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75章

作者:半只青蛙

“什么东西?”

“足够多的棺材!”

当天的谈判,谈到这里就又暂停结束。

很快,罗斯福意识到,他想在华盛顿通过主持这场六方会谈想借机赚点名气,其实是很愚蠢的。

一个多月的谈判中,那五家都谈了啥?几句话都可以总结出来。

中苏:日本人,滚出中国,英国人法国人也滚出中国。

日本:原地停战,中苏都退出东北。

英国:中共必须保证大英帝国在中国的根本利益。

法国人:我和英国的意见一致。

整整一个月,与会的五方,就是反复地念着和上面差不多的台词。中苏两边的态度都强硬到一丝不退的地步。英国人和日本人装模作样小让步了一点,但是中共和苏联根本不给脸色,说我们的要求是最低底线......

如果五方都是复读机也就罢了。但最让罗斯福想吐血的事情是,每次美国人站出来打圆场,“劝说”苏联让步时,苏联都拿德日会在未来夹攻苏联说事,然后七扯八扯,又扯到美国武装德国, 是挑动欧洲大战的阴谋家(没有明着说,但是罗斯福听得出莫洛托夫在故意带节奏把话头往这边扯)

“我们现在就已经在为未来几年即将爆发的世界大战作准备了。日本人彻底地退出中国,这是苏维埃停战的最低底线。”

罗斯福恶意地猜想过,明明不想谈的苏联人为什么这么热情的搞出这个六方会谈,其实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告诉全世界他罗斯福才是世界大战的幕后黑手吧?

答案还真的是这样.......所以这次六方会谈注定是不会有罗斯福想看到的结果的。

罗斯福在大叫倒霉的时候,日本谈判代表松冈洋佑心里也苦啊。和中共、苏联的谈判,难道不该再来一个军方的人士吗?叫他这么一个外交大臣单独上,这明摆着是要他去顶锅啊!

谈了一个月,松冈洋佑连“日军从山东和淞沪全面撤军,然后双方就地停战”这样“合理”的要求都不敢提出,反而一个劲地纠缠于中苏两家明显都不可能答应的那些夸张条件,不是他真的很傻,而是真的选择前者,松冈洋佑敢保证,自己回国后立刻会在第一时间被人天诛了的!

新年前夜,他被黄克恶意地一肩膀撞倒在地,消息传回国内后,已经被国民大骂有失国体国格,要他剖腹谢罪了——松冈洋佑原本以为自己受了这种羞辱,近卫首相又刚下台,自己这个苦逼的外交大臣也可以趁机被撤换放弃这个烫手的任务,谁知哪怕在内阁解体无首相的那十天里,他的这个外交大臣的位置,也是坐得稳稳当当,没有人想强抢的。

至于该怎么和中共和苏联谈判,“没有内阁”的日本政府,在这时期陷入群龙无首,集体装傻的状态,只有雍仁给他发来了一份语气模糊(要他主动背锅)的电报:根据实际情况和中苏谈判,最大限度地保证皇国的利益——简直就是说了跟没说一样的废话。

上面的人在想什么,松冈洋佑其实一清二楚:请你主动提出日本从淞沪山东撤军,换取中苏在东北停战。

但是松冈洋佑说什么也不会替别人背锅签下这种回国后会被马鹿们天诛国贼的条约,被迫“独立谈判”的他表现得象个强硬军国主义份子,在中国问题上是“寸土不让”。

他的这种顽石脑袋的态度想法,让旁观的罗斯福忆起了黄克写的《菊与刀》里的内容:一群军国主义疯子靠着疯狂不讲道理的刺杀,下层倒逼上层,疯狂倒逼理性,让整个国家变成一座只有“最疯狂”的人才敢发声的“大型疯人院”。

松冈洋佑心里苦,来华盛顿谈判的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同样也是心里苦。

一月底,南京战役结束,日军在淞沪惨败,英国人在中国的利益也即将完蛋,全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点了,这也是二月后各国媒体热炒的第二个话题,谁都想看看,在这关键的时候,名义上的“世界第一帝国”大英帝国,会有何等反应。

可是让哈利法克斯要吐血的是,中国的新年刚过,到了二月初,中共就在河北强行收回了冀东地区的开滦煤矿,这一举措顿时引起喧然大波。

现在的英国,国民心中想要的东西,很多时候是茅盾的。

一方面,他们被一战打怕了,不想再有战争了,这是绥靖政策能大行其道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又老是忘记不了“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在欧洲丢了脸面民众可以容忍,但别的地方,真的不想再丢人了。

民间一阵哗然,然后唐宁街那边,就向他发来不切实际的指示:要求他通过谈判向中共施压,挽回损失。可是让哈利法克斯这时也看出来了,别说一座小小的开滦煤矿,中共控制区的两处英租界:天津、镇江,都别想保住。

果不其然,开滦煤矿被收回后,不到一星期天津的中共驻军就强势地收回了那儿的租界,直把英国人和法国人两方的政府搅得鸡飞狗跳,紧接着镇江的英租界也被收回。

但也只是鸡飞狗跳而已。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谈判桌上狠话说了很多,但也只余下说话强硬了。中共的这一举措,产生的唯一后果,就是导致本来就要马上散场的六方会谈,因为租界问题,又延续了一星期,方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六方会谈表面上是秘密进行,但实际上保密程度并不高。早有消息灵敏的外国记者接到风声守在外面。(主要是英法两国口风不紧,美国人也没有想替他们保密的觉悟)这些精明的记者很早就发现了六方谈判代表的行踪,成天守在他们的住处附近,遇见出门时就拦住想采访,不过基本都碰了闭门羹。

但这些无孔不入的外国记者们,很快就想到了突破口——黄克和艾琳娜,这对男女现在正高调地带着苏联艺术团全美国到处巡演。同时黄克和艾琳娜,也在财团的安排下,轮流在美国的各个大学进行学术演讲、讨论。

记者们对二人在大学大里说的医学、物理学方面的东西兴趣不大,他们只想从二人嘴里撬出远东的新闻。毕竟这二人除了科学家外,另一个有名的身份却是高级间谍。

在AT&T(美国电报公司)著名的贝尔试验室门口,记者拦住了刚刚和美国一堆的半导体专家完成学术讨论的黄克,询问他最近正在被媒体热炒的中共与英国因为租界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冲突话题。

在被这些记者拦住之前,黄克带着一批苏联专家刚刚和贝尔试验室的专家进行了“很开心”的半导体学术讨论。在半导体开发上,苏联的情况和美国相反:苏联是空有理论而无设备,大量基础工艺设备严重缺失需要补全。而贝尔试验室这边是啥都有就缺少理论支持,双方各取所需,早就在私下勾搭准备合作了。黄克这个刚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半导体大能”出现,贝尔试验室上下同僚都十分地开心。

黄克被拦住时,时间已是午夜十一点,这些记者也挺敬业的,他们为了采访到黄克,在外面忍受着北美二月的寒流,硬是吃了半晚的寒风堵到了他。

先问黄克话的是个英国记者,他知道黄克英语很好,用英式英语问黄克道:

“黄先生,中共强行收回天津、镇江两处的英租界,同时拒绝履行过去政府和英国签下的条款,你们就不怕由此引发不可预料的变故吗?”

黄克和贝尔试验室的专家交流了一整天,做了大量的试验,已经很累了。正准备回住处抱着艾琳娜香喷喷的身体释放一下当天的疲劳,却被一堆的记者堵住,心情顿时没有那么好了。

“不可预料的变故?你就是想说,你们共产党就不怕大英帝国出兵干涉中国革命吗?别说笑话了,二十年前的大英帝国,确实是伟大的世界第一帝国!现在的他们只是一条牙齿掉光的老鲨鱼而已。在水里扑通两下暂时还能吓人,上了岸,那就是红烧鱼翅——怎么,觉得我太狂妄,伤了自尊心了?淞沪战役,我们用近六十万人的死伤,拼掉了四十几万的日军。而大英帝国,你们准备在中国拼掉多少人命呢?”

黄克瞪了他一眼,大嘴巴继续毒舌道:“你们这些英国佬,就是这么愚蠢而不肯认清现实的吗!过去几年,瞧瞧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几年前,德军强行进入莱茵中立区时,当时希特勒都做好准备了,只要你们和法国稍有强硬的举动,德军就会立刻在第一时间退回。结果你们在做啥?你们对法国人说,如果德法开战,最多只会派出一个师的人马支援。你们缩了,法国人也缩了.....赌博成功的希特勒元首成功地赚到了第一笔政治资本。”

“现在,在欧洲,你们正在出卖奥地利,正准备把整个奥地利都卖给德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竟如此肆无忌惮地在卖盟友。卖完奥地利还会再卖捷克......今天的大英帝国,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而已——我的话,最多只要两个月就会得到证实,希特勒元首马上就要强行吞并奥地利了,而堕落中的大英帝国,从头到尾只会玩闭上眼睛就是天黑的游戏。”

对着英国记者,黄克公开恶意地嘲讽着,当然,他也不忘记把美国拉出来再次称赞吹捧一番。

“日不落的帝国,早已残阳西坠!美利坚才是新生的灯塔,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堡垒!”

他这话一出口,现场的美国记者全都乐开了花。

“嗯,对不起,我过头了,真不该实话实说啊.......”

这个时期的美国人要到二战后,才真正地建立起“老子天下第一可以日天”的世界霸主的自信心。如今他们心性其实是自大而又自卑。大部分美国人对他这个“吹捧美利坚到不要脸”地步的“大科学家”,却是相当地喜欢的,尤其是在他公开地发表污辱大英帝国的话后,美国民众看了更是开心。

英国人虽恨黄克,可是黄克只是一个“民间人士”,名义上没有任何官位。他们在谈判桌上向中共抗议了两声,最后其实什么有效的报复行动都没有做出来。白白地在华盛顿浪费了一个半个月时间后,中苏两家完成“狂黑”罗斯福的目的后满意离开,英法日一无所得恨恨离开,而被恶心了一个半月的罗斯福,则在白宫里看着黄克送来的“铁王座上的罗斯福”,同样是被恶心得异常难受。

“被耍了!”

这就是他那时的感受。

而后,欧洲的局势,一如历史上一般,继续变化着。

PS:继续在写后面的,大概一点半左右,会再更一小章,字数不会很多,两千字到三千字之间。

第274章鹰视狼顾的罗斯福(二更)

1938年一月到二月中旬,中共代表团三人组秘密来到华盛顿的那一个半月时间里,罗斯福也并不仅仅只是象看起来的那般:当个和事佬(搅屎棍),调解各方矛盾,实际上他也是借此在观察着自己的新对手(中共),在心里评估着未来的美利坚,应当以何种态度去定位这个即将登上世界舞台的新政权。

1938年时的美利坚,和1946年时的美利坚,其实是两个国家。

在成为那场燃遍全球,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大战的最后最大的胜利者之前,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一直都是野心勃勃,却又小心谨慎地在看世界。

他们知道自己潜力无穷,他们知道机遇很大,他们同时也知道,新王要想掀翻旧王,需要面临的各种打压危机——上一场战争,美国对协约国的胜利起了一锤定音的作用,但是最后却一无所得,甚至还被对手“联手赖帐”,威尔逊更在凡尔赛和会上受到羞辱,那份被玩弄的耻辱,美国人全体上下至今都记忆犹新。

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远没有象后世的子孙般“无脑反共”,也不会象杜鲁门一般,一朝得意便猖狂,完全无视下级交来的关于中共的评估报告(这里是指1946年时,美国驻华的军事观察团提交给杜鲁门关于中国问题的评测报告,当时这些美国驻华武官一致的态度是:国民党和中共开战,三年内一定会战败)。

这个时期的罗斯福,对美国的信心远没有到爆棚的地步。有过上一场战争胜利后,却孤立无援的教训,即使是他这时也是在努力地寻找着未来的盟友——这时的他,再怎么样也不会想到,二战的结果竟会是除了美国外,余下的主要参战国家,败者不必多说,英法苏三家即使胜了,也不过是皮洛士胜利般的惨胜。美国在战后可一览众山小地吞下最多最大的胜利果实。

“那个中国人没有说错,中国已经不再是棋盘了,中共正在变成具有利用价值的棋子,斯大林就是看到了这点才这么努力地支持他们......”

这一个半月里,看似无所作为的罗斯福,除了仔细地阅读关于中共政权的一切报告外,特地把美国驻南京大使、武官召回,当面询问他们对中共的看法态度,特别注意的是中共军队在南京战役中的具体表现,他甚至连杜邦公司在南京工厂的保安团长,那名海军陆战队的军官都亲自叫到白宫里询问相关事谊。

私底下,他对自己的幕僚道:“中国再落后,这也是一个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一旦李润石统一中国,同时在苏联人的帮助下,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他自问自答,以无比严肃的表情道:“一点八亿人口的苏联,四点五亿人口的中国,两个联系得很紧密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加起来地球面积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的世界,都变成了共产主义政权!”

当时,罗斯福坐在办公桌前,用手掌轻抚着自己的铁王座雕像,脸上的表情无比的严肃。

罗福斯敲着桌上关于中共的报告,现场的幕僚们,个个都读过这些报告,报告里,美国的驻华武官们,对中共的政权和士兵,都毫不吝啬用上了大量的赞美之词:官员清廉得象清教徒,士兵则无比的坚韧,勇敢。

“明明是同一个国度的士兵,但是中共的士兵和南京政府的士兵之间的区别,就象是上次大战时的德国士兵和清国辫子兵的区别一般大。”

在那篇报告里,他们特别提到了中共军队的伙食:南京战役期间,根据我们的观察,参战的中共士兵,在那处绞肉机般的战场,他们在地狱战斗了一个月伙食费也不会超过六美元。按我们接触过的彭将军的答复:这还是他们极尽所能地给前线部队提供最好的伙食的前提下。

那位写出报告的美国武官是这么描述道:

“如果把我们的军队扔到南京这个地狱般的战场上,给他们吃那样的猪食,下面的士兵早就兵变了!但是这些可怕的中共士兵,他们却忍受着 ,并 一直坚持 到了胜利。”

罗斯福用手指敲着报告道:“如果这份分析报告是完全真实的,哪么意味着一件事:谁能够把中共拉到身边,未来就可以收获一位拥有无数廉价优质兵源的盟友。”

赫尔利道:“您是说苏联和中共联手?中共的军队确实在南京打赢了日本人,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苏联甚至是我们美利坚在背后支持的基础上。我们的武官报告,大反击时中共的施耐德火炮,就是我们提供的,嗯,是常凯申那个运输大队长送给他们的!”

说到最后,赫尔利也忍不住露出无语的表情。

赫尔利虽然当过美国战争部部长(1929年-1933),实际上此君能力很一般,在中国问题上犯下许多极愚蠢的错误:如支持常凯申打内战(以为他能轻松获胜),在麦卡锡时代,迫害原美驻华使馆主张与中共保持友好的外交官。

罗斯福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但是他们确实很能打,这就够了。关于中共,我们不能再象从前一般作为看客在边上干看着。我们必须做些什么.......”

过去的一个半月里,罗斯福表面上只是作为调解人,中间人,但实际上罗斯福在私下,也尝试着和张闻天秘密接触,试探对手的底牌,立场,盘算未来针对中共的态度。对于美国,对罗斯福,张闻天依照中央的指示,也是有意地表现出“积极交流”的姿态,并不像针对英国人法国人那般“粗声粗气”,一言不合就拍桌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黄克故意象小丑一般进行夸张的表演,但也只是点到即止。(黄克的表演其实是中央批准的,这也是斯大林的意见。)

罗斯福从中共这边既“黑他”,又“亲近”他的矛盾的作法中,读出了几层信息:这个对手和常凯申陈济棠之流完全不同,是个精明,要极为慎重对待的对像。

“支持中共,拉拢中共......或者,联合英国人,支持中共的对手,维持中国的南北平衡,或者考虑把日本也拉进来,继续维持这个平衡.....总之,不管是哪种选择,我们都必须做点什么,什么都不做才是最糟糕的选择。”

吩咐完这些事后,罗斯福把胡佛叫来,询问他关于黄克这个摆了他一道的家伙情况。

“关于这个年青的中国人,他快要离开美国了吧?”

“他后天就会和苏联代表团一起回国。”

胡佛知道罗斯福想问什么,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报告,摆放在罗斯福面前。当罗斯福打开报告翻看的时候,胡佛在边上道:“这个年青的中国人,他的专业水平应当是货真价实的。贝尔试验室的人告诉我们,他在半导体领域的熟悉与了解,简直可以称为是开创性的导师级的人物.......”

罗斯福道:“这么年轻的导师?他还不到21岁呢!”

“也许苏联人和中国人为了造神,故意把他们的年龄少报了,但是他的年龄肯定不会很大。”

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胡佛也是最忙的。他手下的人严密地监控着其余五方代表团的人的行踪、言论甚至电报,并在所有人的住处都安装了窃听器。(注:历史上美国人在海军条约谈判时就这么干了。)

美国的情报部门,甚至还破译了中共代表团与国内的电报,早早地就知道了对手的底牌——在这事上,中苏两方都知道美国不老实,也知道他们强大的破译能力,在电报来往时是有意做了些陷阱手脚。

罗斯福收集到的情报是,中共方面对美国的态度是:在维持国家主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交好美国,以达成中美联合对抗英法日联合的目标。

比起中苏谈判代表团住处有他们自带的警卫严密保护,窃听麻烦(但还是有办法),针对到处流动的黄克与艾琳娜的监控,则容易得多。

两人带着苏联艺术团全美国到处跑,所住的房间里早就被美国人安好了窃听装置,“每晚隔壁都有人在听床脚”就是真实的现状而不是笑话。

针对二人的监听,胡佛收集到了一堆的情报。

这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男女确实都是有真材实料的科学家——尤其是他们帮助妇女美容美肤的本事,更是震动了美国的贵妇人圈子。靠着这个本事,他们在美国走到哪都受到最热烈的欢迎。美国的化妆品公司拿走过他们调制的美容药膏,事后复原了他们的操作,但怎么都无法达成那种神奇的效果。

他们确实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证据是两人每夜都睡在一起,而且基本上每夜都要狠狠地折腾很久,床铺咯吱咯吱地响着,让偷听的美国情报人员郁闷不止。

令胡佛很无语的是,这对男女晚上在一起时,基本上就只顾滚床单了,滚之前和滚之后,都很少谈政治,讨论最多的,都是监控人员基本听不懂的医学话题。

少数和国际政治有关的有价值的话题,却是英日同盟,按两人的看法,中苏的领导人认为日本在中国战败后,很可能会回到过去的“英日同盟”的老路上。

罗斯福问道: “他们对美利坚的看法呢?”

胡佛道:“最强大的工业国,下一场战争最大的胜利者,绝对不要和我们为敌。按那个苏联女人的说法,他们是真的相信,总统先生您是极力地支持武装德国的......”

一说到这个话题,罗斯福的脸上就是五颜六色,斯大林真是太讨厌了。

罗斯福恨恨地道:“象井上成美一样,对美利坚怀有敌意,但知道我们的强大,敬畏无比。”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当天,罗斯福在白宫里就拍板决定,在近日里会组建一个商业代表团,秘密访问中国,表面是进行商业谈判,实际上却是趁机试探、观察这个年青的,正蒸蒸日上的政权,以决定未来几年里对他的态度——对于中共能否击败日本,罗斯福已经从谈判桌上,苏联人和中共好得象一个人般共进退的态度,得出了结论:除非英美下场派兵参战,否则日本人光靠自己的力量,一定会被赶出中国的,哪怕是他罗斯福卖肝援日都无法改变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