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gato Yuki
给老美的引擎主要是战前共和国留下来的那一代,WS15系列的大推,WS19系列的中推等等为主,当然还有部分运输机用的大涵道比引擎。不过共和国国内这些装备的生产线早已经停掉了,目前主要是在11区生产,由中航工业的独资子集团“东京航空发动机公司”,简称“东发”负责。
国内的几家航发龙头目前当然不做这些产品了,西发负责是阔剑、长剑等大气层外先进战机航发的生产,黎发负责的是大气层内先进战机引擎的生产,此外进取科工下属也有航发集团。
东发的规模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些年共和国自己虽然空军大换代,不过对外援助的战机还是很多的。德青空军,意呆利空军,三哥空军,包括11区海空自卫队都是大客户,凭借着先进的生产工艺,产量还是非常庞大的,各类涡扇航发年产量可以超过3000台以上。
这个数字规模还是很惊人的,战前的20年代初,全世界的涡扇发动机年产量也就六七千的量级。不过这个数量显然不够,因为这是战争时期,可不是和平年代,军机和航发都是会在高烈度战争中不断损失的。
因此为了这次的援助合同,东发还专门扩充了生产线,专门对美输出航发。
老美本身当然有性能相当的先进航发,F119系列和F135系列都是很牛的存在,其引擎的核心机非常优秀,从战机到艾布拉姆斯的燃气轮机都广泛运用。不过怎么说呢,都靠援助吃饭了,就别惦记着摆谱了,让这边临时修改生产线那是不可能的。
这些在对外援助和长期战争中广泛使用,并且经过不断升级的老引擎也是很优秀的,比如WS15K的性能比原始型号各项参数平均高了40%以上,重量则降低了30%左右,已经堪称一款新发动机了。
“红箭-25C反装甲导弹,发射装置1200套,备弹12000发,无误。”
“前卫-12B单兵防空导弹,4000具,无误。”
“红旗-22B野战防空导弹发射系统,300套,无误。”
“......”
由乃和面前金发碧眼的米国对接人员一项项核对着这一艘船上的装运物资情况,共同确认无误之后,就在PAD上确认,相关物资的信息就将从出库状态变成运输中。
这些久违的巨轮还是装运量还是非常惊人的,一艘船装运的物资就以十万吨计,只不过,由于全球海运断裂,加上之前米国切断了澳洲和共和国之间的资源航线,大型巨轮的用武之地就暂时没有了,许多都封存了起来,直到现在准备重新进行跨大洋运输,那还得是海运量大又便宜。
空运的话,共和国现在的三万多架的各型运输机存量还是不太够用,全球到处战场都要用,但是受限于资源又不能敞开了造,很麻烦。
当然,要跨越危险的太平洋深处,靠这些船自己肯定是不行的,因此11区的海上自卫队将会作为执行护航任务的主力,今后将开始保护这条重要的对美援助大动脉,共和国的轨道力量和全球高速打击装备将协助行动。
说起来,这个码头上,其实米国的对接人员和受雇于共和国企业的这些11区工作者,见起面来气氛还是颇有点奇怪的,毕竟说起来也就前些年,米国的驻军才刚从11区撤离来着。
对于那段米日之间持续多年的盟友关系,对11区的上下来说,回忆起来显然都不会特别愉快。毕竟米国的外交,懂的都懂,盟友们日子恐怕过得并不多舒服。从普通人的视角来说,那就更没什么好印象了,驻日米军在这里留下的斑斑劣迹,这才几年来着,可都被记着呢。
作为在UNSC的工作岗位上继续读书接受了教育的人,由乃给人的感觉和周围的11区人还是很不一样的。
别的不说,就那口中式英语就让对接的米国小伙直接被迷惑。
两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对面直接来了一句:“你的英语真不错,比糟糕的日式英语好多了,不过现在听说你们共和国人都不怎么学英语了?”
然后由乃只能礼貌而不是尴尬地回一个微笑:“I’m Japanese。”
当时那个气氛就十分安静。
交接完这艘船的工作,她准备前往下一艘船清点装备情况了。回头看着这堆满了码头和巨轮的数以万计的集装箱,心里也是颇为感慨。
光现在条约确定的援助数量,就足够武装上百万精锐的信息化军队,并且从地面到空中一应俱全,米国战前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也不是所有部队都全部用得上这么土豪的装备,还不说装备的技术差距。
而如今,这样强大到堪比当代超级大国的工业能力,竟然是由前几年还濒临崩溃的11区所拥有,自己也在这几年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而这一切改变,都是共和国在这几年里带来的。
抬眼还能看到不远处,米国的一位海军少将正在和这边的海自官员在场边商量着什么,时不时对着船和货物指指点点,显然是路途上的防御问题。在海自的那群人里,有一个身影由乃倒是很熟悉,一身和服的翔鹤在人群中实在是过于显眼,刚从南方前线被召回,即将踏上护航跨越大洋的征途。
不过当初在11区趾高气昂的米国海军,现在可神气不起来了,当初是太上皇一样的存在,如今说实话,综合实力恐怕和11区大概也差不多了。
要说为什么对翔鹤熟悉,一方面是由于舰娘作为战争明星经常被报道,不过对于由乃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民社会党,就是从11区舰娘的秘密结社和前几年从日共里独立出来的“火种”小组共同组成起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说的直白点,有组织纲领,有UNSC在11区的经济背景,还有舰娘所影响的军事武力作为后盾,这个发展速度确实慢不了,已经在11区政坛里形成了一股新锐的政治力量。
这个11区舰娘的秘密结社,就是在前几年大危机的时候形成的。
单纯的舰娘想法很简单,一句话总结:XXX,国家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在全球舰娘都左转的情况下,这里也不例外,在火种小组的宣传和共和国的影响下,最终选择了这条未曾设想的道路,两个组织合并形成了如今的人民社会党。
PS:求波票票,睡觉了捏。要成为阳间健康作息人。
咕一晚,顺便征求移民星球的区划问题
下午有要事,顶着大太阳跑了四个小时,好像有点低估五月的阳光了,气温有三十多度,好像有点轻微中暑感冒,晚上吃了药开始头晕,坐在这儿实在写不出来,干脆睡觉了,明天继续吧。
话说突然想到个问题大家琢磨一下,就是这个移民开发新星球,上面的行政区划大家觉得是怎么样的呢。星球本身可能是省级或者高于省的老“大区”级,那星球上呢,还有该怎么命名呢,莫不是一号大陆二号大陆?
这个给大家征集一下想法吧。
这书至少五月份还能坚挺完,大家可以淡定继续看_(:з」∠)_
话说是不是该开个全订群之类的了233
第354章 欧洲战场的间歇和整顿
时间来到9月15日深夜,整个欧洲战场炮火连天,无论是西线还是东线,共和国的主力部队都已经发动了全面进攻。
在过去的一周里,战役完成了第一个阶段,即对涌入东西欧两个战场上百万虫群的重火力打击削弱,摧毁了六千多个各种类型的战役战术目标,其中建立不久的分虫巢更是打击的重点目标,在企业的勤奋工作下,被大威力的大炸逼全部变成了后续移民的舰队资源来源。
然后是就是大兵团的分割包围,实现对敌人的兵力装备以及火力优势。
土鸡的小亚细亚地区,共和国用一个集团军展现了一次什么叫“高级战争”之后,这次共和国在西线直接三个集团军同时对法国中西部这么一片地区发动打击,可不是简单的1+1+1这么简单。
陆空天体系合成作战,加上智能化军事信息系统,当然还有共和国陆军光荣传统一向的优秀指战员,整个战役表现出了比西亚更加夸张的效果。
说起来法国也就55万平方公里,中西部也就共和国一个东部省大小,布列塔尼和比利牛斯方向分别投入两个集团军其实已经饱和了。毕竟这不是以前的军队,装备密度,进攻覆盖区域,火力密度和投射精度,还有机动速度,后勤保障能力等等,都远超以往。不客气的讲,一个满编的主力集团军,控制髪国全境是基本做得到的。
而现在,一半的面积,投入了两个集团军,显然还是老规矩,谨慎初战。这是出兵西欧的第一仗,政治意义很浓厚,杀鸡不惜用牛刀。
当然,这样的进攻狂暴而精准,不过对于后勤的压力可以说是极大的,特别是当地的工业基础无法承担相应的后勤任务的时候,共和国这些年攒下来的大型运输机群家底,现在有三分之一强在维持着这条跨越欧亚大陆的物资通道任务,运输各种弹药、装备维修组件、技术装备模块等等。
小到子弹和指战员外骨骼损坏部分的维修,大到前进基地所需的特种装甲构件都是从国内空运过来的。这样的战役样式显然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的空中运输行动。
也就是鹈鹕速度快,航程大,垂直起降,核动力还不需要补充燃料,否则以过去的运输机,不管是鲲鹏还是环球霸王都不好使,当然还有机群保有量也是极大地差距。
往后对于星际军队来说,这样的后勤显然是家常便饭,毕竟不是每个作战的地域都有合适的工业保障,有些时候甚至会在蛮荒星球打仗也说不定。
持续一周的猛攻之后,共和国攻势暂缓,各部队都在整备装备状况,该换的换,该修的修,同时分发补给弹药。无论是单兵外骨骼还是坦克战机,都需要进行维修和机械检查,当然还有作为消耗品在战役中严重损失的无人机群。
当前共和国的部队里,装备密度是远高于战士密度的,这还是那些体积较大,计入编制的机械设备。更多的连排甚至班组使用的小型无人机都是不占编制的,和当年的筒子一个待遇,它们在战士们一线的战斗中代替指战员流血牺牲,用钢铁的虫群去对抗生物质的虫群,当然看虫群的一周下来十多万可确认的被击杀战果就知道这些装备的损失情况了,这样算起来差不多也是个1:1左右的比例。
虫群爆虫海,这边就爆产能,简单粗暴的就是双方技术和生产力的比拼。当然这是建立在共和国轨道重型卫星严重受损,暂时退出战场的情况下的。双方任何一方一旦建立了轨道权,那这个事就没那么复杂了。
在21世纪,制空权掌握后,可以随意成建制将敌人整连整营地消灭掉,连进入战场的机会都没有就报销大批部队是很正常的,放在星际时代的轨道轰炸只会更加残酷。
直白点来说,能掌握轨道权的一方,如果不在乎战后恢复星球生态系统的成本的话,某种意义上还真的连陆军都不需要派,就直接在轨道上把整颗星球炸烂都是可以的。即使需要派遣陆军,那也可以极大地摧毁对方的地面力量和工业城市,后面地面战根本没得打。
当然,需要整顿时间,用以调整战略战术和补充物资的不仅仅是主力部队,东西欧的社会秩序在现在也急需整顿。
在共和国六十万主力部队两线出击,配合盟军取得了第一个阶段的主动之后,整个欧洲战场可谓人心大定,可以说目前虽然离完全胜利还有距离,不过收复的部分城市,解救出的难民,还有堆成一座座小山的虫群尸体,其政治意义相当重大。
当然这还需要媒体宣传工作跟上,考虑到欧洲被EMP和社会崩溃双重打击下可以说解体了的媒体传播系统,共和国也在派遣人员和技术设备重新恢复欧洲的通讯网络系统,以柏林为中心向东西欧辐射。
在这个重新恢复的网络系统里,暂时当然只有UNSC的主要媒体宣传内容,对西方国家只开放其中央官媒的信息发布资格,比如BBC这样的,其他多少沾点新自由主义或者新麦卡锡主义前科的媒体,一概暂时不允许申请接入信息网。
当然,这时候的BBC可就不能BBChina了,一切必须按照共和国中央,UNSC欧洲战区司令部的要求,准时准点地发布经过审定的内容。
如果有拎不清,想要跳出来喊点口号整点活儿之类的,那大可以试试。
除了信息系统的重建,其他需要重建的,那当然就是社会秩序,以及基本的吃住物质基础设施了。
而这时候,在战役开始前就准备充分,来自东亚的超重载列车,已经一列列地跨越了遥远的亚欧大陆腹地,拖挂着动辄上千箱的新标集装箱,满载着数以万吨的军民货物,开入了欧洲腹地。
PS:感觉有点水_(:з」∠)_
主要是这段有点卡,前面写了一章感觉不行又重写了,主要是不能今晚继续咕是吧233
大不了后面加更一下补偿大家嘛(心虚)...
第355章 毛子怀旧服和汉斯同志的情谊
通体深蓝色的超重载列车头,拖挂着1200多集装箱的物资,缓缓驶入柏林的重载卸货车站,周围的空地上还有堆成山的集装箱正在转运,显然这里不久前刚刚接待了上一趟车,卸下的货物还没来得及完全转运走。
“这涂装太丑了...”
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刚在异国他乡一沾地,仁蕾就忍不住如是吐槽。
“好歹这车头也叫‘真理号’,这么好的车,这么好听的名字,就不能整个好点的涂装嘛...”
“我记得以前不是有什么‘和谐号’嘛,银白色的涂装不挺好。”
“那是你没见过以前全身绿色的复兴号,那才叫别具一格的审美。”在旁边刚下车的老牛瞥了她一眼,“再说,都是白色,都是流线型车体,你不怕别人认错啊。”
“大不了就叫‘真理与和谐’号呗,多大点事。”
··...
经过这一路的陪伴,虽然和面前这个老车长已经熟悉了,不过还是得告别了。仁蕾回去的时候另有安排,主要是东欧现在处于战争状态。大陆桥走莫斯科,北边的圣彼得堡和南边的顿河流域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了,作为学生,她被安排暂时留在德国,这边还是比俄国安全一些,后面如果有必要使馆会安排走空中方式回国。
不过欧洲战场的局势来的路上显然也是一直在关注中,在共和国的主力部队分别在亚速海至顿河一线的南线,圣彼得堡一线的北线发动空降并分割虫群之后,这个战场形势一下子好转了很多。
只不过比起面积狭小的西欧,东欧这边显然会给虫群更大的迂回机动空间,因此不排除还有变数。
说起来有意思的是,在莫斯科过站的时候,仁蕾看到,接运另一趟目的地是俄国列车的,不是俄国的官方人员,而是戴着UNSC袖标的人,领头的人是个中年男性,明显是个国人,穿着中山服,胸口还别着党徽。
和这个UNSC官员一起行动的是一帮同样戴着UNSC袖标的人,作为新一代成长起来的高材生,从小就对歪果仁根本不在乎的仁蕾小姐也区分不出来这帮金发碧眼的,是斯拉夫人还是日耳曼人还是昂撒人,反正他们在监视着现场秩序就是了,忙前忙后地检查登记着货物状况。
然后运走货物的就更有意思了,大部分是身穿俄联邦军服的军人在指挥工人转运物资,不过仁蕾也注意到了在一个特定的运输口还有一群同样身着军服,但是军服款式却相当奇特的军人在撸起袖子直接自己干,没有麻烦工人。
说奇特是哪里奇特呢?因为他们虽然穿着设计很像是共和国已经退役的07式夏季常服,但是却戴着船形帽,帽子上还有红五星,没有肩章只有红领章。
然后和俄联邦那边戴着大檐帽的军官两边都是鼻孔看对方,见面看一眼都觉得晦气的感觉。
现场这三个不同势力的人,那个氛围特别奇特,比如去和UNSC那个领头官员核对物资的时候,两边都是完全错开的,非常有毛子直来直去的特点,一点也不讲个什么人情世故,还要虚与委蛇地握个手寒暄两句。
虽然只是短暂停留检查机械状态,只是简单看了一眼,但是仁蕾印象很深,对俄国现在的内部形式也有了个更直观的认识。
在共和国的强压下,寡头们虽然暂时同意了“先攘外再安内”,但是很显然,白毛子们想法很多,没那么老实。时不时地就会和新布党闹点摩擦,搞点不愉快。总之两边现在的合作显然没那么愉快就是了。
不过新布党在得到了这个由虫族入侵带来的发展机遇之后,那显然就和之前不是一个处境了。有了共和国直接送到手的大量物资,没了剿内特别卖力的寡头军队的围攻,这一下子可以说就把最危险的时候挺过去了,现在只需要交给时间,等着新布党控制区的逐步稳固,生产力发展,金融系统和工业系统建立,以及最重要的,人民信任的建立,当然还有在反击虫群战争中光明正大靠收复失地扩大根据地,那这个后续可以说前途就相当光明了。
俄国后续的历史走向,显然已经很明晰了。只要两边都继续稳定发挥,阿芙乐尔稳定发挥,寡头们也继续稳定发挥,那这个最终结果多半也是很明确的了。当发展到经济优势取得的时候,就意味着最终时刻的到来。
怎么说呢,一言以蔽之,大概这就是“怀旧服”吧。
而离开了怀旧服,来到人民德国这个以前历史上没有过的“全新服”,这边的感觉则完全是另一种。
简单来说大概可以用“勃勃生机,万物竞发”来形容吧。用矮大紧的经典语录来说的话,那大概就是街上见到的德国人都是带着笑意,眼神有光。甚至人们走路都是急匆匆的,比国内总体和平的环境下人们的行动还要急迫,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大家建设热情。
另一个直观可以感受到的,就是满大街的中文要素,从一下车遇到接站的第一个女性工作人员开始,对方就非常热情地用中文对仁蕾打招呼:
“你好!欢迎来到第二家乡!我的同志!”
虽然发音有点奇怪,还多少带点非常有德国人特色的小舌音的感觉,不过十分熟练,显然不是临时学中文的面子工程,显然是学了多年中文了。
而且这还不是个例,就出站去找接自己的使馆人员的路上,一路上遇到的可以说绝大部分德国人,都可以用熟练的汉语和仁蕾打招呼,而且十分热情,给仁蕾都整的有点受宠若惊了。
上一篇:离婚后,我和老婆都重生了
下一篇:反派:我师妹全是黑化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