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徐家子 第1164章

作者:马空行

  一目十行的看过去,荣飞燕目光一停,轻声道:“勇毅侯府二大娘子盛氏,娘家父亲是吏部的盛紘盛大人吧?”

  “是的姑娘。”

  荣飞燕道:“那我怎么没瞧见这上面有盛家姑娘的名字?难道盛家姐姐的三位妹妹都不来?”

  “回姑娘,是的。”

  “可有什么缘由?”荣飞燕蹙眉问道,语气中还有些担忧。

  “徐家二大娘子身边的翠蝉姐姐,在送奴婢出府的时候,倒是说过两句。”

  “说是盛家请了位嬷嬷,那位嬷嬷还在宫里待过许多年呢!”

  “这些时日盛家的姑娘们,都要在家里受嬷嬷教导,实在不好出来。”

  “哦?”荣飞燕挺直了身子,带着猜想问道:“可知道那位嬷嬷姓什么?”

  荣家女使脸上满是回忆的神色,片刻后不确定的说道:“好像是姓.孔。”

  荣飞燕旁边的细步和凝香,则有些惊讶的对视了一眼。

  下午,

  天气不冷不热,

  宫城以东,

  皇宫护城河边不时有稀疏的蛙鸣声响起。

  护城河不远处是柴家宅院,

  柴家后院儿,

  秋声苑,

  院子里有一座凉亭,凉亭四周挂着遮挡蚊虫的细纱。

  几把用料考究的交椅绕着一个桌几摆放着,桌几上摆放着应季的水果。

  柴铮铮手里拿着一本半卷着的书本,慵懒的坐在一把椅子上。

  柴铮铮对面,她的大嫂嫂卢氏,正专心的编着一根彩索。

  看书的间隙里,柴铮铮抬头看了眼对面,随即便放下书本,好奇的说道:“嫂嫂,你这编百索的法子倒是少见。”

  卢氏笑了笑,道:“之前特意请京中心巧的娘子去卢家教的,那位娘子好像姓刘,长的可是漂亮呢。”

  “哦?能比嫂嫂你还漂亮么?”柴铮铮笑着问道。

  卢氏有些无奈的朝柴铮铮摇了下头。

  柴铮铮继续道:“嫂嫂,要不你教我吧!”

  卢氏点头:“好!”

  这时,

  卢氏身边的妈妈走了过来。

  进了凉亭朝着姑嫂二人福了一礼后,说道:“大娘子,方才荣家飞燕姑娘身边的女使来了,说是听说孔嬷嬷不日回京。”

  “啊?孔嬷嬷?”卢氏闻言,面带喜色和惊讶的站起了身。

  看着卢氏的样子,柴铮铮眼中满是疑惑:“嫂嫂,您这是怎么了?”

  几日后,

  巳时正刻(上午十点左右)

  汴京城西,

  一辆马车沿着官道驶来,马车旁还有几个骑士跟着。

  看到路边树荫下的几辆华贵马车时,一名骑士高兴的挥了挥手。

  很快,

  骑士陪伴的马车驶到了近前。

  停在树荫下的华贵马车中,有数位妇人和姑娘踩着马凳下了马车。

  马车停下,孔嬷嬷一脸笑容的下了马车。

  “见过嬷嬷。”

  马车前梳着姑娘或者妇人发式的女子,纷纷福了一礼。

  孔嬷嬷姿势标准的回了一礼后,满是感慨的说道:“我这一个老婆子回京,几位大娘子姑娘们,何苦来迎我。”

第701章 好茶,小侄孙

  站在最前面的卢氏,笑道:“嬷嬷,您的教导,学生一直谨记在心受用无穷。”

  “知道您回京,我们必是要来迎接您的。”

  卢氏说完,在她身边身后,梳着妇人或者姑娘发式的女子,都看着孔嬷嬷十分认可的连连点头。

  “卢家姐姐/妹妹说的是!”

  “嬷嬷,您一路赶来可累了?”

  说着话,

  卢氏退到了一旁,

  卢家另外几个姑娘便凑了过来。

  孔嬷嬷略有些感触的说道:“见你们的时候,你们还是养在深闺的贵女,如今有的都已是大娘子了。”

  后方杜家妇人姑娘们道:“嬷嬷,您离京都有三四年了,再不嫁出去,我们可就成老姑娘了。”

  孔嬷嬷闻言笑了起来。

  众位大娘子姑娘们问好的时候

  方才陪在孔嬷嬷车旁的几个骑士,此时纷纷侧身下马,走到一旁看着说话的孔嬷嬷。

  骑士之一的柴劲,还朝着人群中的娘子卢氏、妹妹柴铮铮笑了笑。

  站在大嫂身边的柴铮铮只是瞥了眼自家兄长,随后继续看着孔嬷嬷,凑在卢氏耳边说道:“嫂嫂,我瞧着孔嬷嬷说话温声细语,笑容和蔼慈祥,没你路上说的那么严厉啊!”

  卢氏笑了笑,说道:“三娘,那你因为你没当过孔嬷嬷的学生!当年受嬷嬷教导的时候,行事说话真要有了错处,孔嬷嬷定会用竹板打手心的。”

  柴铮铮有些疑惑:“那,打的疼么?”

  听到此话,卢氏抽了下眼角,侧头看着柴铮铮道:“三娘,你要试试么?”

  柴铮铮赶忙摇头:“嫂嫂,瞧你的表情,我就不试了。”

  树荫下,

  离着众位大娘子、贵女们有些距离的各家马车旁,几家的女使面带笑容的看着前面。

  柴铮铮的贴身女使紫藤,有些疑惑的说道:“今日瞧着几位大娘子和贵女们,怎么还分前后的站着呀?”

  往日里抬着下巴,借着家世总会被请到最前站着的荣飞燕,今日居然站在了靠后的位置。

  站在紫藤身边的拂衣脸上也有些不解。

  一旁的荣家女使凝香,轻声道道:“两位姐妹,大娘子姑娘们是按照受孔嬷嬷教导的时间前后站的。”

  柴家几个女使听到这话,一脸恍然的点头道:“哦原来如此。”

  凝香继续道:“其实,也不怪这些大娘子和姑娘们对孔嬷嬷这么热情,听说有几位姑娘的好姻缘,就是孔嬷嬷牵的线呢!”

  “还有大娘子遇到什么难解的心事心结,依旧写信和孔嬷嬷诉说请教,绝大部分都能解开心结。”

  周围几家的女使纷纷点头道:“凝香妹妹说的是。”

  还有人感叹道:“怪不得大娘子要出城迎接呢。”

  站在六位出身廉国公府卢家众女子后面的,乃是四位严国公杜家的大娘子姑娘们,杜家众人身后则是荣飞燕。

  和杜家大娘子姑娘们说完话,孔嬷嬷看着眼前的荣飞燕,感叹道:“飞燕姑娘,几年不见,瞧着你愈发闭月羞花亭亭玉立了。”

  荣飞燕闻言,有些害羞的赶忙低头福了一礼:“嬷嬷谬赞了!飞燕愧不敢当。”

  孔嬷嬷笑了笑。

  这时,

  人群中有位大娘子说道:“嬷嬷,您舟车劳顿,不如咱们进城吧?我们去樊楼给您办一场接风宴。”

  这位大娘子说完,卢氏、荣飞燕等人脸上都有了意动的神色。

  孔嬷嬷笑着摆手道:“你们今日能来城外欢迎我,我就十分满足了!说话可以,接风宴就算了!”

  “诸位的好意,我心领了!”

  虽然孔嬷嬷是笑着说话,但眼神中的神色却十分的坚决。

  卢氏闻言,笑着福了一礼:“是,嬷嬷。”

  看着笑着点头的孔嬷嬷,荣飞燕等人也赶忙福了一礼:“是,嬷嬷。”

  孔嬷嬷笑着点头:“好,孩子们,你们先上车吧!”

  有位杜家的大娘子,看了眼树荫下捧着礼盒的女使,正要说话,却被卢氏给了个眼色。

  看着卢氏微微摇头的样子,出身杜家的大娘子便没有继续说话。

  众人回马车的时候,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了一会儿。待众人上了马车,马车却没有移动。

  见此,

  孔嬷嬷无奈的上了马车,走在最前方朝城内驶去。

  随后,几家的马车这才跟了上去。

  过了护龙河进了城门,

  孔嬷嬷撩开车帘,看着离开了三四年的京城。

  汴京繁华依旧,热闹的道路两旁,还有施粥散钱的粥棚。

  临近端午,街边有不少售卖艾草、彩线、各色水果的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