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260章

作者:随遇而安

日军在中条山战役对国军分割包围之后,又占领了黄河渡口。

接下来日军开始对国军进行反复扫荡。

不过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顺利。

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日军不少部队伤亡不小,直接影响部队的攻坚能力、推进能力。很多新补充的新兵,在战斗力上明显开始出现问题。和以前补充的新兵相比,这一次大规模的补充这么多新兵,新兵素质很差。这些新兵都是在国内训练了三个月,进行了一次实弹训练,才打了几十发实弹,就,匆忙的派到了中国。和以前那些打过几百发,甚至最少打过上百发实弹的新兵根本无法相比。

按照大本营的说法是,这些新兵到了中国之后,新兵剩下的训练科目交给部队,让部队再训练他们几个月时间。可是华北方面军哪里有时间训练这些新兵。反而因为大本营和中国派遣军一直在命令华北方面军发动晋南会战。所以这些新兵来到部队,根本没有任何适应直接投入战斗,结果是打的不是一般的差。

加上中条山战役爆发之后,日军用了足足十天时间才控制了黄河的渡口,以及完成了对国军部队,的分割包围。国军虽然开战之初完全没有准备,但这么长的时间他们也都反应过来。开始他们以为日军指挥出动两三万人,拥有近20万人的中条山国军当然不着急。可是当日军真正开始中条山战役之后,加上伪满军、伪蒙军、华北治安军这些伪军总共动员了近15万日伪军部队。

这么多部队投入战斗。

国军就算是再怎么蠢笨,也知道重新加固工事。也明白这一次的进攻和往日不一样。往日只有两三万人的进攻,这一次是十多万人的大规模进攻。

所以国军也迅速开始加固阵地,以此来抵抗日军的扫荡。

这个时候表现最出色的,是杂牌出身的第五集团军。这是一支滇军和陕军组成的部队,下辖滇军第三军和陕军98军。不管是滇军还是陕军,虽然战斗力比日军差,倒是很有战斗意志。

历史上中条山战役,国军惨败。最大的原因就是日军进攻速度太快,不到五天就控制黄河渡口,把日军分割包围。正因为日军速度太快,根本没给国军部队反应的机会。

结果很多部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日军击溃。

任何战斗都是一样的。

真正大规模的杀伤,都是在对手溃败的时候出现的。中条山战役国军出现惊人的伤亡,就是在溃败当中产生的。可是这个时空当中,日军进攻速度慢了一倍,足足用了十天时间。 这就给了国军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不再是一触即溃。国军在中条山毕竟是拥有近20万军队,虽然被日军分割包围,但当国军没有迅速崩溃的情况之下,日军想要吃掉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反而让日军伤亡不小。

不过整体来说国军很多部队的表现是真的很差。

基本上很多都是无用的抵抗。而且上面的命令也是左右矛盾,一会让他们坚守,一会让他们收复阵地,一会让他们突围。主要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

各部队都是各自为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也就是现在的日军,在战斗力上差了历史上不少。才给了国军这么多的时间。

华北方面军这边现在很头疼。

岗村宁次作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这一次直接担任中条山战役的总指挥,目前在前线指挥这场战斗。本来按照他的计划,日军应该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中条山的国军。为了这个目标,他可是做了很多准备。

不仅把新增加的17师团和33师团都投入到中条山前线,而且华北方面军能够调动的机动兵力都调到了这里,让前线的日军拥有十多万部队。但结果一直不让他满意。

都已经是十好几天,但中条山国军并没有完全崩溃。

虽然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国军部队丢失阵地,被日军追的满地跑。但还有三分之一的部队,凭借着地理优势和阵地抵抗日军进攻。

不要小看这三分之一的部队。中条山近二十万部队,还有三分之一部队维持他们的阵地,也就是还有五六万国军部队凭借着中条山的地理优势和他们的防御阵地,抵抗日军的进攻。

结果让日军的伤亡迅速扩大。

到了现在日军的伤亡已经超过六千人,这是岗村宁次不能接受的事情。毕竟从去年开始,始华北方面军的伤亡一直很高。目前在中条山前线的部队,也是岗村宁次好不容易补充好。现在又有六千多人的伤亡,对于华北方面军打击非常大。

还有让他比较头疼的是,八路军部队。他猜测八路军部队在百团大战伤亡大,所以他们一定不敢主动进攻日军。再说重庆刚刚制造了“皖南事变”

双方不少部队已经是动枪动炮,只差真的翻脸火并。这样的情况之下,岗村宁次判断八路军这一次不会有什么动作。

可是八路军这边的动作,远比岗村宁次估计的还要大。

120师、129师、晋察冀,都派出几个团参加。这些都加起来,虽然没有百团大战那么勇猛但参与的八路军部队也有二十来个团。

八路军的实力,比岗村宁次估计的强大很多。

让日军的后勤补给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接连被八路军部队伏击,后勤运输线几次中断。连近在尺的太原、大同来的物资,都被八路军伏击过好几次。十多万部队在前线打仗,每天都需要运输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后勤物资。

结果频频被八路军伏击,严重影响前线的战斗。

更让他头疼的是察哈尔的局势。

晋察冀11军分区和12军分区,动员大量的部队扩张地盘。张家口周围的很多县城和据点、碉堡都挡不住八纵的蚕食。就跟日军一步一步蚕食八路军根据地,用据点和调堡压缩八路军空间一样。

八纵也采取同样的办法。

八纵的办法很简单。

围住一个据点,然后彻底断了这个据点的一切补给。那些据点也好,调堡也好,后勤物资都需要其他地方的支持。可是八纵人多枪多,直接把这些据点和堡的后勤线给截断。

八纵并不进攻这些据点和碉堡,就是用优势兵力围住他们,封锁他们。

结果这些据点和碉堡的日伪军,只能是自己出来。

不想饿死,只能是离开据点和碉堡。而八纵等着就是这个机会。只要离开据点和碉堡,八纵就用优势兵力伏击他们。在察哈尔地区,驻蒙军实在是不占优势。

除了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只有散落在各个据点,和碉堡的守备部队。

现在八纵做的就是把这些守备部队驻守的据点,和碉堡,一个接着一个解决。甚至都不愿意浪费手中的炮弹,不愿意指战员牲,因此也不强攻。就是断你的后勤补给线。

效果非常好。

驻蒙军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无奈之下驻蒙军只能是选择继续抛弃那些据点和调堡。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抛弃这些据点和碉堡,那么在这里的日伪军会被八纵一一解决。

可惜驻蒙军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八纵部队再次拔除了7个据点,21个调堡。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推进,八纵部队都已经来到了宣化。

华北方面军面对八纵部队如此肆无忌惮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目前用这种方法蚕食日军据点和堡的,不仅仅是八纵部队。其他八路军也选择这种办法。

有些八路军部队,因为百团大战伤亡比较大,没有能力进攻据点和碉堡。

但没有能力进攻,不代表他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些据点和调堡。

在日伪军主力在中条山的这个阶段,八路军在根据地周围,兵力上是占据优势的。他们选择的办法和八纵一样,都是断了那些据点和碉堡的后勤,让那些据点和调堡的日伪军没有吃的,最后逼走日军。也不去伏击这些日军,因为实力不够。但却用这种办法逼迫日军据点和碉堡撤离根据地。效果非常好。

这些事情都让岗村宁次很是恼怒。

但他现在也没有办法。

因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解决中条山这边的国军。等解决中条山的问题,岗村宁次才能够回过头扫荡八路军根据地。

第365章 配合傅作义

1941年7月9日,中条山战役进行了二十天。

历史上中条山战役进行二十天之后,中条山上的国军基本上全都退出了中条山。要么是选择正面突围,要么是抢占黄河渡口,过了黄河。中条山地区就剩下了一些被日军打散的国军部队。

整个部队都是一片混乱,完全没有指挥系统。

各个部队各自为战。

结果部队溃败。

伤亡十多万人。

不过在这个时空,虽然国军阵地一大半已经被日军占领。但日军依旧未能够完全解决国军部队。

有些阵地上,国军部队依旧和日军反复争夺阵地。

日军实力严重下降,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出来。

百团大战之后,大量的补充新兵后遗症,在中条山战役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有些部队新兵太多,到了这个时候部队都失去了推进能力。

不仅仅是因为新兵太多。

还有一个原因是,日军一直在扩军,加上军官伤亡太多。所以军校毕业生已经无法满足日军需求。因此大量的所谓短期军官培训班和干部后备生补充到了部队,担任了日军基层军官。

指挥能力差了很多。

在这一次中条山战役,日军这些基层军官的表现非常差。

这都是造成日军中条山战役打的很差的原因。

日军很多部队渐渐地失去了攻坚能力,都让中条山的国军可以喘一口气,让他们有时间重新部署防守。而且国军的指挥系统开始恢复。不是最高指挥系统,而是战场上很多部队自己找到了指挥。

以一个区域的国军为主,组建了自己的指挥系统。

国军在中条山有近二十万部队。只要部队没有突然崩溃,那么想要解决这么多人,就是日军也不容易。

结果日军的伤亡是直线上升。

到了第二十天的时候,日军伤亡已经超过万人。甚至一些日军部队伤亡过大,退出了这场战役。这让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岗村宁次非常着急。

要是无法尽快解决中条山上的国军,日军的后勤都会成问题。

八路军不停的轮转新兵部队,去伏击日军的运输队。让日军的后勤出现很大的问题。这么大的战争,日军每天消耗的子弹、炮弹,以及后勤物资就是一个很大的数量级。

可是运输部队总是被伏击,部队后勤越来越紧张。

而八路军部队利用这个机会,一边锻炼新兵部队,一边则是补充百团大战消耗的那些武器弹药。

也幸亏为了这场战斗,华北方面军之前已经筹集了大量的军事物资放在前线。要不然按照现在运输线的情况,日军的武器弹药早就不够了。

二十天没有解决中条山的国军,让本来慌乱的重庆这边反应过来。日军开始气势凶凶,把重庆吓了一跳。可是现在一看华北方面军也没有那么强大。因此重庆立马开始调兵遣将,支持中条山战役。不过在山西这个地方,重庆能够调动的兵力有限。

所以重庆开始给八路军施压之后,想到的就是在绥远的晋绥军35军。

重庆一面要求中条山上的国军坚守待援,一面要求华北国军部队全力出击。重庆那边也是聚集了大量的军事专家,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报,当然明白现在的情况。

那就是华北方面军严重缺人。

目前发起中条山战役,已经是华北方面军能够抽调的所有机动兵力。重庆也发现了这个战机,所以才命令中条山国军固守待援。至于中条山真实情况怎么样,重庆并没有多少关心。

虽然中条山上中央军也有不少,但各派地方军阀部队更多。

现在这个时候,更重要的反而是在趁着日军兵力不足,在华北扩大地盘。

接到命令之后,傅作义立马制定了计划。调动35军、骑兵部队,以及增设的那些部队,昼伏夜出突然袭击包头。目前驻扎包头的是驻蒙军的骑兵集团第一旅团。

骑兵集团的第四旅团南下,参加了中条山战役。

骑兵集团第一旅团有五千人左右。

傅作义集中了各种乱七八糟的部队五万多人。

其中主力就是自己的35军和新整编的两个师,其他部队都是杂牌部队。不过就算是杂牌部队,在傅作义手底下都是能够打仗的,只是战斗力比嫡系部队差一点而已。这么多人悄悄地来到了包头,突然对,包头展开了进攻。

傅作义发义起了著名的包头战役。

“军区让我们出兵集宁?”

“只是让你们做出威胁集宁的态势,把26师团的13联队牵制在集宁。至于大同那边的日军,一分区和五分区会牵制。傅作义已经通过第二战区和重庆,给延安和总部发出了协作要求。希望我们能够牵制日军部队,让晋绥军35军可以顺利拿下包头。”

罗仁发来到了北岭庄传达军区命令。

其实八纵已经从电报当中接到了命令。但罗仁发还是亲自来到了北岭庄,因为有些事情还是要当面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