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261章

作者:随遇而安

“老领导,三十五军真的在攻打包头?”

王秋云比较惊。

毕竟包头可是驻扎骑兵第一旅团,整个部队五千人左右。主动去攻打一个旅团镇守的城市,在抗战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事情。

虽然王秋云知道傅作义部战斗力很强。

但这样硬碰硬的攻城,还是让王秋云非常惊。

“嗯。120师大青山支队报告,傅作义那边几乎是倾巢而出。除了他们主力部队之外,傅作义在绥远地区整编的那些地方武装也都出动。现在35军和日军在包头反复争夺阵地。35军有些部队甚至攻入了包头城内,战况很是激烈。不过想要拿下包头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估计双方在包头要打好几天时间。所以他们先是跟大青山支队提出协作要求,也通过第二战区和重庆,跟我们提出协作要求。

“老领导,凭什么要我们老是配合他们。我们打仗的时候,也没见他们配合我们。

王秋云很是不满。

王秋云和魏红军都是闽西出来的。而“皖南事变”被国军伏击的新四军军部很多官兵,都是当年中央红军长征之后留在南方的部队。

可以说和王秋云和魏红军都是一脉相承的部队。

可是这个大仇还没报,先是要八纵配合中条山,现在又要配合绥远那边。王秋云非常不满意。

凭什么日军扫荡八路军根据地的时候,国军部队不配合。但国军打仗的时候,就需要八路军配合。

罗仁发道:“司令员正是担心你耍牌气,才给一分区发电报,让我过来。35军和其他国军部队不一样,抗战爆发之后一直和延安、120师有很多合作。延安和总部都认为该帮的时候,一定要帮忙。”

“那是我们合作的时候。我也听说了,35军基本上已经和我们断绝了合作。

王秋云还是不服气。

抗战爆发之后,和八路军、新四军配合好的国军部队也不是一个两个。当时大家合作还是很默,契,战果也很好。但从1939年开始,两家关系就急速恶化。

到了“皖南事变”,双方事实上已经完全撕破脸皮。

只不过在英美苏这些大国的干涉之下,才没有完全翻脸。

35军也是如此。

之前的确是和八路军合作默契,甚至35军内部的很多政工人员,直接就是延安派过来的。可是随着两家关系恶劣,“皖南事变”爆发,延安派过去的那些人已经离开了35军。

双方这段时间已经没有了多少合作。

魏红军在旁边道:“老王,冷静。你仔细想想。从军事上讲,这个忙我们也要帮。我们和绥远的35军面对的敌人都是驻蒙军。如果35军真能够拿下包头,歼灭日军骑兵第一旅团,就能够重创驻蒙军。对于我们以后在察哈尔的发展会非常有利。

王秋云很气愤,心里那道坎总是过不去。

魏红军和王秋云搭档多年,明白王秋云的脾气。你越是跟他讲大道理,他越是听不进去。所以魏红军直接讲实际的。

王秋云冷哼一下。

道:“就是没有他们,我们也不怕驻蒙军。”

不过语气缓和下来。

王秋云是军事将领。

考虑问题多从军事上考虑。

罗仁发看到王秋云态度有所变化,笑着道:“对。我们和35军唇亡齿寒,双方合作对谁都好。35军在绥远打日本,打的越狠,对我们越有利。为了支持35军,120师大青山支队,已经参加战斗,出动三个团切断包头周围的交通线。我晋察冀一分区和五分区出动五个团,破袭同铺路,牵制大同周围的日军部队。你们要做的,就是把集宁的26师团13联队留在集宁。给35军拿下包头足够的时间。”

八路军态度完全不一样。

面对中条山战役,重庆的命令,八路军这边只是出动了一些新兵团,切断日军交通线。但35军攻打包头,八路军这边迅速出动八个团。而且还要求八纵出兵。

看王秋云还是有些生气,魏红军立马保证道:“老领导,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13联队留在集宁,不让他去影响包头战役。

第366章 出兵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日本没有战略。

就是因为日本太重视战术,处理问题都是只看眼前的利益。

现在情况就是如此。

日军战术能力很强。甚至在战术上,他们会精益求精,对于一点点的疏忽都不放过。但在大方面的战略上,日军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

当然也有一个问题是,情况逼着日军选择。

日本政府已经开始策划进军东南亚的事情。而想要进军东南亚,就必须要和英美开战。不过和英美开战不是小事情,日本必须要投入全部的力量。

所以日本政府制定了“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大战略,想要从中国战场抽身。为了完成这个大战略,日本分析了中国的情况。最后制定了尽快让重庆政府投降的军事战略。主要内容就是,“在1941年秋季以前,不放松对华压迫,准备在夏秋之际,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事变”。

其实就是要集中兵力,重点打击重庆嫡系部队中央军。

日本政府仔细分析过中国。重庆虽然是中央政府,但下面有一堆军阀部队。重庆是靠着中央军压制他们。一旦中央军受到很大的打击,重庆就压不住那些军阀部队。包括一直对老蒋的位置虎视晓的桂系部队。

为了压制这些军阀部队,重庆必须要保持强大的中央军。

所以日本政府、大本营、中国派遣军都认为只要重点打击中央军,那么重庆一定无法接受。只能是乖乖的坐下来,和日本谈判。

这是日本对1941年中国战场的总的战略目标。

在这份战略报告当中,日本大本营还分析日本占领区之内的情况,表示日军占领区治安最差的就是华北。在华北又以山西和河北治安情况最严重,河南和山东的治安不稳定。在大本营做出了判断当中,蒙疆地区目前最稳定,往下就是辽南三角区一带,之后是武汉地区,而华北是治安最差的地方。

在华北河南和山东稍微好一点,河北和山西最严重,往下绥远、察哈尔也是治安差的地方。应该说分析治安如此差的原因,八路军是当仁不让。

正因为八路军的存在,所以让日军这些占领区治安情况差。

可是日军明明分析了这个情况,但在日本政府大战略之下,依旧是忽略了日益强大的八路军部队,而是把目标对准了重庆系部队中央军当中。

在华北地区唯一拥有中央军的地方,就是中条山地,区,因此无视华北的实际情况,硬是让华北方面军发动中条山战役。虽然不管是开始的杉山元,还是后来的多田骏,以及刚刚上任半年的岗村宁次,都认为华北治安最大的问题是八路军。可是日本大本营不这么考虑。

可以说日本的大战略,完全无视华北真实的情况。这就是日本战略上的问题。

结果实际情况很不好。

中条山集中了华北方面军太多的部队。导致现在的华北,从山西、河北、绥远、察哈尔都严重缺少兵力。甚至山东地区也是一样。因为21师团本来是管苏北、皖北、鲁西南等地的。现在把21师团调到山西,让这个地区出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

到处被动挨打。

最先发难的是八纵,占领了怀来,击毙了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少将旅团长人见与一,歼灭了日伪军三千人左右。之后步步蚕食,把驻蒙军压缩到了张家口周围的几个县城里面。

然后出手的是绥远的晋绥军35军。

这是目前在华北国军当中,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傅作义调集了近五万部队,进攻包头的日军骑兵第一旅团。而35军出动之后,八路军部队立马配合35军在绥远的战斗。光是一分区、三分区,还有大青山支队,就出动了8个团。

八路军各部队都在动,八纵这边也接到了军区的命令。

张北县,察北支队司令部。

察北支队的前身是谢家堡的韩家兄弟组织的当地联庄会武装。后来这支武装接受八路军的改编成为了八纵游击支队,冯木林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这支部队越过平绥路,最后来到了崇礼县。

后来八纵换来的十大队之后,给游给击支队补充了一个连。后来这支部队改编为察北支队。本来察北支队发展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慢的。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日军占领时间长,加上伪蒙政府下面各种伪地方政府存在。说白了就是有严密的汉奸政府,加上汉奸武装,地方反动势力太强大。

所以在张北县、崇礼县、沽源县这边日军守备部队其实不多。

有些县城其实只有一个中队的鬼子。

剩下的都是汉奸武装。

好在这个地方很是广衰,虽然汉奸势力很是强大,但越是到了下面实力就越弱。农村包围城市冯木林是游击战专家。就在广衰的农村发展。虽然发展速度慢,但还是发展了2000人的主力部队。

除了直属独立营和骑兵营之外,还有五个步兵营。

因为要打游击战,所以察北支队的一个营规模都是有限的,三百人左右。一个营三百人,正适合打游击战。

而且因为是游击战,所以察北支队的地方部队人数是比较多的。平时就是地方部队配合察北支队进行游击战。百团大战的时候,察北支队实力大涨。

主要是因为察北支队在察东支队的支援之下接连打下了崇礼县、张北县、沽源县三座县城。这三个县虽然人口不是很多,但也有近三十万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崇拜的是强者。很多人对于日军不满,但没有人挑头,大家都老老实实。可是一旦有人领头,那么这里就有很多出色的兵源。

甚至此地有些部落是整个部落都支持抗日。

结果察北支队占领三座县城,是有钱有人,而且还有枪。

部队规模也是迅速扩大。

这半年多时间,报名参军的人数超过五千人。

加上原来2000人的主力部队,3000人的地方部队,察北支队总人数超过万人。纵队也给察北支队三个团的番号。

独立第五团、独立第六团、独立第七团。

不过察北支队除了独五团、独六团、独七团之外,还有以骑兵营扩建的骑兵团。目前察北支队司令部当中,各个团的领导都在。冯木林召开察北支队会议。

“大家都看到了。纵队要我们察北支队直扑尚义县,最好可以占领尚义县城,威胁集宁。

“司令员,我认为短时间之内想要占领尚义县城是不可能的。”

独六团黄彦军开口表达自己的看法。

黄彦军是当初跟着冯木林一起来到八纵的干部。早年是陕北红军,后来的红十五军团出身,也是一名老红军。早年跟冯木林一起在陕北打过游击,算是冯木林的老战友。

“司令员,我们和纵队其他主力部队不能相比。纵队主力团那边,就算没有步兵炮,但也有不少迫击炮和郑弹筒。可是我们察北支队武器装备比他们差很多。而且我们察北支队补充的新兵多,打打伪军部队还行。想要攻城,绝对不可取。

黄彦军说出自己的看法。

冯木林点点头。

八纵五大支队当中,就数察北支队远离纵队,发展最为缓慢。平时打个伏击还行,攻城是真的不行。之前能够拿下察北几个县,还是因为日军收缩兵力,加上察东支队的帮忙。

“司令员,我赞成黄团长的看法。以我们察北支队目前的实力,强攻县城伤亡太大。我们察北支队连重机枪都没有多少,拿什么进攻县城。不过我听说尚义县那边,日军早年在这里有过屠杀百姓的暴行。而且这几年日军和伪政府在尚义县的统治很是残暴,各种反抗都是此起彼伏。我认为这对于我们察北支队是好机会。我们去点燃尚义县的抗日烽火。只要我们把尚义县的农村都变成我们的抗日根据地,那么尚义县城就会不攻自破。”

独七团的赵军友,是当初十大队二营第三连连长。

冯木林听赵军友的话很是赞同,道:“好。这一次我们进入尚义县,就把部队散开,先占领尚义县各个乡镇和农村,摧毁日伪军在这些地方的基层伪政权。五团留在崇礼,六团、七团、骑兵团随我进入尚义县。”

八纵支持35军在包头的战斗。

要留住集宁的26师团13联队。而留住这支部队唯一的办法就是威胁集宁的安全。为了威胁集宁,八纵命令察西支队和察北支队出击。

察西支队出击兴和县,察北支队出击尚义县。

兴和县和尚义县,已经是很多年没有抗日部队活动。加上华北方面军一直缺人,所以这里没有多少日军。整个县里面,也就一个步兵加强中队。然后都是地方伪政府和汉奸武装。

日本人在这里主要是当顾问,监视当地伪政府,和汉奸武装。

但当察西支队和察北支队大部队进入这里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虽然察西支队和察北支队的实力,比不上察南支队和察东支队、平北支队这么强大。

可是他们也是多年和日伪军打仗的主力部队。

这一次察西支队派出三个步兵团,察北支队派出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下就改变了这里的情况。不管是冯木林,还是高伟,两个人都是老红军出身。

运动战和游击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明白农村包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