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379章

作者:随遇而安

高鹏是当年铁血抗日队第一中队中队长。

后来担任26团营长,副团长。现在姜鹤白调任第八旅参谋长,高鹏接替姜鹤白担任26团团长。

这是顺理成章的秩序。

“那特务旅的情况也好解决。”

魏红军想了想道:“特务旅的参谋长,就让特务一团团长康水同志担任。

“适合。”

“适合。”

其实八纵分家之后,对于八纵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最大的影响就是,热察军区的高层干部数量急速下降。能够担任旅级干部的人员少了不少。因此任命旅级干部的时候,选择余地是有限的。

“那么现在讨论一下特务一团、特务七团、特务八团的干部任命。”

第514章 组建骑兵旅

如果特务旅不是刚刚组建,那么下面几个团的团领导,特务旅旅党委先讨论。然后把一些推荐名单报上来,军区党委会再讨论。

不过特务旅现在是刚刚成立。

所以下面各团的干部任命,直接在军区党委会讨论。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游击支队司令员牛新亮同志担任特务一团团长兼政委。这不是随便安排的。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牛新亮在担任游击支队司令员之前是特务一团的特务营营长。

所以调牛新亮过来担任特务一团团长兼政委顺理成章。

牛新亮是当初铁血抗日队第二中队中队长。铁血抗日队因为几乎是学生组成的部队,而且还是身经百战的部队。所以并入八纵之后,铁血抗日队的干部晋升速度还是很快的。

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大学生。

任命25团副团长侯小飞担任新成立的特务七团团长,任命李震军同志担任特务七团政治委员,任命闫瑞为特务七团政治部主任。任命34团二营营长唐希杰同志担任特务八团团长,任命李红年同志担任特务八团政治委员,任命李亚同志为特务八团政治部主任。

这些回来“特殊工人”当中营连级干部是真的不少。

甚至有一些干部都被魏红军调到了军区机关。

这里面李震军是特三团营级教导员出身,闫瑞是特三团副营级的宣传股股长。加上特三团是特殊部队,所以李震军是团级干部,闫瑞是正营级。李红年是冀中七分区教导大队教导员,按理来说和抗三团一样都是隶属于新成立的冀中军区。还有李亚也是冀中军区团宣传股副营级股长。

这一次成立特务七团和特务八团,这些人都是升了级别。按理来说他们刚刚回来,审查都没有结束,能够任职同级别位置就不错了。

但冀热察军区讨论的结果是,这些人在战场上证明了他们的清白。而且这一次他们立下了赫赫功绩。毕竟他们可是击毙了日军少将。将再说此次任命的这些人,不少都是资历很深的营级干部,就差一步都是副团级干部。而且特务七团和特务八团,都是“特殊工人”组成的。他们甬管之前级别怎么样,他们在敌后组建党支部,领导这些人继续斗争。大家彼此都熟悉。让他们继续担任部队政工干部,对于稳定这支部队也是有好处的。

这样特务旅组建完毕。

“还有一批奔着我们八路军回来的阜新工人,我的建议是不能寒了他们的心。他们既然愿意投奔我们八路军,我们就应该大胆的用他们。

其实如何使用这些人,很多人还是有一定顾虑。

毕竟东北沦陷已经十一年时间,热河沦陷也快十年时间。这些地方的情况如何,谁也说不好。这一次冀热察军区出击,也不过只是浅尝辑止,就是为了救援“特殊工人”。当地具体的情况是真的不了解。这些阜新煤矿工人愿意投奔八路军,更多的应该是不想死在给日本人挖煤的路上。

这个年代的煤矿工人死亡比例太高。

日本控制的主要煤矿当中,哪里都有万人坑。

可以说这个年代的煤矿工人,在日本人眼中就不是人。他们只要煤炭,不要人。 但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他们既然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寒心。

毕竟他们就算在阜新没有家人,他们也是阜新本地人。等以后部队打入朝阳、阜新等地,有本地干部怎么都是好事情。

“老魏,你的想法呢?”

“我记得一分区当初攻破井煤矿之后,专门组建了工人团。我们学习他们,在军区下面设立一个工人团。表明这是煤矿工人组成的八路军部队。

以后如果解救更多的煤矿工人,就把这个工人团扩编为工人旅。”

“这个想法不错。他们毕竟都没打过仗,等于就是一群新兵。组建一个新团,是一个好办法。

“我想既然是新兵团,我们就从特殊工人那边选择干部。徐学军同志是冀南军区参谋,是营级干部。在第六大队又是担任支部书记,因此我的建议是徐学军同志担任工人团团长,陆基同志为工人团政治委员,李斌同志担任政治部主任。这支部队要训练好,未来说不定进入阜新,能够起很大的作用。阜新煤矿工人很多,等以后我们进入阜新,能不能做好煤矿工人的工作,工人团会是重中之重。”

“可以。”

此次审查他们的身份,魏红军对于这些干部的档案几乎是倒背如流。

像徐学军,被俘之前的冀南军区军区参谋,是营级干部。而且不是刚刚成为营级,而是之前已经在基层部队担任过营长。再有一段时间就要成为副团级的参谋。

陆基是营级的团特派员。

陆基是典型的三八式干部,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投奔八路军的。之前在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这里入党,到了阎锡山和八路军翻脸之后部队加入了129师。最后来到了冀南军区。

很多人不熟悉团特派员是什么的。

团特派员不是后世电视剧演的那种,好像是拿着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一样。在团部想干嘛就干嘛,没什么能力,只知道内。

这完全是歪曲历史。

特派员来到部队之后,其实主要负责的就是维持军纪、传达上级命令、负责军队思想、锄奸、反特。必须要和政治部紧密配合。

红军时期的特派员甚至还要负责参战、断后、收容伤员和掉队人员。

到了抗战时期,特派员的工作内容更加明确。

主要就是锄奸、反特,而且抗战时期的特派员有一个特点。相比起红军时期,抗战时期的特派员大部分都是投奔八路军的知识青年为主。而且这些知识青年,也都是先打仗,级别最少要升到连级,才能够有机会担任特派员。

因为团特派员一般都是副营级干部,最高不会超过政治处主任级别。因为他一切的工作,都要在政治处主任的领导之下进行。

陆基就是因为作战勇猛,一度在冀南军区担任连长。后来抽调军区培训,级别也提了一级成为副营级,然后派到刚刚整编的团担任特派员。因为在整编过程当中表现出色,成为了营级特派员。再进一步他就要被任命团政治处主任。没想到在冀南反扫荡当中,他留下来殿后,结果被日军俘虏。

“说到这里,司令员、政委,我认为还有一个地方我们可能需要调整一下。

“什么?”

徐罗民道:“第一旅的骑兵团。我们接连在热河歼灭日伪军部队之后,缴获了不少战马。而且之前我们在张家口剿匪,同时在张家口推行减租减息,不少蒙古百姓对于我们的政策非常支持。因此有不少蒙古族百姓参军,让现在的骑兵团光是战马就拥有2200匹左右。整个骑兵团目前有近3000人。看现在的情况,随着我们在热河北部持续的推行减租减息,越来越多的蒙古族百姓参军,他们这些人就是在马匹上长大的。只要我们手中有战马,稍微训练都是非常出色的骑兵。按照现在这个趋势,很快骑兵团拥有4000人是没有问题的。这种情况如果放在伪蒙军、伪满军,最少都是五个骑兵团的规模。这个编制是不是应该解决一下。

部队扩大,就不能用原来的番号编制。

要么拆了部队,要么只能是升格。

王秋云很直接道:“骑兵团团长马洪元同志我知道。这可是天才的骑兵将领,他们骑兵团这些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多少次恶仗、硬仗、大仗,他们骑兵团都没有缺席过。既然如此就升格为旅吧。就叫骑兵旅,具体的编制让他们旅党委商量。骑兵旅平时就配合第一旅作战。如果把骑兵团升格为旅那么第一旅就缺少一个团。老魏,你看我们是不是给第一旅增加一些部队。”

第一旅是军区头号主力部队。

有什么大仗,还要依仗第一旅。魏红军点头道:“这一次特殊工人'9000来人,就算是组建特务七团和特务八团,还剩下不少人。我的意思是,把剩下的人编入第一旅。也不用给其他番号,就组建旅部直属的特务团。具体怎么安排让第一旅旅党委自己考虑。然后把编制报上来。

“好。”

王秋云点头。

涉及到下面单位的一些调整,并不需要军区一一插手。要是什么都需要军区插手,那么要旅级单位有什么用。

“好,就这么决定了。”

第515章 华北新局面

1942年对于华北抗战来说,是一次转折年份。

甚至可以说是战略上的转变年份。从战略相持阶段开始迈入战略反攻阶段。

经过1941年积蓄力量之后,晋察冀军区暴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从年初八纵攻克宣化、张家口开始,晋察冀部队的前进步伐根本没有人可以挡住。八纵这边攻克了集宁,打通了晋察冀和晋绥军区之间的联系。一分区和三分区更是攻克了保定,从保定撤离的时候光是各种物资就拉了几天几夜。动员了周围那么多汽车,马车、裸车,一车一车的物资离开保定。

晋察冀军区的崛起,直接影响了整个华北抗战的局面。

华北抗战已经越来伊有利于八路军。

129师是受到影响最大的。

因为129师没有分兵,一直在一起发展。所以129师的战斗力一直很强大,也是华北方面军重点扫荡的对象。百团大战爆发之后,129师强大的战斗力更是显现无疑。他们破袭正太路,打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和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几乎全军覆没。

正因为129师强大的战斗力。所以129师一直都是华北方面军扫荡八路军当中,受到扫荡次数最多的地方。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八路军总部就跟着129师。

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基本上是一起行动。

1941年,129师受到的压力不小。

日军为了报复百团大战的失败。在进行中条山战役的同时,也派人扫荡129师根据地。结果129师主力部队从12万人锐减到8万人。日伪军本来的想法是,把129师根据地彻底解决。

特别是冀南根据地承受了日伪军频繁扫荡。

冀南地区非常富裕,又是华北和华中的重要交通要道,人口也多。冀南军区给129师提供大量的物资,同时提供大量的兵源。129师大量的部队都是出自冀南军区。

所以冀南军区也受到了日伪军重点扫荡。

冀南军区1941年面临非常大的危险,就差一步要废除冀南军区。历史上经过日伪军轮番扫荡之后,晋察冀北岳区最重要的物资、人员提供地冀中根据地彻底没落没,给129师提供大量物资和兵源的冀南根据地也是彻底没落。

而他们的没落,直接影响了晋察冀军区和129师。

两者历史上都穷的叮当响,甚至都吃不饱饭。

就是因为丢失了冀中根据地和冀南根据地。

可是这个时空就不一样。1942年日军发动的空前大扫荡,未能够解决冀中根据地。反而让晋察冀部队冲出山区,大肆的控制河北各地。

晋察冀军区有了冀中根据地之后,并不像历史上那样困苦。反而现在是活蹦崩乱跳。129师的情况也一样。

进入1942年之后,晋察冀军区突然暴起。吸引了华北方面军一大半部队,甚至华北方面军扫荡冀中军区的时候,抽调了华北方面军所有的机动兵力。当时其他各地的日伪军,都已经没有部队可以出去扫荡。因为只要是能够抽调的部队,岗村宁次都抽调过来。

但结果是获得了一场惨败。

冀中大扫荡失败之后,华北方面军手中再也能够调动的机动兵力。

结果备受日伪军打压的129师,在1942年迅速崛起。特别是129师的钱袋子冀南军区,迅速恢复原来的实力。冀南军区的恢复,让129师其他部队都收益。

毕竟有了冀南军区,129师的后勤物资问题就不会有大问题。

像太岳军区在1941年受到的扫荡和冀南军区一样多,主力部队甚至就剩下了6000多人。为了精兵简政,主力部队大量转为地方部队。太岳军区的主力团都开始按照延安和总部的命令缩编,都成为了一千人的小团。

但进入1942年之后,少了日伪军的压力,部队迅速开始恢复实力,根据地也开始重新扩大。手底下的主力团都开始恢复实力,现在太岳军区主力部队已经扩张到了20000人之多。手中的主力团都恢复了2000人以上。而且之前伤亡惨重的地方部队,也都开始恢复战斗力。

整个129师的发展都是如此。

129师1941年减到了80000人左右,结果进入1942年之后部队翻倍增长,达到了150000人。现在的129师达到了抗战爆发之后,兵力上、根据地,规模上新的巅峰。以前日伪军轻轻松松就能够抽调一两万人对129师下面的军分区进行扫荡。可是自从晋察翼部队崛起之后,吸引了太多的日伪军。整个129师根据地周围,目前有37师团、62师团,以及正太路上的132师团,还有在冀南的131师团,豫北的36师团。

看起来有五个师团。

但很多都是残缺不全。要么就是刚刚整编,连新兵都没来得及补充。要么就是这些日军周围八路军部队比日军多了好几倍。加上晋察冀部队接连攻克几个大城市,导致日伪军惊恐不安。根本不敢抽调大部队出城。

以前的日伪军,只要在城内留下一个大队,就完全不怕八路军部队。可是晋察冀部队之前攻克的城市,城内的日伪军甚至有上万人的。

这样的情况之下,日伪军哪里敢随便抽调部队离开城市。要是城市被八路军拿下,后路被断了怎么办。日伪军不敢出城,大部队龟缩在城市,直接后果就是华北方面军的机动兵力是进一步不足。

所以现在的日伪军想要扫荡129师根据地,能够抽出五六千日伪军已经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