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04章

作者:半只青蛙

“这群露西亚人!”

放下电报后,从雍仁到军部,一干鬼子成员恶狠地骂着,正在讨论此事,又有侍从报告,苏联大使要求紧急觐见天皇,而后他递上苏联的国书。

“是露亚人发出的宣战书吗?”

苏联大使递上国书的瞬间,从天皇到一干鬼子高官,全都本能的紧张起来。这帮日本鬼子,别看平日狂妄无比,实则却是为了掩饰自身心里的虚怕。越是害怕越是狂妄不可一世,后世的宇宙某偷国,也继承了这个时期日本人的特质。

即使有日俄战争胜利打底,但日本军部的人却还是很清楚,和露西亚开战,是风险极大,且一定在经济上吃大亏的事。也只有那些想升官想疯了的皇道派中二们,才成天把“北进”挂在嘴边,想在心里。在座的这群统制派出身的军官鬼子,可是个个都明白赤露不能惹。

国书打开,雍仁看了一眼,脸色先是稍缓,随即却怒火冲天。

“真是欺人太甚!”

愤愤不平中,他狠狠地将苏联大使递上的国书砸在桌上,然后一挥手把苏联大使赶了出去。

那是一份苏联人送过来的交涉函,内容大至就是苏联红军今天早上正和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进行“军事演习”,请日本人莫要过渡敏感。至于远东地区,中苏边境上的苏联红军的异动,同样也是演习的一部分。

此外,在国书里还很“客气”地告诉日本人,不要随要便动用武力改变中国的政治形势,否则苏联红军一定会使用更激烈的手段支持中国的革命同志抵抗外来侵略。

雍仁恶狠狠地问道:“帝国现在东北,可以调动多少部队!可以动用多少部队?”

其实数字雍仁早就知道,他只是习惯性地问问。

“八个师团,大概二十万人。”

“现在就向平津进攻,可以出动多少人部队?”

“两个师团!”

“怎么这么少?”

寺内寿一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然后答道:“其他师团,现在集中在北部黑龙江方向。过去几个月,我们在远东的间谍传来消息,整个冬天露西亚人一直往远东增兵,整个冬季也在不停地练兵......”

为了全面侵华,过去一年日本国内已经动员起来,到目前为止已扩充到二十个九师团。但由于制定了攻击长江以南的作战计划,大半部队这时都被安排在国内等侯出动。之所以还未行动,却是从前日本人最担心的,南边一动,北边红军也会主动出击,然后引发苏联的连锁反应,战争无限扩大化,最后变成远东、华北、江南三线同时开战的最不利局面。

爱豪赌国运的日军,原本是把宝押在常凯申和红军在淮南大火并,打得两败俱伤好捡便宜的,谁会想到常秃子如此地不堪一击,一开战,对手化身常山赵子龙,而他常凯申却变身夏侯恩,又送装备又送人头,直把对他寄以极大期望皇军坑惨了。

“两个师团进攻平津,能用几天拿下那里?”

寺内寿一的脸色一下子黑了起来。

“从太原到平津,有铁路连接,而且淮南战役一结束,李润石在第一时间就把主力部队调回山西。虽然大量的重武器暂时还留在安徽,可是这次露西亚人送了两船军火,光是坦克就有一百辆......而帝国军队的装甲部队,现在都在黑龙江省方向......”

说出这话时,寺内寿一头痛无比。过去一年日本在侵华问题上的“犹豫不决”,绝对是最愚蠢的错误。这一年里,受到斯大林“不顾一切”地支持和供应武器,中国共产党红军以恐怖的速度实力膨胀了不知多少倍。就连他日本人一直瞧不起的29军,过去一年里从红军这儿也补充增添了一堆的武器——据土肥原回报,就连驻守宛平对峙前线的29军37师的吉星文部,在今年年初都获得了红军“赠送”的两辆小坦克。

作为华北抗日联盟的“总盟主”,李润石远比常凯申大气和有魄力得多。红军在渗透河北,逐步从内部分化、影响、控制29军的同时,也履行着身为“盟主带头大哥”的责任。不但派出政工人员帮助29军练兵,该补充的武器装备都没有省过。二十九军四个主力师,现在每师都装备有红军“赠送”的反坦克枪,37毫米轻步兵炮。而宋哲元更通过红军的关系,去年年底还从苏联低价购得了十余辆超轻型坦克。加上红军“友情赠送”的数辆坦克,现在家底之丰,并不比常凯申的精锐中央军差多少了。

而一个师的苏联空军公开进驻河北后,日本关东军在华北地区的空中优势瞬间就被抹平了,再加上常凯申叛变投红的七十余架飞机,以及远东随时枕戈待旦会渡江(黑龙江)南下的几十万苏联红军......

再加山西的驻军,以及有铁路相助,很快就可以全部调动北上的安徽红军......

这样的战略局势,即使是再头铁的“华北侵华派”,也是集体头皮发麻。

“自从常凯申被共产党打垮,斯大林又和李润石红军明显一鼻子出气,其实继续入侵中国的时机就已经失去了.....”

寺内寿一心里已经隐隐地明白这个道理。

许久的沉默之后,终于有人打破沉寂。

说话的是米内光政,他小声地道:

“万万不可在华北开战!”

只是不能在华北开打而已......日本上下为了这一目标都动员了近一年了。几十个师团的侵华日军已组建好或者正在组建,已经开动侵华战车哪里可能在这个时候停下来。

原以为对面会是常凯申这个小家碧玉,谁会想到才一年多的时间,就换成了李润石这个肌肉猛男和斯大林这个隔壁家的抠脚大汗!自己约的炮,含泪也得打完啊!

下一秒,附和声群起。

“没错,常凯申已经没有兵了,我还是按计划从他身上下手。”

“常凯申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我可以要求他出面声明,邀请帝国军队进入浙江,维持当地防卫,抵抗共产主义瘟疫南侵!”

“利用国际力量给露西亚施加压力,声称这是露西亚在干涉中国内政。共产党的力量现在已由华北渗透到长江中下游,英美两国都很警惕,我们从这方面入手。”

“没错!借助英美的力量驱逐露西亚的干扰!取得他们的帮助!关于南进中国一事,美利坚方面的态度就很暧昧......”

米内光政说出不能在华北开战,现场的一干鬼子高官,瞬间脑子就活络起来了,你一句我一句不停地发表意见......

继续作梦吧......

旁观这一切的雍仁,脸色却在这时变得越来越黑......

他现在是实实在在地看明白自己座下的这些臣子都是什么货色了。有一瞬间,他突然很后悔坐上天皇的宝座。

但是这份后悔他只维持了一秒,然后雍仁哼了一声。

“你们自己慢慢讨论,出了结果再通知我!”

而后他一甩手,离开座位离开,

雍仁一走,寺内寿一立刻就在第一时间命发电给驻北平津前线的坂垣征四郎,要求他约束军队,“莫要坏了皇国南进中国”的大计。他其实也是怕了下面这群中二了,整个北方的局势这么紧张,万一有中二头脑发热,同时招惹了李润石和斯大林......

寺内寿一很清楚,到1937年控制了北方后,红军在华北地区有多个港口码头可以卸货。之所以在这个时间这个敏感地区把军火船放到天津来,完全是故意,甚至根本就是斯大林的意思,他就是想主动地刺激天津地区驻囤军忍不住开战,攻击军火船——那是苏联货船,这样苏联就得到了最佳的“报复”理由。

在看到苏联方面“挽起袖子比他们还积极地想要开战”,日本军部的这帮聪明而贪婪统制派高官们,缩得比谁都快。

他们其实什么都明白,只是太贪婪又太聪明,豪赌国运,冒险一搏,那得让傻子跳出来先上背锅,现在秩父宫中,偏偏就一个傻子都没有......统制派的人都知道,皇军和露西亚军开打,真的是拼不过的,只有皇道派的中二才会头铁去招惹红色北极熊。

所有人这时又开始怀念被他们赶出军部的皇道派中二了......

有些东西只有失去了,才会感到他们的珍贵。皇道派傻子这样的背锅侠,真不该把他们清洗得太干净啊!

有月票都投吧,月底了

—————————

-------------------- 第207章 和平谈判? --------------------

第207章 和平谈判?

二十七日那天,通过周密的策划,苏联人通过海运,一夜之间就把一百辆坦克装甲车送到天津,而在同一天,通过铁路运输,天津城外还集结了整整20辆造型奇特的“装甲运兵车”以及十辆自行火炮。

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装甲兵合成部队的武装示威。

走在最前面的是四十辆排成两个方阵行进的T26坦克。

而后是三个二十车方阵的T27轻型坦克。

第三个阵列是装甲运兵车和自行火多炮组成的车队。

当一百三十辆的装甲集群聚集在一起轰隆隆驶过华北的田野,配合天上一批批组队掠过天空的飞机编队,场面震憾至极。

苏联一口气送来这么坦克和装甲车,已经超过了目前红军装甲兵的接受能力,导致红军出现了坦克比坦克兵还多的尴尬。不过这也是故意的,战争一旦爆发,中苏海运必然中断,斯大林多送来的坦克装甲车本就是要作为战略预备队贮存的。

T26早已在西班牙登场亮相多时,但新出场的装甲运兵车,却让有幸出现在现场观摩的外国记者眼前一亮。

英国人:这车子有点象大英帝国刚推出的布伦机枪车,不过体积要大多了。

法国人:有点象我们雷诺的产品,俄国人又在抄袭了。

而眼尖的美国记者则注意到,最后出场的那十辆自行火炮,其底盘似乎和美国出口给常凯申的M2坦克一模一样。

——事实也是如此,红军在淮南缴获的全部36辆M2坦克,刚修理完毕后,就在第一时间被拆除了炮塔,然后换装了一门苏联产的76.2毫米野炮,四周焊上装甲板,顶盖敞开式布局,改装成了自行火炮。如今苏联国内已开发出用T26底盘制造的SU26和SU76两款产品,但是受制于T26发动机(90马力)和车体布局的限制,以美制M2坦克(222马力)底盘造的自行火炮,速度快,改进潜力更大,红军把该车的编号命名为M76。

最先改造好的第一批M76自行火炮,和装甲运兵车一起,通过铁路被送到平津地区,参加了二十七日这天举行的武装示威行军。

淮南战役前,中共这边认为手中的坦克已经够用了,甚至多得超出接收和维护能力。但是斯大林却“极大方”地硬是“多”送了半个轻型装甲师的装备,并秘密派出大批苏联装甲兵加入红军参战。原因就是他想在中国战场,多刷一点装甲兵实战的经验。

相对于德国,相对于T26坦克糟糕的防御力,反装甲能力较弱的日本人是很好的在战场上刷经验礼包的对手。

这批装甲运兵车,是十三日这天,就由黄克通过空间十字架,直接从苏联秘密带到中国的,共有二十辆。

40辆T26坦克,60辆T27坦克,实际造价并不贵——前者大约是一万美元一辆,而后者是空重仅2.7吨,更象武装拖拉机,五辆的造价还抵不上一辆T26,哪怕再加上装甲运兵车,全部造价不会超过七十五万美元.

斯大林非常想看到多兵种混和的机械化部队实战的场景。在知道历史后,他更希望通过这次实战示范,能对英法两国带来震憾,让这两个混蛋国家提前重视装甲兵合成作战,也许能让未来的法国战役产生变数,让德国人吃个大亏。

去年十一月底,斯大林下令开发步兵战车后,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工厂在H巴雷科夫和C金兹鲍格工程师的领导下,仅仅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出了第一款样车。

之所以这么快,因为第一款样车,根本就是 T26坦克发动机中置,散热口改为两侧,两侧各增加一对负重轮,后车身拉长的去炮塔版,全部是在现成的技术和零件的基础进行改进而设计出来的,自然开发速度快到了极点。

其设计创意,是直接抄袭了同一时间法国正在开发的洛林37L装甲输送车的思路——之所以没有使用更先进的发动机前置方案,却是因为斯大林催得急,按法国人的洛林37L的思路是最快最容易拿出成品的手段。

由于是使用成熟的车体技术进行改造,大部分零件生产线都是现成的,去年12月底就造出样车,稍作测试,改进,2月份就开始小批试产,到三月中旬已有六十辆装甲运兵车被造了出来,第一批试生产产品,早就由黄克带回中国参加实战试用。

该车全重十吨,车身有轻型的铆接钢装甲保护,垂直板为9毫米厚,顶盖装甲6毫米,车首正面为15毫米厚的倾斜装甲保护。车辆的发动机在中部,有隔板与前部驾驶舱隔开,发动机的排气管和消音器在车辆左侧装甲板下方。除去司机和副驾(车长兼无线电员)外,后座的舱位挤挤,可以塞入6名步兵。

由于是应急的产品,该车还是有一些的机械问题要解决。不过斯大林催得急,中国战场也需要这批车参予战术测试,于是就被先造了出来。

这个时期,英国已经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即著名的布伦机枪车。该车二战中大部分车辆全是敞开设计,他们曾经开发出带顶盖版的,但是实战中发现这并不是好事:车子中弹后,不利于乘员逃生,所以又取消了。苏联开发这款装甲运兵车,其布局结构和法国同期开发的洛林37L装甲车一模一样——只是后车厢更长,发动机马力更大,载员多了两人。(注:法国的洛林37L被后世军迷常称为最接近步兵战车的二战兵器)

黄克本来也象学英国人一样取消顶盖设计,但是百灵庙之战后,前线传回消息,日本师团大量装备掷弹筒,这种曲射武器对敞盖车体的威胁极大,思量再三后又装了上去,但具体好不好用,只能等前线实战过后再做决定了。

所有步兵战车的后车厢顶盖,都是螺栓固定在车体上面,盖板要拆卸很容易,靠近发动机的位置被开了个方形口,边上安装了一挺轻机枪,需要的话车组成员可以从那探出车体操纵机枪射击。

这款第一代的装甲运兵车,离后世真正意义的步兵战车还差很远,就算是比起未来苏联生产的第一代步兵战车BMP1也远远不如。只能说是临时赶工的应付之作,而真正的类似M113装甲输送车和BMP步兵坦克的产品还在开发中。

这一百三十辆坦克装甲车组成的合成机械化师出现在平津郊外的野地里,加上天上密密麻麻飞过的飞机,瞬间就震憾了全世界,也把驻扎在平津地区的日本驻囤军上下,震慑得不轻。

更骚的情况不在平津,而远东张鼓峰一代,中苏交界的敏感地区,也宣布要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在这一天主动通知日本人“派出武官前往现场观摩”。

之所以用了这么大手的手段,原因却是苏联方面得到佐尔格小组传来的情报,淮南战役后,日本方面把侵华计划又提前了:原计划是四月中下旬发动,提前到四月一日。

目前红军在北方军的军事布局,因为淮南战役的原因,参战各部所处的位置,后勤调配都十分混乱,还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调整完毕。而杨虎城、张学良这些兴冲冲派兵赶去苏北淮南占地盘的部队,也还在路上,同样也需要时间进驻。

时间实在是太缺了!中苏两家这次在华北与远东高调的“武装行军”,正是以武力震憾日军上下,给红军再多争取一点时间。

而在当日,十数列从太原开往平津两地的火车,车上一口气下来了超过两万名红军。从前为了不刺激日军,中共的正规军一直没有正式进驻平津,但在二十七日这,天津城外开始武装大行军时,红军把部队调动到平津城内——其进驻的防区,恰好是不久前南调的张克侠部留下的空白。张克侠虽然座下有两万余人,但所部大都是新召的新兵,大部分训练不足。

不比别处,日本人在华北渗透和暗子布得太多了。红军稍一调兵进入平津,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想要偷袭平津地区的“驻囤军”根本不可能。要在这里开战,只能是堂 堂正正地拉开架势正面强攻。现在这样高调出场,令日军有所谓畏惧,行动犹豫,反而让红军可以较轻松地完成战前的入场布局。

这是一次策划已久,双方互有默契的军事行动,宋哲元已完完全全地向中共低头了,张克侠部南调入安徽,就是为了给红军腾位置——在看到红军只用了八天就把常凯申三十多万主力一战打垮,宋哲元最后的那点胆,都被打没了。

正陪着黄克一起喝茶的他,现在的脑子想的,就只余下“归隐田园当个富家翁”的念头了。

三月二十七日这天,苏联驻美国、英国、法国的大使,向各国首脑发出建议,大致内容是,鉴于目前中国国内风云变化,中日战争的爆发更是处于迫在眉睫的边缘,希望各国能联合起来,坐到桌前,共同讨论一下东亚和平问题。

在这里,斯大林玩了一下文字游戏,把中国问题,中日战争,直接上升到了东亚和平问题这个更个大的范围里。

在送交给美、英、法三国的国书里,苏联以文字的方式,公布了日本人已动员起来的四十个师团的编号,师团长的名单——真实情况是,现在这个时间点,日本国内动员好的师团只有三十个,余下的还在组建中。不过这个属于日本的最高军事机密,斯大林说有,日本人说是谣言,别人也没法去证明真假。

不管英法美三国的人信不信,反正日本军部这边,从天皇到陆相,全体都被斯大林的做法惊得大叫:大本营里有露西亚密谍!——具体的情报,自然是黄克这个穿越者抄袭后世的资料送过来的。而后日本 军部内部为了查明间谍,又是翻江捣海地大折腾了一番。

而二十七日这晚,中共代表在北平六国饭店召集全世界记者,宣布暂时停战,中共和南京政府以现有控制区为界全面停火,并提出“常凯申下台辞职出国,就可以和南京前政府和谈”的政治要求。

此外还有针对南方粤、桂、湘、滇、川五系军阀提出了组建“中国抗日联合政府”的建议。

一边是剑拔弩张,一边却是“和气地要求谈判”,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平津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