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378章

作者:随遇而安

为了大家好,也必须要尽快完成甄别。所以李震军点头同意。

其他人也是点头道:“首长,我们一定会配合。”

魏红军看他们这么配合,心中很满意。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现在的魏红军已经不是当年独自开辟根据地的八路军基层干部。现在的魏红军担任冀热察军区副政委,是正儿八经八路军高级干部。

魏红军继续道:“还有一点你们要注意。你们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有可能彼此之间很熟悉,私人交情很好。但你们都是党员,要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随便给人证明,因为我们现在做的是审核身份。谁要是因为交情好,乱给人的身份证明,以后出什么事情就不是简单的处罚。那样甚至会涉及到更严重的问题。这一点我希望你们铭记。

“是。”

“还有你们要去安抚那些暂时无法证明自己身份的人。告诉他们不要着急,只要他说出他的部队,或者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说出他的战友同,事,那么我们就能够找到证明他身份的人。所以你们只要把你们认识的,也就是你们被俘之前认识的人的身份证明就可以。

这是政治问题。

大家在俘虏营很长一段时间。其中一个人说自己是某支部队的,潜移默化当中大家都认为他是哪支部队的。然后要求出证明的时候,大家都给他证明,这就会出现历史问题。

一旦出现这种事情,到时候影响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很有可能一个支部都要接受处罚,这绝对不是小事情。在党的历史上,对党忠诚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党内最忌讳的就是朝三暮四。

所以魏红军才会强调。

必须是被俘之前,真的彼此认识,可以彼此证明身份。只有这样的证明身份才有效。

“首长,我们都明白。

“好。等你们的证明开下来,我在和你们所在的军区商量你们工作的安排。我本人非常欢迎你们在冀热察军区工作。”

很快军区抽调大量人员,开始了甄别身份的活动。

其实速度还是很快的。

因为基本上就是一个证明一个,或者一个证明好几个。另外那些被证明的人,又可以给其他人证明。因为这几个大队主要都是一个部队,或者是一个军分区,又或者是一场战斗当中被俘的。

所以不少人被俘之前就已经认识。

有些暂时没有证明的人,其实也不用担心。因为他可以把自己的部队,自己部队领导和战友名字说出来。军区整理之后,就可以和他的老部队联系。

虽然军区抽调了很多人。

但经过一周时间,最后完全查清楚身份的只有4200人左右。其他一些人的确也有证明,好几个人彼此之间有证明。但他们的问题是,他们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人得到准确的证明。所以他们彼此虽然给了证明,但军区目前还无法肯定他们的身份。

就像是某些部队一下被俘几十人,这几十人都可以互相证明他们是来自哪支部队。可是因为这几十人都没有其他人认识,无法给他们证明。这就导致无法完全确认。

不过这些人军区基本上也是承认身份的。

只不过一时之间没有证明。只要找到他们老部队就没有问题。还有一些是根据地百姓,一百多人都是一个村的。但同样没有人证明他们这个村,所以暂时无法确认。

这类人最多。

有4700人左右。

还有一些落单被俘的,这种证明最麻烦。

当然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从阜新那边跟着部队过来的1000多工人。他们的身份就更加难以分别。不过他们毕竟是主动参加革命,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所以对他们的甄别就不会太严肃。

第513章 安排

“这就是现在的甄别情况。我们现在已经联系了冀中军区、冀热辽军区、冀南军区,更进一步核实他们的身份。不过从此次核实身份来看,没有太大的问题。一些出身国军的部队,也愿意加入我们八路军。”

冀热察军区党委会。

韩卫国给大家报告正在进行的甄别情况。

这段时间政治部所有人都参与甄别身份的事情当中去。其实如果想要简单一些,就可以把这些人按照情况分流给其他军区。

冀中军区的交还给冀中军区,冀东军区的还给冀热辽军区。

他们甄别自己的人速度就会很快。

毕竟他们有完整的档案。

可是冀热察军区舍不得。这么多老兵,怎么舍得交还给别人。

等韩卫国报告之后,徐罗民开口道:“这些人可都是最好的兵源。很多都是拉出去就能够打仗的老兵,不能这样浪费。我的意见是尽快的组建新的部队,安置他们。还有他们这些部队当中,不说有很多老兵,还有不少连排级干部。可不能让这些基层干部和老兵离开。”

这可是现成的军队。

再说这支部队当中,有很多徐罗民的老部下。

徐罗民之前多年在抗大二分校,那支抗三团之团前就是徐罗民带出来的大队。那些抗三团被俘的干部战士,不少都是徐罗民的老部下。所以他更不想让这支部队离开。徐罗民希望在冀热察军区也有自己熟悉的部队。

魏红军点头。

笑着道:“当然。这可是我们自己弄回来的部队,当然要留在我们这里。都不需要重新训练就能够上战场的兵源,我们怎么能够放弃。老王,你来说说,要怎么把他们留在这里。

“简单。这支部队整编为特武七团、特务八团,然后和特务一团、特务二团合编为特务旅。

“特务旅?”

“对。你们觉得呢?我们以后肯定是要往朝阳、阜新一带发展,手中没有足够的部队怎么可以。你们这一次也看到了。朝阳、阜新一带是没有日军正规军,但看看那些伪警察。一个阜新就有几千人的伪警察,整个东北会有多少伪警察。而且我听闻这个东北有上百万日本开拓团,一旦日军打不过我们,狗急跳墙把这些人全都武装起来,那得是多少人。未来我们肯定要打大仗。我们军区才三个旅怎么够。特务一团和特务二团战斗力不弱,如果加上特务七团和特务八团,那么我们成立的特务旅也能够干大事。

王秋云就是不服气冀热辽军区。

凭什么之前发展缓慢的冀热辽军区,就能够组建四个旅。就算是把第十军分区合并了,四个旅的部队依旧让王秋云不满意。

晋察冀军区当中,就一分区和八纵实力最强。

现在八纵分家,有两个旅去了察绥军区。但就算是如此,王秋云也认为新成立的冀热察军区最少应该有四个旅,反正不能比翼热辽军区差。

魏红军点头。

目前的冀热察军区,部队还是很多的。

因为热察军区有一个稳固的后方。盛县、宣化、涿鹿、怀来,这几个县是冀热察军区最稳固的后方。虽然这几个地方不算很富裕,但支持冀热察军队还是没有问题。

而且不仅仅是这几个县,昌平、龙关、延庆、丰宁、沽源、滦平目前都是比较稳固的根据地。都能够给前线带去足够的物资。

所以整编一个旅不成问题。

“我提议让李万福同志担任特务旅旅长。你们怎么想?”

魏红军和韩卫国忙着审核身份的时候,王秋云已经考虑如何组建特务旅。

“李万福同志有能力,对党忠诚,是一个好人选。

魏红军也同意。

李万福是最早跟着游击军开辟盛县根据地的干部,对于八纵的发展算是功勋卓著。如果李万福是老红军出身的干部,那么他早就应该是旅级干部。

不过现在也不晚。

毕竟目前冀热察军区也不过是三个旅。

增加一个旅,也不过是四个旅。

“我们现在开辟热河根据地,未来要进军东北,李万福合适。”

徐罗民也同意。

张子华是李万福的老上级。张子华担任16团团长的时候,李万福就是16团副团长兼任一营长。后来张子华担任察南支队司令员,李万福就是16团团长。

所以张子华也是认同道:“李万福同志很有能力。

“那此事这么定了。”

魏红军确认,接着道:“那大家讨论一下特务旅政治委员的人选。

“政委,我觉得就按照东进支队安排最好。调沙学文同志担任特务旅政治委员。他们两个人这一次行动当中配合很好。

徐罗民说话。

魏红军看了王秋云,发现王秋云也是点点头。

魏红军知道王秋云和徐罗民应该就这个问题谈过。魏红军又看向了韩卫国,发现韩卫国也没有反对意见。其他张子华和李世平也没有反对意见。

所以魏红军道:“那就任命沙学文同志担任特务旅政治委员。那第八旅的政治部主任人选你们考虑过了吗?”

“老魏,这全军区的政工干部你最熟悉。

“嗯—魏红军想了好一会,道:“原游击支队政治委员吴平山同志你们觉得如何?”

魏红军说完看向了韩卫国。

因为吴平山的情况很特殊。他虽然是老地下党员,但他父亲曾经是延庆一带最大的汉奸。当然他爹吴石后来反正,但毕竟有这个污点存在。

魏红军倒是不在意。

但这种任命还是要通过韩卫国的同意。特别是第八旅可是冀热察军区的主力旅,政治部主任已经是第八旅的领导。如果韩卫国不同意,魏红军也只能是收回这个建议。

“吴平山同志不管是在延庆一带发展党员,建设根据地,还是在改造县大队成为游击支队表现都很好。至于吴石同志,自从反正之后,积极配合改造县大队。同时积极配合我们在延庆一带的减租减息工作。

韩卫国简单评价了一下吴石和吴平山。

其实就是同意。

认为吴平山在政治上没有问题。

魏红军一个是军区副政委,韩卫国是政治部主任。他们两个人都认为没问题,王秋云、张子华、徐罗民、李世平他们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再说吴平山是魏红军很欣赏的政工干部。

之前还专门调吴平山来察南干部学校进修,当时魏红军亲自跟吴平山聊过很多。

“那就让吴平山同志担任第八旅政治部主任。

不过我们任命李万福同志担任特务旅旅长,那么第八旅还缺一个参谋长。你们觉得谁比较合适。”

“我推荐26团团长姜鹤白同志。”

王秋云提议姜鹤白。

姜鹤白是早年铁血抗日队大队长,后来并入八纵。姜鹤白调任新一团团长,后来张大虎担任察东支队司令员之后,让出了26团团长职务。姜鹤白就调任26团,担任26团团长。

这是一个非常能打仗的干部。

徐罗民也是点头道:“政委,姜鹤白同志是大学生出身,又在战场上磨炼了十来年时间。这是一名很有能力,又有经验,又有学历的干部。很适合担任第八旅的参谋长。

“可以。”

调整干部,除了看他的能力,还要看部队的稳定。

从26团抽调姜鹤白担任参谋长,可以和第八旅无缝对接。因为他本身就是第八旅的一名团长,升为第八旅参谋长,不会影响第八旅的工作。

“26团团长,就让高鹏同志接任。”

“好。”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