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之平行武朝 第115章

作者:寒水不归流

  先前契丹叛乱,武则天还能保持仪态,但西峡石谷的败报拿到手上,她便再也端不住了。

  战报说得好听,可任谁都看出周军确实是败了,而且是惨败。

  自武则天继位以来,对外战争的战绩确实不好看,但那也是和突厥、吐蕃这种档次的对手打。

  契丹又是个什么玩意?派去这么多大将,数万人马,竟然被打得大败,武则天觉得完全不可接受。

  武则天的声音响彻大殿,字字如冰,句句带刺,让人不寒而栗:“龙山军许钦寂,同样军败被擒,好歹还要点脸面,誓死不降,以身殉国,保全忠节。”

  “张玄遇、麻仁节这两个逆贼呢?身为统兵大将,卖国求荣,出卖大军与契丹,实乃国之大蠹,罪不容诛!”

  说来也巧,许钦寂兵败被擒的地点正是崇州,他被契丹人绑到安东都护裴玄珪所守的新城下,希望他能劝降城内。

  但许钦寂抵死不从,反而激励裴玄珪守城,大骂李尽忠所以被杀了,和张、麻二人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武则天当即宣布了对三人的处置:“许钦寂以寡敌众,力竭而败,其情可悯。可赠蕲州刺史,有司择一美谥,下诏褒奖,彰其忠烈。。”

  “至于张玄遇、麻仁节二贼,即刻剥夺其一切爵禄,家产尽数抄没,族中男子流放岭南,女子充入教坊司,以儆效尤!”

  殿下群臣,无不战战兢兢,噤若寒蝉,哪里敢出言反对,司刑寺和春官(礼部)秋官(刑部)连忙出列应下。

  发泄了一通过后,武则天收敛了怒容:“辽西大局糜烂,皆张玄遇、麻仁节两个国贼之过,与其余将士无干。”

  “张九节守土有功,赵既援护及时,大破契丹一阵,斩获甚多,此二人要各加一级,不可寒了前线将士之心。”

  这便有些文过饰非的意思了。事到如今武则天多少也明白,自己搞出来的二十八将征北不靠谱。

  但错已铸成,又有张玄遇和麻仁节这两个背锅侠,周军也不是一无所获,众人也只当看不见此事。

  武则天又道:“李多祚上书请求朝廷增援,又言朝廷大军一时受挫,北地暂时只可固守,不可出战。”

  “而安东都护裴玄珪却言契丹军攻辽东甚急,已连下数城,请朝廷尽速出兵相救。两相抵牾,该如何行事,诸卿有何见解?”

  张柬之与李多祚关系匪浅,不免要为其张目:“启奏陛下,臣以为李多祚所奏乃老成谋国之言,西峡石谷一战后,我军暂时无力北进。”

  “现在正值秋收时节,北地天气逐渐寒冷,不宜用兵,或可从其所奏,令诸军固守城池,明岁开春再战。”

  武则天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悦,这显然不是她想听到的回答。

  她冷声道:“那辽东呢?难道就坐视辽东失陷?坐视契丹欺凌我治下子民?”

  “莫以为朕不通军事,现在不过九月初,正是用兵之时。此时不战,等到来年开春,契丹攻下辽东,收四夷之兵,实力壮大,岂不养虎为患?”

  武则天的心思昭然若揭,还是想派大军,速战速决,尽快平定契丹之乱。其实去掉行军所需时间,真正适合作战的时间也就一个多月,真打下去,多半还是会打到冬天。

  辽东周军只要收缩得当,据城而守,孙万荣恐怕也没那么容易攻城拔寨。

  狄仁杰深吸一口气,出列奏道:“陛下所言不无道理,辽东不可轻弃。前番用兵之所以失利,罪首在张、麻二人。其次败在诸将互不统属,嫉妒争功,迁延掣肘。”

  “如朝廷果欲再战,那就应当定一位贤能主帅,使上下一心,统一号令,如此方可有所作为。”

  武则天闻言面色稍缓,狄仁杰虽然暗暗点到了她之前选将不妥,但好歹是赞同出兵的。

  “怀英所论甚合朕意,王孝杰不还赋闲在家吗?朕意用他为帅,再添五万大军平契丹,众卿以为如何?”武则天虽然是提问,语气其实不容质疑。

  “陛下圣明,只是不知先前所派诸将又该如何安排?”狄仁杰问道。

  狄仁杰提问主要是针对李多祚而已,此人官位、资历在那里摆着,如果还放在前线,肯定又会对王孝杰有影响。

  武则天显然明白狄仁杰的意思,不假思索道:“李多祚徒劳无功,调回神都,依旧掌羽林卫。其余诸将,都听王孝杰节制。”

  李多祚此番没能体会圣意,过于保守稳健,也有些令她失望。

  “朕意已决,擢王孝杰为右威卫大将军,清边道行军大总管,节制幽、檀、蓟、平、营诸州,松漠、饶乐、安东都护府各军,征讨契丹。”

  武则天诏令一下,朝堂上众人无不侧目。

  武则天这辈子也没给一个将领这种信重待遇,看来她是真想赢啊。

  ——

  王孝杰先前素罗汗山大败,被一撸到底,回家抱孩子去了。如今重新得到重用,其人难免多加了十二分小心。

  武则天经过西峡石谷一败,对契丹也多了十二分重视,特意在王孝杰出征前将其召入宫中。

  上阳宫内,武则天与王孝杰问对,还把狄仁杰叫来旁听,信重可见一斑。

  武则天不无感喟道:“朕原本有意,让建安王武攸宜出任清边道大总管,你任副大总管实领其事。但怀英提到前次军败皆由诸将不和所至,朕也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既然如此,孝杰,此番出任清边道行军大总管,征讨契丹,朕可是整个大周的东北都交给你了,你身上有千斤重担啊。”

  王孝杰也知道武则天这次是下定了决心,不容有失,当即跪倒:“臣本是戴罪之身,幸得陛下不弃,委以重任。臣定当竭尽所能,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隆恩。”

  武则天笑道:“不必如此。朕之所以如此安排,也是希望能早日平定契丹之乱。。伱还有什么顾虑,要求,现在可畅所欲言,朕无不允准。”

  王孝杰闻言,从袖中取出一本精心准备的奏章:“陛下,对于讨平契丹,臣有些方略,尽在此疏中,请陛下御览。”

第165章 王孝杰大兴三路兵,狄怀英暗设钓鱼计

  内侍将王孝杰手中奏章呈递给武则天,武则天看罢,一时间心中大喜。

  只不过女皇面上不动声色,令人将奏疏交给了狄仁杰:“怀英,你也看看。”

  王孝杰则适时开讲:“陛下,臣受命后遍览平州军报,略有所得。陛下现在最担忧的,无非是孙万荣攻略辽东。”

  “而前线诸将担心的,则是契丹人在平州至营州一路防备甚重,兼之道路崎岖,艰险之处甚重,不可轻入。”

  他稍作停顿,目光炯炯有神:“为解此困局,何不以平州之军为佯攻诱敌,另遣精锐之师出檀州,西行绕道奚人与突厥之境,袭击契丹人在松漠都督府的旧地。”

  “另遣一支军渡海支援辽东,自东袭击营州。如此辽东之围可解,还可以与中路、西路之军呼应。”

  “如果契丹分兵去应付东西两路军,中路军也可趁虚而入。这三路人马,只要有一路功成,李尽忠不足为虑,契丹翻手可灭。”

  狄仁杰看着手上的奏疏,暗暗颔首,王孝杰的计划具有一定可行性,发挥得是周军人多的优势,避实就虚,深得兵家之要。

  唯一麻烦的是辽东那一路要征调海船,实行起来要花费不少功夫和时间,只能充作偏师,壮壮声势。

  真正关键的,还是西路军和中路军两路的成败。

  “怀英,孝杰此策,你意下如何?”武则天忽然提问道。

  狄仁杰将手中奏疏合上,递还给内侍,沉声道:“回陛下,王将军不愧是国家名将,臣以为此策可行,只是这三路军的将领,还需要谨慎选用。”

  王孝杰听到狄仁赞许,心下得意,面露骄矜之色。

  武则天暂时忽略了狄仁杰说的选将,兴致勃勃道:“怀英,朕有一议,奚人不可靠,西路军从奚人境内过,不如从突厥境内过。”

  “恰好你救过突厥吉利可汗的性命,他的大汗之戒就在伱手上,请你修书一封,遣使向突厥借道,你觉得可行否?”

  狄仁杰闻言一愣,旋即笑道:“当然可以,吉利可汗素来与大周亲善,借道一事,他多半会答应。”

  武则天满意地笑了,看向王孝杰:“孝杰,如此安排,你以为如何?”

  王孝杰连忙躬身答道:“陛下圣明,如此安排,臣觉得十分妥当。”

  狄仁杰顺势奏道:“千牛卫中郎将李元芳也曾在幽州救过吉利可汗,臣请以他为使,前往突厥借道。”

  武则天龙颜大悦道:“准奏。哎,如此看,西路军的将领朕也有了一个人选?”

  王孝杰没经历过幽州之事,闻言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狄仁杰哪里还不明白,道破了其中玄机:“陛下的意思,是想让中郎将赵既率西路军出檀州?”

  武则天连连颔首:“还是怀英知朕心意,赵承远前番征讨契丹表现出色,足可独当一面。他也与吉利可汗有旧,由他领军,朕想吉利无论如何都要给个面子吧?哈哈……”

  狄仁杰一想到赵既的年纪,感觉有些不妥,但武则天如此有兴致,他也不好扫兴,道:“臣以为选将之事,该问问王将军的意见。”

  武则天不禁将目光转向王孝杰,充满了期待。

  王孝杰见状有些迟疑不定,他本来想自己亲率西路军成奇功的,但皇帝现在那意思摆明了想用赵既。

  “陛下,臣以为,西路军该用一个熟悉松漠地理之人为将。”王孝杰考虑了半天,硬着头皮道。

  武则天闻言失笑:“赵既在幽燕服役多年,也算熟悉当地了,朕再遣阳玄基为副,这样总行了吧?”

  “陛下圣明,臣深感佩服。”王孝杰已无话可说。

  武则天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除赵既为营州都督,加云麾将军,阳玄基为副,率军出檀州。以左武威卫中郎将薛讷为安东经略,则日渡海出辽东。就这么定了。”

  狄仁杰和王孝杰皆躬身应命。

  王孝杰心中起复的心情受到了一点冲击,刚刚到手的大将军一位,立刻不香了。任何人实在是不能比,赵既二十多岁就做到从三品,不能不让人眼红。

  ——

  狄仁杰自宫中回府,刚要踏进书房,狄春立刻捧了杯热茶来。

  “老爷,今天又这么晚回来?”狄春的声音有些沙哑。

  狄仁杰接过茶水,轻抿一口,表情略有些不自然:“还是因为契丹战事,耽误了些时候。狄春啊,你的喉咙还没恢复吗?”

  狄春心中一紧,表情却嬉皮笑脸道:“能说话怕什么,还不是一样伺候老爷?”

  狄仁杰难得失笑:“你这小厮,还是这般油嘴滑舌。好了,你把元芳叫来,我有事吩咐。”

  “是。”狄春好像变机灵、勤快了不少,一路小跑下去了。

  望着狄春离去的背影,狄仁杰的面色渐渐沉了下来。

  不久之前,狄春莫名其妙被内卫带走,狄仁杰和李元芳多方奔走才将他救回来。

  不过狄仁杰却敏锐地发现这个狄春不对劲,明显被人调包了。

  假狄春虽然形貌、语气、行为习惯都和真狄春很像,但假的就是假的。

  想把狄仁杰身边的亲密之人换掉,还要让他毫无察觉,根本不可能。

  狄仁杰拿不准这个假狄春为何而来,皇帝安插内卫会用这种手段吗?还是说假狄春与契丹叛乱有联系?

  李元芳的脚步声打断了狄仁杰的沉思,他大步跨进书房,朗声道:“大人,您找我有什么事?”

  狄仁杰回过神来,笑道:“哦,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关于契丹战事,陛下已决定兵分三路,进取营州。其中西路军要经过突厥境内,领军将领正是承远。”

  李元芳闻言大喜过望,他没有嫉妒或怀疑的神色,只是为赵既高兴。

  “那可真是太好了!承远真是好样的,此次反败为胜,全靠他力挽狂澜,皇帝此举,也可以说知人善任了。”

  狄仁杰笑着说:“我还没说完呢,西路军要经过突厥境内,我有心让你出使突厥,向吉利可汗借道。”

  李元芳脸色忽然垮了下来,自我怀疑道:“要我上阵杀敌可以,出使突厥要耍嘴皮子,我能行吗?”

  狄仁杰不禁摇头,鼓励道:“诶~承远都能统大军作战,你出使突厥不过是小菜一碟,吉利可汗不是薄情之人,你此行不过是顺水推舟,定能圆满而归。”

  “我将大汗之戒交给你,也请你向可汗问好,再向他打听打听契丹之事有无内情。”言罢,他取出大汗之戒,郑重交予李元芳。

  李元芳接过戒指,虽仍有几分忐忑,却也坚定地点了点头:“既是大人所托,我必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