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和陈成这个打仗喜欢中规中矩的将领打仗真是大占上风。
可以这么说。
就算河北的部队,都完全听命于陈成,陈成的指挥能力在国军部队都是靠后的。和历史上傅作义相比,那指挥能力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杨全武历史上在解放战争表现是一般的。
有很多原因。
一个是晋察冀本身不给力,压制了晋察翼这些干部。特别是杨全武这样晋察冀代表性的干部更是如此。因为被傅作义打的太惨,结果晋察冀内部自己就内订,最后晋察冀的干部都受到了影响。
看看后来晋察冀部队组建的兵团就知道。
像杨全武的20兵团,刚刚组建的时候只有七八万人。战斗力还比不上东北野战军主力军。杨全武在解放战争也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
但不是说杨全武就完全打不了大兵团作战。
20兵团入朝之后,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杨全武的指挥也可以。现在杨全武在河北的对手,是一盘散沙的国军部队。
结果杨全武的表现非常不错。
歼灭了庞炳勋十万部队,打下了石家庄,歼灭了中央军第三军。随着连打胜仗,打的孙连仲龟缩到保定。晋察翼第一野战军兵力也在迅速扩大。杨全武手中的野战军部队已经扩张到二十多万人。
河北局势大好。
应该说华北局势大好。
这样一来,主席对于东北和华北的局势判断非常乐观。
“只要我们一年之内解放东北和华北,那么全国解放的日子也不会太远。
总司令也是认同主席的判断。
中央也没有想到,形势发展会这么快。中央最满意的就是晋察冀。晋察冀果然不负盛名,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是连打胜仗。不仅让华北局势焕然一新,还配合东北、绥远、山东等地。 主席看着大家道:“荣臻同志这份报告大家怎么看。
从解放战争爆发以来,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从大方向上看国军好像是占据上风。毕竟他们占领一个又一个城市,特别是最显眼的江浙苏鲁一带。
解放军部队丢失了大量的大中小城市。
但实际情况双方心知肚明。
短短半年之内,解放军已经吃掉了国军80多万部队。国军的机动兵力开始严重遗乏。所以聂帅给中央提了建议,那就是让中央搬到晋察翼。
其实就是想让中共的政治中心变为张家口。
不仅仅是这个。
聂帅对于晋察翼有新的规划。那就是聂帅认为目前的晋察冀解放区很稳当,是目前中共最稳固的后方,很多地方已经没有战争。因此晋察冀的作用应该开始出现变化。
聂帅指出了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个是晋察翼解放区目前如此稳固,晋察冀应该成为大后方。晋察翼不应该仅仅考虑打仗,也不应该把目光只放在晋察翼一个解放区上,更应该考虑怎么支援周围其他解放区。
聂帅表示,晋察冀愿意不停的组建部队,不停的培养干部,不停的筹集物资,支援其他解放区。
这里面指的周围解放区,包括晋冀鲁豫的晋南、翼南、冀鲁豫等地,还有晋绥军区的绥远、晋西北、晋西南,乃至于陕甘宁。甚至聂帅表示,如果需要晋察冀可以抽调部队支援山东,支援中原军区。
另外一个是晋察冀解放区既然如此稳固,而且晋察冀解放区目前要工业有工业,要城市有城市要农业有农业,要畜牧业就有畜牧业,而且商业也非常发达。
所以聂帅提议晋察冀率先开启政府建设。
其实就是为新中国做试点。
把中央很多想要在新中国时期实施的政策,在晋察冀率先实施。看看效果怎么样,如果效果好的话,等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正式铺开。如果有问题那么可以及时找出有什么问题。
聂帅是有文化的干部。
从指挥战斗当中抽身之后,不再拘泥于一些具体事情当中。而是开始考虑晋察冀整个层面的问题。包括开始考虑如何推动中国革命全面发展,如何为新中国打基础等等。
“我认为还是有道理。”
伍豪同志道:“相比起延安,晋察冀根据地已经很稳定,特别是察哈尔地区。而且现在晋察冀解决了傅作义的威胁,又控制了石门、大同等城市。
快要完成了中央赋予他们的‘三路四城'计划。中央要指挥全国各大战场,张家口那边比延安更适合。”
“我认为不合适。”
第689章 华北局
任培国反对。
道:“目前来说,延安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成为了我国革命的希望所在地。不说全党全军在看着延安,就连全国百姓也在看着延安。随着革命的发展,我们肯定是要离开延安,但最起码现在这个阶段我认为不合适。”
延安已经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符号,是革命的圣地。
解放战争才刚刚打了半年多时间,任培国认为,现阶段中央还是不应该迁移。
总司令点头,道:“我赞成任培国同志的想法。我们肯定是要离开延安,但这个时间可以推迟一下。等到全国局势进一步明朗化之后,中央可以迁到华北。
“但晋察冀那边总比延安安全一些。”
伍豪开口。
道:“胡宗南之前主要的兵力用在晋南、豫西等地,但并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结果。这样的情况之下,胡宗南很容易调转部队,进攻我陕甘宁边区。
除了胡宗南部队之外,还有西北马家军部队,陈长捷、邓宝山部队。对于陕甘宁边区的压力比较大。
如果中央转到晋察冀,转到张家口,那么这些威肋就不存在。而且利用张家口的交通、通讯优势,可以继续领导全国革命。
修养同志点头。
道:“我认为伍豪同志所言有理。张家口比延安交通好,通讯好,而且也安全。中央转移到张家口是好事情。”
总司令在地图上指了指西安,道:“伍豪同志和修养同志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胡宗南虽然派出不少部队进入晋南、豫西地区,但目前手中依旧有近二十万部队。加上马家军和周围的地方武装,国民党在陕甘宁周围还是有近三十万部队的。而目前我们在陕甘宁地区的部队,只有大约3.2万人。我们陕甘宁边区的确是比较危险。不过也不是说,我们就完全没有还击的余地。随着晋察冀部队歼灭傅作义主力部队,目前在绥西、晋西北一带,胡宗南和傅作义之间的矛盾激化。胡宗南想要控制晋西北和绥西,但这里是傅作义多年经营的地方。虽然傅作义主力被歼灭,但不管是陈长捷还是邓宝山,都和傅作义关系很好。他们都拒绝胡宗南染指这个地方。
所以双方在这里争斗频频。这对于我们首先是一个好消息。”
“然后就是,傅作义主力被歼灭,极大地削弱了作义在绥西和晋西北的实力。晋绥野战军四个纵队目前对绥西、晋西北的傅作义部、陈长捷部轮番打击,目前看来效果很好。晋绥野战军四个纵队六万来人,加上地方部队足足有十万多人。绥西和晋西北目前的情况,这一带并不需要这么多部队。
我们完全可以从晋绥野战军抽调两个纵队。特别是第四纵队两万来人,武器装备非常好,战斗力也强大。如果我们从晋绥野战军抽调两个纵队进入陕甘宁,那么我们在陕甘宁就有近七万人的野战部队。
完全可以和胡宗南较量较量。
“再说胡宗南不可能放弃豫西,还是需要不少部队维持豫西战场。所以胡宗南虽然部队不少,但真正能够投入战场的部队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多。”
主席听到总司令的分析连连点头。
陕甘宁和晋绥战场看起来敌人很有优势。
但解放军并不是那么弱的。
完全可以和胡宗南周旋。中央看起来危险,但又没有那么危险。主席直接道:“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离开延安,那么胡宗南的部队就会全都涌入晋南和豫西地区,对于晋冀鲁豫和中原军区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可是只要中央还在延安,那么胡宗南二十万部队就要留在陕西。这对于晋冀鲁豫军区和中原军区都是好事情。不过中央是应该未雨绸缪,准备迎战胡宗南。我看我们是应该组建军委直属的野战军部队。”
“如果要组建一支军委直属,为了迎战胡宗南组建的野战军部队。那么我的建议是,以在陕甘宁的359旅、新编第四旅、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三旅,加上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和第四纵队组建西北野战军。”
总司令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组建西北野战军。
主席点头。
主席和总司令合作多年,还是很有默契。总司令虽然这些年直接参与指挥不多,但那也不是摆设。对于军队的问题还是非常清楚。
新成立的西北野战军有七万人左右。
实力不弱。
完全可以保卫中央。
“晋绥野战军负责晋西南、晋西北、绥西作战,西北野战军负军责在陕甘宁地区作战。我看彭德华同志适合担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张忠训同志担任副司令员,左全同志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席中训同志担任副政治委员。
“这样的话,晋绥野战军是不是兵力有些薄弱。”
任培国担忧。
主席笑了出来,指了指聂帅的报告,道:“荣臻同志不是说了吗?晋察翼要适应新的形势,晋察翼的任务也要跟着改变。晋察翼那边不是正在组建骑兵纵队吗?就让晋察冀把骑兵纵队划拔给晋绥野战军。”
能力越大,承担的责任越大。
晋察冀发展最好,当然需要对其他解放区更多的支持。魏红军在冀热察军区,以骑兵第三旅、骑兵第四旅,以及歼灭傅作义之后缴获那么多战马新组建了一个骑兵第五旅。正准备以这三个骑兵旅组建一支15000人左右的骑兵纵队。
主席一句话就把骑兵纵队划拔给了晋绥野战军。
主席很快道:“荣臻同志说的很多方面还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利用现在晋察翼是大后方的机会,在晋察翼进行更多的政策实践,为未来新中国的政策打下一个基础。不过只是晋察冀一家,我看还是规模太小。如果把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起来,效果应该更好。”
“老毛,你这个想法好。”
总司令道:“刘波成同志和邓喜贤同志率领晋冀鲁豫的主力部队南下中原,组建中原军区。前段时间陈耿同志又率领十万部队南下豫西之后,原晋冀鲁豫地区兵力严重不足。剩下的部队都是地方部队为主。虽然晋冀鲁豫地区的地方部队战斗力也不算太差,但面对晋南地区的国民党部队,还是有些力有不逮。目前晋察冀这边第二野战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同蒲路,随时都可以进入晋南地区作战。如果郭田民同志率领晋察翼第二野战军进入晋南地区,到时候归属问题,指挥问题都是必须要解决的。如果我们把晋察翼解放区和晋翼鲁豫解放区合并起来统一指挥,那么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不仅仅是晋南有这个问题,冀南地区也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主力部队南下河南,所以冀南地区以地方部队为主。之前面对在邯郸的第三军一直是没有多少办法,还是晋察冀第一野战军解决了第三军。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伍豪也赞同这种方法。
现在不是抗战时期,需要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现在是大兵团作战,需要的是联合起来。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都是隶属于华北,把他们联合起来力量更大。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晋察翼现在很强大,但晋翼鲁豫的主力部队都抽调南下。
现在需要晋察冀部队的支持。
任培国道:“如果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要合并,那就是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冀鲁豫中央局也要合并。
这样可以恢复北方局编制,以前北方局本来就是负责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不过以前的北方局是领导山东的,但现在的情况新成立的北方局不好领导山东。我看干脆叫华北局,中央成立华北局。
“华北局,华北局,不错。华北局比北方局适合。”
主席点头。
相比起当初掌管整个北方地区工作的北方局,华北局的规模就小了不少。不过正因为规模小了不少,所以反而叫华北局更合适。
任培国看主席支持,接着道:“目前荣臻同志担任晋察冀中央局书记职务,薄树春同志担任晋翼鲁豫中央局副书记,代书记。我看荣臻同志担任华北局第一书记,薄树春同志担任华北局第二书记。”
新成立一个华北局,虽然没有当年的北方局那么厉害,但管辖范围依旧不小。
管理好几个省。
而且既然是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冀鲁豫中央局合并,那么就要考虑平衡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晋察冀强大,晋冀鲁豫需要晋察冀的帮忙。再说聂帅是政治局委员,所以担任华北局第一书记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本来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邓喜贤,已经跟着部队去了中原,担任新成立的中原局书记。薄树春目前是代理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所以他肯定是要担任华北局第二书记。
历史上1948年成立华北局,其实是以晋冀鲁豫中央局为核心的。整个华北局的筹备工作,都是修养同志和薄树春为首的晋鲁豫中央局干部完成的。所以当时成立的华北局,修养同志是华北局第一书记,薄树春是第二书记,聂帅只是第三书记。
而且新成立华北局17名委员当中,晋察冀干部非常稀少。
因为修养同志是五大书记之一,所以华北局实际工作是薄树春同志领导的。华北局当时不仅是党政方面是晋冀鲁豫占据优势,就是在军队干部上面,晋冀鲁豫干部也是后来居上。
为什么说解放战争当中,号称模范根据地的晋察冀淡无光。
就是如此。
党政干部上,修养、薄树春、刘华福、杨秀封这些原北方局干部占据重要位置。华北野战军总共才三个兵团,最有实力的第一兵团司令员是杨德志,第二兵团司令员是许向千。杨全武成为第三兵团,也就是20兵团司令员,结果成立的时候才六七万人。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