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学生考虑的是,农村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对中国发展的问题。而一些农村出身的学生和农民积极分子,却是第一次听到农村竟然是这么重要。
就连杨永辉也是看着手中的笔记陷入沉思。
之前魏红军给自己说的是,地主阶层妨碍朝廷税收和农民收入的问题。以及政府财政的增加和重工业发展的问题。但现在魏红军又从另一方面说着农村问题。
那就是工业发展和农村发展的问题。
角度很新颖,但却很有道理。
“魏老师,那你觉得农村的问题是什么?农村要怎么发展?中国农村一直是这样的情况,总不能短时间之内就能有大发展?”
刚刚提出城市是经济、政治、人才中心的学生再次提了问题。
魏红军看了看花名册,笑着道:“你叫张超。”
这个学生脑袋瓜子转的很快,而且很爱思考问题。魏红军看了他的资料,今年二十一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这个学历放在盛县这样的山西穷县来说真的是非常罕见。
他在今年六月末回家办事,没想到就发生了七七事变,因此未能回学校。正好杨永辉要组建游击队打日本,所以也加入了曹杨庄游击队。
能够在盛县见到北大的学生,魏红军是颇为惊喜的。而且他一口一个“魏老师”,让魏红军也是受宠若惊。这个年代就没有几个大学生,更不用说像北京大学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这要是培养好了,未来必然有大用。
“你提的问题很好。但这个问题太大,不仅仅是我,就是我们党现在也在找答案。
我先讲讲一些农村的情况。我们党对于农村划分,除了地主之外,往下还有富户、中农、自耕农、半自耕农、贫农和雇农。我先从贫农和雇农开始说起。”
“在农村一个贫雇农家庭,如果是五口人,那么一年需要几百斤粮食。这还只是勉强能够填饱肚子,不饿死而已。还需要大量的野菜之类的补充,才能够不挨饿。可是这些佃户想要给自己留下几百斤粮食,那就要耕种地主十来亩耕地。这还是老天爷给面子,风调雨顺的年景。因为佃户租田,田租和税收加起来要交60%左右的收成。甚至一些过分的地方,一些贪婪的地主,要上交70%,乃至于80%的地方都有。
一旦碰到灾年,如果好心碰上一个好一点的地主,还能够勉强饿不死,还允许你欠债。但遇到黑心的地主,要么饿死,要么借一笔永远都还不上的债,最后只能是签卖身契,失去人身自由。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这样的贫雇农有三分之一以上,一些严重的农村贫雇农超过一半。”
“然后是自耕农和半自耕农。自耕农是有一点点的自己土地,一家人努力耕种,勉强能够温饱的。半自耕农是自家土地很少,除了要耕种自家的田之外,还需要去租田,才能够解决温饱的一群人。他们的境况和贫雇农,其实没有多少分别。他们所谓的解决温饱,只是在太平盛世,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只要年景稍微不好,他们为了生存,也只能是在村里借高利贷。还不起钱只能是卖田,最后沦为贫雇农,甚至签下卖身契。所以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他们的生活也是朝不保夕。只要天公不作美,他们就会从自耕农半自耕农,成为贫雇农。”
“中农和自耕农,说起来区别也不是很大。中农也是自耕农的一种,只能说是自耕农当中稍微生活好一点的。而富农是除了自己参加耕种,还会雇佣一些人干活。富农和中农之间的区别,除了土地规模之外,就是招不招人干活。如果自己不干活,全都是雇人干活,或者把土地租给别人耕种,以地租为生的就是地主。”
“大家看到了吧。从比例来说,目前农村最多的是自耕农、半自耕农、贫农、雇农。大部分农村来说,这部分人群占据六七成,甚至八九成。民国成立之后,农村破产农民激增,主要是半自耕农和自耕农破产。”
“结果是农村财富,被地主拿走一大半,而地主的人口最少。地主再怎么富裕,他们的人口都是有限的。他们吃的、穿的、用的也是有限的。”
“我给大家简单计算一下。一个拥有一百户的村子一年有100大洋的收入,地主拿走90大洋,剩下的是其他人的。那么一年下来,10块大洋让其他农民勉强维持温饱,甚至很多农民是吃不饱饭。而地主一个人拿走90大洋,他们一家人也不可能花完。
他们一年花10块大洋,或者更多20块大洋,过的日子会很好。而剩下的七八十块大洋都会存起来。但如果换过来,地主拿走10块大洋,剩下的90快大洋给其他的农民。那么一家还不到一块大洋,但对于农民来说这就是一笔不小的钱。他们可以用这笔钱吃饱饭,还能够买布匹,再或者买农具。这样这些钱就都花了出去。”
“特别是贫穷的农村,很多农民都没有农具。要是能够用这笔钱购买农具,那就是农民的财产。几年下来,说不定不少农民甚至都能够购买耕牛。这样整个农村不就跟着富裕了起来。农民富裕起来、农村富裕起来,我们国家才能够真正的富裕起来。地主一个人拥有农村财富,农村是永远无法富裕。只有其他农民一起富裕起来,农村才能够真正富裕起来。”
“这就是我们要减租减息的原因。让农村的贫雇农不被地租压垮,让农村的自耕农不被高利贷逼迫。可以让我们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和贫雇农也能够积累财富,是我们减租减息的目的。”
魏红军说的,有些人听懂了。
但有些人还是处于一片懵懂状态。张超的确是这群学生当中学问最好,学历最高,而且脑袋瓜也是最聪明的。不仅听懂了魏红军的意思,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张超和其他学生不一样,他可是北大的学生。这里有很多地下党在活动,在学生中间影响力很大。在1935年129运动的时候,他本人也是参加过的。所以他对于红军、八路军的主张并不陌生。可是他没想到魏红军却从如此的高度,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减租减息。
而且还能够自圆其说。
第036章 农村讲习所3
“那我们应该如何展开减租减息工作?”
杨永辉开口询问魏红军。
杨永辉现在是真的非常吃惊。一个红军的基层政治指挥员就如此的出色,从政治、经济角度侃侃而谈。那么红军那些高级将领呢?杨永辉现在甚至有些后悔。当年大革命时期,杨永辉其实是有很多机会和中共一些知名领导人见面。因为当年山西这边也有很多中共员。
里面很多人当年在全国都是很出名的。
只不过他的出身,让他当时是排斥他们的主张。所以并没有过多的和他们交流,或者说当时的杨永辉说起来应该是属于反对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右派。
但是现在杨永辉倒是真的有些后悔。
魏红军道:“在我说如何开展减租减息工作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曾经我们的人去一个农村,把在当地最大的地主打倒,把他们家的地分给当地农民,而且还对他进行了公开审判。当地百姓非常高兴,后来很多人都是踊跃参军,拥护我们的政策。他们成为了我们红军最坚定的堡垒,一直到中央苏区沦陷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改变这一点。不过后来这个农村工作队,到了另一个村子也用同样的方法,抓住当地最大的地主。但结果截然相反。当他们对这个地主进行公开审判的时候,当地百姓不仅不支持我们,还极力排斥我们,甚至仇视我们。我们的工作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在其他村子成功的经验,到了另一个村子却不行呢?谁来说说。”
“那老夫先说说。”
杨永辉站起来。魏红军道:“杨校长,请说。”
“不同的村子,有不同的情况。就说我们盛县,下泉镇的郑家是当地最大的地主,也是盛县最有钱的地主。他们家在下泉镇可没什么好名声,利用各种机会给当地百姓放高利贷,最后吞下他们的土地。在下泉镇被郑家害的家破人亡可不是一个两个,不少中小地主都被他们害死。郑家这样在地方横行霸道,民怨很大的地主,谁要是去解决他们家,当地百姓不知道会有多高兴。但也不是所有的村子都是如此。
像宋家庄的宋老太爷他们家,也是宋家庄最大的地主。但宋家庄八成都是姓宋人家,很多还是未出五服的亲戚,宋老太爷在宋家庄辈分最高,最受尊敬。宋老太爷他们家的土地地租在盛县属于最低,大致是三成左右。而且不像是其他地主那样放高利贷。相反他们家在宋家庄借贷,利息非常低。碰到灾荒年份,他们还会免去一些债务,还借粮食给当地百姓。如果谁去宋家庄,要查抄宋老太爷他们家,宋家庄的百姓反而会反对。”
“杨校长说的太对了。”
杨永辉果然不是那种不通庶务的书呆子。
相反还是有很多经验的。
魏红军举个例子,他就明白是什么样的事情。魏红军收起了笑容,道:“这个事情并不是我随便编造的故事。相反这都是实际在我们当年的苏区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很多人工作非常容易陷入曾经的成功经验当中。因为有过成功的经验,他们就会把他当成是尚方宝剑。以为以后只要这样做就不会有错。但这样想一定会犯错误的。
在工作当中,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这就像是一个人在水田种植水稻大获成功。他就会以为所有的耕地都能种水稻,然后跑到没水的旱田,一定要种水稻一样。大家不要笑。”
魏红军很严肃的道:“这不是好笑的事情,因为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不仅仅是你们,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犯这个错误。就像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一直迷信苏联成功经验,认为只要夺取城市,那么革命就会成功。可是血的教训告诉我党,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所以中共才会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放弃‘城市中心论’。有时候大家会不知不觉当中,都会犯这种看起来不太可能的错误。”
“魏老师,那你觉得我们要怎么避免这种错误。”
张超问问题,总是让魏红军很满意。
因为直指核心。
魏红军在黑板上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在旁边又写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然后解释道:“中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反对本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反对什么事情都是照搬书本做事情。而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小题目就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其实就是我们农村工作的指导纲领。我们做农村工作,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完全凭经验。理论也好,经验也好,都是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但想要避免一些失误,做好农村工作,第一步就是调查。”
“调查是所有工作最重要的步骤,没有这个步骤,任何工作都很难保证成功。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一片叶,同样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农村。要去农村工作,我们的工作队必须要学会调查,调查我们要去工作的农村。你首先要了解我们要工作的对象,才能做下一步工作。”
“调查之后才是总结和分析具体的情况,这样才能够拿出最佳的方案。至于怎么调查,怎么分析,怎么总结,怎么拿出最佳方案,我们下一节课再讲。”
“哗哗哗”
讲课结束。
不过不少人还是没有离开,互相之间一直在讨论讲课的内容。杨永辉来到魏红军身边,对魏红军点了点头,道:“魏政委,讲课很好。”
“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知识分子,我心里一直在打鼓。”
“魏政委谦虚了。”
此时张超走了过来。
对魏红军道:“魏老师,工人和农民是贵党最看重的。那么其他人呢?”
“张超,这个怎么说呢?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就是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可是不代表其他阶级的人,就不是我们的同志,我们的朋友。认真说起来我党也有很多高级领导人出身不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但他们依旧成为了我党的高级领导。我党的宗旨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只要这个人愿意为天下穷苦人的利益奋斗,那么他就是我们的同志。如果愿意跟我们一起打鬼子,那么他就是我们的朋友。就像是在农村,那些投靠日本人的汉奸地主是我们消灭的对象,那些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是我党打击的对象,而大多数地主是我党要团结的对象,至于开明地主是我们的朋友或者是同志。”
“所以我们不拒绝任何愿意跟我们一起为天下穷苦百姓,为国家、民族的强大富裕奋斗的人。我们不会以出身为由,拒绝想要成为我们同志和朋友的人。中共在他‘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文章当中,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那就是我们革命的人,要懂得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这是革命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革命要做的事情就是,团结更多的朋友。”
张超点头。
道:“谢谢你,魏老师。”
“应该的。”
“魏老师,我能否看你说的那些文章。”
“你想看中共写的文章?”
“是。”
“我手中目前没有完整的文章,这个需要我们师部,乃至总部给我们。不过大致的内容,我倒是可以写出来。你可以先看看这些。”
“谢谢魏老师。”
第037章 摩拳擦掌
1937年11月10日。
杨永辉脸色难看的来到了魏红军这边。
这十几天当中,魏红军一直在给大家讲课。先是讲减租减息的必要性,然后是讲推行减租减息的工作方法。就是如何调查,如何分析总结调查的结果,最后是如何制定工作计划。
这几天已经开始讲政策问题。
那就是在盛县减租减息,到什么地步是最好的。
魏红军也在学习。
在这里的学生,都是盛县本地人。他们来自不同的乡镇,来自不同的农村。比魏红军更熟悉盛县农村的情况。从他们口中魏红军对于盛县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除了讲关于减租减息的工作之外,魏红军作为红军基层整治工作人员,也给这些人讲讲主席的文章,讲讲红军、八路军的政策。这里面可是有二十六名学生和十八名农民积极分子。要是把他们都吸收到组织内,那么对于盛县党组织的发展可是有巨大的好处。
可以给盛县的地方政府输送四十四名合格的农村干部,基层干部。
敌后抗战,战斗很重要,根据地建设也重要。两个是相辅相成,根据地建设为军队提供后勤、兵源,战斗给根据地建设保驾护航。
魏红军对于自己的讲课效果还是很满意的。
这些学生开始学怎么做农村问题,而且对于中共、八路军也越来越有兴趣。魏红军凭借着记忆,写下了一些主席重要文章,被这些学生传看,效果非常好。
当然魏红军繁忙,其他人也很忙。
张家沟村这边的游击军,这些日子一直在募兵,然后训练。曹杨庄这边的独立队也是如此。李万福得到了魏红军支援的四名干部之后,对于独立队也开始展开新式训练。
其实就是接受八路军的军纪,八路军的政治教育。
而且自从日军在战场上被游击军击败之后,很多本来观望的势力也开始支持抗日。
结果曹杨庄游击队,现在是游击军独立队获得了不少抗日资金和武器弹药。
李世平其实最忙。
不仅要操心募兵的事情,还要恢复党组织,发展党组织。而且也要做减租减息工作的准备。杨永辉虽然已经出面,但杨永辉也没有三头六臂,什么都管。魏红军的分工是,李世平负责盛县三区,也就是张家沟村所在周围农村的减租减息工作。杨永辉负责盛县四区和五区的减租减息工作。
一片热火朝天。
日军龟缩到县城之后,其实一直在求援。可惜现在的日军刚刚打完忻口战役,然后集中兵力开始打太原战役。准备一鼓作气把国军大部队赶出黄河东岸。
其他战场也是如此。
日军大部队横扫山东,接下来集中兵力准备打徐州。国军在徐州集中了大量的兵力,要打一场徐州战役。另外一部分日军大部队,则是从上海登陆,淞沪会战正在打的如火如荼。就算淞沪会战结束,日军目标还有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等这些大战役结束,还有规模更加空前的武汉会战。
所以目前日军真的是抽不出多少兵力。甚至因为前线兵力不足,日本国内目前紧急的扩编部队。
在前线大踏步前进不一样,在后方因为兵力不足,甚至不少县城日军都没有打下来。而有些县城打下来了,又被人重新夺了回去。这种事情太多,因此日军就算关注自己后方问题,但也轮不到盛县。目前晋东地区、晋南地区,八路军可是打下了好多县城。盛县还没有被八路军拿下,情况比其他地方已经好了很多,所以日军短时间之内并没有援军可以支持他们。所以一直到现在盛县的日军都老老实实。
“杨校长,怎么了?”
“太原陷落了。”
“这没什么奇怪。忻口战役失败之后,太原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但现在黄河以东已经没有多少大部队。”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