣、闽三省坚持游击作战的各路红军,全部都被划归红十军统一指挥。

至于历史上新四军的两个有名的大人物:项英和未来的陈大元帅,则在1936年年底的时候,被召回中央,目前正在江北安微地区率领新的队伍——之所以这么安排,一部分是军事原因,更多的却是政治因素。

随着常凯申在福建统治的逐渐崩溃,以及不断地获得外来的军事援助,在金华战役结束时,红十军的正规军数量已突破了六万人。一年之内扩军四倍,此外还有数量接近的地方民兵预备役部队。

“别高兴得太早,真正最强大的敌人,日本鬼子马上就要过来了,他们可不是常凯申的废物部队。林虎三在百灵庙设下口袋阵,天上有苏联同志提供的援助,地上有铁甲车突击,我们以逸待劳,几倍围之,天时地利人和全在手,但那一仗也打得非常地艰难。”

政委周建屏走了过来,以过来人的身份严肃地对二人道。

红军主力长征后,周建屏率独立24师在粤赣边境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1935年1月,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3月任粤赣边区军政委员会副主席,6月因伤病加重被护送到上海治疗。历史上他要到1936年底伤愈后到达延安,但这个位面,因为黄克的干涉,他在1936年年初就得到地下党的支援,得到黄克提供的抗生素治疗后,提前半年就伤愈归队,而后还跟随林虎三参予了后来的百灵庙之战。

百灵庙战役后不久他按中央指示,带着四百多名参加过百灵庙战役的老兵战士和大批干部,通过海上水路进入苍南,支援粟裕红军,以填补其扩军过速后造成的军官干部缺口。叶飞所部是隶属于红军的第二纵队,周建屏被任命为二纵队政委。

周建屏道:

“今天晚上,除了必须的站岗留守人员外,所有的同志跟着我一起看电影。”

“电影?你是说洋片?”

周建屏严肃地道: “是苏联同志送过来的军事教学片,和日本人有关的。其中也包括百灵庙战役的一些战斗镜头,我们接下来的对手马上就是日本人了。远的话两个月,近的话半个月,日本人马上就要打过来!”

胶片在三天前就运到,先在第一纵队那儿放了一圈,现在连放映机一起,运到驻守金华的第二纵队这儿。

当天晚上,刚解放的金华城内,某个宽敞的广场上,密密麻麻地聚了数千人。一块巨大的幕布被拉在广场中央,而后一台放映机转动场,配合高音喇叭,开始“放片”。

对于现场的大多数红军战士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看电影”,播放时所有人都新奇且兴奋不已。

该片是百灵庙之战后拍摄制作的。部分镜头是大战时借助一台黄克带到这个时代的两台摄像机之一拍摄的,有的则借助“手机镜头拍摄”的结果,事后在电脑上剪辑处理后再通过电影摄像机翻拍而成。

但更多的内容,却是战争结束后,参战的红一军的官兵,复盘战斗总结时,部分战士按照上级指示,穿上日军军服扮演日军,模拟教材上的日军战术,以演习的方式进攻红军的阵地,与红军进行模拟战术对抗,全过程通过布设在旁边的摄影机全部拍下。

该片在百灵庙战役结束后半个月就拍摄完毕,而后送入苏联进行加工处理,复制了数份拷贝并配了教学语音。做好的铐贝有共五份,四份送到中国来,余下的一份也正在远东急训的苏军中轮流播放。

红十军是最后收到拷贝的部队,一拿到手后,立刻就组织全体官兵观看学习。

幕布上的画面内容,三分之一是战场实拍,余下的是模拟日军战术的军事演习,边放边有旁白解说。

实战的画面,既有日军凶猛的火炮覆盖阵地的场面,也有林虎三的装甲营集群冲锋,突破日军防御阵地的场景。由于进行过剪辑处理——不少场景其实是事后补拍演戏剪辑插入的,并不完全是真实的战斗画面。

播放时,全军观看的几千号人一片鸦雀无声。播放结束后,现场一阵议论纷纷声。然后由参加过百灵庙之战的红军战斗英雄进行现身说法,再次描述作战时日军的战术。而后电影又播放了一次,第二天各部队的团长、营长带头,组织各部人马召开诸葛会,进行军事讨论,内容全是如何应付对日本人的步兵战术。

在未来的半个月里,这份军事教学拷贝连同放映机,在浙南根据地里到处游动,和他一起播放的,还有一部名为“如何组织群众开展敌后游击“的军事教学片。该片的拍摄时间更早,是去年六月就拍摄的。具体的内容,就是小黄克把后世看到的地雷战和地道战的剧情提取出来,结合历史上前三十年“反帝防修”特殊全民普及的诸如“民兵训练手册”、“民兵爆炸物制作、埋设”、“三酸两碱土化工土炸药如何制作”,“鬼子大扫荡时如何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和撤退”,最后做出的长达两小时的军事科教片。

有的内容讲的是地雷爆炸物的制作,有的是进行的简单步兵战术介绍,但更多的却是历史上抗战时期,无数的八路军、新四军、民兵用鲜血和生命凝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汇总。相关的文字材料早就印刷成书,发放到各个根据地的干部手中学习。但是光有干巴巴的文字还不够,借助电影拍摄播放,第一视角看过后更能令人印象深刻。

该片拍好后,后期是在苏联制作完成,甚至斯大林都看过,当时非常喜欢。事后他当场下令苏联宣传部门的人也拍摄几部类似的军事题材片用于民间军事扫盲。

拿下金华后,红十军在浙南的攻势就已基本停止。而接下来的时间全军不但没有休整,反而争分夺秒地开始了撤退准备前的物资转移工作。

“日本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

随军的宣传队,开始向新解放的地区民众,进行紧急的战前宣传。而浙南地区的一条条河流上,大批的木船在河道里日夜不停地游动的,不断地将海城市的物资运送到后方的龙泉。而后再由龙泉转移入闽浙山区。整个浙南地区的河道里,到处都是装着50马力柴油机拖船空空的声音声音在响动。

整个浙南地区,河运最繁忙的地方是刚刚解放的台州。

台州海门港这儿,一艘挂着美国国旗的五千吨级货船正在停靠在码头那儿。无数身穿暗灰色军服,戴着八角帽的红军战士,正不断地把船上的物资卸下码头,装上推车送到附近河道的轮渡码头上再转运出去。

类似的场面,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天了。这三天的时间里,包括苍南港在内,共有三艘船先后入港,卸下近万吨的物资。

物资的内容,包括军火、炸药、燃油、水泥、炭素钢管、耐火材料,小高炉设备,机床机械设备等等。堆积如山的物资,令接收装备的方志敏都有种被淹没的感觉。除了一条船是从北方南下运来的军火补给外,余下的两条船,却是货真价实的美国货船。除此之外,军火船上还随船过来了上百名的苏联专家。

中央让大批有对日实战经验的官兵乘海船南下加入红十军,就是为了补充他们对日军战斗经验的缺失。

和江北地区不同,北方的红军背靠苏联,有着极为庞大的大后方和军工支持,要顶住日军的“三板斧”并不难。

真正困难重重的,反而是在浙西南开辟根据地的红十军。未来抗战暴发后,他们远离中央,没有北方的军方支援,一切又都只能靠自己,这里未来的战争条件将极为艰苦。所以在淮南战役结束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的最后一点窗口期,中央方面正不惜一切代价地往这里输入物资和人员。

美国货轮,自然是杜邦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提供的,一条货轮上装载的全是杜邦公司生产的炸药和发射药,全部用特制的容器密封好运到中国,另一条货轮上则大部分是各种小五金机器、在美国订购建造小型炼铁厂土高炉的必须设备材料。

而去年黄克托张学思在意大利订购47炮时,那十门意大利炮到货后一门不拉的全部转交给红十军。

之所以从美国输入物资,原因有二,一是冬季海参威港外海结冰的原因,那里的海水现在才刚刚开始化冻。另一个原因,却是要考虑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在即,日本海军很可能会直接在海上拦截苏联支援的军火船——后—者却是日共那儿提供的秘密情报。

随着船过来的苏联专家,除了一部分是技术军官,要在未来给红十军的官兵上军事课,提升操纵火炮的技能外,余下的人都是要帮助红十军在未来在根据里建立“土军工”的技术人员。

“建几座土高炉,能年产几千吨铁,能自产迫击炮,能自制迫击炮弹,能大量地复装子弹。”以上这些是中央对于闽浙赣根据地未来军工建设的期望目标。

比起北方相对较好的战略形势,浙南根据地的环境却相对要恶劣得多。在这最后的窗口期里,红十军收到的物资看似很多,除非黄克出手,否则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将是他们获得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物资补给了。

方志敏被派到这里时,李润石主席就曾这样对他评价这里道:

“闽浙赣根据地,会是未来几年里,全中国最好的炼钢炉!”

—————

-------------------- 第206章纸老虎 --------------------

第206章纸老虎

1937年的日本海,回暖的时间比往年迟了几天,

到三月十九日时,冰冻了三个多月的海参威港外海,冻结的冰面方才开始破裂,到处都是噼噼啪啪的裂响声。

海上浮冰处处,而后随着气侯转暖,海上的冰块逐渐消融,二十五日后,海上浮冰大量消失,危机解除,港口已完全恢复了通航功能。

海参威化冰的消息传到东京,日本军部顿时就紧张起来。海军接到指令,要求他们严密监视港内每一艘货船的进出以及装货情况。一旦有装载军火轮船出港,立刻在第一时间向大本营报告。

日本进攻中国的计划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军部不想再在这个时间看到有苏联的军火船驶入中国,再将成堆的坦克送到中共的手中。过去一年里,斯大林疯狂“卖肝援共”的大手笔,可是将陆军马粪的穷鬼们吓坏了。

不久前的淮南战役,常凯申这个败家子,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就将价值超过两千万美元军火,包括七十架飞机,五十二辆坦克,数百门火炮,两百多辆卡车,一股脑全“送”给了北方的红军。其败亡速度之快,“凯申快递”送货之高效迅捷,完完全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同样坏了日本人的大计。

战前,日本军部推演过战局,原以为双方在淮南的战役至少要打上一个月才分出胜负。推演中常凯申必败,但对面的红军也一定伤亡惨重。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常秃子“速败速送”的本事,比起他的贤弟张学良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学良再渣,手下的几十万东北军,至少大部分还是跟着他一起逃出东北进入关内。常凯申的中央军战力总比张学良强吧?谁会想到,装备齐全,弹药充足的三十多万大军,躲在建了几个月的防线后面,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就一股脑送得七七八八......而对手的伤亡和弹药损耗极低,甚至在战后还集体肥大了一圈。

战前,大本营的人兵棋推演计算了半天,千算万算,就是没有想到郭汝瑰这个大变数,还有王耀武不战而降这个小变数,原本的入侵中国的计划再一次被打乱了。

“常凯申的部队,真的没有怎么抵抗就全部投降了?”

“是的,七十一军只用了一天就被露西亚的战车群冲垮了!而北边的十八军六万多人,共产党部队围了他们几天,等战车群开到后,也只用了三天就被全歼了!我装成当地百姓,进入他们的野战医院抬过伤员,埋过尸体,点过数字,前线的伤亡数字并不多。”

“几十辆坦克,几百门大炮,堆成山摆在那儿!几乎用都没用过,就这样白送给赤军了!”

“八嘎,常凯申真是废物!”

淮南战役,战前日本人非常重视,派出大量的间谍特务卧底战场,暗中观察和统计双方战斗的损失。战役结束后,这些间谍在第一时间被调回日本,接受上级询问,得来的消息全是坏消息:预想中的两败俱伤根本没有发生,红军受损轻微,战后的实力反而猛烈地增强了。

日本军部估计,此战过后,李润石手中拥有的坦克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五十辆。加上起义的常凯申的空军,以及已经公开进入中国,正在河北上空进行飞行训练的苏联空军。当米内光政把一大堆在华北方面收集到的照片递到雍仁天皇面前,陆军最后的一点反对意见都没了。

“自从斯大林去年十一月公开讲讲话后,过去的四个半个月的时间里,大约有二百到三百架左右苏联军机进驻河北和山西。”

“宋哲元已完全向共产党的屈服。过去的冬天里,二十九军在天津以南的周边地区,修了好几个野战机场。这些机场虽然是暂时是空置的,但很明显是为未来的战争准备的。”

“在平津两地,已经都可以看到苏联军官在当地公开活动,他们甚至频频地进入29军军队进行军事教学。现在在河北,天天都可以看到苏联飞机在天上进行飞行训练。而共产党派到河北地区的宣传员,到处向民众宣传苏联飞行员的制服标记,以防(未来空战)被击落跳伞后遭遇当地民众的误伤。”

三月二十六日这天,从华北方面传来的,全是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打完淮南战役后,红军主力就以极快的速度,借助“(北)平汉(口)”铁路,从安徽抽兵退回山西。除了合肥到安庆以及沿长江的一段外,江北的两淮地区大部分地盘都被让给了其他军阀的部队。

打得快,退得快,走得干脆。第一批十几万参战主力大军,在十天内就通过铁路网退回山西。如此迅捷的调动速度,再次震憾了日本军部。

苏联空军加中国红军,再加上现在正在远东厉兵秣马,整个冬季都在疯狂练兵的露西亚军,军部有点脑子的人这时都知道,在华北出兵南下,真的会咬碎一嘴的牙。

拿着从中国传回的各种情报资料,那一刻近卫文麿又开始无限地怀念那群不顾一切的皇道派中二了。

“如果他们还在军部,稍微使个眼色,这帮马粪就会不顾一切地跳出来当马前卒。哪象现在 ......”

他瞅了一眼身边新任的陆军大臣寺内寿一,此人在二·二六事件后铁腕整肃陆军,“严防独走”,把皇道派的马粪压制得老老实实,但这个时候他却不说话了。

日本特色的,关键时刻,“聪明人”集体不说话装傻,逃避责任的本性又来了,陆军的人集体开始“老神在在”闭口不言。

他们明明认同了海军的看法:从华北侵华事倍功半风险极大,又不甘让海军出风头,然后就这样缩头摆烂了。

海军大臣米内光臣,正要开口说话,外面有人上前,送来一份电报,米内光政接过一看,面色顿时严肃起来,在沉默了数秒后,不声不响地递给了上面的雍仁。

雍仁接过一看,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看,他举起右拳,狠狠地砸在桌子上。

“该死的露西亚!”

近卫文麿从雍仁手里取过电报,这是一份从天津发来的急电。

就在昨天深夜,两艘来自露西亚的货轮,不声不响地在扩建后的塘沽港靠岸,连夜卸货。

第二天早上,居住在天津火车站附近的市民,一大清早就被轰隆隆的履带声吵醒。

推开房门一看,他们发现港口附近野地里,停满了大片的坦克,坦克上全都搭载满了乘员车手。

“整整四十辆的T26坦克!另外还有六十辆类似卡登洛依德的豆坦克(T27)。”

从规格上看,这接近一个装甲师的坦克编制了。

根据日本安排在天津的间谍眼线发回的电报,除了整整一百辆坦克外,那两艘苏联藉的货船上还装满了其他的军火,到电报发出为止,军火船上还在一刻不停地卸载下军火,拉军火的卡车车流不断,许多开车的司机竟是俄国司机。

日本人只关注了日本海方向,但这两艘军火船却是去年十二月从黑海开出,穿过苏伊士运河,走印渡洋过马六甲,过南海、东海、黄海、勃海进入平津,避开了日本人注意的方向。

日军驻塘沽的谍报人员回报,这是两艘超过八千吨的货船,船上装载的军火重量最少超过了一万五千吨!

目前整个塘沽正处于严密的戒严状态,而平津两地上空,时不时地有飞机穿过上空掠过,一个上午,飞机掠过天空的架次就超过了百架。

现在整个平津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当地的29军已全部动员起来,而周边的日军,同样也在这时进入紧急状态,双方剑拔弩张,随时都会进入战争状态。

这份来自中国平津地区的电报刚刚放下,驻东北的关东军总部也在这时送来急电。原来一大清早,黑龙江北面的苏联红军就频频调动,隔着江都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坦克履带声,有大批苏联飞机肆无忌惮地越过边境线进行公开“飞行侦察”,武装挑衅的气味是浓重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